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藜麦为原料,分别采用蒸、煮、焙炒、挤压膨化4种加工方式处理,对样品进行基础成分、总酚、黄酮检测分析和风味辨别。结果表明,4种加工方式未对藜麦的基础成分产生明显影响,加工后的藜麦总酚及黄酮含量都有所下降,采用煮的方式加工的藜麦总酚、黄酮损失率最大,分别为28.64%,39.63%;蒸藜麦能较大程度地保留总酚,保留率为91.82%;焙炒的方式能较大程度保留黄酮,保留率为86.43%。电子舌味觉分析显示,加工后的藜麦与原藜麦相比,酸、苦味均降低,鲜味均提高;挤压膨化加工的藜麦甜味值最大,酸味值最低;煮后的藜麦鲜味值最大,苦味值最低,蒸、煮方式加工的藜麦主成分分析最为相似。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非油炸白荞面粉方便面生产中存在的复水时间较长的问题,对非油炸白荞面粉方便面加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采用优化产品原料配方,转换热风干燥工艺为冷冻冷藏新工艺,定型并生产出一款湿法非油炸白荞面粉方便面。研制的产品新配方白荞面粉含量达到97.4%,配方中用到添加剂种类为食盐、碱、谷朊粉3种,含量小于国标;加工工艺采用冷冻冷藏工艺对熟化面饼进行处理,冷冻冷藏时间控制在10 h左右,应用新配方和新工艺生产的产品复水时间≤8 min,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检验,芦丁、多酚2项主要功效成分损失率分别为43.8%,42.1%,低于计划的50%。非油炸白荞面粉方便面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不但解决了非油炸白荞面粉方便面的复水时间问题,也为玉米等杂粮类非油炸方便面的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磺基水杨酸络合物比色法研究焯煮对马齿苋中草酸的去除率,考察了不同焯煮时间和不同用水量对马齿苋草酸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马齿苋100 g,用水量500 m L,焯煮时间3 min,草酸去除率达50%以上。此外,还研究了不同采收期马齿苋中草酸含量的差异,表明花蕾期采摘最合适,为合理食用马齿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乌蒙乌鸡肌肉为试材,研究不同储藏温度(4、-20℃)和储藏时间(0、24、48、72、96、120、144、168 h)对其pH和系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和-20℃条件下,储藏时间对乌蒙乌鸡肌肉pH影响显著,pH随储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后略有降低,且以-20℃肌肉的pH升高幅度较大,4℃的升高幅度较小,分别在4℃冷藏120 h和-20℃冷冻144 h时肌肉的pH达到最高值。储藏温度与时间对系水力的影响均显著,4℃冷藏和-20℃冷冻储藏的乌蒙乌鸡肌肉滴水损失率下降幅度均较大,分别在4℃冷藏120 h和-20℃冷冻144 h时肌肉的滴水损失率最低。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赤霞珠葡萄汁中花色苷等酚类物质的溶入量,以赤霞珠葡萄浆为试验原料,研究冷冻-微波处理1、3、5、7、9、11次后葡萄汁的品质和活性成分变化,优化该葡萄汁处理方式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冷冻-微波处理7次的葡萄汁理化指标表现较优,出汁率为89.5%,总糖含量为277.143 g/L,总酸含量为7.65 g/L,澄清度为88.46%,色度值为6.1,且在该处理次数下的葡萄汁中生物活性成分含量高于其他组,VC含量为3.5 mg/mL,多酚含量为2 430.714 mg/L,花色苷含量为729.416 mg/L,总黄酮含量为86.556 ?滋g/mL。说明冷冻-微波处理7次的葡萄汁品质最好,酚类物质溶出率最大。  相似文献   

6.
香菜、菠菜、芹菜等耐寒性强的叶类蔬菜,过去多采用天然冷藏,这种方法常因入贮后气温忽高忽低而损失严重。采用小包装,冷藏香菜3个月,商品率达90%以上;冷藏菠菜2个月~3个月,商品率为80%~90%;冷藏芹菜2个月,商品率为90%左右。(1)田间管理供贮藏用的香菜、菠菜、芹菜,应适当晚播种。生产期要加强水肥管理,进行2次~3次间苗。采收时应提前停水,适时收获,要带有短根,不要带露作业,注意轻拿轻放。(2)加工预冷香菜、菠菜、芹菜收获后,应及时挑选加工,将适贮的香菜、菠菜捆成0.5kg左右的小把,芹菜捆成1kg~1.5kg的小把,然后送入冷库进行快速预冷。菜…  相似文献   

