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鞍带石斑鱼人工繁殖与鱼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海水网箱养殖3龄以上的鞍带石斑(Epinepheluslanceol)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催产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在水温≥22℃的春、夏季,用HCG400~500IU/kg鱼体重和LRH-A330~50μg/kg鱼体重进行催产,催产后27h左右开始产卵。受精率59·5%~78·5%。受精卵在盐度28~33、水温25~28℃、pH8·0~8·5的水环境中22h孵化出仔鱼。室内培育仔鱼两批:第1批培育初孵的仔鱼1070万尾,放苗前,往池中加入30~50万个/ml小球藻液,放养密度为2万/m3左右,经35d培育,获得4~5cm以上的鱼苗27·3万尾,成活率2·6%;第2批培育初孵仔鱼735万尾,经35d培育,获得4~5cm的鱼苗25·72万尾,成活率3·5%。池塘培育仔鱼两批:第1批培育初孵仔鱼780万尾,放苗前,池塘中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密度超过200个/L,放养密度为每1/15hm2投放2·0~2·5万尾,开口仔鱼在土塘水温23~27℃、盐度25~28、pH7·8~8·5的条件下,经35d培育,鱼体全长达3·2cm,仔鱼变态完全,成为幼鱼,获得5cm以上的鱼苗21·6万尾,成活率2·8%;第2批培育初孵仔鱼661万尾,获得5cm以上的鱼苗41万尾,成活率6·2%。挑选76尾亲鱼单独喂养,在饲料中添加17a-甲基睾丸酮和多种维生素等,经过两个月的雄性化培育,有57尾转雄,且受挤压时有精液流出,转雄率为75%。  相似文献   

2.
点带石斑鱼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具有雌雄同体、先雌后雄性逆转现象,属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暖水性、礁穴栖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至今为止,在我国已记录近50种的石斑鱼属种类中,点带石斑鱼是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北起浙江南至南沙群岛的海域均有其踪迹。  相似文献   

3.
<正>鞍带石斑鱼,俗名龙胆,又叫宽额鲈,隶属鲈形目,*科,石斑鱼属,为暖水性珊瑚礁鱼类。它是石斑鱼家族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之一,有斑王之称,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澳洲海域和我国的南海、台湾附近海域。由  相似文献   

4.
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eeolatus)俗称龙胆或龙趸(以下简称龙胆),是石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品种,据国际粮农组织(FAO)记载,在澳洲曾捕获的一条达288公斤,有斑王之称。  相似文献   

5.
1苗种池   育苗池面积一般为25m2,池深1.5m.使用前,采用二氧化氯兑水(3~6ppm)全池泼洒.育苗池上方要有充足的漫射光,避免阳光直射,池内每2m2布一个气石充氧,保持溶解氧为5mg/L.   ……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鞍带石斑鱼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俗称龙胆石斑。它是石斑鱼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7.
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名龙胆或龙趸石斑鱼,它体呈椭圆形,头部体侧及各鳍均散布着很多青黑色斑点。鞍带石斑鱼作为海水养殖的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具有生长快、病害少、市场价值高且稳定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鞍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研究@符泽雄$海南省琼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我们在公司下属的石斑鱼养殖生产基地进行军曹鱼、点带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优质种苗规模化繁殖技术研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现将鞍带石斑鱼(又称龙胆斑)人工育苗操作技术归纳总结如下,以供业内人士参考。一、鱼苗培育池与配套设施1.培育池(1)高位池:通常以面积为2亩/口的正方形或近正  相似文献   

10.
鞍带石斑鱼,学名为Epinephelus laneeolatus,俗名是龙胆或龙趸石斑(以下简称龙胆),是石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品种,据国际粮农组织(FAO)记载,在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1.
正石斑鱼和其他鱼类一样,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在捕捞、搬动时由于鱼的激烈挣扎难免造成鱼体损伤和鳞片脱离,极易造成皮肤损伤,进而感染细菌,严重时甚至引起肌肉腐烂,尾巴断掉,最后导致死亡,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防治鞍带石斑鱼经长途运输后引起的溃疡病实例进行研究分析。一、发病流行情况2017年7月,我单位由于科研业务需要,从海南用水车  相似文献   

