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中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元素硒不仅是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乏的元素。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多糖、硒核酸等多种有机硒形态存在。对植物中硒的分布规律、赋存形式及主要生物态有机硒的分离纯化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为植物中有机硒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日粮中不同硒源对鸡蛋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兴华  张旋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2):93-96,99
将130日龄海兰蛋鸡324只随机分成9组,1组为对照组,饲以基础日粮;2、3、4、5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4、0.6、0.8 mg/kg硒的亚硒酸钠;6、7、8、9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4、0.6、0.8 mg/kg硒的硒代蛋氨酸,自由饮水。采用氢化物-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鸡蛋中硒的含量。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和硒代蛋氨酸后对蛋鸡体重、产蛋量和蛋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日均采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相比,鸡蛋中硒含量显著提高(P<0.01),硒代蛋氨酸对鸡蛋中硒含量的影响极显著高于亚硒酸钠(P<0.01);各试验组7~28天期间鸡蛋硒含量逐渐升高,28~56天鸡蛋硒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饲料中添加0.8 mg/kg硒的硒代蛋氨酸,鸡蛋硒含量达0.938μg/g,表明饲料中添加硒代蛋氨酸优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来源的硒对小鼠淋巴结中离子谱的影响,进而探讨硒调节淋巴结免疫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选择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亚硒酸钠组、酵母硒组、海藻硒组4组,各组饲料中硒含量分别为0.03、0.23、0.23、0.23 mg/kg.试验第60天无菌采集各组小鼠淋巴结,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各组小鼠淋巴结中各元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硒酸钠、酵母硒、海藻硒都能不同程度影响小鼠淋巴结中常量元素、必需微量元素、有毒微量元素的含量,其中酵母硒和海藻硒在降低有毒微量元素沉积方面效果显著优于亚硒酸钠.[结论]有机硒在调节小鼠淋巴结中离子谱方面有着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党参中硒的赋存形态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恩施板桥所产的党参中硒的赋存形态、分布及含硒大分子的提取分离技术.采用不同的浸提液提取党参中的多糖和蛋白质,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它们各组分中的含硒量.结果表明,蛋白硒是党参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其占总硒含量的67.47%;蛋白质组分中,以水溶性蛋白质结合的硒量最多,占总硒含量的29.94%:也有部分硒和多糖结合.  相似文献   

5.
硒的生物有效性是决定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转运、积累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关于该方面研究进展还缺乏系统的总结和论述。本文结合赣南富硒脐橙调查研究结果,以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运移为切入点,系统总结和论述了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氧化-还原、吸收、转运过程,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施肥、农艺管理和植物生长阶段等对硒生物有效性和迁移的影响,并提出未来硒的研究热点: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硒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耦合关系;植物生长、果实品质与硒代谢相关的分子机制;结合同位素示踪技术和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原位探究硒在生物地球化学中的归趋。本综述可为土壤硒生物有效性调控、植物体系中硒的有效积累和农艺生物强化富硒措施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中国硒都(恩施双河)所产的三叶草中硒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蛋白硒是三叶草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其占总硒含量的76.88%;在蛋白质组分中.以水溶性蛋白质结合的硒量最多,占总硒含量的19.67%,还有部分硒与多糖结合.  相似文献   

7.
植物中硒的形态及其生理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硒是植物体内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文中介绍了硒在植物体中的含量、存在形态、吸收、运输、转化、生理作用及提高植物体内硒含量的一些方法,为富硒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硒肥对早、晚季水稻精米和米糠中硒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23个基因型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早、晚季齐穗期喷施硒肥,研究硒肥对早、晚季水稻精米和米糠中硒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晚季喷施外源硒肥均能显著增加精米和米糠中硒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硒的富集能力差异很大;大多数的水稻品种晚季喷施外源硒肥的效果显著优于早季。  相似文献   

