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季塑料大棚内气温和土温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秋至2012年春测定了吉林省延边地区塑料大棚内外气温和土温变化情况,以调查冬季塑料大棚内土温变化规律并确定葡萄安全的埋土防寒厚度.结果表明:初冬开始降温时大棚内外最低温温差较大,而初春开始升温时棚内外最低温温差较小,棚内外最高温温差变化与最低温温差变化相反且温差变幅较大.棚内土温变化幅度较小且保温性较强,塑料大棚内安全的埋土厚度为20 cm(吉林省汪清县),如采用一些保温材料或栽培抗寒性较强的葡萄品种可酌情减少埋土防寒厚度.冬季塑料大棚内外最低土温差异不大,不同的是塑料大棚外土温下降速度较棚内慢,温度波动较小,但低温维持时间较长.冬季塑料大棚内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时段较集中且平均早于棚外1~2 h出现;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塑料大棚内最低土温和最高土温出现时段比棚内气温延迟时间增加且出现时段分散.  相似文献   

2.
塑料大棚与小气候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允分有效地利用塑料大棚,我观察、分析了1991年冬春季节塑料大棚内的气象变化,以期为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一、气温的变化规律1.棚内温度明显高于棚外。塑料大棚内的最高、最低、平均温度均高于棚外,其棚内、外各温度指标的差值见下表。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增温保温,早开花,早成熟,塑料大棚种植葡萄经常处于封闭状态,很少进行通风换气,二氧化碳(CO_2)得不到补充,不能满足葡萄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适时、适量地补充棚内CO_2,对提高葡萄的光合强度,提前发芽开花,提早成熟上市,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施用时间。2月底至4月底,葡萄萌芽后开始施CO_2。前期施气时间稍长些,后期因温度升高,施气时间稍短些。每天6∶50~8∶00施气,即日出后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增温保温,早开花,早成熟,塑料大棚种植葡萄经常处于封闭状态,很少进行通风换气,CO_2得不到补充,不能满足葡萄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适时、适量地补充棚内CO_2,对提高葡萄的光合强度,提前发芽开花,提早成熟上市,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1施用时间2月底至4月底,葡萄萌芽后开始施气。前期施  相似文献   

5.
多层覆盖是甘肃渭河流域冬季塑料大棚保温的一个重要手段,本试验通过在塑料大棚内搭建不同小棚并覆盖塑料薄膜,对塑料大棚多层覆盖的冬季保温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塑料大棚多层覆盖可以提高棚内气温和地温,随着覆盖层数的增多棚内气温的升高幅度降低。每增加1层棚膜,棚内日最低温度提高1.84~4.48℃,日平均温度提高1.38~3.72℃。采用4层覆盖,棚内日最低温度可提高5.69℃,平均温度提高13℃左右;单层覆盖时会出现逆温现象。不同覆盖层棚内温度与外界气温间关系密切,随着保温层数的增多,棚内温度受外界气温的影响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6.
施用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措施能杀死棚内各种病原菌和虫卵,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防治土传病害,提高黄瓜产量。为验证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措施的增温、杀菌消毒效果,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了解闷棚期间棚内外土温和气温的变化情况,并研究高温闷棚对后茬黄瓜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棚期间,棚内外气温差2.4~11.3℃、棚内气温比棚外平均高7.7℃,棚内外地温差3.7~13.7℃、棚内地温较棚外平均高10.6℃;施用氰氨化钙结合闷棚措施对土壤有很好的消毒杀菌作用,黄瓜霜霉病和潜叶蝇的预防效果较好,后茬黄瓜的植株长势和产量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7.
桂南地区冬季单栋塑料大棚小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栋塑料大棚内外的冬季小气候条件进行观测,并且分析棚内小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棚内透光率为70%~80%,阴天较高,晴天较低;棚内日平均气温增温1.3~1.9℃,最高气温增温3.9~8.4℃,最低气温增温0.8~1.3℃,棚内日较差高于棚外2.7~7.1℃,晴天及多云天夜间出现0.2~0.9℃的"温度逆转"现象;棚内0,5,10,15,20 cm各土层地温平均增温2.8~3.6℃;棚内地表最高温度增温0.1~3.6℃,最低温度增温2.2-5.2℃.日较差大于棚外-5.1~2.2℃,晴天12:00棚内0 cm地温出现0.5℃的"温度逆转"现象;棚内日平均相对湿度高于棚外10%~23%.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增温保温,早开花,早成熟,塑料大棚种植葡萄经常处于封闭状态,很少进行通风换气,CO_2得不到补充,不能满足葡萄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适时、适量地补充棚内CO_2,对提高葡萄的光合强度,提前发芽开花,提早成熟上市,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1施用时间2月底至4月底,葡萄萌芽后开始施气。前期施气时间稍长些,后期因温度升高,施气时间稍短些。每天6:50至8时施气,即日出后进行。施气后闭棚至9时,在9时以后揭膜通气降温。  相似文献   

