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花苜蓿在凉山州的推广种植与引种区划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紫花苜蓿的秋眠性是一个与生长极其相关的特性。随着半秋眠、高秋眠级苜蓿品种的引入,为凉山州发展高产优质刈割性豆科牧草带来了生机,加之苜蓿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牧草,因此苜蓿的种植生产具有全面提升凉山州畜牧业生产水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苜蓿的秋眠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与苜蓿的耐寒力和生产特性有直接的关系,是苜蓿引种、生态区域及选择最佳种植期的理论依据,决定着引种成功与否。1苜蓿的秋眠性苜蓿的秋眠性实际上是高纬度地区,秋季由于光照减少和气温下降而导致的苜蓿形态和生产力发生的一种变化。现在美国已把苜蓿的秋眠性作为苜蓿品种鉴定的一个必测指标,秋眠性等级也是描述苜蓿特性的第一指标。最后,根据不同品种生长期的长短和抗寒能力,把苜蓿分成了9个秋眠级水平。具体地说:秋眠级为1的品种休眠性最强,表示其抗寒能力最强,而秋眠级为9的品种,无休眠…  相似文献   

3.
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重要的生长特性,与苜蓿的生产性能、越冬存活率有密切的关系.秋眠性是划分苜蓿品种的第一指标,对指导苜蓿生产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苜蓿秋眠性的测定方法、生化研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苜蓿的秋眠性(fall dormancy)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这种特性与苜蓿耐寒能力和生产性能有直接关系。早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就已发现这一现象,直至70年代初期,随着秋眠性测定方法的发明和分类标准的制定,苜蓿秋眠性的研究开始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提高美国苜蓿产量和专业化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对苜蓿秋眠性的概念、测定和应用知之甚少,对苜蓿秋眠性研究尚属空白。因此,在我国苜蓿研究中尽快引入秋眠性概念,按秋眠性对苜蓿进行分类,对我国的苜蓿区划和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苜蓿的秋眠性是指苜蓿在夏末秋初,由于日照时间变短、温度下降所表现出来的植株生长速率下降、茎枝匍匐的一种生长特性,是苜蓿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特殊休眠方式.过去多集中于秋冬季节不同秋眠型苜蓿的可溶性糖来研究苜蓿的秋眠性,但苜蓿秋眠性的调控机理尚不清楚.本文对苜蓿秋眠性、光敏色素A(phy A)参与苜蓿秋眠调控、phy A信号...  相似文献   

6.
苜蓿秋眠性及其与抗寒性和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秋眠性是苜蓿对日照缩短的一种生长反应,用苜蓿在秋季的再生高度来唯一划分.由于传统苜蓿品种的秋眠性与抗寒性之间存在表型相关,秋眠性被普遍用于抗寒性的预测.但许多研究表明,秋眠性和抗寒性是苜蓿适应不同的环境因素、为了不同的原因、同时而又独立进化的.与非秋眠品种相比,秋眠品种在夏末和秋季生长下降,导致全年刈割次数减少,故全年产草量较低.在深入认识秋眠性和抗寒性之间的遗传独立性的基础上,美国育种家致力于非秋眠而又抗寒、高产的苜蓿品种培育,使得新品种的抗寒性超过其秋眠级所预测的水平.随着我国引进苜蓿品种的增加,国内产业界人士有必要对苜蓿秋眠性的科学内涵及在品种改良和适应性选择的意义上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11个秋眠级标准苜蓿品种为对照,按照Teuber的方法在内蒙古土左旗和五原县评定国内和国外引进的45个苜蓿品种的秋眠级,测定其越冬率和返青后第一茬的株高、分枝数和单株鲜重,并对秋眠性与越冬率和株高、分枝数、单株鲜重等农艺性状做相关分析,以期为苜蓿品种的适应性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左和五原两个试验点苜蓿秋季刈割后第21d的自然再生高度与原秋眠级存在真实的线性回归关系,R2为0.993和0.995;两个试验点11个标准对照品种的实际秋眠级与原秋眠级之间相关系数为0.993和0.995,存在极显著正相关。22个国内苜蓿品种多数为极秋眠型和秋眠型,中兰1号为半秋眠型,区试品种凉苜1号和国审品种甘农5号为非秋眠型;23个国外引进品种秋眠级梯度层次广,秋眠类型多样。相关分析表明,秋眠性与抗寒性具有高度表型相关,土左试验点极秋眠型和秋眠型苜蓿的秋眠性和农艺性状均不相关,而半秋眠型苜蓿的秋眠性和单株分枝数和单株鲜重显著相关(P0.05);五原试验点不同苜蓿的秋眠性与株高极显著相关(P0.01),不同秋眠类型的秋眠性与各农艺性状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10个秋眠级(1~10级)的紫花苜蓿品种为试供材料,观测其在新疆石河子的生产性状与营养品质表现。结果表明:秋眠级4和7级的苜蓿干草总产量(HY)显著(P0.05)高于秋眠级8和10级外的所有苜蓿品种。