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试验种植小区的氮、磷、钾不同比例的施肥研究对比,探讨钾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氮、磷养分供应充足,钾是该类土壤的主要限制因子,应重施钾肥,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蔚县春玉米合理施肥量,采用田间试验法,在蔚县代王城镇大水门头村等选择不同肥力水平的10个点进行春玉米"3414+1"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均影响春玉米产量,高肥力土壤氮肥对产量的影响较钾、磷肥大,中肥力土壤钾肥对产量的影响较氮、磷肥大,低肥力土壤磷肥对产量的影响较氮、钾肥影响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分析,春玉米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一元二次回归关系。根据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提出蔚县不同肥力地块春玉米最高产量施肥量和经济最佳产量施肥量的推荐范围。  相似文献   

3.
陈道群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7):83-84,104
为实现砂姜黑土夏玉米生产化肥减量、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开展了基于"3414"试验设计的玉米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地力贡献率平均为55.8%;氮、磷、钾肥增产率分别为53.0%、9.5%和14.4%;供试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表现为氮素属低水平,磷、钾素属中等水平;供试土壤氮、磷、钾相对产量分别为65.4%、91.4%和87.5%,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67.0、58.5、100.5kg/hm2.  相似文献   

4.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模型及相关参数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6~2007年在梨树县3个施肥类型区上采用3414设计,进行了氮、磷、钾肥对玉米综合影响的试验研究,初步总结出了现阶段化肥氮、磷、钾利用率,土壤氮、磷、钾供肥系数,建立了回归模型,3个施肥类型区氮、磷、钾最佳经济施肥量。  相似文献   

5.
钾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1999年进行了玉米钾肥施用量、施用方法及不同类型土壤上氮、磷、钾施用比例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施用钾肥可以壮苗,壮根,促进生长发育,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生产率,延缓叶片衰老,早熟1-4d,降低子粒水分1.3-2.9个百分点,增产8.0%-13.3%;钾肥施用方法以种肥种侧3-5cm、深9-10cm为宜;同时确定了不同类型土壤上钾肥用量及氮、磷、钾施用比例。  相似文献   

6.
在陕西眉县选择农田土壤养分含量不同的地块,研究不同含量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与玉米果穗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碱解氮、速效磷、钾在临界值以下时,随着三元素有效含量的增加,玉米果穗长、结实长,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都在明显提高。土壤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大多数农田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钾肥不足,需要增加有机肥、磷、钾肥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盐碱化潮土区夏玉米施肥效应及肥料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环渤海盐碱化潮土区夏玉米需肥特点及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从肥料-作物-土壤系统中宏观计算氮磷钾的输入-输出平衡状况,并得出肥料利用率,为该地区夏玉米科学施肥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试验地盐碱化潮土的氮、磷、钾养分的丰缺程度均处于中等水平,该地区夏玉米提高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NK、P;NPK处理时,土壤氮磷钾收支平衡状况为土壤氮、磷、钾素实际盈余分别为90.67%、82.09%、20.67%,土壤供氮、磷、钾的供应能力分别为77.4%、81.5%、80.8%,土壤供氮、磷、钾的量分别为116.08、17.63、117.07 kg/hm~2;氮、磷、钾肥的增产率分别为29.17%、22.73%、25.00%,每kg氮、磷、钾肥增收籽粒量为12.56、21.50、13.17 kg,NPK处理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1.78%、24.58%、22.95%。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利润、肥料成本和养分在土壤中的残留,通过数学模拟获得夏玉米一元二次效应方程,得出夏玉米氮(N)、磷(P_2O_5)、钾(K_2O)肥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210.11、76.97、141.06 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41.06、72.34、119.72 kg/hm~2。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玉米作物最佳施肥数量、施肥比例和施肥方法,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的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及土壤供肥能力。构建作物施肥模式,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本试验设计14个小区配比试验,分析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和配比。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以氮为最高,钾次之,磷最少。  相似文献   

