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稻水象甲属外来入侵物种,是一种国际性害虫,自1988年传入我国,已蔓延我国大部分省市。稻水象甲的寄主种类多,危害面广,为害水稻、高粱、玉米、小麦等,尤其对我国水稻危害较大,近几年已成为北方水稻的重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极少量发生二代,在辽宁是一年发生一代。充分认识稻水象甲的危害,做好对稻水象甲防治工作,是保证水稻丰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侵入我国后,迅速传播蔓延,发展为辽宁、河北、浙江等省区的水稻主要害虫。一些学者预警了该害虫对我国水稻生产将构成严重威胁,而有关其防治研究进展甚微。本文简要介绍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近年研究、开发的几项稻水象甲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甲虫的入侵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甲虫是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本文综述了马铃薯甲虫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蔓延,对我国农业的潜在威胁,并从我国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实践角度,进一步探讨了阻止马铃薯甲虫继续向东传播蔓延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水稻害虫发生为害现状及综合防治策略与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1994-1998年的调查研究结果与历史状况比较,分析认为:因侵入害虫稻水象甲的蔓延,二化螟发生为害普遍加重;一些偶发性食叶害虫在咿妥作区发生量上升而形成常年为害的害虫,迁飞性害虫迁入频繁,迁入量大,作物布局和栽培模式,稻田生态环境等有利水稻害虫发生,多种原因造成辽宁省水稻害虫的发生为害越来越重。依据各地水稻栽培条件和害虫发生特点的差异,将辽宁省水稻害虫划分5个发生为害区,提出其重点防治对象及防治  相似文献   

5.
我国稻水象甲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吉林农业科学》2015,(5):79-84
稻水象甲是我国水稻重要入侵害虫,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对国内稻水象甲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分布、迁飞和滞育、预测预报技术、种群分布的空间格局及田间抽样技术、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研究现状和取得的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属鞘翅目象虫科,是全球水稻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被列为世界最具威胁的100种外来入侵生物之一,也是目前中国水稻上唯一的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起源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在南美洲、亚洲、欧洲等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稻水象甲迁移性不强,不善飞行[1],依赖气流、水流和人为因素扩散。1988年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该虫疫情,目前中国25个省有分布。  相似文献   

7.
<正>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又名稻水象、稻根象,主要危害水稻,还可取食麦类、红苕、玉米及禾本科、莎草科等多种杂草,是我国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为全国二类检疫性害虫,原产北美洲。1发生与危害1.1危害特点。稻水象甲的成虫和幼虫均危害水稻,成虫在幼嫩稻叶上取食叶肉,在叶片的叶缘或中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叶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外来入侵害虫与病原生物的现状、影响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苏省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 ,也是外来入侵物种发生范围较广、危害程度较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有一些外来入侵害虫与病原生物通过不同途径侵入了江苏省 ,造成了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 ;有些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外来入侵害虫与病原生物 ,由于具有较长的潜伏期 ,其危险性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其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加入WTO后 ,江苏省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交往将更加密切 ,旅游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物种交换和引进的需求也会增加 ,因而有意、无意引入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随之增加。为此综合分析了目前江苏省外来入侵害虫与病原生物的现状和对农林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建议采取措施以控制外来入侵害虫与病菌。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吉林省西辽河稻区主要害虫种类、种群发生规律及为害情况,为西辽河稻区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4~2016年间通过性诱剂、粘虫板及盘拍法对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主要害虫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害虫的种类及为害部位各有不同,在插秧期至分蘖期,主要有稻潜叶蝇(Hydrellia griseola)、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等害虫为害水稻叶片;在分蘖期至孕穗期,主要有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黏虫(Mythimna separate)、稻飞虱等害虫为害水稻茎秆及叶片;在孕穗期至收获期,主要有稻飞虱、黏虫、尺蠖(Geometridae)等害虫为害水稻叶片及茎秆.所调查的害虫中稻潜叶蝇在田间呈随机分布;水稻二化螟成虫有两个发生盛期,表明水稻二化螟可以在该地区完成两个世代的发育;稻飞虱分为灰飞虱(Laodelphax stiatellu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两种,以灰飞虱为优势种,两种飞虱种群的成虫和幼虫虫龄结构相似,并且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0.
归纳总结宁夏几种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的种类和发生特点,介绍草地贪夜蛾、烟粉虱、苹果蠹蛾、西花蓟马和番茄潜叶蛾的监测防控策略,旨在为宁夏更加科学防控重大外来入侵害虫打好基础,为宁夏的生态安全、物种多样性以及粮食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综述国内外关于稻水象甲生物学、生态学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我国稻水象甲的监测、防治和持续研究等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收集查阅国内外相关官网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汇总及对比分析。【结果】 稻水象甲起源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在南美洲、亚洲、欧洲等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并建立种群。1988年我国河北省唐海县发现该虫疫情,目前我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63个县(市或地区)有分布;稻水象甲在国内外传播扩散的路径主要是零星扩散和快速扩散,方式包括:稻苗、气象风力、迁飞、爬行/飞行移动、随风/水飘移。稻水象甲在我国遗传结构繁杂、异质性较高,种群遗传差异较大;稻水象甲以爬行、游泳和飞翔3种活动方式为主,其迁移扩散依赖气流和水流运行,不断变化的光照强度、湿度、温度以及气流对稻水象甲迁飞活动的影响是交互的、叠加的;在我国稻水象甲适生性大体在N16.53~26.73°,E97.85~116.75°。【结论】 稻水象甲在世界上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并建立种群,稻水象甲种群定殖、扩张与不同生态环境具有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等技术,防治稻水象甲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已组装、集成一套对稻水象甲应急封锁和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优质香稻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并以优质常规稻鄂中5号和杂交稻两优培九作为对照,对鄂香1号和武香988主要害虫及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质香稻品种间主要害虫及捕食性节肢动物的组成基本相同,不同物种种群数量在不同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总的来看,主要害虫及捕食性节肢动物种群数量和丰度武香988最高,两优培九最低;除鄂香1号外,不同品种样田的群落结构参数变化基本一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逐渐降低,而优势度升高,鄂香1号在水稻生育的后期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显示出升高而优势度显示出下降的趋势。群落结构的稳定次序依次是鄂香1号、两优培九、鄂中5号和武香988。  相似文献   

