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施肥对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农业科学》2015,(6):718-72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施肥对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磷钾水平下,施氮量与株高、穗粗、穗长、单株粒质量、穗粒质量、千粒质量、产量等性状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相同氮磷水平下,施钾量与茎粗呈显著相关;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穗长和产量呈增加趋势,穗粒质量呈降低趋势,但均不显著;相同氮钾水平下,施磷量与穗粒质量和产量呈显著相关;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穗长、穗粗呈增加趋势。较高水平的氮、磷、钾配施能有效地改善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对基质盆栽娃娃菜的基质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磷、钾肥量相同条件下,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栽培基质的氨化细菌数量除施尿素26 g/株处理外,其他处理均降低;硝化细菌、亚硝酸细菌及反硝化细菌数量均增加,且氮素水平对这几种微生物数量化的影响不显著。施氮处理下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莲座期追肥后,施尿素8 g/株处理下的基质纤维素酶、脲酶具有较高的活性,而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分别在施尿素36 g/株和施尿素16 g/株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不同施氮量对基质中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全钾、速效钾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施尿素26 g/株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植株地上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高于地下部,且均在施尿素26 g/株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全氮和全钾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综上所述,基质盆栽条件下,娃娃菜施肥方案选用尿素26 g/株、硫酸钾38 g/株、普通过磷酸钙34 g/株,有利于提高基质土壤酶活性、基质和植株中养分含量,促进植株养分向地上部运输。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专用青贮玉米新品种东青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密度和6个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生物产量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递增关系,达到一定量后生物产量不在增加,相反有所降低。在种植密度为4.67万株/hm2和施氮水平18.4g/m2时该品种的生物产量最高;主要农艺性状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变化情况不同.株高、空秆率、穗位高随着密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单株绿叶数、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长、茎粗随着密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株高、茎粗、单株绿叶数、穗粗、穗位高、穗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为防止倒伏应适当施用氮肥。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个体的长势较好.空秆率会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玉米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600 kg/hm2范围内,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植株和籽粒的全氮含量,而对玉米籽粒的全钾、全磷含量影响不大,但降低了植株全磷的含量;氮肥施用量对各处理0~100 cm土壤层的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大,表现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土壤层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硝态氮含量基本上随土壤深度而减少;施氮量对0~100 cm土壤层铵态氮含量影响也较大,但各处理间、不同土壤层间的铵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前多数经济作物种植过程中存在氮肥用量过多成效甚微的问题。为探讨减少氮肥用量且施加固氮菌剂对烤烟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设置减半氮肥(对照CK)、施全量氮肥(T2)、减半氮肥配接种固氮菌剂(T3)共3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减氮配施固氮菌对不同品种烤烟农艺性状、生物量、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T2、T3处理下烤烟的株高、茎粗、叶长、叶生物量、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表现为T2>T3;土壤全磷、全钾、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在T2和T3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T3>T2,真菌数量则表现为T2>T3,其中NC102、KRK26在T3处理下细菌数量比T2分别多44.77%、22.65%;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多33.81%、31.77%;真菌数量比T2分别少19.28%、15.54%。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细菌与叶片全钾、全氮、全磷、株高、叶长、叶宽、茎生物量等均显著正相关,说明不同烤烟在不同处理下的农艺性状、生物量、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见...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黄淮海地区全株青贮玉米适栽品种,以16个玉米品种为试材,测定分析各品种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全株青贮养分含量和发酵品质等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倒伏率外,参试品种间株高、叶片总数、绿叶数、黄叶数、穗位高、茎粗、植株各部分占比等农艺性状差异均显著(P<0.05)。玉米全株产量与叶、茎比重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淀粉含量与籽粒比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与株高和叶片数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与籽粒比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大京九26’、‘京九青贮16’、‘京科青贮932’和‘雅玉8号’等青贮专用玉米品种植株比较高大,叶、茎比重高,较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而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登海605’等籽粒比重大、淀粉含量高,纤维含量低,较青贮专用玉米品种营养价值高。各参试品种均能调制成优质全株青贮饲料,差异主要表现在淀粉、乙酸含量及氨态氮与总氮比值。全株干产量、籽粒产量、养分含量和发酵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登海605’、‘德单5号’、‘郑单95...  相似文献   

7.
