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桃源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2.5万公顷以上,居湖南省之首,也是双季稻的适宜区域.为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实现粮食超高产,2005年~2011年,桃源县每年被国家农业部和湖南省农业厅定为双季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县,开展双季稻高产创建.随着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早稻单产、总产不断提高,并为提高区域面积产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全县早稻由2004年的种植面积2.96万公顷、总产稻谷13.7万吨、单产310公斤/亩,上升到2011年的种植面积4.9万公顷、总产稻谷26.39万吨、单产444.80公斤/亩,分别增加了1.94万公顷、12.63万吨、138.80公斤/亩.七年来,全县每年设立农业部、省农业厅双季早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个,形成了"稻稻油"优势产业带,示范片平均产量425.95公斤/亩,较示范片外平均产量351公斤/亩增产74.95公斤/亩,增产率达21.4%,现将桃源县双季稻高产创建早稻栽培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米,随着我省垦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稻草还田面积逐年增加,到2009年还田面积达到万亩.水稻秸秆含有多种养分,每吨稻草相当于70kg化肥,每公顷水稻产风干重稻草4t左右,相当于280kg化肥.收获后稻草一般被丢弃或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还严重的污染了环境.  相似文献   

3.
一、辽宁省水稻生产的发展及其限制因素辽宁省光温条件优越,水稻生产历史悠久。回顾建国以来。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①1949~1956年,恢复发展时期。这期间恢复一些解放前留下来的老灌区,建设一部分新灌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同步增长。全省水稻面积由1949年的96.6万亩增加到1956年的437.8万亩,亩产由137.0公斤增加到204.5公斤;②1957~1962年,大波动时期。由于在农业上推行极左路线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扩大种植面积,致使产量明显减少,种植面积也大幅度下降。1962年全省水稻面积已从1957年的359.8万亩下降到210.0万亩,亩产由153.0公斤降到139.0公斤;③1963~1977年,逐步回  相似文献   

4.
<正>本报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14106.6万吨,比2014年增产447.0万吨,增长3.3%。麦浪千层,我国夏粮喜获"十二连丰",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夏粮"十二连丰",得益于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为27692.3千公顷(41538.4万亩),比2014年增加110.7千公顷(166.1万亩),增长0.4%。全国夏粮每公顷产量达到5094.0公斤(339.6公斤/亩),每公顷比上年增加141.6公斤(9.4公斤/  相似文献   

5.
发挥湖南本地优势 做大做强油菜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湖南油菜生产现状 湖南全省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80万公顷左右,仅次于水稻,为湖南第二大作物。据统计,“九五”期间我省年平均油菜种植面积79.5万公顷,年均总产101.9万吨,每667平方米地产量达85公斤,比“八五”期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旱田作物,玉米种植面积超过5亿亩,产量突破1.9亿吨,仅次于水稻。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超过9000万亩积居全国之首,黑龙江垦区从2001年~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从225万亩发展到1160万亩,占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的12.2%左右。玉米单产从410公斤提升到550公斤,11年增产25.5%,小面积最高产突破1000公斤。黑龙江垦区玉米生产采取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管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是印度,植棉面积800万公顷。中国植棉面积593万公顷,美国419.3万公顷,苏联334.7万公顷,巴基斯坦202.3万公顷,巴西176.9万公顷。世界平均每公顷皮棉产量533公斤。单产皮棉最高的是苏联西伯利亚地区,每公顷为1032公斤。其次是埃及为997公斤,中国844公斤,苏联813公斤,美国709公斤。世界长绒棉的产量,近10年有了大幅度增长,由131.7万吨增加到291.7万吨,增长了2倍。其中埃及增长了45%,苏  相似文献   

8.
李海涛 《新农业》2006,(11):4-5
番茄是人们非常喜爱的蔬菜,全球番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我国目前栽培面积1400多万亩,产量达2500多万吨。辽宁目前番茄保护地栽培面积已达到50多万亩,亩产量也由2000公斤增加到4000多公斤。  相似文献   

