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当地栽培的主要品种作对照,研究了引进的4个木薯新品种华南5号(SCS)、华南6号(SC6)、华南7号(SC7)、华南8号(SC8)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试种区,4个木薯新品种均表现出较强的抗病能力;华南5号和华南7号出现一定的倒伏情况,说明这两个品种抗风、耐倒伏能力差;华南7号、华南5号、华南8号和华南6号的产量均比对照品种明显提高,华南7号的产量与对照品种产量成差异显著;华南5号干物质含量比对照品种干物质含量高且差异显著.华南6号和华南8号干物质含量与对照品种相当。华南7号干物质含量比对照品种干物质含量低且差异显著;华南8号和华南5号淀粉含量与对照品种相当.华南6号和华南7号淀粉含量比对照品种淀粉含量低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我国木薯产业的抗风救灾措施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华南5号和华南8号抗风新品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选育的华南5号和华南8号木薯新品种,在“达维“台风中表现出较强的抗风性.在海南省儋州市的品资所、乐东县佛罗镇丹村的天成公司和儋州市光村镇榕妙水村的新春公司木薯基地,及其它遭受强台风袭击的地方,华南5号比其它木薯品种具有更强的抗风性.据观察,华南5号在10级台风情况下基本不受影响,因此,推荐华南5号作为目前最佳的抗风新品种.   ……  相似文献   

3.
木薯新品种介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木薯的杂交育种工作,从数千个杂交组合和数万个单株中选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系。经过无性系统评选,育成了华南5号等木薯新品种,并通过边区试、边审定品种、边增殖扩繁、边生产试种和示范推广的方法,为我国提供了高产优质的系列木薯新品种,改善了我国木薯品种单一退化的状况。其中,2004年,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木薯新品种“华南8号”和“华南7号”。2002年,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木薯新品种“华南5号”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南6号”获海南省…  相似文献   

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木薯的杂交育种工作,从数千个杂交组合和数万个单株中选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系。经过无性系统评选,育成了华南5号等木薯新品种,并通过边区试、边审定品种、边增殖扩繁、边生产试种和示范推广的方法,为我国提供了高产优质的系列木薯新品种,改善了我国木薯品种单一退化的状况。2004年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了木薯新品种华南8号和华南 7号。2002年,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木薯新品种华南5号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华南6号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四等奖。1997年,木暑新品种华南8002和华南8013获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2年,华南124 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现将上述木薯系列新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热带农业》2005,(2):31-33
1.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 该成果是在农业部948项目“木薯新品种的引进与繁育”及“九五”重点科研项目“木薯遗传选育种”资助下取得的,获2002年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华南124、8002、8013、5号)均是我院农牧研究所(现为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经过多年的杂交育种工作而不断育成的,这些品种无论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方面均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6.
[目地]选育优良木薯新品种,为木薯生产提供新的品种资源.[方法]对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引进的木薯品种PAR164自然杂交后代优良单株SM 1600进行系统选育,1991~1996年在广西热带作物研究所开展品比试验,1997~1999年在11个试点进行区域品比试验,2009~2010年在广西7个试点进行生产试验,考察SM1600(桂热4号)的植株特征、发芽率、结薯性状、产量、淀粉含量、抗逆性等.[结果]桂热4号株型直立不分枝、株型紧凑,株高1.8~3.0m,具有强生长势;结薯集中、分布浅、水平伸长,薯块大小均匀,薯型长圆锥形,薯皮薄且光滑;抗旱性强.发芽率较高,为95.8%.淀粉稳定在25.4%~29.1%,平均为26.8%,比对照华南205低1.3%(绝对值).在历年品比试验中,1992~1993年系比产量分别为33600.0、28440.0 kg/ha,比对照华南205增产13.1%和7.2%;在1994~1996年高级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34785.0kg/ha,比对照华南205平均增产18.8%;在1997~1999年区域品比试验中11个试点平均产量36885.0 kg/ha,比对照华南205平均增产21.1%.在2009~2010年生产试验中7个试点平均产量59040.0 kg/ha,桂热4号比对照华南205平均增产50.1%.2011年桂热4号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农业部列为十二五主推品种.[结论]桂热4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密植和间套种,可在我国华南大部分地区中等肥力土壤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实施中央“走出去”战略,扩大我国农业技术影响力,帮助缅甸提高木薯产量,提升木薯产业水平,将我国目前推广种植的5个木薯优良品种:桂热4号、桂热5号、华南5号、华南205和华南8号引种到缅甸,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的高产高淀粉含量木薯品种,为进一步推广打下坚实基础.