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张怡 《河南农业》2022,(18):6-8
乡村振兴战略是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生动性、实践性的重要资源,思政课能为乡村振兴培养有用人才,二者在目标、需求和价值上相互契合。在乡村振兴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需注意学生的“厌农”“轻农”情绪,以及处理好思政课与乡村振兴如何融合等难题,要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着手,培养学生的“爱农”情怀、“系农”情节和“为农”实践,助力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2.
抗美援朝精神是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当中意义重大。从生成维度来说,爱国、革命、英雄、乐观、忠诚、国际主义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基本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范围;从价值维度来说,价值信念、家国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既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突出特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教育目标;从实践维度来说,应通过全景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和渗透式融入技术赋能的辅助教学的双向度发力,切实达到赓续抗美援朝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校本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约束大学师生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与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是大学精神在不同类型大学的特色体现,也是一所大学自身拥有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以“川农大精神”为动力,全力推进一体化育人工作,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进行了必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高职体育课程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高职体育课程必须深入挖掘自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段渠和优质责任田。  相似文献   

5.
曲周精神是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办学理念和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农大人对"中国精神"的传承弘扬和具体诠释。曲周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特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农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把曲周精神充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把曲周精神教育与学校开展师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知行合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弘扬“川农大精神” 建设特色鲜明的优良校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风是学校办学发展历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一种稳定的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的精神面貌。她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在校内乃至社会上有极大影响的,普遍认可的思想、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四川农业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铸就了学校独有的精神财富,即"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川农大精神"贯穿学校办学全过程,成为学校文化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长期以来,学校不断弘扬"川农大精神",突出爱国敬业传统,注重立德、立言、立身,强化育人意识,健全师德和教风建设保障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爱国爱农、厚德博学、敬业奉献,诲人不倦"的教风;传承"兴农报国、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紧紧围绕"心系‘三农’、振兴中华"主题,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学风建设,形成了"心系三农、追求真理、自强不息、学而不厌"的学风;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以密切同群众的联系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形成了"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廉洁自律"的领导干部作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可,对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学生全面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服务于农业教学、农业科研、农业生产和社会实践,并与其相结合,创建以"农大精神"、"农四结合模式"、"农四育人体系"、"农四服务机制"为主的农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实现农业教学育人、农业科研育人、农业生产和社会实践育人。  相似文献   

8.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主,理、工、经管结合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农业大学,1956年从成都迁雅安独立建校.45年来学校在相对艰苦的办学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并培育和形成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变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重视专业实训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现状,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对科学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指导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通过国家教育机构下发规范社会实践教学的指令性文件、各高职院校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各级政府追加资金并帮助学校与实践基地建立联系是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情境资源,这是这几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工作,并以福建船政文化为例探索了情境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以及情境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四川农业大学党委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好的领导干部作风,带动学校党风建设;以师德建设为重点,推动优良教风的形成,通过优良的党风和校风,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使“川农大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  相似文献   

12.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高等院校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科学树立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定大学生政治立场、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明确大学生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3.
脱贫攻坚精神丰富了中国的精神谱系,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时代素材。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机械地“嵌入”,两者的契合可行而且必要。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实现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脱贫攻坚精神既要融入课堂教学,也要融入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情怀养成的必要性、有效路径、内容、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对进一步丰富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相关研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要落实在课堂、融入到校内活动中,还应走出校园,深入网络,实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互动,网上与网下互补。以此为着力点,提出集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网络实践教学为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按照《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文件要求,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是新时代高校的历史使命。建设“行走课堂”将涵养“三农”情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新”建设、“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中,并通过有效措施构建起开展“行走课堂”的保障机制,走出一条兼具时代气息和学科特色的农林高校实践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古就有"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文化价值取向和人格涵养诉求,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通过教材、课堂、选修、实践、阅读、网媒、师风和测评等载体,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正效应,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扬理想、疏引情怀的亲和力,这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德性涵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四史”蕴含着丰富时代革命精神与厚重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四史”学习能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滋养其优秀品质、培养其创新意识,进而增强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深刻把握并阐释“四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以“润物细无声”、融入“大写意”、深耕“工笔画”的具体路径,将“四史”有效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9.
《宠物病防治》课程是黑龙江职业学院农牧工程学院动物医学的专业拓展课,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发挥动物医学专业课堂育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把爱国情怀、医者精神、三农情怀、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等内容融入到《宠物病防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政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尝试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专业实践相结合,从两种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二者相结合的依据,探讨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理念;选择恰当的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