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平衡的发展结构,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省域之间,甚至一省之内的农村经济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对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差异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缩小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科技对农村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支撑作用,分析了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指出了区域技术转移与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制定全局性、前瞻性的区域协调发展科技战略,以及消除区域差距、实现区域互动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息化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各区域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及信息化人才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农村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对我国区域间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对区域间农村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程度进行量化研究,并找出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因素,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有效解决各个区域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浅析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4):100-101
我国疆域广阔,各个地区的经济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一情况已经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是对于农村区域经济来说,其呈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使得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受到了极大的组织。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整体水平偏低,政府农业政策倾斜、城镇化进程缓慢等各种问题。文章从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对策略,以期能够对推动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经济理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际,我国正跟据目前国情局势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设定新的发展课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但在这过程中也不定期出现缺乏创新动力,陷入弱势平衡状态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建立人力资源与农村区域经济模型,分析人力资源对农村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提出了农村区域经济内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建议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切入点,利用协调发展模型,探讨1992-2013年四川省农村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以期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合理增长、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1992-2013年四川农村的区域发展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和两系统间的协调度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区域发展系统与土地利用系统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水平;(2)1992-2013年受区域发展综合指数和二者协调度等指标下降的影响,两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呈倒"U"型发展;(3)加快农业转型升级,避免对土地过度依赖,加强政策导向,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实施产业帮扶,培育新型经营业态将成为目前四川省农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的发展概念源自西方,它属于经济学的范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套严谨的科学理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区域经济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却没有一套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实况、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亟待改进,本文着重就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进行相关分析,希望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河南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也在不断增加。那么如何缩小分歧并实现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成为了河南省当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探讨了河南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基于经济总量、人均水平、经济增长率和产业结构等指标,对河南省4个经济区农村区域差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此为基础试图寻找出河南省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6):156-158
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区域协调发展被赋予了经济与社会聚合、区域竞争力、区域利益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时代意义与内涵,由此也推动了区域政策不断创新的过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在分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与区域政策基本框架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政策创新的相关想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小城镇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代国际农村小城镇发展、以及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特点;针对农村小城镇发展区域失衡、布局混乱、建设分散、管理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定位、定性、定量的发展思路,以及农村小城镇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能够真正提升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当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剖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却出现严重的地区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极大的差距,不仅如此,在不同地区的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也相去甚远。因此,了解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有质量的针对性解决措施,发挥出农村经济的特色和优势,加大和推动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改革,积极的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可以提示我国现如今的农村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征程。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之下农村的面貌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那么农村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在农村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之下,需进一步的对乡村的经济进行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并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本文基于此进行探究,希望所得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当前玉林市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针对其在农业基础设施、生产环境与生产条件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能够促进玉林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玉林市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比较分析了贵州各行政区域之间、农村区域之间和城乡区域之间经济的绝对和相对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贵州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一体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本文分别阐述了区域经济理论、电子商务理论和农村经济理论,概括了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了B2C电子商务平台在农村的运营情况和特点,并总结了B2C电子商务平台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以期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是探索和践行区域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不同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实际的战略布局,促进我国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中国东中西部人口特征、农村地区城镇化特征、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及农村生活水平等的不同,对中国东中西部农村差距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阐述了差距的现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农村社会发展差距在不断加大,缩小农村社会发展差距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国家或地方都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因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促使国民经济更加长久、更加健康、可持续化发展。要想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农村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该研究力图揭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转型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分析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与农村转型发展的现状;其二,论述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历程和农村发展现状及其出路;其三,以芜湖市为例探讨芜湖市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农村转型发展状况;最后,定量分析芜湖市产业结构对农村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协调区域产业结构与农村转型发展两者之间关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