结果表明,引入的5个中国优良木薯品种适应性强,在缅甸生长良好,保持了高产优质的优良性状.整体表现优于当地对照品种黄心木薯,鲜薯淀粉含量为21.58 %~27.47%,鲜薯产量为27.65~38.73 t/hm2,单位面积淀粉产量为6.02~10.31 t/hm2,鲜薯产量及淀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1.33 %~69.94%和-0.7 %~70.1%,品种优势明显,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对扩大我国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缓解我国木薯原料紧张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主栽品种华南201为对照,对引进的SC5木薯等新品种进行1年的品比试验和2年的多点简比试验,结果表明:SC5丰产性、稳产性好,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性状好,适合当地栽种。并在3年引种试验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SC5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木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木薯是耐旱高产的旱地作物,即可食用,也可饲用和作工业原料。目前,全国木薯栽培面积40.4万公顷,其中广西、海南和广东栽培最多,福建、云南次之,湖南、江西、四川、湖北和贵州等省亦有引种试种。目前推广的木薯新品种如华南5号、华南6号、华南7号、华南8号、GR891等平均单产达45.0吨/公顷,特别是华南5号等木薯新品种集约栽培达90.0吨/公顷。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太拔农技站引进的鲜食木薯华南9号和SC5、GR911、华南201等四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得出鲜食木薯华南9号可作为鲜食与提取薯粉两用品种进行扩大推广范围,为福建省上杭县太拔镇木薯生产增加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适宜北海推广的木薯品种。[方法]以我国目前9个主要的优良木薯新品种为材料,以当地品种SC205作对照,测定其鲜薯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等农艺经济性状,观察其分枝情况和薯形等生物学特性,综合评价9个木薯新品种。[结果]新选048的鲜薯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南植199和GR891鲜薯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其他6个品种鲜薯产量和对照差异不显著,但GR911和桂热3号的鲜薯产量较高;9个品种的淀粉含量均等于或高于对照,其中GR891和桂热5号淀粉含量最高,桂热3号、SC8、南植199和GR911的淀粉含量较高;桂热4号的淀粉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他8个品种的淀粉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桂热3号、桂热5号、SC8、新选048和GR911的淀粉产量较高;新选048、南植199、GR911、桂热3号和桂热5号分枝少或不分枝,种植与收获时省工,适合密植和间套作,而SC5和SC8分枝较多;新选048和GR911薯形粗短,薯形好,适合机械化生产。[结论]新选048、GR911、桂热3号和桂热5号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北海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木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C205和GR911为双对照,对引进的木薯新品种瑞士N4、SC7、G15的特征特性、生长速度、块根产量和淀粉含量等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综合性状好,表现出高产高淀粉的优良特性,其中瑞士N4和G15每667 m2块根产量分别达到4.32 t和4.31 t;瑞士N4、SC7和G15淀粉含量分别达到28.23%、27.11%和27.35%,建议进一步试验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以木薯华南5号、华南7号、华南8号、面包木薯以及多倍体8229为材料,分析了这5个木薯品种的基本农艺性状、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品种抗性,同时利用RAPD以及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了这5个木薯品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华南7号与面包木薯生长优势明显,株高、茎粗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多倍体8229小裂叶呈短粗状、叶柄较短、叶形指数较小,低温处理后相对电解质渗出率最低,表明该品种对低温的抗性相对较强。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华南8号最高,达到4.63 mg/g,显著高于其余4个品种;RAPD分析技术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引物S76能够有效的对5个木薯品种进行分离和鉴定,华南5号与华南7号的亲缘关系较近,在分子水平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10个木薯品种引种贵州低热河谷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贵州栽培木薯的适宜性,促进贵州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并为木薯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和栽培技术储备,于2010年引进10个木薯品种,以地方栽培品种SC201为对照,进行木薯引种适应性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各引进品种均能正常完成生育期,其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出苗率以GR3和SC205最好,产量以SC10号和NZ199最好,干物率以GR891和GR3最好,干品淀粉含量以NZ199和GR3最高,鲜薯淀粉含量以GR891和GR3较高,淀粉产量以GR891和NZ199最高。说明贵州适宜种植木薯。  相似文献   

15.
