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广东花生抗黄曲霉高产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275份花生品种资源进行黄曲霉菌侵染抗性鉴定,筛选出梅县红衣、湛秋48、新会小粒、UF71513-1、VRR245、PI337394F和AH7223等7个抗病品种,并以其作为抗原亲本进行抗病育种研究,选育出抗黄曲霉菌侵染兼抗锈病和叶斑病的花生高产品种粤油9号、粤油20,这两个品种于2004年分别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和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同时指出花生品种资源及抗性鉴定为抗黄曲霉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花生种质资源及抗性鉴定对广东花生育种的基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广东花生50年研究工作史料为素材,评述了花生种质资源及抗性鉴定对广东花生育种(包括抗青枯病、抗锈病、抗黄曲霉育种)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着花生食品安全。通过常规育种的方式培育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进展缓慢,效果也难如人意。HIGS(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寄主诱导的转基因沉默)技术是一种新兴的RNA干扰技术,为培育抗病植物提供了可能。但该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尚未见报道。为创造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系,本研究利用该技术构建了两个黄曲霉漆酶基因(Lac1和Lac2)的HIGS载体,并试图将其转化到易感黄曲霉的花生品种粤油20中,获得了转Lac1基因的PCR阳性种子。根据HIGS的原理,黄曲霉侵染后,转基因花生中产生的dsRNA将抑制黄曲霉漆酶基因表达,从而使转基因花生对黄曲霉产生抗性。基于该原理,下一步将对转基因种子是否抗黄曲霉侵染进行鉴定。本研究为利用HIGS技术探索黄曲霉漆酶基因与黄曲霉致病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为培育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花生品种(系)抗黄曲霉筛选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若干花生主栽品种、从ICRISAT引进品种及福建农林大学近年来选育的品种(系)为材料,用所分离的产毒力较强的6个菌株接种测定。结果表明,闽花6号等3份品种(系)对黄曲霉AF2菌株表现较抗,侵染率<30%,感染指数<6,明显低于对照抗黄1号和粤油9号,且闽花6号具较宽的抗菌谱,可为花生抗黄曲霉育种提供抗性基因源,而抗黄1号属中感品种。并对花生品种抗黄曲霉病性的鉴定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花生抗黄曲霉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我国花生食用卫生安全性和限制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和应用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是降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花生黄曲霉抗性类型及抗性评价体系、抗性育种和抗性分子标记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花生黄曲霉抗性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化花生抗黄曲霉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黄曲霉花生品系选育与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抗黄曲霉花生品种为父本,杂交育成了5个花生新品系。以5个花生新品系为材料,进行室内黄曲霉菌接种和田间区域试验鉴定,结果表明,5个花生新品系均表现出对黄曲霉菌具有较强的抗侵染能力,田间区域试验产量也较高。通过试验,筛选出了9843—26—2和9817—36—2两个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系。  相似文献   

7.
广东花生生产上于1965年首先发生锈病,之后迅速扩展蔓延,严重威胁花生生产。在调查品种与发病关系中,发现花生抗锈力在类型间和品种间有显著差异。选育种植高产抗锈病花生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1972年广东省花生育种协作会议把抗锈病育种定为花生育种目标。利用国内外花生品种资源鉴定筛选出抗原材料并通过各种育种途径,选育出高产抗锈病的花生品种投入生产,减轻锈病危害,提高花生单产和总产。  相似文献   

8.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抗白粉病基因,为小麦遗传改良和抗病育种提供了优异的抗源。就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抗白粉病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抗病资源筛选鉴定、抗病性遗传分析、抗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等,探讨了利用地方品种抗源进行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花生种子为试材,采用孢子浓度为l×l 06(个/ml)的黄曲霉菌接种花生种子,对抗产毒和易产毒品种间4种主要芪化物(resveratrol,ε-viniferin,δ-viniferin,pterostilbene)合成变化,相关抗性酶活性(PAL、POD、PPO)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品种间芪化物的合成与抗黄曲霉菌产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种子芪化物的合成速度与抗产毒有关.在接种黄曲霉菌第3天时,抗产毒品种黔花生3号4种芪化物含量达到峰值,含量为47.37 μg/g,为对照的54倍;易产毒品种花育22号芪化物含量仅5.5 μg/g;抗产毒品种芪化物含量和相关抗性酶(PAL、POD、PPO)活性都高于易产毒品种;在16个考察的花生品种中,发现了4个芪化物含量较高,病情指数和黄曲霉毒素含量相对较低的花生品种;相关分析发现,不同花生品种芪化物含量与病情指数、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89、-0.851、-0.850.因此,花生接种第3天时的芪化物含量可作为筛选和培育花生抗产毒品种的重要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花生种子为试材,采用孢子浓度为1×106(个/ml)的黄曲霉菌接种花生种子,对抗产毒和易产毒品种间4种主要芪化物(resveratrol,ε-viniferin,δ-viniferin,pterostilbene)合成变化,相关抗性酶活性(PAL、POD、PPO)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品种间芪化物的合成与抗黄曲霉菌产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种子芪化物的合成速度与抗产毒有关。