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2.
ENU诱变获得3种眼突变小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8~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120只,腹腔注射乙烷基亚硝基脲(ENU)100mg.kg-1,每周1次,连续3周。将处理雄鼠与同品系母鼠交配,在其后代小鼠中筛选出眼部突变个体,并对突变的个体进行遗传试验,以建立人类遗传性眼病小鼠模型。结果表明:在筛查的3500只诱变小鼠中得到85只眼部异常的突变体,其中能遗传眼部异常表型的突变种3例,1例为双角膜浑浊,其后代表型复杂,2/3为虹膜缺损,1/3为角膜浑浊;1例为小睑裂伴角膜变性浑浊;1例为角膜变性浑浊。这3种突变表型都表现为显性遗传,且均为人类先天性眼病常见类型,说明诱变可以获得人类遗传性眼病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3.
4.
5.
6.
水稻线粒体基因atp6启动子突变导致的一种细胞质雄性不育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从恢复系 "万恢88/内恢92-4" 杂交组合F2代不育株选育的细胞质不育系,被暂时定名为"万恢88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利用PAGE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克隆测序等技术对其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研究,分析其雄性不育的分子基础和分子机理.通过PAGE电泳发现,其不育系线粒体基因组PCR带型与野败型(WA)、印水型(ⅡA)、D型(Di)、冈型(GA)存在差异.对其不育系内香2A和保持系内香2B的差异片段回收测序,获得两条667 bp长度的mtDNA片段2A和2B,通过序列比对和电子杂交分析,获得片段为atp6基因的部分序列及其上游序列.2A和2B相比有3个碱基不同,分别是第57位G→T,第100位T→C,第161位C→T.功能分析第100 位T-C点突变使atp6基因启动子核心序列遭到破坏.通过对atp6基因上游序列的RT-PCR分析,发现不育系内香2A的atp6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故而推测万恢88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是由于不育系线粒体atp6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发生点突变,导致atp6基因不能正常转录,致使线粒体供能不足,最后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7.
近交系小鼠DDK具有一种被称为"DDK综合症"的奇异特性:如同品系内交配一样,DDK雄鼠能够使其它近交系雌鼠正常受孕.但是,当DDK雌鼠与其它近交系雄鼠交配时,F1受精卵在妊娠3~5日因胚泡形成障碍而死亡,使得DDK雌鼠几乎不孕.这种特性是由于DDK卵子细胞质物质和其它品系精子因子之间存在的一种不亲和性引起的,它们二者均受到位于小鼠第11条染色体的卵子突变(Ovum Mutant或Om)位点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本文介绍的新研究成果包括:第一、发现了存在于C57BL/6(B6)品系小鼠遗传背景中的新的修饰基因,其使得杂合型(Om/ )雌鼠的胚胎死亡率增加,并提出了解释修饰基因作用机理的"等位基因排斥表达"假说;第二、论证了DDK品系本身遗传背景中不具有使杂合型(Om/ )雌鼠胚胎死亡率降低的修饰基因;第三、证明了小鼠遗传背景中,不存在通过杂合型(Om/ )公鼠的精子影响DDK(Om/Om)雌鼠胚胎死亡率高低的修饰基因;第四、通过不同亚种间近交系小鼠的杂交,得到了如下重大发现:在欧洲起源的DDK品系(Mus musculus domesticus)和日本起源的MOM品系(M.m. molossinus),以及和菲律宾起源的CASP品系(M.m.castaneus)之间,不存在卵子细胞质物质和精子的不亲和性,但CASP品系的卵子细胞质物质与B6品系的精子间可能存在着不亲和性;第五、发现和定位了存在于B6品系遗传背景中导致杂合型(Om/ )雌鼠胚胎死亡率升高的修饰基因(结果尚未发表). 相似文献
8.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3)
将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功能基因wsv477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37℃条件下诱导了WSV477蛋白的表达,并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了多克隆抗体.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共624个核苷酸,编码208个氨基酸,GST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9000,抗体滴度为1:10000.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病毒感染4h后开始转录,6h后开始表达,是WSSV感染的早期基因.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进行基因定点突变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利用PCR进行定点突变的方法进行改进。设计1对含突变碱基对的互补引物,以插入目的外源基因的质粒为模板,经过20个循环的PCR扩增出质粒的全长序列之后,用氯仿抽提PCR产物,然后转化感受态细胞TOP10,通过测序验证阳性克隆。利用这种改进的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对质粒上的外源基因进行定点突变,降低了构建突变体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将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功能基因wsv477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37℃条件下诱导了WSV477蛋白的表达,并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了多克隆抗体.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共624个核苷酸,编码208个氨基酸,GST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9000,抗体滴度为1:10 000.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病毒感染4h后开始转录,6h后开始表达,是WSSV感染的早期基因. 相似文献
11.
12.
13.