9.
张驰  刘信平  江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64-3364,3405
研究了魔芋中硒的赋存形态、分布及含硒多糖的提取分离技术.用不同的浸提液和浸提方法(热水、稀酸、稀碱、超声波)提取魔芋中的多糖,用水作为提取剂提取魔芋中的蛋白质,并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它们各组分中含硒量.魔芋中的总硒含量为2.540μg/g,而多糖硒的舍量为2.241μg/g,占了总硒的88.23%,说明魔芋中的多糖硒为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同时通过实验可知,魔芋多糖的最佳提取剂为稀碱.  相似文献   

10.
硒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Ⅵ主族,是一种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第21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硒代甲硫氨酸和含硒酶的必需组分。硒在人体免疫系统、抗癌、抗氧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缺硒会导致40种以上的疾病。硒以Se(-Ⅱ)、Se(0)、Se(+Ⅳ)和Se(+Ⅵ)4种价态存在,所有价态间的转化都有微生物的参与。本文主要综述最近几年国内外微生物代谢硒的研究进展,包括硒对生命体的重要作用与机制,硒的化学性质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硒的氧化、还原和甲基化等多样的代谢硒的微生物类群,微生物代谢硒的分子机制;并探讨了微生物代谢硒在未来的关注点和实际应用。阐明微生物代谢硒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多样性、植物富硒、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硒多糖对大鼠组织中硒、铅、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大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了硒多糖拮抗铅和汞的试验。结果表明:亚硒酸钠和硒多糖均可增加大鼠各组织的硒含量,降低各组织中铅和汞的含量,且硒多糖的效果好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江津区紫色土壤基本性质对土壤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庆市江津区紫色土壤基本性质对土壤硒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土壤基本性质以及土壤中不同形态硒含量,探讨土壤基本性质对土壤总硒、水溶性硒、Olsen硒含量的影响。[结果]紫色土壤中总硒、水溶性硒、Olsen硒与土壤基本性质密切相关。总硒与水溶性硒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Olsen硒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中硒含量与成土母质有一定的关系,但同时受外源因素影响;土壤p H与总硒、水溶性硒、Olsen硒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中酸性土壤中硒含量相对较高;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中总硒、水溶性硒含量逐渐增加,而Olsen硒含量逐渐降低。[结论]该研究为调节土壤中硒含量、改良植物硒营养以及防治、控制硒反应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丹寨硒锌米的优势产区,随机抽取丹寨硒锌米保护范围内的大米样本34个,分别测定样品中硒、锌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大米硒、锌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065、23.9 mg/kg,在丹寨硒锌米保护范围内所产的大米中硒、锌元素含量并非都符合丹寨硒锌米的质量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贵池境内中硒土壤增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在水稻抽穗期进行叶面喷施,探讨中硒土壤水稻无公害高效富硒方法,为合理区划种植富硒水稻和产业化开发富硒大米提供科学依据,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叶面喷施Na2 SeO3 和自制生物硒肥对低硒土壤中大豆籽粒蛋白组分及其硒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面施用含硒 180mg·L-1(施硒量为 2 0 0 g·hm-2 )的Na2 SeO3 和生物硒肥可使低硒土壤大豆硒含量达到 11~ 12mg·kg-1,而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 ,施硒后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 ,而固体残渣降低。施硒不但提高了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 ,而且水溶性蛋白结合态硒上升 ,固体残渣结合态硒下降 ,故大豆对外源补充的硒有较高的生物利用效率 ;7S蛋白是水溶性蛋白中比较活跃的组分 ,施硒后其本身含量及含硒量均大幅度提高 ,显示出容易受外界环境硒浓度变化的特征。外源补硒不仅达到提高大豆硒水平的效果 ,而且可以提高大豆品质。施用生物硒肥的效果优于单施化学硒肥亚硒酸钠。总之 ,施用硒肥提高籽粒硒水平不失为食物链硒供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富硒猴头菌中含硒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硒猴头为原料,采用蒸馏水、Tris-HCl、PBS、NaOH溶液、NaCl、乙醇对富硒猴头中硒蛋白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NaOH溶液的蛋白提取量和硒提取率最优。进而以NaOH溶液作为浸提液,对富硒猴头中可溶性硒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的富硒猴头中硒蛋白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碱液浓度0.100 moL/L,提取时间10 h,提取3次,等电点沉淀蛋白溶液pH值调节至3~4。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了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NaOH溶液浓度0.07 moL/L,提取时间8 h,在此条件下硒蛋白质的提取率为67.47%。  相似文献   

