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霍邱县沿淮麦茬红麻高产栽培技术周汝意(安徽省霍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淮河流域麻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片商品红麻产区,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二分之一左右。该区主要是夏播红麻。其中,麦茬红麻约占红麻播种面积的70%左右。霍邱县是安徽省内沿淮种植红麻最大的一个县...  相似文献   

2.
河南是全国黄红麻的重要产区。1994年以来,除2000年因主产区信阳遭受特大旱灾,全省黄红麻单产降低,总产量仅次于安徽以外,其余年份河南黄红麻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位。 黄红麻传统上主要用作包装材料、绳索、地毯等。前几年由于塑料纺织包装替代品的冲击,黄红麻制品市场需求减少,价格大幅度下跌。1998—2000年,河南黄红麻种植面积连续三年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黄麻、红麻为韧皮纤维作物,纤维产量仅次于棉花,是我国第二大轻纺天然纤维原料,主要种植于长江淮河流域,包括河南、安徽、四川、湖南等省,种植面积一般在300~400万亩(20一30万公项),总产40~60万吨,按目前均价计算。经济效益在12~18{乙元之间。黄麻、红麻纤维主要用于制作麻袋(年产2亿~3亿条),地毯等。近年,我国开展的红麻造纸技术已日臻成熟,为缓和我国造纸木浆供应紧张状况,开辟新的草本木浆来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黄红麻生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印度、孟加拉国家。建国以来,在政府部…  相似文献   

4.
红麻氮磷钾化肥用量的互作效应研究简报冯汉皋,曹凤进,施惠明(江苏省南通县农业局)(南通县竹行乡农技站)南通县每年种植红麻2500—3000公顷,约占全省红麻面积的二分之一.研究这一地区红麻经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在生产上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通过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红麻皮籽兼收的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红麻不同种植时期、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收获时期、不同红麻品种等处理的研究。试验表明,红麻的种植时间为5~7月、红麻的种植密度为10.5~13.5万株/hm2、红麻籽收获时间为12月中下旬、红麻果柄最下一粒朔果下10~15cm位置收割,可皮籽兼收,麻籽产量达1 755~2 940 kg,麻皮产量达4 350~5 670 kg。  相似文献   

6.
麦茬套播红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张圣彩(江苏省南通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一)我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是江苏省黄红麻主要生产基地。全县黄红麻种植面积常年为5万亩左右,占全省黄红麻种植面积的18—39%,总产占全省31.3—50%,收购商品麻占全省收购...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的红麻主产区。1981年该区共有红麻205万亩,总产264000吨(熟麻),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45%和41%,在全国红麻生产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该区红麻又以麦收后播种的麦茬麻占比例大。如河南、安徽两主产省的麦茬麻占70%以上,有的县多达90%。  相似文献   