以邢玉11号为试材,在底施等量磷肥和钾肥条件下,尿素施用量设0(CK)、270、360、450和540 kg/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紧凑型夏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株高、穂位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且指标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显著降低玉米秃尖长度,且指标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缩短生育期,但对穗粗影响不大。其中,施氮量450与540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和生育期差异均不显著。从经济角度考虑,邢玉11号的适宜施氮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8.
1991~1992年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氮、磷、钾用量及其配比试验。其结果表明,株高、茎围、节距、产量、产值等在施氮量75~225kg/ha范围内,以150kg/ha表现较好,中部叶的大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低部叶和上部叶无显著变化。施磷量和施钾量的不同对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不大。在本试验范围内,烟碱、总氮、蛋白质等化学成分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烟叶中含钾量随土壤中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四川盆地直播夏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为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储备和科学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密度和施氮量对夏玉米的茎秆基部节间农艺性状、节间抗倒力学性状、玉米茎折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密度显著影响玉米茎杆抗倒性能和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茎秆基部第3节和第4节节间伸长变细,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变小,穿刺强度和抗折力降低,种植密度由6.0万株/hm2增加到7.5万株/hm2,全生育时期茎折率增加17.17%,产量下降17.58%。密度和施氮量互作显著影响玉米全生育时期茎折率和产量,当密度为6.0万株/hm2、施氮量为375kg/hm2能够有效控制全生育时期茎折率,且玉米产量达到最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四川盆地夏玉米适宜种密度为6.0万株/hm2,适宜施氮量为375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主要农艺性状在青贮玉米生物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以14个青贮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品比试验,进行生物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r=0.842**)和穗位(r=0.793**)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粗(r=0.549*)和绿叶数(r=0.593*)呈显著正相关,而株高对生物产量的贡献最大,通过增加株高、适当增高穗位、适当增加茎粗和绿叶数,有利于青贮玉米整体产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biomass dry weight and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organs of maize was investigated from the aspect of microscopic view to disclos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fertilizer effect on crop. Five fertilizer treatments: no fertilizer (CK), nitrogen phosphorus fertilizer (NP), nitrogen potassium fertilizer (NK), phosphorus potassium (PK), and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fertilizer (NPK) were designed. Field experiment on the response of biomass dry weight and N, P, K, Cu, Zn, Fe, and Mn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stem, leaf and seed of maize (Zea mays L.) to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applic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ry weight and element content of various organs of maize were different. N content of various organs followed this order leaf〉 seed 〉 stem; P content of various organs was seed 〉 leaf〉 stem; K content was stem 〉 leaf〉 seed; and Fe content was leaf〉 stem 〉 se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educed the differences of N, P, K, and Fe contents of various organs, and changed the size order of the dry weight and the Cu and Zn contents of leaf, seed and stem. Except for individual treatment, the response direction of N, P and Fe elements t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as similar to Cu and Zn. The response of element content of various organs of maize to different fertilizer combinations was also different. The response extent of N, P and K major elements t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as larger than microelement of Cu, Zn, Fe, and Mn; the response extent of stem and leaf was larger than seed; the response to NPK fertilizer treatment was bigger than NP, NK and PK. In the whole, response differences of element distribution to various fertilizer treatments were not remarkable. Besides,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organs of maize wa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mutual effect of fertilizer varieties. The response direction and extent of various element distributions to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had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djusting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ould change the biomass dry weight and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organs of maize, thus promote the uptake and cycle of nutrient. This investigation coul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high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2.
