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2014,(1):F0002-F0002
<正>一是分类推进、全面覆盖具体工作指导分为六类:第一类是对全市2000多个行政村实行村庄整治,实施道路硬化、污水处理、卫生改厕、垃圾处理、村庄绿化、河道清理、农房改造、庭院整治等8类民生工程。第二类是培育193个中心村,按小集镇规划,重点围绕有集聚点、产业园、老幼所、卫生站、办事厅、超市店等"六个有"推进建设,推动人口、产业、要素、功能集聚,服务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2.
深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取得较好效果,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农村脏、乱、差人手,重点进行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村庄绿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9,(5):94-95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措施,是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步伐,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和生态质量的具体行动。以驻马店市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为依据,探讨了林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在此背景下,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已成为各地区奋力完成的工作任务之一。本文对天水市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阐述了天水市乡村建设发展现状,分析了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推动乡村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天水市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政法快讯     
《农家致富》2013,(15):52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启动财政部近日决定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继续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实现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等目标,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人居环境;加强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推动有条件的行政村、自然村落归并整合,优化村庄布局;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长效管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统筹考虑城市与乡村、生活与生产、生态与建设等核心问题,创新发展动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引导适宜产业发展,引导村民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本文以兰州新区榆川村为例,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村庄建设规划,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7.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村庄整治转型提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顺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新形势,通过对基层实践的总结提升提出的乡村建设新模式,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主抓手、主载体。《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明确指出,美丽乡村建设"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它的实施意味着新一轮村庄整治转型提升的启动。在新的阶段,村庄整治转  相似文献   

8.
戴庭曦 《新农村》2014,(12):5-6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以"中华橘源、山水黄岩"为主题,按照"五线五区"的建设思路,坚持普遍惠及与重点打造统一、传统保护与现代开发统一、美化环境与改善民生统一、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统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绘就了美丽乡村新画卷。1.招研引智,立足总体布局规划"美丽乡村"一是校地合作,打造标杆典范。依托同济大学美丽乡村规划教学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化发展迅速的今天,乡村也在前进发展。但是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垃圾的处理跟不上产生的速度,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生活垃圾的治理需要政府、社会组织、村民等多方力量的配合,来共同促进乡村的治理与发展。而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助力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乡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人民对幸福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乡村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党的十九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也逐步得到增强。强化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是构建“美丽村庄”的自然基础、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精神基础和制度基础。本文选取武汉市为样本,总结出美丽乡村视角下湖北武汉市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美丽乡村视角下湖北武汉市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搭建好基础,农民的人居环境改善不光影响到亿万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发展空间,同时能够带动城乡融合,相互促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本文通过对怀柔区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以及以往对重城市、重工业发展,导致中国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农村人居环境仍然存在较大问题的体现。为了解决当前中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脏、乱、差”和治理难的问题,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通过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改革和农村污水治理,从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生态文明战略已经全面融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战略提出以后,农村地区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取相关措施,切实提高区域生态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战略对农村地区生态绿化建设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生态绿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合理统筹规划、加强生态宣传、实现技术创新、做好成果管...  相似文献   

14.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现阶段乡村建设的最大短板在西部地区,最大难点也在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乡村建设面临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健全、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任务重,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不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难度高,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实现脱贫产业健康发展挑战多,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地域差异性、农民主体性和操作实效性重视不够,以及乡村要素持续外流和公共财力投入有限等一系列突出难题。今后一个时期,应遵循城乡发展规律和乡村建设规律,立足西部实际和农民现实需要,给予西部地区乡村建设特殊且有效的帮扶措施,学习应用“千万工程”经验,稳步提升西部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特色产业持续性、人居环境舒适度和农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夯实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15.
“繁荣农村就是繁荣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农村振兴战略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实施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农村人口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沧州市为研究对象,农村人居环境管理为研究课题,通过农村基层调查和实际管理研究,考虑到沧州市的现状以及沧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当前趋势、存在的问题,对综合原因进行分类和总结分析,为今后沧州市等地区的人居管理提供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整体发展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甘肃省农村地区受经济发展、地形特征、民族风俗等的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县为例,从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污水处理模式、资金投入等方面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优化治理模式、提高村民参与程度、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创新污水处理技术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在乡村环境绿化中,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绿化布局不合理、树种选择不当、后续管理和养护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乡村绿化效果差,成果保存不理想,环境改善不明显。为此,在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绿化中引入园林绿化理念,通过借鉴城市园林绿化技术措施,因势造景,因地植树,增加绿量,加强养护管理,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30-232
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问题,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也在此背景下诞生,尽管农村的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由于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与技术投入不足等原因,农村地区在垃圾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以安徽宿州、亳州和滁州三市地区的农村为例,就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此来解决农村垃圾治理的乱象,这既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可践行生态环保理念。在本文中,主要结合吉林省磐石市的发展,对落实村屯绿化建设、构建美丽生态乡村的路径进行探究。运用恰当的方式,可以实现“点”、“线”、“面”、“网”的建设目标,转变传统农村的管理模式、发展模式。基于此,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美丽乡村的提出是我国加强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的一次科学决策,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广大村民的积极共建和共同努力。本文通过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中群众参与共建意识存在的问题,并从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实现村民有效参与、发展乡村服务机构等方面提出了增强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共建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