秋眠级5级苜蓿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P0.05)高于秋眠级9和10级的苜蓿;其平均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P0.05)低于除秋眠级10级外的所有苜蓿品种。秋眠级3和4级苜蓿的平均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P0.05)低于秋眠级1、6、7和9级的苜蓿。秋眠级2、5和6级苜蓿的RFV值显著(P0.05)高于秋眠级8级的苜蓿。将HY、CP、NDF和ADF含量4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绿洲区最为适宜种植的苜蓿为秋眠级4级(WL343HQ)和5级(巨能551)的苜蓿。苜蓿秋眠级与C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石河子地区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和生产性能,以获得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休眠型苜蓿品种。选择10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紫花苜蓿初花期的营养品质、生产指标和越冬率,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渝苜1号为代表的第一类群非秋眠型和极非秋眠型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均为优,但越冬能力较差,半秋眠型(新疆大叶、Victoria和Archer)苜蓿的越冬性较强且综合性能表现良好,秋眠型(肇东、新牧2号和骑士2)苜蓿的越冬能力强,但综合性能较差。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及苜蓿多年生的特性,应优选综合性能较好且越冬能力较强的半秋眠苜蓿(新疆大叶、Victoria和Archer)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0.
陈国祥  黄海  陈艳  柳茜  苏茂 《草业科学》2007,24(12):44-48
2005-2006年通过对11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生长特性及生产性能等方面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秋眠级品种在凉山亚热带地区能顺利越冬越夏,3-5月能顺利开花结实,种子成熟率高;其生长速度和产草量均是非秋眠级>半秋眠级>低秋眠级,主要差异表现在秋冬季,再生速度和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凉山亚热带地区宜种植非秋眠性的苜蓿品种(如四季绿、WL414、盛世)及部分适应性好、产量高的半秋眠级品种(如威可),低秋眠级品种在该地高海拔区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苜蓿秋眠级水平与适宜性和生产力有关,贵州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大,需根据苜蓿的秋眠性提出各个地区的适宜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秋眠级数苜蓿品种根颈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秋眠级数分别为2,3,4和6的休眠和半休眠苜蓿品种生长前3年的根颈特性进行了连续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休眠类型苜蓿品种间根颈特性差异明显,苜蓿根颈入土深度随着秋眠级数的降低而增加,其中,苜蓿播种后至第1次刈割是苜蓿根颈人土速率最大的时期.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根颈增粗较快,而地上产草量较低.秋眠型苜蓿的二级根颈早于半秋眠类型苜蓿发生,在数量上多于半秋眠类型苜蓿.二级根颈主要产生于生长第2年及以后的第2和3茬生长期,在种植第1年及第1茬生长期并无二级根颈发生.品种间根颈分枝直径和根颈分枝数差异极显著.根颈直径、分枝数、分枝直径与苜蓿休眠性的关系未呈现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的秋眠级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世君 《草业科学》2002,19(4):79-79
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 ,与苜蓿的耐寒力和生产特性有直接的关系 ,了解这一特性 ,在苜蓿产业化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苜蓿引种、生态区域及选择最佳种植期的理论依据 ,决定着引种的成功与否。1 苜蓿的秋眠性苜蓿的秋眠性实际上是一种与生长习性和生理功能有关的遗传特性 ,即在北纬地区 ,秋季由于光照减少和气温下降而导致的苜蓿形态和生产力发生的一种变化 ,因为这种变化只能在秋季某一特定时间即苜蓿刈割后的再生中才可以观察到 ,而在春季和初夏的刈割后观察不到 ,所以 ,尽管苜蓿在我国种植有 2 0 0 0多年的历史 ,这一…  相似文献   

14.