9.
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建立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有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844-7847
[目的]为探索建立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指导邓州小麦科学施肥。[方法]在小麦上开展3414试验、氮肥用量试验、氮、磷、钾丰缺指标试验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小麦氮、磷、钾丰缺函数;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有机质丰缺函数为依据,确定耕地肥力水平;以氮肥用量试验,确定不同有机质水平下的氮肥用量;以磷、钾丰缺函数,确定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临界值;以3414试验处理4、5、6、7小区产量与对应磷肥用量建立磷肥效应方程,确定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有效磷含量下磷肥用量;以3414试验处理8、9、6、10小区产量与对应钾肥用量建立K肥效应方程,确定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钾肥用量。[结果]综合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水平下的氮、磷、钾肥用量,初步构建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结论]该研究对指导邓州市小麦科学施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宁夏自流灌区粮食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历史资料的对比分析,说明土壤养分丰缺指标随着土壤属性的变化而不同。在基于正态统计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自流灌区主要粮食作物土壤丰缺指标,明确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丰富、中等和缺乏的含量范围。依据土壤氮素养分特性,提出氮素推荐施肥技术为目标产量平衡系数法,并对小麦套种玉米和水稻不同目标产量的施氮量进行了推荐。根据农田土壤磷、钾养分含量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磷、钾肥在土壤中的累积效应等特性确定采用土壤丰缺指标法推荐磷、钾肥施用量,并在丰缺指标试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推算出不同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水平推荐施磷量和施钾量。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春玉米生产中的合理施肥量,采用田间试验法,在蔚县选择不同肥力水平的10个点进行春玉米"3414+1"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与春玉米产量之间均有极显著的一元二次回归关系;春玉米最高产量和经济最佳产量时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因土壤肥力不同而异。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提出了蔚县不同肥力地块春玉米最高产量施肥量及经济最佳产量施肥量推荐范围;肥效利用率钾肥氮肥磷肥,且中高肥力土壤中钾养分对产量的限制较大,因此应适当增施钾肥,稳定氮磷肥,根据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进行分类指导、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12.
为摸清汉江洲滩平地夏玉米(Zea mays L.)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现状,科学推荐夏玉米氮、磷和钾肥的施用量,按照"3414"部分方案实施了氮、磷和钾肥效用试验。结果表明,洲滩平地中等以下肥力田块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磷、钾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氮、磷、钾肥增产幅度分别为27.49%、6.29%、3.15%。肥料行端(边)边际效应对肥料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此类田块氮、磷、钾肥行端(边)边际效应幅度为-5.37%~5.97%。夏玉米子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推荐配方施肥(OPT)为2 471 mg/株,氮素对增加子粒产量贡献最大,表现为氮素钾素磷素;茎叶氮、磷、钾养分吸收量OPT为7 502 mg/株,钾素对增加茎叶产量贡献最大,表现为钾素氮素磷素。玉米每100 kg子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表现为土壤肥力越低其吸收量和利用率越高,OPT玉米每100 kg子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为8.84 kg,其中N 4.25 kg、P2O50.73 kg、K2O 3.86 kg;氮、磷、钾肥当季回收利用率分别为65.43%、14.49%、27.74%;OPT氮、磷、钾协同利用率为63.85%,当地常规施肥氮、磷、钾协同利用率为48.66%,表明推荐施肥量N 204 kg/hm~2、 P2O572 kg/hm~2、K2O 72 kg/hm~2为适宜施肥量。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由于土壤中施入氮、磷肥量不断增加,加之高产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对土壤中有效钾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土壤层有效钾日趋下降,致使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去了平衡,土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钾.为此,我们自 1994年至 1996年在全县内多点次开展了玉米、大豆施用钾肥肥效试验示范.实践证明:玉米施用钾肥的增产幅度为 7 6%~ 14 9%;大豆施用钾肥的增产幅度为 8 4%~ 16 7%.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一、钾肥应用技术 多年来,我们广辟钾肥肥源,在玉米、大豆上进行了施用硫酸钾、生物钾、小灰、炭化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京郊土壤养分含量为中氮低磷低钾(路西南)和高氮低磷低钾(路东)的2个试验点进行"3414"肥料效应试验,得出最佳施肥量,为京郊养分不平衡土壤的推荐施肥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文中2个试验点都有增产作用,但是作用大小不同,路西南氮肥钾肥磷肥,路东为钾肥磷肥氮肥,产量随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获得最高产量和最高经济效益的推荐施肥量2试验点差别较大,均为路东低于路西南;玉米粗蛋白含量受施氮量影响较大,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施氮量为1水平时达到最高。综上分析,中氮低磷低钾土壤和高氮低磷低钾土壤青饲玉米的氮磷钾肥推荐量分别为170.0~200.0、80.0、110.0kg/hm2和120.0~150.0、70.0、80.0kg/hm2。  相似文献   

