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线公路建设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线公路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内容及方法参照国家林业局推荐的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对生物群落(栖息地)的影响、对种群(物种)的影响、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对生物安全的影响、对相关利益群体的影响.评价结果,公路建设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B I)为22.48,表明影响程度较小.针对减少公路建设带来的生态破坏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皖南山区干线公路森林景观现状 皖南山区位于安徽长江以南,地处北纬29°41'-30°20',东经116°37'-119°37',包括黄山、宣城、池州市18个县(市、区). 国道省道是皖南山区的重要交通干线公路.通过多年的建设,皖南山区干线公路已初步形成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骨架的森林景观,在改善公路交通条件,提高公路综合服务功能,保障安全行车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并且有利于丰富森林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优化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生物文化多样性指自然和文化系统所展示的全部多样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复杂联系,被广泛应用于自然保护与景观管理实践。生物文化多样性研究作为一种综合、包容、可持续的研究方法,为自然保护地优化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介绍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国内外生物文化多样性研究在优化自然保护地功能区与范围、应对资源管理矛盾、提高社区治理效能等领域的应用实践;结合生物文化多样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展望了生物文化资源预警平台、生物文化产品开发及新型社区管理机制等未来应用方向,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工作提供参考,助力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概念的提出,是着力于生态系统的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人文生态安全生的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阐述了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设计与规划,以及建立景观生态安全的方法,以黄帝文化园为例,对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讨论,通过干扰排除和空间格局的规划及管理、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结构上的完整性,实现了对此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和不断改善。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于对象的研究上具有针对性,研究尺度上明显具有区域性,研究问题方面则是系统性的。生态系统健康的保持,景观生态安全上的优化,生态系统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是区域景观生态所强调的。  相似文献   

5.
生态廊道通过连接破碎生境为生物提供连续的栖息地,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产资源的连接与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该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生态廊道构建理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为前提,依据各类数据与资料,探讨了大同市沿古长城生态廊道构建的方法,以期提高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为大同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环城绿化带的景观生态效应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认为林带的建设对完善阜新市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强化生态系统功能、提高阜新市城市景观异质性与连接度、增加边缘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食物生产、人类健康和城市安全的必要保障,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能够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持生境稳定性和提高景观连通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空间途径。以吕梁市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和景观连通性指数法定量评估生态斑块重要性,辨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和战略点,构建市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景观格局中核心区、桥接区、孤岛为林地和水域要素主要构成;沿吕梁山脉带状分布的生态源地景观连通性较大,西部生态源地面积较小且斑块重要性相对较低;"两纵,多横"的生态廊道布局和战略点布设,有效提高了市域生态结构的完整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市域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评价阿拉坦合力至乌力吉图敖包段边防公路对内蒙古阿巴嘎旗黄羊、旱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依据《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等标准,采用专家打分法得到景观、群落(栖息地)、种群∕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社会因素等6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并计算了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结果表明,影响评价分值为56.92,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属“中低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是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研究与示范扬州试验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历史遗存植物造景、坚持乡土树种地被植物应用、加强生物多样性原则、开发水生湿地植被景观、推进生物防治管理等,阐明了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就自然植被资源保护、湿地植物景观以及生态绿地模式建没等设想,对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叙述了内蒙古根河市市东建筑石料矿开采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从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及效能、景观和风貌、区域环境质量、林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研究辽宁省建平县哈拉道口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对当地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生态效能、环境质量及景观风貌的影响,结合建平县地形地貌、气候特征、风能资源情况和森林资源特点,综合分析建平县建设风力发电项目使用林地是否可行,为林业管理者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生态学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论述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生态学理论及其应用。在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中应该以群落生态演替的观点进行生态景观带(面)的建设,应用基于演替原理得出的生态恢复参照系来指导;按群落学的观点进行景观节点(点)建设,依据群落学和生物多样性原理,建立多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组成的景观节点群落,以作为景观线带物种的补偿地;以生态关学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线)的建设,利用群落的时间格局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生态关学的构建,利用群落的空间格局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的生物多样性构建;可应用边缘效应原理和种间相互作用原理来构建与管理生态景观林带。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包括自然保护地内废弃的矿山、石场、泥口和裸露的道路边坡等。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生态修复,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景观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于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的现状,分析了全省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并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角度,针对边坡、土壤、水环境、植被和景观等修复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市园林生态设计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园林生态设计与城市园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资源的利用、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等具有直接的关系,对园林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探索生态设计的有效途径,是园林健康发展和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文中从园林的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效应、大众行为心理适宜性等方面进行了生态设计的探讨,提出园林生态设计可以采取的策略和一些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辽东山区天然林保护技术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东山区天然林保护的迫切性 ,探讨了辽东山区天然林保护的几项技术措施 ,即封禁保护、封山育林、人工林天然化、抚育与改造相结合、补植改造、多资源培育、成熟林采用择伐或二次渐伐、保护生物多样性。强调了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内部规律经营森林 ,建立多样化的森林类型 ,保持森林景观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尽可能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 ,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规划是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研究与示范扬州试验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条件。介绍了利用历史遗存植物造景、坚持乡土树种地被植物应用、加强生物多样性原则、开发水生湿地植被景观、推进生物防治管理等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就自然植被资源保护、湿地植物景观体现以及生态绿地模式建设等设想,对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进行了初步规划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余姚市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建设部对城市环境建设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生物(植物)多样性研究仍是一个相对新的课题。通过对余姚市植物多样性水平与保护现状及胁迫因子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余姚市城市植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等)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8.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涉及一些基本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是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出发点.本文汇集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些基本理论,如最小存活种群、岛屿生物学理论、集合种群、边缘效应、生物最小面积、生物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系统理论、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生态文明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这些基本理论能为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廊道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生态廊道,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流污染控制等多种生态功能,同时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要,已成为现代景观及城市规划领域的共识。该文结合课程的学习,在廊道对于城市景观的意义、城市景观廊道的作用、分类以及规划设置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城市园林建设应体现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植物配置合理的城市景观生态森林体系,逐步增加适生的特色树种,是解决城市树木资源贫乏的根本出路,也是城市生态林及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实施有效保护的关键。目前,海南省海口市城市园林建设所使用的绿化树种还比较单一,以椰子树、榕树为多,不仅造成景观单一,而且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为体现生物多样性,确实需要引进各类良好的景观树种,如海南主要造林树种尾叶桉、柚木、马占相思和印度紫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