不同木薯品种对重金属Cu Zn Cd累积差异及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木薯在污染土壤上的生物修复和能源植物利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探究不同木薯品种重金属Cu、Zn、Cd的吸收转运差异及人体暴露风险评估,选取华南地区生产上常用的三个木薯品种(华南5号、华南205号、华南8号)进行污染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华南8号在三个木薯品种中产量最高,在宁西样地可达53 125 kg·hm~(-2),三个木薯品种各组织器官中Cu、Zn、Cd的含量均表现为:茎叶块根;进一步比较发现,华南8号对三种重金属的总富集量系数最大,其中Cu为4.30、Zn为2.86、Cd为2.80,适宜在中轻度污染土壤上推广种植。靶标危害系数方法(THQ)计算结果显示,宁西样地三个木薯品种通过块根途径暴露接触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均具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木薯品种在朱砂叶螨刺吸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木薯的抗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华南8号、南植199和华南205等3个木薯品种朱砂叶螨的种群数量;采用盆栽法比较接螨叶片(处理)与健康叶片(对照)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结果]不同木薯品种的朱砂叶螨种群数量在调查期内同时出现一个高峰(10月30日左右),其中华南205朱砂叶螨高峰期种群数量最多(105.6±6.9头/叶),其次为南植199(53.2±8.6头/叶),华南8号种群数量最少(38.7±3.8头/叶).朱砂叶螨为害后,3个木薯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同期对照相比均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与同期对照的比值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OD和POD活性整体上有升高趋势.其中抗螨品种华南8号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和POD活性与同期对照的比值上升幅度较大,感螨品种华南205的上述生理指标较同期对照升高幅度较小.[结论]在朱砂叶螨刺吸胁迫下,不同木薯品种的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初步推测这几项生理指标变化可作为鉴定木薯品种抗螨性强弱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89~1996年在广西典型红壤上进行了肥料定位试验,试验有2个木薯品种(SC201和SC205)、15个施肥处理(包括有机肥,氮磷钾化肥)。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品种的木薯鲜薯产量差异显著,茎叶重亦如此;SC201施用有机肥后3/8年有显著增产,而SC205有5/8年显著增产。NPK的施用显著增加鲜薯产量,SC201的概率6/8,SC205 7/8。且NPK施肥量能与SC201的产量在3/8年显著拟合,SC205则为6/8年。茎叶重随NPK的施用量增加呈抛物线上升趋势,淀粉含量随着NPK施用量增加而降低。施用氮肥在部分年份(SC201,5/8年;SC205 8/8年)显著提高产量,且产量与施氮量能在部分年份用抛物线显著拟合(SC201,5/8年;SC205 3/8年)。茎叶重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用磷肥对SC201在3/8年有增产效果,对SC205在5/8年有显著增产。钾肥对2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仅2/8年有显著增产;但分别在3/4年显著提高了茎叶重。说明氮在大部分年份能显著增加鲜薯产量和茎叶重,氮是典型红壤木薯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钾肥能提高茎叶重,施磷比施钾对SC205在更多年份能显著增产;SC201茎叶重、鲜薯产量、淀粉产量比SC205高;SC205比SC201需要更多的肥料,但是获得更小的产量。因此,木薯施肥应考虑品种差异,推荐的施肥量为50%(50∶25∶50 kg/hm2N∶P2O5∶K2O)的推荐施肥量+5 t/hm2的有机肥(猪粪);纯施化肥时,推荐SC201和SC205的施肥量分别为124∶62∶124,161.6∶50∶100 kg/hm2N∶P2O5∶K2O。  相似文献   

18.
为选育出低含量生氰糖苷木薯品种及选择适宜的食用时期提供依据,选用蛋黄木薯(SC9)、紫叶黄心木薯(BGM019)、白心面包木薯(SC101)和深黄木薯为材料,分别在植后3个月(块根形成期)、6个月(块根膨大期)及9个月(块根成熟期)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亚麻仁苦苷酶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亚麻仁苦苷酶在不同品种同一发育时期,同一品种不同发育时期均存在差异。随生育期的延长,亚麻仁苦苷酶表达水平在SC101与SC9中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在BGM019中呈升高趋势,在深黄木薯中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