新疆小麦、玉米的产量和氮磷钾肥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新疆小麦、玉米化肥利用效率现状,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为新疆乃至全国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8—2020年,在新疆主要粮食种植区开展72个田间试验(小麦40个、玉米32个),设置氮磷钾(NP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4个处理,3次重复,分析新疆当前施肥条件下小麦、玉米的养分吸收,氮、磷、钾肥产量反应,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等特征。【结果】(1)新疆小麦氮(N)、磷(P2O5)、钾肥(K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33.1、128.0和75.5 kg·hm-2,玉米氮、磷、钾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54.9、148.0和67.8 kg·hm-2。(2)小麦NPK处理平均产量为7 504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 206 kg·hm-2(500—3 795 kg·hm-2)、2 016 kg·hm-2(288—4 230 kg·hm-2)和1 362 kg·hm-2(105—2 91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45.0%、39.7%和23.0%;玉米NPK处理平均产量为13 715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4 657 kg·hm-2(1 559—6 900 kg·hm-2)、1 942 kg·hm-2(473—4 699 kg·hm-2)和1 297 kg·hm-2(113—5 44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52.2%、21.2%和15.5%。玉米施氮肥的产量反应明显高于小麦。(3)NPK处理中,每形成100 kg小麦籽粒需氮(N)2.7 kg(1.7—4.0 kg)、磷(P2O5)0.8 kg(0.4-1.3 kg)、钾(K2O)2.1 kg(1.2—3.9 kg);每形成100 kg玉米籽粒需氮(N)2.1 kg(1.5-2.9 kg)、磷(P2O5)0.8 kg(0.4-1.2 kg)、钾(K2O)2.1 kg(0.7—3.4 kg)。(4)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9.6、15.9和18.7 kg·kg-1,磷、钾肥显著高于氮肥;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8.7、13.4和18.1 kg·kg-1,氮、钾肥显著高于磷肥。玉米氮肥的农学效率高于小麦,磷、钾肥的农学效率两种作物差异不大。(5)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1.4%、21.8%和45.2%;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6.9%、20.5%和49.6%。小麦、玉米的氮、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磷肥。【结论】当前新疆小麦、玉米产量水平较高,氮、磷、钾肥利用效率已处于较高水平,氮、钾肥的利用率显著高于磷肥。小麦、玉米对缺氮最为敏感,其次对缺磷,缺钾的减产幅度最低。当前新疆小麦、玉米的氮肥施用量较合理,施钾量不足,小麦存在过量施磷。今后需加大小麦、玉米的钾肥投入,减少小麦的磷肥投入。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小麦-玉米推荐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科学施肥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和国际农化服务中心(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ASI)法推荐施肥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产量、经济效益、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效率及周年磷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施肥显著增加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新郑市航空港区和鹤壁轮作周年分别增产24.75%-65.26%和8.18%-35.53%,施氮分别增产31.14%和24.40%、施磷增产11.62%和9.42%、施钾增产11.52%和8.64%,施氮、磷和钾肥平均增收9 369、4 095和3 923元/hm2。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较习惯施肥,植株氮、磷和钾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87%、12.72%和4.79%,分别增产6.63%和4.63%,增收18.27%和20.48%,产投比为4.01,与ASI推荐施肥效果相当。基于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周年氮、磷和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0.99、10.67和10.69 kg·kg-1,氮、磷和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5.82%、22.30%和45.33%。冬小麦、夏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推荐磷钾肥量可实现周年磷钾素分别盈余49.6和71.5 kg·hm-2。【结论】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优化了氮磷钾肥配比,促进了冬小麦和夏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较习惯施肥具有增产增收效果,肥料利用效率较高,实现了周年磷钾素养分盈余,方便快捷,可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不同施钾水平对纽荷尔脐橙树体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提出纽荷尔脐橙适宜施钾量,为纽荷尔脐橙钾肥的科学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枳(壳)砧纽荷尔脐橙为试材,设置0(K0)、0.38(K1)、0.64(K2)、0.89(K3)、1.28(K4)和1.40 kg/株K2O(K5)6个施钾水平,研究施钾水平对树体枝梢干物质积累量、枝叶和果实养分吸收、果实产量和品质、土壤理化性质与环境的影响。【结果】不同施钾水平处理后,各时期叶片和枝条干物质量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时期的枝叶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春梢大于秋梢,叶片干物质量大于枝条。春梢的氮、磷、钾吸收量均随施钾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以K2处理的吸收量最大。