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 1月份是全年最冷的月份,要使在上年11月份放养的稚鳖安全越冬,必须保证塑料大棚或温室内有适宜的温度,这就要经常检查大棚和输送热水的管道有无损坏.经常更换养鳖池中的热水成本太高,不可能经常换水,因此要注意采用过滤方法净化水质.在保持养鳖用水温度的同时,要注意投饵,加快稚鳖生长.  相似文献   

2.
稚鳖饲养是人工养鳖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亲鳖的繁殖期较长,在鳖人工繁殖过程中,当年稚鳖孵出的时间不一,个体差异很大。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稚鳖孵出后不久,往往气温就逐渐下降,适宜鳖的生长期较短,通常只有2-3个月,有的甚至等不到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刚孵出的稚鳖个体小(约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能力弱,稚鳖养殖死亡率较高。为提高稚鳖养殖的成活率,在饲养管理上应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正> 稚鳖的越冬管理是养鳖生产上很重要的一环,要保证稚鳖安全越冬,提高成活率,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越冬前强化培育 稚鳖一般在每年  相似文献   

4.
乌海市日光温室人工快速养鳖技术项目在市水产站建成的600m^2配有加温设施日光温室中进行了技术攻关试验。主要试验内容有:亲鳖人工培育,人工繁殖,稚幼鳖强化培育,人工饲料配制等,目的在于寻找日光温室养鳖的适合技术,试验取得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正>健康养殖是根据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模拟自然界中华鳖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以投喂鲜活饵料为主,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生产出接近野生的、高品质的商品鳖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达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一、养鳖场地的选择和设计建造1.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环境安静、交通方便处建场,水源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要求。2.养鳖场应建有亲鳖池、成鳖池、孵化房、稚鳖池、幼鳖池和生活用房。亲鳖池、成鳖池要求是土池池底,土质以沙壤土为宜,淤泥厚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从稚鳖消毒,饲料选配,培育环境,水质条件,放养密度,病害防治等10个方面总结出了稚鳖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是我地的重要水产品。本文从中华鳖的稚鳖的养殖温室建造、温室消毒、稚鳖的饲养管理、水质的调控、稚鳖疾病防治等方面论述了稚鳖的养殖的配套技术,并对稚鳖的养殖的“温室水质的调控”等瓶颈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赵淑芬 《农技服务》1994,(12):26-26
<正> 养鳖必须严格选种,尤其初学者更应认真掌握。因优良种鳖适应能力较强,对新环境或条件较差的初学者具有调整的缓冲能力。其次优良种鳖产卵孵化率高。一般母鳖只能产孵30~100只稚鳖,而优化杂交鳖可达100~200只。选购种鳖必须注意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热资源养殖甲鱼,水体温度控制在30℃±0.5 ̄1℃的基础上,采用由调节阀,水--空气引射器和中间调节池组成水质改良装置,可使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明显减少,溶氧经常保持3mg/L以上,稚鳖的平均增重和成活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者近年在江苏、湖北等省10多个县调查了几十个养殖甲鱼获得高产、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专业户,根据他们的经验,最主要的要注意七点: 1 甲鱼池要建好。甲鱼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建池要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塘作为养殖基地。基地确定后,要按标准精养鱼池的要求全面进行改造,建设养鳖场。 如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配套建设。其比例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正> 1989年以前,西峡县甲鱼研究所由于缺乏经验,管理又不善,稚鳖的成活率一直在40%以下。为了提高稚鳖的成活率,我们在认真总结分析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四年的试验,摸索出稚鳖的生活习性规律,其成活率由1989年的35.4%上升到1992年的67.3%。1992年,西峡县甲鱼研究所共有5个规格化试验稚鳖池塘,水面面积为88.5m~2,其中1、2、3号稚鳖池各14.5m~2,4号池20m~2,5号池25m~2。7月12日稚鳖出孵,共孵化7536只,除1号池1400只留下自养外,其余4个池的稚鳖到10月29日全部售完。自养的1400只稚鳖越冬后成活率达87%。我们取得上述成绩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1995,(9)
人工养鳖是一项高效益养殖项目,目前国内的先进水平是在14个月内能将刚孵化出的稚鳖育成400克左右的商品鳖,666平方米(每亩)产鳖1吨,投入产出比1:2以上,可获纯利10多万元。但多数养鳖场的效益离这个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以往多利用温室养殖来提高养鳖效益,其实这仅仅是一个方面。鳖的快速生长需要一个综合的适宜生态环境,除温度外,饲料、水质、光照等都密切相关,而  相似文献   