苜蓿作为我国农业结构转型期大力推广种植的优良牧草,以其高营养价值及其改良地力的作用,已成为建立高产人工草地、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首选牧草。构成苜蓿生产的各种因子,光温和水分条件具有主导性的作用,而苜蓿的秋眠级数则是对其进行生态区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四川广元地区推广紫花苜蓿生产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科学选择适宜品种紫花苜蓿的品种繁多,要科学选择适宜品种,首先要搞清楚紫花苜蓿的秋眠级。根据不同品种生长期的长短和抗寒能力,紫花苜蓿可分为9个秋眠水平:1~3级为低秋眠级,4~6级为半秋眠级,7~9级为高秋眠级。秋眠级为1的品种休眠性最强,表示其抗寒能力最强,而秋眠级为9的品种,无休眠性,冬季生产活跃,但抗寒能力也最差。秋眠级越低的品种,因其春季返青晚,刈割后的再生速度慢,生产潜能也越低;而秋眠级高的品种,因其春季返青早,刈割后的再生速度快,生产潜能明显高于秋眠级低的品种。因此苜蓿的秋眠性与生产能力和越冬性存在着极为密切的…  相似文献   

16.
苜蓿适应性广,易栽培管理,是世界上栽培利用最广泛的牧草之一,产草量高,易烘干制作,市场需求量大,价格昂贵,种植苜蓿经济收入是种植粮食作物的3倍左右,在饲养方面营养价值、生物学价值较高,具有“牧草之王”、“金钱作物”和“牧草皇后”等美称。中国苜蓿品种多属秋眠类型,抗寒性较强、耐热性较差,秋眠类型的特性决定了中国苜蓿南移困难。根据贵州西部(六盘水市)特定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的小区气候,我们选择了非秋眠类型和半秋眠类型的外国苜蓿品种种植。通过小面积试种,成片基地示范,引导扩大种植,效益显著,领导重视,农户积极。推广苜蓿种植,调整产业结构,推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商品化加工、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苜蓿秋眠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秋眠性实质上是在秋季日照变短和温度降低时植株所表现出的一种适应性生长特性,这种生长特性与植物的抗寒性和生产性能相关.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但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秋眠性测定方法的发明和分类标准的制订,才使它在苜蓿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国家秋眠性已成为栽培选择品种时的首要指标.概述了秋眠性的概念及发展史、测定方法、有关生理生化研究进展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品种生产性能与持久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58份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品种再生性、持久性和产草量在呼和浩特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在全部参试材料与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秋眠级和再生性正相关并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而在半秋眠类型组、非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的再生性和秋眠级相关性很小。2)在全部参试材料、半秋眠类型组、非秋眠类型组中,首蓿的持久性与秋眠级负相关,但是在秋眠类型组中,首蓿秋眠级和持久性相关性很小。3)在全部参试材料、半秋眠类型组、非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的产草量和秋眠级负相关;在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的产草量和秋眠级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在南方栽培相对适应性差,这主要是由于紫花苜蓿的秋眠性.秋眠级别是美国对苜蓿耐寒性和生产力评价以及商业化生产的第一评定指标,并由此对苜蓿进行种植区划.而贵州对不同秋眠苜蓿的生长性能研究甚少,开展此项研究可为紫花苜蓿的引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科尔沁沙地适宜种植苜蓿秋眠级和刈割次数,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以不同秋眠级的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刈割2次、3次和4次对产量、品质和越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刈割次数的增加,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越冬率逐渐降低;秋眠级1~3级苜蓿品种年刈割3次总产量最高,秋眠级4~5级苜蓿品种年刈割4次总产量最高;不同刈割次数各茬次间苜蓿品质不同。综合分析得出,在科尔沁沙地灌溉苜蓿种植区,选择秋眠级1~4级的苜蓿品种,年刈割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