秋梢的氮、磷、钾吸收量变化趋势与春梢相似,但K5处理的氮、磷、钾吸收量低于K0。各处理间的果实氮、磷、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果实氮带走量以K3处理为最高,磷、钾养分带走量以K2处理为最高,果实带走的养分量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果实产量和单果重均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K2处理产量最高,且较K0产量提高了约81%。果实果面着色以K3处理的最好,呈橙红色;随施钾量的增加,果皮厚度呈先变薄后增厚的趋势,以K2处理为最薄;维生素C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K3处理为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以K3处理最高,可滴定酸含量以K1处理最低。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分别以K1和K3处理最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基本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以K4处理最高;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整体呈增加趋势,以K4处理最高,且速效钾大部分分布于表层土(0—20 cm),但有向深层土(60—80 cm)积累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春梢叶片钾含量与果实带走氮、钾含量以及果实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秋梢(枝、叶)钾含量均与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秋梢枝条钾含量与果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速效钾含量与果实带走氮、钾含量以及果实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纽荷尔脐橙钾肥(以K2O计)推荐用量为每年0.64—0.89 kg/株,既可保证树体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又有利于树体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并且能维持土壤肥力在中上水平,同时降低土壤钾素积累和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水肥耦合效应对栓皮栎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单株叶面积、根干质量、生物量积累对水肥耦合的响应规律,并确立最佳的灌溉施肥组合。  方法  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RCCD),建立各指标与土壤含水率、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回归模型,分析各因子的主效应、单因素和耦合效应对生长的影响。  结果  ①对苗高、地径、单株叶面积、根干质量、生物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各指标的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处理8、处理16、处理18苗木生长情况较好。②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和施氮量对5个指标均有显著正效应,施磷量对地径无显著效应,施钾量对各指标均无显著效应,主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含水率、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③单因素效应表明:各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均呈现出类似“抛物线”的变化趋势,生长速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速率减缓。④耦合效应表明:土壤含水率×施氮量对苗高、生物量、叶面积、根干质量有显著正效应,土壤含水率×施磷量对苗高、地径、根干质量、生物量有显著正效应,土壤含水率×施钾量对生物量有显著正效应,施氮量×施磷量对叶面积、根干质量、生物量有显著正效应,施氮量×施钾量对地径有显著负效应,水肥间的耦合效应大于肥料间的耦合效应。  结论  栓皮栎苗期水肥需求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含水率、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适宜的水分和施肥配比可促进苗木生长。高水、高氮、高磷、低钾条件下苗木生长情况更好。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为: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9%,氮、磷、钾用量分别为215.3、46.0、18.1 mg·株?1,苗木的苗高可达到45.14 cm,地径达到4.40 mm,根干质量达到6.30 g,生物量达到11.70 g,单株叶面积可达460.83 cm2。图3表2参30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配施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油菜田间肥效试验表明:合理施用氮、磷肥能显著提高油菜的株高、一级分枝数、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并降低第一分枝高度;施用钾肥可以明显提高油菜株高,对其他生长指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如氮、磷肥明显。施用氮、磷、钾处理的油菜增产率分别为77.0%、19.2%、31.3%;最佳施肥量:N 219.4 kg/hm2,P2O553.8 kg/hm2,K2O 73.6 kg/hm2,最佳产量为2653.7 kg/hm2;氮、磷、钾肥合理配施,既能提高油菜体内各养分的含量,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油菜的各项生长指标几乎都达到最优,产量也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水肥耦合对夏玉米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玉米为对象,采用旱棚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模拟不同降水年型下肥与水耦合对夏玉米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下,在夏玉米各个生育时期,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变化均呈‘单峰式’曲线;在一定氮、钾肥用量范围内,夏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都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灌水过多会阻滞玉米生长;在灌水量一定的条件下,夏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也会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条件下夏玉米最高产量及相应水肥配比为86.14 g/pot,灌水量为350mm,施氮量为180 kg/hm2,施钾量为120 kg/hm2.