9.
对自行设计的草菇栽培设施在自然状态下的保温和稳温效果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自行设计的草菇栽培设施,在干冷季节可以缩短5~7℃的温差,平均温度棚内比棚外高出4.5℃;干热季节可以缩短5~9℃的温差,平均温度棚内比棚外高出10℃;湿热季节可以缩短4~7℃的温差,棚内平均温度比棚外平均温度高出9℃。发现栽培设施可缩短4~9℃的温差。设施内平均温度可比设施外平均温度高4.5~10℃。3个季节棚内温度整体是随着棚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棚外温度的下降而下降,但升温和降温过程比较缓慢,保温、稳温效果明显,可用于草菇的设施化栽培。  相似文献   

10.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在日光温室促早、塑料大棚促早以及塑料大棚延后的栽培模式下设施内环境温度变化对"红地球"葡萄叶片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是葡萄生长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上升的原因,低温是葡萄生长期叶片SOD活性降低的条件;当温度升高时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逐渐上升,当温度降低时MDA含量逐渐降低;较高温和较低温都会使葡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地温对葡萄生长期叶片POD活性的影响比较大,在地温16~17℃时POD活性最低,当气温在18℃以上或15℃以下POD活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越冬保护是观赏盆栽苹果栽培的关键环节,现采用了塑料大棚加盖薄膜+草帘(间隔0.6m盖1个草帘)法研究观赏苹果越冬影响。结果表明:塑料大棚加盖薄膜+草帘(间隔0.6m盖1个草帘)可使冬季棚内温度总体提高5~10℃,棚外气温为-10~-18℃,棚内温度为-3~-8℃,地温为-4℃,明显高于苹果根系受害温度-12℃,也能满足观赏苹果越冬的低温要求,而且湿度达到85%左右,盆栽观赏苹果可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50目防虫网搭建密闭型网棚,种植18个广西柑橘主要品种(柚类除外).通过3年的试验观察表明:防虫网棚极显著降低了棚内光照强度,减少幅度达40%左右;防虫网棚内湿度极显著高于棚外,增加幅度约13%;但对温度的总体影响不大,棚内、外温差在1℃左右;防虫网棚内环境有利于柑橘的树体生长(营养生长),防虫网棚内、棚外柑橘...  相似文献   