8.
洪建基 《中国麻业》2002,24(4):8-10
红麻是我国主要的麻纺原料作物,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红麻属常异交作物,天然杂交率较高,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易混杂退化,生产上需不断进行品种更新。红麻是短日照作物,北方麻区不能就地留种,需年年向福建及两广调种,福建是我国红麻种子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本省选育红麻良种供北方种植,可发挥“南种北植”的增产效果,本所多年来选育的红麻良种在北方麻区推广种植,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介绍我所自育的红麻良种,旨在为生产上推广应用红麻良种提供参考。1闽红82/34闽红82/3…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饲用红麻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多数红麻生产国,红麻传统上是作纤维用。马来西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红麻生长。由于红麻特别是在其嫩枝中蛋白含量高,故对红麻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作物进行了研究。在马来西亚,通常是在红麻播种后6周时收获一次,随后每6周收获2次。生长6周左右的红麻,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18%-30%。大规模种植红麻是可行的,其产量约达到每公顷10吨。红麻可以开发成不同类型的饲料如片状、粒状、粉状,直接喂养或作青贮饲料。本文介绍了这些饲料的制造全过程。红麻作为饲料的适口性对包括牛、山羊等在内各种反刍动物进行了研究。喂养试验表明牛饲料中红麻的比例为20%-30%时,最佳生长速度为日增重0.66—0.71kg,喂养山羊时饲料中红麻比例可替代50%豆粉饲料(SBM),当红麻含量超过50%时,将导致降低动物营养的消化性能,影响动物的生长。为评价红麻对抑制动物寄生病的效果,对感病山羊进行了短期研究。在33天以上的试验期中,与对照相比,发现红麻可以降低69%的排泄量(FEC)。研究表明在小的反刍动物中,红麻具有控制寄生病的潜力,红麻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动物饲料蛋白源,并具有商品化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红麻是我区史河沿岸农民喜爱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但由于连年种植,不仅土壤肥力消耗大,同时常发生枯腐病(又名茎枯病)而造成减产。近年来麻农除将红麻与水稻实行轮作外,还将红麻与大豆实行套种,这是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粮、麻双丰收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市地处鲁南,发展红麻生产自然条件较好,但多年来皆种植春红麻。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逐步落实,不少乡镇试种了麦茬红麻。近年来我市麦茬红麻面积迅速扩大,单产逐年提高,亩产值亦大幅度增加。目前看来,我市麦茬红麻有取代春红麻之趋势。  相似文献   

12.
红麻移栽高产高效技术高登东,胥北海(湖北省石首市农业局434400)红麻种植长期处于耕作粗放、产量不高,效益较低的现状,近几年来,在红麻耕作制度、栽培技术上有较大进步,但其经济效益与其它作物相比,仍然较低,如何提高红麻单产,增加效益?是麻区农民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红麻新品种“红引135”试验示范简报刘劲凡,李学初,冯万佳,郑国平,刘腾(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413100)湖南省沅江市位于洞庭湖之滨,土质肥厚,自然生态条件适于红麻生长,历史上也有种植红麻的习惯。为了鉴定出适于我市种植的新品种,1991年我们从中国农...  相似文献   

14.
我县历来有种植黄、红麻的习惯。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种植面积相应扩大。最初的黄、红麻种子都是群众自留的,从合作化开始形成种植黄、红麻的高潮,群众自留种出现短缺,要到外县求援解决。但引入的种子仍是百家种子,麻株长势参差不齐,病害严重,影响了生产,从而,留种问题引起了群众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县留和群众自留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小麦收后种植红麻(即麦茬麻),播种期一般在6月初旬,有的延迟到6月中旬,比正常播种的麻延迟一个多月,如何夺取麦茬红麻高产j实现粮、麻双丰收,这是当前红麻生产上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区种植红麻只有9年历史。虽是新麻区,但历年种植面积均在万亩以上,已成为我区农民喜爱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红麻枯腐病(又名茎枯病)发生逐渐严重,大部分麻田均有发病,有的麻株成片枯死,严重影响了红麻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7.
钱武 《中国麻作》1988,(2):10-10
198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提供H005杂优红麻种给我县连续四年进行示范种植,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杂优红麻增产潜力大,深受群众欢迎,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红麻是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7—10万亩,最多时达15万亩。种植茬口以油菜茬和小麦茬为主,尤以油菜茬面积最大,占红麻种植面积的50%左右,但全市红麻平均单产一直在200公斤(熟麻,下同)上下徘徊。为挖掘红麻生产潜力,提高油菜茬红麻单位面积产量,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油菜茬红麻高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廉江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土壤肥沃,温,光,热气候条件优越,雨量十分充沛,对发展红麻生产十分有利,我县自1966年以来开始发展红麻生产,目前全县种植红麻已达6万余亩,已成为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由于过去忽视红麻栽培技术,红麻单产一直较低,1978年全县红麻平均亩产只有384斤。  相似文献   

20.
我国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评价利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麻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种质资源拥有国。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红麻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并促进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本文讨论了我国红麻的种植历史、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利用创新等问题。同时还探讨了红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持续发展和利用对策。我国红麻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的成功经验,可为红麻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