15.
大豆、玉米是林甸县的主要栽培品种,近些年,由于土壤中施入氮、磷肥量不断增加,加之高产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对土壤中有效钾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土壤耕层有效钾日趋下降,致使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去了平衡,土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钾。实践证明,玉米施用钾肥的增产幅度为7.6~14.9%,大豆施用钾肥的增产幅度为8.4~16.7%。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一、钾肥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处理对浚单29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品种对玉米产量影响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品种增产潜力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对玉米增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此,开展了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及氮、磷、钾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氮、磷、钾丰缺施肥,以磷素增产作用最大,对玉米产量影响效应大于钾肥;玉米要获得高产,氮、磷、钾平衡施肥最为重要,本研究以N∶P2O5∶K2O=16.0∶7.5∶5.0玉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稻氮、磷、钾营养元素平衡关系的试验研究表明:在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不高情况下,单施氮、磷肥或氮、钾肥的水稻产量明显受到影响,且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影响是钾大于磷.该试验研究表明,注意调节氮、磷、钾营养平衡是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以每公顷施氮157.50 kg、五氧化二磷31.50~63.00 kg、氧化钾94.50 kg,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比例为1:0.4~0.6:0.6的水稻增产增收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土壤供肥能力、单种玉米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建立单种玉米肥料效应函数,找出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和配方。[方法]以氮肥、磷肥、钾肥为变量因子,设计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单种玉米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探讨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和配比。[结果]玉米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以氮为最高,钾次之,磷最少。因此,玉米施肥必须以增施氮肥为主,相应配合施用磷钾肥。玉米最高产量施肥量为施N 330 kg/hm2,P2O5180 kg/hm2,K2O 90 kg/hm2。N∶P2O5∶K2O比为1.00∶0.54∶0.27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2.6 t/hm2。[结论]研究结果为玉米生产肥料配方和推荐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钾肥对高硼毒害的缓解效应,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高硼植烟土壤烤烟干物质量、经济效益及烟株内硼、氮、磷和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硼土壤会显著增加烟株各部位硼含量,显著降低烟株内氮、磷、钾含量,干物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在高硼土壤下,施钾肥能够显著提高烟株干物质量和经济效益,抑制烟株对硼的吸收,促进氮、磷和钾的吸收。烟株内硼、氮、磷、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关系,其中钾与硼呈显著负相关,与氮、磷呈显著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高硼植烟土壤最佳施钾量为420 kg/hm2。  相似文献   

20.
应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试验方案,以玉米迪卡008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钾、硅配比对玉米生长及秸秆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施氮、钾肥或氮、钾肥施用量均最低的处理,玉米秸秆生物量最小,且秸秆中氮、磷、钾含量均最低,而以氮、钾、硅肥配合施用的效果较好。以玉米秸秆质量为目标函数,以N用量、K_2O用量、SiO_2用量为自变量,建立三元二次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秸秆质量最大的施肥方案为N 0.221 g·kg~(-1)、K_2O 0.165 g·kg~(-1)、Si O20.025 7 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