13.
《蔬菜》2016,(1)
深冬期(12月下旬-翌年2月下旬),分别在新型日光温室及多膜覆盖温室内,对棚内夜间最低温度,植物物候期、产量产值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并研究温室的结构、塑料薄膜覆盖层数对棚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棚保温效果最佳,平均最低温度分别比普通棚和外界温度高1.28℃和13.2℃;新型日光温室可提前作物物候期,与普通棚体比较,可提前3 d开花,提前5 d采收,提前4 d进入盛果期;优化棚体较普通棚体667 m2产量增加388 kg,提高6.86%,每667 m2增加2 275元,提高7.11%。多膜覆盖保温效果显著,三膜覆盖的最低温度平均为11.87℃,比外界气温高出16.07℃;二膜覆盖的最低温度平均9.09℃,比外界气温高出13.29℃;三膜覆盖较二膜覆盖667 m2产量增加134.5 kg,提高9.37%、每667 m2产值增加1 517.6元,提高8.34%,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日光温室葡萄促早栽培休眠期和生长期的温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海娣  张亚红 《北方园艺》2010,(15):177-182
对宁夏银川地区日光温室促早栽培葡萄休眠期至果实成熟期温度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葡萄休眠期采取低温集中处理,可以延长打破葡萄休眠的有效低温(0~7.2℃)时数,但夜间应将棚室风口开小或者关闭。采取低温集中处理,可以使温室内地温不会下降很快,升温后地温仅比气温延迟1 d达到10℃以上,满足葡萄根系生长和冬芽萌发需求;葡萄初花期至盛花期和浆果生长期至成熟期温室内平均气温分别为16.1~20.0℃、19.9~22.3℃,对于葡萄开花期和浆果成熟期的最适温度来说,气温略低;葡萄萌芽生长期到浆果生长期,日光温室内的最高气温达到29.8~40.4℃,最低气温为3.7~8.5℃,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应注意通风降温,夜间注意保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早熟温州蜜柑大棚越冬栽培中棚内与棚外气温、地温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表明大棚比露地,最高温度提高3~10℃,最低温度提高1~5℃,而且整个冬季大棚内温度几乎都在0℃以上;从垂直高度的温度变化来看,越接近棚顶薄膜,温度变化幅度越大,最高温度越高,容易发生果实高温障碍,加重浮皮;气温越低,棚内、外地温差异越大,在12月中旬至2月中旬的较低温度时期大棚地温要比露地高0.5~2℃;大棚内最低在8.8℃以上,整个冬季温州蜜柑的根系几乎均能吸收养分和水分.因此认为最高气温是影响温州蜜柑越冬栽培的最重要温度因子,覆盖期间要注意气温变化,当白天温度达到20℃以上时必须打开裙膜进行通风换气,将温度控制在25℃以下;树冠顶部与覆盖薄膜间的距离应保持在150~200cm;要控制灌溉和施肥,使棚内保持低湿干燥和少肥的状态,以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6.
以“早黑宝”葡萄为试材,在0℃条件下贮藏,研究比较了8种保鲜剂对“早黑宝”葡萄果实品质指标、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CT2+2CT5组合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保鲜剂,可做为“早黑宝”葡萄的最适保鲜剂.该组合下,建议贮藏时间为60 d以内.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精准地调控春秋棚温度,创造适宜西瓜生长的环境,针对延庆春秋棚西瓜生产开展棚温监测,收集同期棚外相应气象资料,分析棚内温度日变化和月变化规律以及棚内外温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春秋棚保温、增温效果较为明显,春秋棚内温度与外界温度、天气状况密切相关,晴天时棚内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升温、降温均较明显,多云、阴天气温变化幅度较小。结合西瓜冷、冻害温度指标,运用统计回归方法,对早春夜间低温条件下棚内监测温度和外界气象资料温度进行分析,确定了利用天气预报最低温度来预测棚室夜间冷害、冻害预警指标,当天气预报最低温度≤8.99 ℃时,有发生冷害风险;当天气预报最低温度≤4.21 ℃时,有发生冻害风险,可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春秋棚西瓜生产。  相似文献   

18.
在兰溪开展荸荠种和东魁杨梅设施促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荸荠种杨梅大棚设施栽培后成熟期提前13~18d,东魁杨梅提前10~15d;品质较露地栽培相当甚至更优;大棚设施栽培杨梅因能提前上市,售价高,效益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以大棚栽培的6年生藤稔葡萄为试材,进行不同设备加温试验,探讨加温对葡萄物候期、果实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加温(对照)相比,送风加温和熏烟加温处理使萌芽期分别提前34、31天,成熟期分别提前28、15天,使成熟期提早到5月底至6月上旬;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着色指数等品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每667 m2效益在2万元以上,增效十分明显,且送风加温效果明显优于熏烟加温.  相似文献   

20.
针对温室土地利用率低、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等问题,提出一种大跨度东西矮墙塑料大棚(试验大棚),南北走向,夜间覆盖保温被。该研究以相同跨度但无东西墙体的塑料大棚(对照大棚)为对照,对2种大棚室内外的光照以及温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种大棚的光照强度和透光率无明显差异;2)试验大棚升温快降温慢,且南北温度分布较为均匀。试验大棚平均最低温度为2.0℃,较对照大棚高1.6℃,与棚外温差最高可达21.3℃;3)试验大棚夜间相对湿度高达99%,存在高湿现象;4)试验大棚叶菜生长情况优于对照大棚,但生长缓慢。因此,大跨度东西矮墙塑料大棚是一种单体大、保温性能良好、棚内气候稳定、可满足冬季叶菜生产的塑料大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