By means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methods,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istance to fluoroquinolones and GyrA mutation of Salmonella from animal isolates. We found that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resistance to 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 enrofloxacin, ofloxacin, pefloacin mesylate and norfloxacin nicotinate of the five types of fluoroquinolones to GyrA mutation of animal Salmonella, the resistance of pefloacin mesylate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while the resistance of 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 and enrofloxacin were the least significant factors. Nearly half of the Salmonella supports such a rule that the MIC of norfloxacin nicotinate reaching 64 or 128 might lead to the mutation Ser83→Phe, MIC exceeding 512 might lead to the mutation Ser83→Gly; 60% of the sample supported that the MIC of enrofloxacin reaching 32 or 64 might lead to the mutation Asp87→Asn. 80% of them agreed to the fact that the MIC of neither 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 under 64 nor pefloacin mesylate below 512 might result in the gene mutation in 119 site. All Salmonella isolates supporte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utation Alal19→Val took place, if and only if the MIC of norfloxacin nicotinate exceeded 512. 相似文献
14.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因子,具有生物佐剂作用,为研究GM-CSF的生物佐剂作用,本试验通过RT-PCR方法从小鼠脾脏细胞中扩增小鼠GM-CSF的cDNA,并将其插入到pcDNA3.1质粒中,构建成GM-CSF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MCSF,并在真核细胞进行了瞬时表达。结果表明,本研究扩增的小鼠GM-CSF基因序列与GenBank序列完全一致,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HEK293T细胞,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检测,证明GM-CSF能够在HEK293T细胞中进行分泌表达。这为今后研究GM-CSF在动物疫苗,特别是DNA疫苗中的生物佐剂作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经空间诱变获得1个稳定遗传的水稻矮秆突变体CHA-1,对该突变体进行了株高遗传分析.结果表明,CHA-1的新矮生基因(暂命名为h)为1对隐性主效基因,与sd-1基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并且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连锁关系,2对矮生基因共同控制着CHA-1的株高性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CHA-1的新矮生基因h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的长臂上,与标记RM302遗传距离为5.1 c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CTNNBL1基因在凡纳滨对虾抗病过程中的功能作用,为深入探讨对虾抗病免疫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RACE-PCR克隆凡纳滨对虾CTNNBL1基因(LvCTNNBL1),利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征及应答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副溶血弧菌感染的表达模式.[结果]LvCTNNBL1基因cDNA全长1906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E)长1692 bp,编码563个氨基酸,含有1个CTNNBL结构域.同源性分析发现LvCTNNBL1蛋白与大型溞(Daphnia magna)同源蛋白的相似度最高,为77%.基于CTNNBL1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被聚为无脊椎动物一类,与同为节肢动物的大型溞、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美洲鲎(Limulus polyphemus)的亲缘关系较近.LvC TNNB L1基因在凡纳滨对虾中呈组成型表达,以在肠道中的表达量最高、表皮中的表达量最低.注射感染WSSV后,LvC TNNB L1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的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所有检测时间点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同)差异;注射感染副溶血弧菌后,LvCTNNBL1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感染后12h内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结论]LvCTNNBL1基因表达量在病毒和细菌感染时发生明显变化,可能参与了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甜椒空间诱变M3代产量性状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空间诱变甜椒M3代进行了产量性状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空间诱变甜椒的3个产量性状(单株产量、单果重和单株果数)在M3代变异的分群趋于稳定,3个性状在株系内出现一定的单株间变异,但均小于株系间变异,说明人工选择策略宜以优选株系为主,同时辅以单株选择。单株产量和单株果数在群间的差异不显著,单果重在群间的差异极显著;单果重和单株果数对单株产量均有正向的直接作用和综合作用,但单果重和单株果数间呈负相关,因此对株系的筛选策略宜采取挑选单株产量高、单果重大、单株果数适中的株系。优选的株系为B3、B7、A3、C2、C6、B5、B2和B1。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为害中国甘薯生产的主要病原物之一,由它所引起的甘薯茎线虫病,每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4-3-3蛋白是真核生物特有,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且在信号转导代谢调控、激素信号传导、细胞分裂和对生物和非生物刺激的应答反应等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EST分析和RACE克隆相结合的方法,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中成功克隆出一个14-3-3蛋白基因(Dd-14-3-3a,GenBank accession NO.:ADW77527.1)。Dd-14-3-3a cDNA全长为986 bp,包含一个长度为75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着一个长度为251 aa的蛋白质。Blast比对结果表明:Dd-14-3-3a蛋白与已报道的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以及水稻干尖线虫(Alphelenchoides besseyi)中的14-3-3蛋白的一致性分别为98%、98%、98%和97%。对该蛋白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Dd-14-3-3a蛋白包含一个典型的14-3-3蛋白结构域,且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该基因的克隆和分析将有助于明确植物寄生线虫14-3-3蛋白在线虫侵染和与寄主互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番茄疮痂病病原菌T3小种是严重威胁我国番茄生产的优势小种,采用抗病品种防治该病害是唯一经济、有效而又安全的途径,而抗性遗传研究和抗病基因的鉴定是利用抗性资源的基础.为此,本研究利用感病材料Super Sioux与野生醋栗番茄材料LA1589杂交获得的F2分离群体分析了LA1589对T3小种的抗性遗传,并对抗性基因进行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