在接种黄曲霉菌第3天时,抗产毒品种黔花生3号4种芪化物含量达到峰值,含量为47.37μg/g,为对照的54倍;易产毒品种花育22号芪化物含量仅5.5μg/g;抗产毒品种芪化物含量和相关抗性酶(PAL、POD、PPO)活性都高于易产毒品种;在16个考察的花生品种中,发现了4个芪化物含量较高,病情指数和黄曲霉毒素含量相对较低的花生品种;相关分析发现,不同花生品种芪化物含量与病情指数、黄曲霉毒素B_1和黄曲霉毒素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89、-0.851、-0.850。因此,花生接种第3天时的芪化物含量可作为筛选和培育花生抗产毒品种的重要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抗锈高产种质汕油27在花生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汕油27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抗锈病、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花生新品种,由该品种衍生的许多品种在不同时期成为中国南方花生产区的当家种或推广良种。为了了解该优良种质在花生新品种选育中的作用,剖析了以汕油27作为直接或间接亲本选育的后代优良品种的系谱、遗传特性以及与汕油27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由汕油27作为直接亲本先后衍生出优良花生新品种5个,进而由这些品种又衍生出的通过审定(或在省级区试中表现较突出)的花生新品种17个;在这22个优良衍生品种中,通过国家审定的有6个,包括粤油223、粤油79、粤油7号、粤油9号、汕油21和湛油30;所有衍生品种都保持了汕油27高产、抗锈病等优良特性。因此,作者认为汕油27是一个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优良中心亲本;选准中心亲本对提高花生育种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贮藏花生种子茉莉酸甲酯处理与黄曲霉污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汕油523、粤油79、湛油30为试验材料,在干燥器中分别用LiCl、MgCl2饱和溶液使隔层储存的种子的含水量(质量分数)分别降至2.82%、4.96%,用1mmol/L的茉莉酸甲酯处理后开放式贮存3个月,接种黄曲霉孢子并测定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ase inhibitor,PI)、脂肪氧化酶(1ipoxygenase,LO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的活性。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处理后提高了PI、LOX和PAL活性.不同含水量有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花生新品种“虔粤1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花生新品种"虔粤1号"选自粤油7号×01*/4(粤油92×湛秋48)的杂交后代,其具有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江西花生产区推广种植。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依据已获得的基因芯片和cDNA研究结果,筛选上调表达并且表达差异系数在5.0以上的花生种皮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上述基因进行相对定量分析,以验证基因芯片研究结果并为分离黄曲霉抗性相关基因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的结果与基因芯片的结果高度一致,目的基因在感病和抗病品种之间差异显著,其中BE87、AW03在抗病品种中相对表达量较高,可能在抵御黄曲霉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泉花系列花生品种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九五"以来育成的10个泉花系列花生品种进行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良及系谱分析。结果表明,泉花系列花生品种的主要性状得到明显的改良;10个品种共涉及14个直接亲本,其中泉花327、粤油92的利用频率较高;系谱分析表明,泉花10号、泉花327是泉花系列花生品种的骨干(核心)亲本,2个品种育成之后选育出的泉花系列7个品种均含有泉花10号或泉花327的血缘,其中有3个品种同时与这2个品种有亲缘关系。同时还对泉花系列花生品种的遗传基础、抗青枯病性亲本选配以及育种方法、杂交方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南昌地区花生适宜性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西省南昌市花生连作障碍及栽培品种老化问题,对13个花生良种生态适宜性、产量及其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中花9号(黑皮花生)和中花12号(红皮花生)的产量高、抗病性强,具有色彩和保健特色,可作为特色产业链发展;中花15号和中花16号大粒品种的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在南昌市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粤优116和玉珠1号优势不明显,但仍可作为粤油256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从抗、感黄曲霉花生品种中分离出的差异表达基因PnLOX2进行原核表达,得到分子量为121.5 kD的融合表达产物;构建了PnLOX2基因的3'端反向重复结构并转化花生,得到了转基因花生苗,为反向鉴定PnLOX2基因在花生抗黄曲霉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蔬菜抗蚜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抗蚜性的遗传、抗蚜机制的研究以及抗蚜品种的选育4个方面出发,对蔬菜抗蚜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蔬菜抗蚜育种未来研究的重点:应加强抗蚜种质资源的鉴定和收集;加快制定蔬菜对主要病虫害抗性鉴定的技术规范;加强抗蚜机理和遗传规律以及转基因蔬菜育种的安全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产优质加工型花生新品种龙花16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花163是由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用高抗青枯病品种粤油256,采用60Co-γ250 Gy剂量照射干种子,经多代选择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稳产、品质较优、适应性广、抗性较强、加工属性好等特点。2007年12月龙花163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