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森林旅游人才的培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号称“绿色宝库”的森林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块净土。走进森林,与森林融为一体的选择模式,造就了森林旅游业的形成。而森林旅游业的良性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相关人才。如何造就复合型的森林旅游人才,迎合森林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成为当今学术界研究的主要命题之一。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1.森林旅游发展势头迅猛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主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休闲、旅游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森林旅游更是受到了现代人的青睐.森林公园是一种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生态型郊野公园.其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前提,充分利用森林的多功能性,为人们提供精神和物质服务的生态型林业产业,也是发展森林旅游业、实现森林资源复合性价值的基础和载体.森林公园的建设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是兴林富民的重要途径,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南热带森林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人们长期生活于城市,精神压力大,生活环境质量差,人们向往和需要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以"健康休闲"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异军突起,以森林公园为主要载体的森林旅游以其独有的资源优势成为人们选择的主要旅游目的地。本文阐述了海南热带森林资源的现状与特点,在分析了海南热带森林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优势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海南森林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的森林旅游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有效保护森林、改善人类生活环境而兴起的一项独具特色的旅游事业,它集游玩揽胜、寻幽探险、科学考察、休闲度假、陶冶情操于一身。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顺应现代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潮流的森林旅游成为人们的首选。一、安徽省森林旅游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发展森林旅游业,资源是基础。省发展森林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风景资源。安徽省地处中国东南部,长江、淮河穿境而过,全省地跨5个纬度,境内地形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日益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一种方式,这给森林旅游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之成为旅游业最具发展前景的项目。自1998年阿山林管局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林业工作的重点由采伐林木转向森林资源保护。加快山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好森林资源,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森林旅游无疑是一  相似文献   

6.
正森林旅游是人们以森林等自然资源及其外部环境为依托,所开展的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养生、文化教育等旅游活动的统称。长期以来,我国森林旅游发展保持着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森林旅游在林草事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并逐步成为林草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个崭新的森林旅游消费热点和一个新型的产业———森林旅游业,从森林旅游资源的功能特点和价值评价出发,分析森林旅游需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考察森林旅游业成为世界旅游业的新潮和发展方向的同时,考察林业内在的三大产业转换趋势,以跨世界的眼光初步提出森林旅游业成为林业21世纪的主导产业的未来趋向,把森林旅游经济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样做,有利于社区林业的形成、发展和开拓;有利于林区职工的分流、数十万森工工人的转产和再就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有利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试析辽宁省森林旅游发展潜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森林旅游的益处已被人们接受,并成为吸引游人的旅游活动。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满足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和适应天然林保护等方面,指出发展辽宁省森林旅游业必要性。着重对辽宁省的客源、地源优势、经济和森林旅游资源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森林旅游业已成为中约、游人向往游乐、商贸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阵地‘这对加速我国林业改革和发展林业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作用。笔者仅就森林公园与人类经营森林的关系。略谈个人的管见。1森林与人类的关系古代人类生活几乎全部依赖于森林。居则“构木为巢”,食则“茹毛饮血”,即吃树木花草的果实、嫩茎和枝叶等。可以说,地球不能没有森林,人类离不开森林,森林是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森林似空气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们并不感觉森林的重要。当今,人与森林环境之间…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人们追求更加健康、更加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户外游憩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多样化。2017年,我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3.9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15万亿元。森林旅游已经成为公众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长距离徒步穿越荒野,是森林旅游的一种新形式,徒步者能在穿越中体验自然、感知生命、欣赏壮美河山、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综合产业,农村生态旅游是二十一世纪最有潜力、最有活力的产业。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丰富旅游容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木兰围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内蒙古、东北、华北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思路,兴建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业,这是在林业建设问题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对加快林业改革开放和发展林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森林公园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在满足于城市公园的游乐和休息,追求和向往富有野趣的广阔天地——森林世界。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业的悄然兴起,为海内外游人揽胜、休憩、科研、教学、科普文化活动提供了极好去处,森林旅游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森林旅游市场优势分析与运营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旅游形式逐步成为当前旅游消费的热点,森林旅游以其贴近自然的特性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保健等综合功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充分利用河北省森林旅游的市场优势,通过有效的市场推介方式,扩大国内旅游市场份额,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休憩需求,对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扩大国内旅游消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森林养生旅游,已经成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养生需要的生活方式。从森林养生旅游要素构成、优势劣势、相关对策方面,借助SWOT分析法对娄烦县发展森林养生旅游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浙江森林公园现状与发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展森林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并将成为全球性的林业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6.
森林旅游是伴随20世纪70年代世界环境认识运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产业。它是在不采伐、不破坏森林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各国游客欢迎和重视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改变,越来越多的游客转向休闲、自由、经济的森林旅游。开展森林旅游,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走向自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福建森林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森林旅游消费将成为今后新的消费热点 ,旅游业也将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本文着重论述福建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 ,分析旅游资源特点 ,提出 2 1世纪福建森林旅游业发展战略方针、布局构想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个崭新的森林旅游消费热点和一个新型的产业--森林旅游业,从森林旅游资源的功能特点和价值评价出发,分析森林旅游需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考究森林业成为旅游业的新法和发展方向的同时,考究林业内在的三大产业转换趋势,以跨的眼光初步提出森林旅游业顾成为林业21世纪的主导产业的未来趋向,反森林旅游经济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样做,有利于社区林业的形成、发展和开拓;有利于社区林业的形成、发展和开拓;  相似文献   

19.
中国森林旅游的现状和前景向往大自然,走向大森林,观赏大自然,已成为人们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森林旅游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点,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1991年海内外游客评出的“中国旅游胜地40佳”中有35处与森林相关。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个崭新的森林旅游消费热点和一个新型的产业──森林旅游业,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结合世界旅游发展趋向和我国林情,根据森林旅游资源的功能、特点和价值评价方法,分析经济增长产生森林旅游消费需要动机,探讨森林旅游消费的引导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初步提出森林旅游业成为21世纪的林业主导产业的未来趋向,在“转型期”把森林旅游经济培育为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提出发展森林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