13.
稻水象甲对水稻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地控制稻水象的危害,于1995~1996年进行了2a的扣笼接虫试验,通过计算分析,明确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稻水象甲对不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情况,得出稻水象甲的防治指标为30头/m^2。  相似文献   

14.
基于RAPD标记的新疆荒漠稻区稻水象甲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稻区稻水象甲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入侵途径,为稻水象甲的监测、有效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新疆各稻区及内地北方典型稻区7个不同地理种群105头稻水象甲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28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条多态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139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98条,其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70.5;。新疆伊宁察县稻水象甲地理种群基因多样性最低(PPB:46.76;、H:0.2106、I:0.3239),黑龙江阿城最高(PPB:62.58;、H:0.3006、I:0.4450);7个地理种群之间的Gst(基因分化系数)为0.1995,稻水象甲各种群间遗传变异为19.95;,种群内遗传变异为80.05;,不同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7个地理种群的UPGMA聚类结果显示:河北唐山市和吉林公主岭市的地理种群优先聚在一起,其亲缘关系最近,接着依次与黑龙江阿城市、新疆伊宁察布查尔县及霍城县完成第一个聚类;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和新疆五家渠市则完成第二个聚类。【结论】稻水象甲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不同且存在差异。新疆荒漠稻区稻水象甲随引种、稻草、交通工具等人为的从东北传入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非损伤DNA分析技术,在上海崇明岛自然保护区和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斑背大尾莺(Lo-custella pryeri)种群样本中检测出15个新的mtDNA控制区单倍型。结合已发表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崇明岛自然保护区的种群与江西南矶山、辽宁双台河口、黑龙江扎龙地理种群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差异,该结果显示出上海崇明岛种群与其他3个地理种群的巢形相异在遗传学上缺乏关联。此外,双台河口新定义的3个单倍型与南矶山、双台河口、扎龙地区的单倍型以及双台河口以往发现的单倍型发生了明显分化,其分支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各栖息地种群(约10倍)。这暗示了双台河口分布的斑背大尾莺种群部分发生了分化,或者后分化出的进化支(W,R)属于斑背大尾莺指名亚种或新亚种。  相似文献   

16.
对陕西稻区新发现的水稻赤霉病危害症状进行了描述,对以往偶发而2010年发生较严重的稻管蓟马的形态习性及危害症状作了叙述,并对其防治方法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7.
吴跃开  陈波涛  欧国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48-3349,3382
[目的]咖啡豆象是世界性仓储害虫,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与重要能源植物麻疯树的生态区重叠,有必要调查其对麻疯树的危害性。[方法]以贵州罗甸种植区为调查点,对野外麻疯树林分及室内果实储藏物进行调查,掌握害虫发生情况及其为害后果,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确定。[结果]咖啡豆象在罗甸麻疯树种植区普遍分布,室内及林间均见其发生为害;成虫取食真菌,对麻疯树果实的直接为害性很小,但成虫将卵产于果皮内,幼虫在其中孵化并取食,最终可将果皮蛀空,从而对果实造成直接为害;另外,咖啡豆象还可能具有一系列的潜在危害性,包括直接蛀食种子、传播病原物、威胁产区其他经济作物等。[结论]麻疯树是咖啡豆象的新寄主,咖啡豆象对其有一定的危害性,对其产品、其他经济作物有潜在的危害性,应加强对咖啡豆象的研究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稻水象甲分布与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在福建省年发生1代。我省福鼎市和霞浦县是稻水象甲发生的疫区,2004年,两地分别有11个和10个乡镇发生稻水象甲疫情,累计发生面积1 597.6 hm2;稻水象甲发生和为害受作物品种和生境条件等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糯稻受害程度大于杂交稻,秧田水稻的株被害率和成虫密度大于移栽田。  相似文献   

19.
象鼻虫是东北地区主要的早春苗芽害虫,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当地的防治方法多为毒饵法及套袋法,由于毒饵法中使用农药为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不环保;套袋法使用成本高、不易操作,难以在大规模造林中使用;因此探讨新的防治方法、选择合适农药是需要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在辽宁省新民地区造林地中的试验,认为使用锐劲特浸泡青菜诱杀象鼻虫效果较好,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危险性害虫褐纹甘蔗象的识别及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棕榈科植物和甘蔗(Sacchrum sinensis)的重要害虫--褐纹甘蔗象(Rhabdosceluslineaticollis(Heller))的形态及为害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运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的方法,从国内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方面综合评价了该虫的危险性.结果表明,褐纹甘蔗象对我国是具高度危险性的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