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科学养殖桑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养殖业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体,养蚕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消毒技术需贯穿整个养蚕过程.近几年在工作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蚕农在养蚕中已按规定消毒,但养出的蚕还是病多、茧层薄、产量低.为此,结合实践经验就蚕农生产中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总结,以促进养蚕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1999,(8)
增养秋蚕,提高桑、蚕具利用率是提高蚕农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秋蚕由于继春、夏蚕之后,连续养蚕,在饲养环境中留存的病原体多,容易发生蚕病。为减少秋蚕蚕病的发生,应抓好以下工作:1.抓好环境消毒,提高消毒效果养蚕生产中,因消毒不严、病死  相似文献   

3.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不重视蚕病的防治工作,将会引起蚕病的大爆发,轻则使养蚕生产减产减收,重则使养蚕生产无产无收,严重影响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家蚕血液型脓病是楚雄蚕区发生比较普遍的一种蚕病,文章在阐述该病传染源、传染途径、发病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出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蚕农防病意识淡薄,消毒防病不到位、不彻底,养蚕技术差,操作粗放,桑园管理差等,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严格消毒、杀灭病源,精心饲养、增强蚕体体质,加强桑园管理、提高叶质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蚕病的发生对养蚕生产危害较大,轻则使养蚕生产减产减收,重则使养蚕生产无产无收,特别是秋蚕期的气象和饲养环境条件,使蚕易感染蚕病,给养蚕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严格做好秋蚕养蚕前的消毒防病工作很重要.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政策和云南省退耕还林的实施,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扩大,而秋蚕期因蚕病造成的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部分地区达到20%以上,因此,在秋蚕期应认真抓好秋蚕养蚕前、养蚕中的消毒防病工作,切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对蚕体的感染,以保证养蚕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蚕桑生产是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对促进农村经济的提高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因此,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养蚕的数量逐年提升。随着蚕桑产业的发展,蚕农在养蚕过程中发现的蚕病也越来越多,这大大挫伤了蚕农的积极性。爆发蚕病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蚕农经济的亏损,减产、减收,经济效益和养殖积极性都会受到损害。综上所述,加强蚕病防治对进一步发展养蚕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养蚕产业能否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蚕病是造成蚕农养蚕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好桑蚕饲养防病工作对保障蚕农收益十分重要。为蚕农有效进行蚕病预防提供参考,从良种选择、蚕室设置与管理、蚕具管理、蚕前消毒方面介绍桑蚕饲养主要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蚕病暴发往往因消毒不严、消毒药品选择不科学、消毒药品使用不当、饲养管理粗放等因素造成;蚕农养蚕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消毒防病认识不足,造成在消毒防病过程中出现许多疏漏,加之饲养中因劳力紧张、蚕室蚕具短缺和不良环境因素等造成蚕体质下降.这些综合因素,使得病原微生物有机可乘,最终导致蚕病暴发,给蚕农在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损失.笔者通过分析目前云南省部分蚕桑生产区农村消毒防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通常来讲,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繁育不善、消毒工作没做好。本文简要对影响蚕病防治效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期对蚕农的消毒工作做一定指导,帮助蚕农减少养蚕过程中的蚕病危害,进一步提升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9.
小蚕共育是把蚕儿集中在一起饲育,然后分给蚕农饲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方法.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小蚕护理、蚕体强健,为养好壮蚕打下基础.同时,可节省劳力、房屋、工具燃料及消毒药品等,从而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  相似文献   

10.
正养蚕业是一项生产环节较多、技术性较强、劳力密集型的产业。尤其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基础设施、消毒防病等水平不一,多种蚕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蚕病危害至今仍在困扰着养蚕生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蚕农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结合当前养蚕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及笔者多年在基层的工作经验,现将当前蚕病发  相似文献   

11.
蚕病是造成蚕农养蚕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蚕病只能提前预防。笔者根据云南农村养蚕的实际情况及多年养蚕技术推广的经验,从蚕室﹑桑叶﹑养蚕技术3个方面论述了蚕病预防的方法,以期为云南蚕农养好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饲养桑蚕过程中,蚕病的发生与幼虫的体质、病原体、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养蚕农户对使用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饲养期间管理技术粗放,环境条件不良,这些不利于幼虫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造成幼虫体质下降而产生病害,导致幼虫大量发病,给养蚕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在蚕农聚居的自然村,养蚕季节常会发生同一蚕病,有的甚至多年流行,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如不认真防治,则会挫伤蚕农的养蚕积极性,有的还会引起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在自然村内流行的蚕病,多为病毒、真菌类传染病,以空头性软化病、血液型脓病最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消毒防范措施不统一、不严格。如有的养蚕户重视消毒,而有的忽视消毒,有的注重春蚕消毒而忽视夏秋蚕消毒,有的抓了蚕前消毒而放松蚕中回山消毒等。二是邻户之间交叉感染。如有的养蚕户将蚕粪、残叶乱倒乱放,对病死蚕、旧茧笼处理不当,有的共用被  相似文献   

14.
正蚕病危害至今仍在困扰着养蚕生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蚕农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笔者结合当前农村养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一、蚕病发生主要原因1、病原严重污染养蚕环境养蚕管理粗放,饲养室与贮桑室不分,桑叶贮放在养蚕室内,增加了病原污染桑叶给蚕食下反复感染的机会;不注意通风排湿,蚕在高温多湿的饲养环境中,造成蚕体虚弱,对  相似文献   

15.
养蚕生产过程在良种和良桑基础上,最为重要的技术就是消毒。全面彻底的消毒可以使养蚕环境中的病原体得以消灭,切断传染途径,实现在源头上控制蚕病发生。从近几年来经验看,吉林省蛟河市发生的大面积蚕病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消毒不彻底。基于此,重点介绍了养蚕消毒防病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浅析凤庆县小蚕共育的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蚕共育质量问题,使得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在养蚕中发生不同程度的蚕病,给广大蚕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为保证当地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蚕农增产增收,须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巩固和发展小蚕共育户。文章通过分析当地小蚕共育的现状以及制约共育发展的一些相关因素,提出了新形势下小蚕共育生产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养蚕作为我国传统的纺织原料,可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但在养蚕过程中,若控制不好蚕病,将可能增加养蚕损失,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因此,在蚕的养殖过程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政策,及时找出诱发蚕病的原因并摸索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养蚕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广大蚕农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控制蚕病的发生。蚕病发生的轻重直接影响养蚕的收益。基于此,分析几种蚕病发生的病症、病源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家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原的侵害,诱发蚕病,至使蚕桑生产离不开消毒防病.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蚕农的消毒防病意识有所提高,由于少数科技人员的误导,有部分蚕农会用人用抗菌素和多种维生素来防治蚕病和给蚕添食,以此减少蚕病的发生和提高蚕的抗病能力.还说医用药比兽药及蚕药效果好,价钱便宜(部分人药比蚕药的价格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高增立 《新农业》2007,(3):57-57
近期辽宁省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很高,涌现一批新兴桑蚕区,但在养蚕技术方面缺少经验,影响了蚕茧产量和栽桑养蚕效益的提高。一些蚕农往往忽略养蚕完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其实该技术环节直接影响来年养蚕成绩的好坏,特别是在上年蚕病发生较重的情况下。在养蚕闲季的冬季,应重视并做好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确保来年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