12.
13.
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淡水石斑鱼的繁殖频率与水温、激素催熟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淡水石斑鱼的繁殖频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注射LHRH—A2,可加快繁殖频率,注射剂量为0.8-1.0μg/kg(♀体重)时,有利于提高孵化率。此外,对亲鱼年龄与受精卵孵化率的关系及不同批次苗种生长的研究结果显示,2—4龄亲鱼产的卵,其孵化率在60%-70%;而在26—28℃情况下,不同批次苗种间的生长差异不大;在自然水温条件下,不同批次苗种间的生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鞍带石斑鱼作为最大型的石斑鱼,生长速度快,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在石斑鱼的产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解人工养殖和选育活动对鞍带石斑鱼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海南和福建三个省份共五个代表性采集点的鞍带石斑鱼繁育群体的遗传变异信息进行了研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5个群体等位基因(Na)的平均数目为7.326(6.375-8.380),观测杂合度(Ho)平均值为0.711(0.625-0.775),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705(0.684-0.734),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659(0.633-0.693)。其中,来自福建厦门翔安区的鞍带石斑鱼繁育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5.36%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95.45%来自所有个体间。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及遗传距离结果显示,GC和CP群体聚为一支,再与AT群体聚为一支,再与XA群体距为一支,HL群体为独立一支。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鞍带石斑鱼繁育群体交叉在一起,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分布。总而言之,这三省五地的鞍带石斑鱼繁育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没有明显的驯化迹象。整体研究表明,鞍带石斑鱼繁育群体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品种受亲本近交影响而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不高,人工繁育技术的不完善及养殖管理不规范可能是导致品种病害频发及养殖成活率低的原因。本研究为鞍带石斑鱼种质评价和人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鞍带石斑鱼,俗称龙胆、龙趸,具有病害少、生长快、市场价值高等优势,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海水经济鱼类,倍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鞍带石斑鱼中间苗培育过程中经常暴发黑身病,死亡率达到90%以上,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总结多年的经验,经过研究摸索,建立了鞍带石斑鱼中间苗高位池塘与室内循环水接力标粗技术,能有效的提高其培育成活率,简介如下,以供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鞍带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营养物质测定方法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开展了相关营养分析。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新鲜肌肉中粗蛋白含量19.5%、粗脂肪含量7.69%、水分含量70.5%、粗灰分含量1.01%,氨基酸种类有18种,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3.43%。鞍带石斑鱼作为一种高蛋白、氨基酸含量丰富的养殖鱼类,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后代利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素通过活体注射法制作染色体标本。选用头肾和鳃组织制作细胞悬浊液,并对冷滴片和热滴片法进行比较,结合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分裂相玻片,经吉姆萨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筛选清晰完整的分裂相。杂交子代(俗称云龙斑)选取75个分裂相,统计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云龙斑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其中,19对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对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3对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臂数(NF)为58,核型公式为2n=48,4sm+6st+38t。杂交后代云龙斑与父母本染色体数目相同,都为2n=48,但云龙斑染色体与其父母本组型不同,在遗传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染色体重新配对和变异。本研究为杂交后代"云龙斑"的种质鉴定、亲缘关系分析、杂交育种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8.
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点石斑鱼(Epincphelusakaara)是名贵的海水经济鱼类之一,因其肉质爽滑、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由于受到近岸海水污染,滥捕的影响,赤点石斑鱼已很少捕获,在我省沿海已接近绝种的边缘。开展对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拯救该鱼类,已是水产业界的当务之急。近十多年来,各国水产工作者也十分重视,对赤点石斑鱼进行过人工繁殖,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的营养组成,参照国家标准,测定了体质量(182.84±29.35) g杂交石斑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肌肉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试验结果显示,杂交石斑鱼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4.07±0.71)%、(21.52±0.78)%、(4.03±0.15)%和(1.29±0.07)%。肌肉鲜样中测定了17种氨基酸,总量为(19.88±0.15)%;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64±0.13)%和(7.64±0.16)%,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5.19,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肌肉鲜样中含有17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27.63±1.15)%、(22.75±1.22)%和(32.59±1.90)%,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19.27±1.27)%。研究表明,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作为新品种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0.
利用4尾鞍带石斑鱼冷冻精子与27尾云纹石斑鱼雌鱼授精建立父系半同胞家系28个,在家系鱼苗生长到130 d时,从所有家系中共选取1294尾鱼苗,对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和体质量5个生长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4组父系半同胞家系的生长性能,利用线形混合模型(line mixed mode)对母本和父本遗传效应进行预测,利用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法(MINQUE)对5个生长性状方差组分进行估计,利用"加性-显性"模型对生长性状遗传相关、遗传力进行估计,采用调整无偏预测法(adjusted unbiased prediction,AUP)预测父母本的加性及显性随机遗传效应。结果显示,5个生长性状之间的加性、显性、基因型和表现型遗传相关基本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5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为(0.5 2 1±0.0 2 0)~(0.8 0 5±0.0 1 8),广义遗传力为(0.5 2 1±0.017)~(0.832±0.011)。27个雌性亲本中有7个(5766、6436、5779、5798、5782、6440、5790)在5个生长性状上达到了极显著的正向加性效应,4个雄性亲本中有1个(8920)达到了极显著的正向加性效应,其后代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其他雄性的后代。28个杂交组合中有7个(5766*5777、6436*8932、5779*8932、5798*8932、5782*8932、6440*8920、5790*8920)在头长、体高和体质量3个性状上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显性效应。本研究首次开展了鞍带石斑鱼冷冻精子与云纹石斑鱼远缘杂交及遗传效应预测研究,为石斑鱼远缘杂交育种技术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