合理的水肥耦合对于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肥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施肥、施化肥、风化煤与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施用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氮磷肥偏生产力以及氮磷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粗蛋白含量。风化煤与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施用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干质量、秸秆质量、行粒数、每穗粒数、籽粒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氮磷肥偏生产力以及氮磷肥农学效率;腐殖酸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穗轴质量、穗行数,对玉米百粒质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高产夏玉米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9种元素肥料对夏玉米产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玉米田各肥料配施增产效果明显,增产幅度为7.0%~19.2%,施用氮肥增产12.4%,施用磷肥增产5.0%,其他元素肥料增产幅度为-1.9%~4.8%。施用氮、磷和钾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植株养分积累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3.60、6.80和20.40 mg/L,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9.18%、7.99%和13.68%。氮、磷和钾肥的当季回收率分别为12.28%、4.93%和17.56%。综合产量、土壤有效养分和养分积累等方面,氮是高产玉米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为钾和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在三峡重庆库区典型代表性柑橘园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晚熟柑橘塔罗科血橙树体养分吸收、果实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三峡重庆库区晚熟柑橘优质丰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7年生枳橙砧塔罗科血橙为试材,研究在0(N0)、1(N1)、1.5(N2)、2(N3)、2.5(N4)和3 kg/株(N5)6个施氮水平处理下树体枝梢干物质积累量、枝叶与果实养分吸收、果实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后,血橙各时期叶片和枝条干物质量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春梢叶片干物质量在N3—N5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的枝叶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春梢大于秋梢,叶片干物质量要远大于枝条。春梢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在N0处理下均为最低,随着氮肥施入,吸收量显著增加,其中叶片的氮吸收量在N2处理达到峰值,磷、钾吸收量在N3处理达到峰值,随后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枝条的养分吸收量一直在增加,N3—N5处理差异不显著。秋梢叶片和枝条的氮吸收量随着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在N5处理达到最大值,磷和钾吸收量在N0处理时略高于低氮处理(N1、N2),而高氮(N3—N5)处理显著增加。果实氮和钾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在N2处理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的果实磷含量差异不显著。果肉中氮和钾含量远高于果皮,而果皮中的磷含量高于果肉。不同施氮处理的果实养分带走量差异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果实氮、磷、钾养分带走量以N2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果实养分带走量顺序为钾>氮>磷。随着氮肥投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速效钾含量在N3处理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降低。土壤硝态氮淋溶作用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大,0—20 cm土层内以N2处理硝态氮含量最高,显著高于N5处理;铵态氮含量比较稳定,与施氮量呈正相关;20—40 cm土层内各处理间的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差异均不显著;40—60 cm土层内高氮处理下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而铵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果皮厚度与施氮量呈正相关,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和产量均随着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N3处理纵、横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N2处理的单果重和产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固酸比下降;维生素C和花色苷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在N2处理达到最大值,随后显著降低。果实着色在N3处理下相对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氮含量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厚度呈正相关,与固酸比呈负相关,土壤碱解氮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综合考虑,在三峡重庆库区柑橘园中,纯氮推荐用量为0.63—0.86 kg/plant,可保证果园较高的产量和果实品质水平,有利于血橙树体的养分吸收利用,同时果园土壤环境污染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