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都市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上海市茶叶学会徐永成上海三年大变样,出了个茶文化节。这表明上海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茶文化。中华茶文化的传统特色同国际大都市现代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连续四届举办国际茶文化节,无论其规模、特...  相似文献   

2.
发挥区内优势创办都市茶文化节上海市闸北区文化局邬德华1994年4月17日至21日,我区会同敦煌国际文化艺术公司和市茶叶学会举办了’94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我区在这次茶文化节中主要承办了开幕式和闸北公园游园活动。通过这两项活动,达到了发扬茶人精神、创办特...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在社区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在社区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上海宋园茶艺馆卢祺义近年来,茶文化已在不少社区蓬勃兴起,作为我国茶叶出口重要口岸的上海也不例外:各种茶艺表演及茶文化研讨活动此起彼伏,方兴未艾;闸北区政府以宋园茶艺馆为依托,决定把茶文化列为社区特色文化,目前正与上海市茶叶...  相似文献   

4.
如果以1989年9月18日上海市茶叶学会举办的茶文化研讨会为上海现代茶文化兴起的标志,那么上海现代茶文化已有17年的历程。这17年来,在政府部门、专业社团及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上海现代茶文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仅打造出国际茶文化节、少儿茶艺以及社区茶文化活动等著名文化品牌,并成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而且对倡导“国饮”、推动茶经济也是“功德无量”的。现在,上海人均茶叶消费从1990年代初的200克上升到900多克,全市茶叶店铺多达6000多家,各类茶馆有3000多家,就业人员也达到4、5万人等等。  相似文献   

5.
与茶文化长结不解缘北京吴重远,吴甲选上海举行国际茶文化节,这是海内外茶业界又一次盛会。结合这次盛大的活动,有关方面为我们的父亲吴觉农开辟了纪念室,缅怀他对我国菜叶事业做出的贡献。这些对弘扬祖国茶文化,振兴我国茶叶事业,定会起到很好的影响。我们代表已九...  相似文献   

6.
我国都市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始于九十年代初,首先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大都市率先进行探索。1994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建设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都市型农业的构想,成为我国第一个将发展都市农业列入“九五”规划和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纲要的都市。1995年上海市  相似文献   

7.
由上海黄浦区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海市茶叶学会主办,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2008上海豫园首届国际茶文化艺术节”于2008年4月18至5月2日在上海豫园商城内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推出绿茶金三角,共享高山生态茶。”  相似文献   

8.
<正>4月2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上表示,我国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成为城市"菜篮子"产品重要供给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区、农业多功能开发样板区、农村改革先行区,大幅提升城市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什么是都市现代农业"都市现代农业"是指大都市中、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  相似文献   

9.
记’95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海市闸北区图书馆卢棋义由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茶叶学会等5家单位联合主办的’95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是继94年上海首届国际茶文化节的又一次茶事盛会。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上海小学开出茶文化之花上海茶叶学会茶文化工作委员会卢祺义运用“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在上海特别是在闸北地区留下的丰富史料,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是上海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简称史料馆)开拓社会教育的新尝试。三年前,针对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外...  相似文献   

11.
为使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一年胜一年——试论把闸北公园建成茶文化公园上海市茶叶学会刘启贵(一)茶是健康饮料、文明饮料、奇妙饮料。茶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客来敬茶、茶道、茶艺、茶仪、茶礼、茶会,已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象证。饮茶能使人健康长...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以1989年9月18日上海市茶叶学会举办的茶文化研讨会为上海现代茶文化兴起的标志,那么上海现代茶文化已有17年的历程。这17年来,在政府部门、专业社团及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上海现代茶文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仅打造出国际茶文化节、少儿茶艺以及社区茶文化活动等著名文化品牌,并成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而且对倡导“国饮”、推动茶经济也是“功德无量”的。现在,上海人均茶叶消费从1990年代初的200克上升到900多克,全市茶叶店铺多达6000多家,各类茶馆有3000多家,就业人员也达到4、5万人等等。但我们…  相似文献   

13.
赵和涛 《农业考古》1994,(4):218-221,228
我国当代茶业科技发展述略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赵和涛由于茶业科技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随着我国茶文化不断发展,茶业科技也取得了辉煌成就。目前,我国已有省级以上茶业专业研究所17个,高等院校茶叶专业10来所,中等专业茶校12所,拥有各类茶业专...  相似文献   

14.
胡付照 《农业考古》2005,20(2):288-290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的西南地区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五千年来人们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积淀出浓厚的茶文化,中华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散发着其独有的魅力与深厚内涵。而茶叶楹联,作为茶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自古以来就散发着其特有的茶香和韵味。  相似文献   

15.
1、上海茶艺培训的起步阶段,上海茶艺培训工作起步较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市茶叶学会成立以后,以“茶与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广泛意义的茶文化宣传培训工作就已逐步开始。1982年秋,最先意识到茶文化信息春汛的市茶叶学会,即组织了当时最有影响的一次品尝会,参加茶会的有科学、文艺、教育、茶业等各界代表人士和关心、支持茶文化事业的市委、市政府领导100多人,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1988年7月4日,40年来第一支台湾学术、文化、艺术、工商界所组成的“台湾经济文化探问团”赴大陆访问,7月8日,著名茶艺专家范增平先生到上海了解有关茶文化情况,首次与陶艺家许四海先生见面,并与新闻界人士一起研讨台湾茶艺的发展现状,演示了台湾茶艺,经新闻媒体报道后,使众多上海市民了解了台湾茶艺是怎么一回事:1989年6月,市茶叶学会、《劳动报》社在豫园古戏台举办了首届上海茶文化研讨会,品尝了安徽六安名茶“霍山黄芽”的冲泡技巧;1989年9月18日,市茶叶学会召开茶文化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陈沂、谈家桢、峻青、哈华、钱梁等90余人,对宣传茶文化的意义以及上海开展茶文化活动提出许多宝贵意见。这是上海第一次高层次的、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专题茶文化研讨活动,对上海茶文化包括茶艺的社会大培训实际上起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4月12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4月16日在有着“中国最美乡村”之誉的江西省婺源县举行了隆重的闭幕式,这是婺源县,也是江西省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茶事活动。上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茶叶消费市场,年消费茶叶约为1万吨。  相似文献   

17.
关于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的几点思考上海茶叶学会茶文化工作委员会卢祺义“茶香飘申城,茗艺进万家”。用这句话来概括’94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所取得的社会、经济两个效益,也许可算一种形象性的说法。由三家单位筹备将近一半的这一盛会,无论从宣传造势、资金筹措、培...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自古以来,茶叶种植就是我国的传统之一,一直延续至今,中华茶文化目前已经名扬中外。随着目前市场中对于茶叶的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大,必须要做好茶叶的种植和加工,这对于茶叶产量提升,促进茶叶种植水平和质量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茶叶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为茶叶种植提供一些技术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史上向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的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当时茶叶区域日益扩大,茶叶产量不断增加,茶叶贸易得到发展,茶文化事项也丰富多采。与宋同时存在的辽金疆域,对茶文化向各地区、各层面扩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出了我国人民热爱和谐和平的精神品质。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也是我国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茶文化通过茶向全世界散播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又能够推动茶文化进一步发展。安 溪县是重要的茶树种植地区,近年来发展迅速,推动了我国茶文化发展,而茶文化又促进了茶产业化发展。铁观音是 安溪县特色茶叶,本文针对安溪铁观音特点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和讨论,促进安溪铁观音走向国际市 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