17.
用低硒地区饲料(Se0.010mg/kg)、同一地区施硒肥的饲料9Se0.096mg/kg)和补加亚硒酸钠的饲料(Se0.055mg/kg和Se0.110mg/kg)分别喂养大鼠17周,以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和硒含量为指标求得施硒肥粮中硒的相对生物利用率(RBA)。结果表明,施硒肥粮硒的RBA,以GPX活力为指标时,肝肾中分别为81和78;以组织硒为指标时,则分别为142和391。硒肥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改善豇豆硒营养的硒肥调控措施,以矮蔓豇豆美国无架豆、有架豇豆之豇28/2为试验材料,以亚硒酸钠(Na2SeO3)、纳米硒(SeNPs)为硒源,在2个不同的生长季节分别开展硒强化栽培的定点试验。在第1季,将外源硒浓度设置为0、0.1、0.5、1.0、2.5、3.0 mmol/L,研究不同硒浓度、不同硒源对豇豆豆荚中硒形态、硒含量的影响;在第2季,将外源硒浓度设置为0、0.5、2.5 mmol/L,比较不同施肥次数、不同采摘时间对豇豆豆荚中总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豇豆品种豆荚的硒含量均随施入的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浓度下,Na2SeO3对豆荚硒含量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用不同外源硒处理后,豇豆豆荚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为MeSeCys、SeMet,在有架豇豆豆荚中,这2种形态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比例分别为15.20%~36.53%、63.47%~74.64%,在矮蔓豇豆豆荚中,这2种形态硒含量的占比分别为14.50%~32.31%、55.00%~100.00%;无机硒形态均只能在高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鸡蛋风味,同时增加蛋中硒含量,观测探究鸡群饲喂添加有红枣粉和有机酵母硒的日粮后,鸡蛋在风味和硒含量方面的变化情况。【方法】试验设1个对照组,3个不同有机酵母硒添加浓度处理试验组。对照组日粮添加无机硒亚硒酸钠0. 3mg/kg;试验组用红枣粉代替玉米粉,同时添加有机酵母硒,有机酵母硒添加浓度分别为0. 3mg/kg、0. 5mg/kg、0. 7mg/kg。【结果】鸡群饲喂3周后,对照组和试验各组的鸡蛋均达到了富硒鸡蛋的标准,对照组鸡蛋中硒含量0. 21mg/kg,三个试验组鸡蛋中硒的含量均在0. 41~0. 44mg/kg之间,蛋中硒含量约是对照组的2倍;同时,添加了红枣粉和有机酵母硒后,各试验组鸡蛋的风味优于对照组,香味更浓郁。【结论】有机酵母硒比无机硒能更好地提高鸡蛋中的硒含量,鸡群饲喂添加有红枣粉和有机酵母硒的日粮后,可明显提高鸡蛋硒含量,并可改善鸡蛋的风味。从成本控制和鸡蛋硒含量的角度考虑,建议有酵母硒的添加量以0. 3~0. 5mg/kg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富硒地区玉米油中硒及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硒地区产地的玉米种子为原料制备玉米油(毛油),并对玉米油中硒及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富硒地区玉米油硒含量为普通地区玉米油的22倍。通过油脂提取,皂化分离过程所得的相关产物中,玉米后的含硒量最高,其次是玉米粉,玉米油,脂肪酸,不皂化物的含硒量相近,均远低于玉米粕和玉米粉的含硒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