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与文化背景有着紧密联系,而文化也只能依托教育才能得到发展和传承。文章首先对乡村小学语文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概述,而后分析了现阶段乡村小学语文乡土文化教育中存有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关的优化策略,以期为进一步促使乡村小学语文乡土文化教育质量得到高效提升提供一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2.
提升农村中小学生乡土文化认同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中小学生的乡土文化认同现状,通过对湖南省某乡的农村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乡土文化价值观,促进乡土文化的赓续传承,家庭、学校、社区三者合力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有效提升农村中小学生乡土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文化建设相关理念为基础,结合管理学理论,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土文化资源具备的价值,并根据乡土文化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问题,从维护乡土资源的纯洁性、重视对乡土资源的评价、加大对相关资源的保护力度三方面对发展乡土文化资源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福来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8(4):82-84
乡土文化在吉林省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愚昧落后的过去,萨满文化或"跳大神"在乡土文化中占有首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萨满文化已经失去存在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演化为另一种乡土文化"二人转",这种文化形式,受到全国各阶层观众的推崇。 相似文献
5.
6.
发展地域特色农村文化产业 提高乡土文化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芬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5):37-38
顺应文化经济的趋势,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调整和改变农村的经济格局、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物质收入意义重大。要积极发掘和利用好丰富的区域民间文化资源,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强势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土不仅是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更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契合。根植于乡土的乡土文化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沃土,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乡土人。然而受城市强势文化的同化,乡土文化的特色逐渐被掩埋,乡村基础教育也逐渐失去了根基。因此,必须重视乡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改变远离乡土生活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乡土文化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合理开发特色乡土文化资源,促进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对河北省乡土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原则和路径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对其有效开发必须要坚持面向市场、合理规划、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要搭建信息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保障体系,增强创意意识,培养创意人才,激活创意引擎,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品质项目,增强品牌效应,延长产业链,走特色开发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10.
段西蓉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5):156-157
"轻文化、重经济",是农村文化落后的体制性原因。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经济的发展是整个国家自上而下的追求,寻求经济发展,追求GDP指标,成为国家一定时期的政策重心。在这种经济建设中心化的环境下,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压力型体制关系,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多注重于经济发展指标,以致于对农村文化建设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11.
黄冠华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3):12-18
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民宿作为一种非标准性住宿形态和个性化的产业形式,正迅速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主导力量。乡土文化是民宿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内在根基。但在实践中,乡土文化在民宿中存在流于形式、缺乏乡土文化内涵和文化的原真性,不能与在地文化契合的现状。为此,应挖掘乡土文化精髓,寻求传统乡土文化与民宿的契合;树立科学开发理念,构建生态和文化民宿;采用合理的民宿开发合作模式,建立乡村居民社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民主选举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透射出中国基层法治的前进历程,研究农村民主选举法律制度的第一步应是了解其实际运行状况。对甘肃省四个国家观察村等示范点近150户农民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农村民主选举法律制度受到传统文化的约束,呈现出选举冷漠化、宗族势力干扰选举的正常开展等实践困境。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源于选举法律制度与地域文化的不兼容,其在实践中的受制约格局,再次促使人们重视乡土文化体制下民主素养的缺失、村民的政治淡漠等诸多问题。因此,只有实现农村民主选举法律制度与乡土文化的重新链接与融合,才能促进选举法律制度的良性运作和基层法治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主要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内涵、内容进行详细剖析,并对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关系作出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与阐述;结合分析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乡土文化视角看待如何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并明确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方向;最后针对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资源,通过主题定位分类、内容挖掘、项目开发,明确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内涵结合发展,以及乡土文化兴旅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提出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乡土文化在旅游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海南乡土文化存在认识不清、缺乏统一规划和推广手段有限等问题,为此提出设立省级研究机构、遴选项目深度开发、依托节庆平台开发及以政府为主体推广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大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是影响农村人才回流的重要因素,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消费行为作为实现自我价值和建立社会关系的手段,其蕴含的符号价值成为农村大学生乡土文化认同的主要维度。以符号消费理论为视角,分析得出当前农村大学生面临着理性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冲突、精准符码和文化识盲的冲突、个性行为和保守理念的冲突等乡土文化认同困境,并从引导主体回归与培育消费理性、推动异质整合与消融符号边界、塑造行动场域与厚植集体记忆等方面提出解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美好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一定程度上存在乡土文化特征不明的问题,表现为同质化建设明显,多元丰富的民间文化逐步消失,社会文化空间弱化等。确立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农村新型文化样态,有以下几条对策可供参考:一是突出农村“乡土文化”建设中农民的主体性,二是促进传统礼俗文化的现代转化,三是提升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长期存在.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但作为中华文明摇篮的乡村地区却逐渐边缘化,城乡融合发展并不是把"乡村"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20.
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治理的“柔性工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长期的农村文化活动中形成的制度文化,构成了乡村治理活动的组织补充,在农村社会中形成集体意识和社会公约,克服科层制制度安排的局限;村民婚丧嫁娶形成的“半熟人社会”人际网络和社会互动演化为乡村治理活动的情感纽带和感性力量;周期性复现的节日庆典形成的物质、情感、信息交流网络强化了乡村治理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乡村文化在乡村治理中产生的强大内生动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