9.
马克兰加盟共和国小麦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2,主要种植冬小麦,播种面积达800—900万公顷(1.2—1.35亿亩),占全苏冬小麦面积的43%以上。近年来的产量不断增加,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是增产的主导因素。1986年乌克兰冬小麦平均单产33.4公担/公顷(223公斤/亩),到1990年平均单产上升到42公担/公顷(280公斤/亩),比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为害逐年加重.严重地块蛀孔、折秆、折穗率达70%左右,一般使玉米减产10-15%,严重年份减产20%以上.全省损失粮食10亿公斤左右。以乾安县为例,玉米面积近10万公顷.每公顷按最低产量7500公斤.如因玉米螟的为害而减产8—10%.每公顷就减产600—750公斤,全县玉米将减产6000-7500万公斤。因此,搞好玉米螟防治.虫口夺粮,势在必行.不容忽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慈利县是湖南省玉米主产区,2011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97万公顷,是湖南省玉米面积最大的县,比2010年增加2740公顷,每667平方米玉米产量389.2公斤,总产11.55万吨。其中高峰乡986公顷整乡整建制高产创建示范片每667平方米产量达到了644.9公斤。  相似文献   

12.
慈利县是湖南省玉米主产区,2011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97万公顷,是湖南省玉米面积最大的县,比2010年增加2740公顷,每667平方米玉米产量389.2公斤,总产11.55万吨。其中高峰乡986公顷整乡整建制高产创建示范片每667平方米产量达到了644.9公斤。  相似文献   

13.
富顺县是川南水稻生产大县之一,全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5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总产33万余吨,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66%.我县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再生稻栽培的探索,到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向大面积推广,至90年代末期,全县再生稻平均亩产达114.3公斤,产量最高的田块达294公斤,对促进我县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永定县年均种植水稻30万亩(其中:早稻829万亩、中稻441万亩、一季晚稻929万亩、双季晚稻801万亩),"六月红"早熟芋3万亩,烤烟47万亩左右。稻草资源丰富,水稻机收面积逐年扩大,广大农户有稻草还田的传统习惯。稻草是十分宝贵的农业资源,含有大量的氮、磷、钾(每百公斤稻草腐熟还田相当于亩施尿素17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36公斤)和多  相似文献   

15.
信阳地区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历年在10万亩左右波动。近两年,发展迅速。1988年种植面积43.14万亩,其中汕优63面积占75%,平均亩产539.5公斤。1989年落实面积为105万亩,预计1990年将达到200万亩。为了发挥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促进我区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1987—1988年,我们对汕优63众多数量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一、基本认识与研究方法《中国稻作学》指出,“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比较稳定。产量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每亩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乘  相似文献   

16.
亚洲国家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太地区农业官员R.B.辛格博士统计,1979~1989年的10年间,在棉花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亚太地区的籽棉产量从1350万吨增加到2300万吨,使该地区的籽棉产量从占世界的30%上升到大约45%;籽棉单产从88I公斤/公顷提高到1385公斤/公顷,年增长率为5.2%。但国与国之间产量差异悬殊,从300公斤/公顷到4000公斤/公顷不等。1990年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育超稀植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寒地水稻旱育稀植及栽培的过程 铁力市属于高寒山区、半山区,自1984年引进旱育稀植技术,试验示范105亩,获亩产403公斤,取得成功,比当时66147亩直播水稻平均亩产258公斤,每亩增加稻谷145公斤,增产36%.我市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迅猛发展,到1990年增加到11万亩.平均亩产430公斤.近些年来,在巩固老稻区的基础上,旱改水的面积不断扩大;到2010年,市属水田面积发展到4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亩产提高到530公斤.  相似文献   

18.
德惠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75万亩左右,占全市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总产9亿斤,占粮食总产的20%。水稻公顷产量一直徘徊在9000公斤这个阶段水平,病虫害大发生年份,尤其稻瘟病大发生年份还会造成大幅度减产。本文主要就德惠市水稻"五改两早一突破"技术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豫粳四号麦茬稻亩产500公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伊川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其中麦茬稻面积占85%左右,而单产一直徘徊在300公斤左右。自1988年引进豫粳四号以来,经大面积试验示范,平均亩产比68—11亩增产130—150公斤,出现了大量麦茬稻亩产超500公斤地块,最高亩产达602公斤,使我县水稻平均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502公斤。在栽培技术上,  相似文献   

20.
水稻软盘旱育抛秧技术具有省工,省力,减轻劳动强度,节省秧田,增产增效的优点.重庆市涪陵区从1995年引进该项技术试验获得成功,1998年达到14.65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占水稻面积的27%.在推广水稻软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过程中,涪陵区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推广面积逐年上升,2002年达到43955亩.据涪陵区科委、农办、农业局验收测产:水稻无盘旱育抛秧平均亩产548.1公斤,与软盘旱育抛秧亩产551.7公斤基本持平,比旱育手插秧亩产515.6公斤增产32.5公斤,增产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