13.
丰收 《新农村》2001,(12):16-16
鳖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2℃,温度降到16℃以下时停止摄食,温度降到12℃以下即进入冬眠状态。为保证稚、幼鳖安全越冬,必须抓好管理。1.加强越冬前的饲养工作越冬前水温在16℃以上时多投喂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如动物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地热温室养鳖的水质要求,研制了前置式和后置式2种型式的水质改良装置进行养殖水处理,使养殖水体经常保持在3mg/L以上的溶氧,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实现了除渣增氧、改良水质,促进鳖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5.
如何快速高效养鳖 ?我们借鉴他人经验,摸索出两头控温养鳖新法,只需 14~ 16个月,便可将稚鳖养成体重达 350~ 400克的商品鳖,效益可观。现将该法介绍如下:   1.基本原理。两头控温养鳖,是在鳖池上加盖塑料薄膜,利用太阳能增温、保温,从而推迟冬眠和提早结束休眠,达到延长有效生长期的目的。一般在 8月上、中旬投放稚鳖, 9月中旬水温低于 27℃时开始控温饲养。鳖池顶部加盖双层薄膜,水温保持在 25~ 30℃ (鳖生长最适温度 )。 10月份以后,保持池内水温不低于 22℃。待 12月份外界水温低于 12℃时,逐渐揭去薄膜,使池水温度在…  相似文献   

16.
稚鳖的饲养是人工养鳖的关键一环。由于鳖繁殖期较长,致使稚鳖孵出的时间不一致,个体大小也不同。有些稚鳖孵出后不久.气温就逐渐下降,适宜鳖的摄食生长期通常只有2~3个月,有的甚至来不及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刚孵出的稚鳖体小(约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能力弱,因此,当年稚鳖往往死亡率比较高。要提高稚鳖的成活率,就必须在稚鳖的饲养管理中采取下列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稚鳖的生长,为下一步研究中华鳖的生长发育历程提供相关参考,以360只平均个体重5.167 g的中华鳖为试验对象,分设6个网箱,每箱置60只入内,试验期为60 d,每30 d采样检测试验鳖始、中、末期重量,及每日投饵量重量。结果表明,试验30 d稚鳖日增重为0.286 g,试验60 d稚鳖日增重为0.536 g。饵料系数分别为1.11和1.31,试验期间稚鳖饵料系数平均为1.21,平均日增重0.411 g。可得出结论:早期稚鳖所需饵料蛋白含量较中后期特别是500 g以上中华鳖所需饲料蛋白质含量低,中后期特别是500 g以上中华鳖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鳖病的预防 鳖在自然界生活很少生病。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尤其集约化程度高、饲养管理不当,如果喂养不符合营养需要的饲料、水温突变或水质污染、生活环境恶劣等致使鳖体衰竭,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滥用药物,从而引起鳖病。对鳖病必须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鳖病的发生多起源于外伤,开始多为单一病原感染,进而发展成并发症。 预防鳖病应从加强管理入手。鳖种运回后应进行隔离检疫,单独饲养。采取适宜的放养密度,注意及时分养,合理配制配合饲料和鲜活饲料,搞好水质和水温的控制,及时更换池水或注入新水,并定期用漂白粉、生石灰对养殖池、饲具和鳖体  相似文献   

19.
<正> 当前,农村养鳖户日趋增多,不少农户靠养鳖致了富,但也有一些养鳖户因种种原因赔了本。笔者根据自身及他人的经验,认为农家要养好鳖必须掌握好以下几个关键。 1、建池 鳖喜静怕惊、喜暖怕冷,池要建在环境安静、避风向阳的  相似文献   

20.
高本刚 《农技服务》1999,(10):42-43
<正> (一)优良种鳖的选用 培育优良的种鳖是人工繁殖成功的前提,所以养鳖必须严格选种。选购鳖种时必须注意以下种鳖不可选用:①脱水鳖不可选用。脱水鳖一般已离水1天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