7.
恰玛古脆片不同干燥方式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确定恰玛古最佳干燥工艺条件。以新疆柯坪县恰玛古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切分尺寸、不同前处理方式(热烫、冷冻、冷藏)试验,以及热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和联合干燥试验;通过对比恰玛古在不同条件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色差、膨化率、感官评定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确定最佳干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切分方式为片,热烫处理为6 min;冷藏处理较冷冻处理好;联合干燥方式失水速率较其他2 种方式快,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值都较低,色泽也较好,膨化率也较高。最终确定恰玛古最佳干燥工艺为:热风干燥温度45℃ 微波真空干燥1 kW 10 min,此时水分含量为7.74%、水分活度为0.19、色差L*69.4,a*4.2,b*21.0、膨化率14.80%、感官评分85。产品酥脆,色泽金黄,口感微甜。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贮藏温度对甜高粱秸秆糖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冷冻(-18℃)、冷藏(5℃)、室温(20℃)等3种不同贮藏温度下甜高粱秸秆的糖分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讨论贮藏温度对甜高粱秸秆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贮藏水分变化相对平稳,室温下秸秆水分剧烈降低;3种不同温度下秸秆总糖含量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冷冻贮藏下各时期总糖含量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冷藏和室温下总糖含量的变化差异极显著;冷冻条件对贮藏前期茎秆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秸秆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平稳;蔗糖含量在整个贮藏期内总的变化均呈降低的趋势,低温处理的茎秆蔗糖含量降低趋势较慢,蔗糖含量明显高于同期的室温贮藏秸秆的蔗糖含量。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显著者可认为贮藏效果较好,变化显著者可认为糖代谢活动活跃而影响糖含量的变化,所以3种方法中冷冻贮藏方法较为合适。甜高粱茎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以冷冻的方式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菠菜采后在2℃和9℃下冷藏期间叶绿素含量、色度值(a^*、b^*和色调角)、活性氧清除酶(SOD、CAT、POD、APX和GR)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贮藏温度下菠菜叶片的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9℃温度条件下菠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色调角值、CAT、APX和GR活性迅速下降,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快速积累;2℃的低温条件可延缓CAT、APX和GR活性的下降,阻止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上升,抑制叶绿素含量和色调角值的下降,从而延缓菠菜的衰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内蒙古传统牛肉干的研究,发现其加工工艺和生产品质均存在生产效率低、耗能大、出品率低、色泽风味差、保质期短等问题。对传统加工工艺进行技术革新,改变传统加工工艺中的预煮、复煮、恒温干燥,采用冷冻、分阶段干燥脱水、微波干燥、2次调味、真空包装等技术来加工牛肉干,经实践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菠菜为试材,分别贮藏在(13±1)℃的普通冷库(相对湿度70%~75%)和安装高湿喷雾设备的冷库(相对湿度90%~93%)中,通过对贮藏过程中菠菜的感官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高湿环境对菠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湿环境能够有效维持菠菜在采后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抑制失重率和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延缓VC、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同时增强了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因此,高湿环境可以提高菠菜的贮藏品质,抑制菠菜的衰老。  相似文献   

12.
研究真空油炸、蒸制、烘烤、油煎、煮制5种烹饪方式对黄秋葵水分含量、总酚、抗坏血酸、果胶、叶绿素及还原糖等营养物质的影响,并比较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煮制及蒸制过程中黄秋葵的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真空油炸、烘烤及油煎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随着烹饪时间的延长,5种烹饪方式处理的样品中叶绿素、果胶、抗坏血酸及还原糖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蒸制过程中黄秋葵的总酚含量逐渐上升,而煮制过程逐渐下降,真空油炸、油煎及烘烤过程中总酚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5种烹饪方式处理后的样品IC_(50)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即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先减弱后增强。因此,控制一定的烹调时间,蒸制是保留黄秋葵营养成分及维持抗氧化活性的最佳烹饪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低温加湿保鲜对叶菜类蔬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鲜菠菜和生菜为试材,使用低温加湿保鲜柜,研究了叶菜类蔬菜低温加湿方式贮藏期间叶片VC含量、失重率和色差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加湿方式贮藏叶菜类蔬菜能够较好地保持叶片水分和叶片组织的活性,贮藏5 d后,叶菜中VC含量损失率低于30%,明显低于其他贮藏方式,叶片日均失重率为4%左右,而低温贮藏为10%左右,此外,叶片色差变化最小,很好地保持了蔬菜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14.
制冷贮藏温度对锦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锦橙为材料,研究不同制冷温度对贮藏效果和锦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明显影响着锦橙的腐烂率和褐斑病率,温度6~8℃下贮藏150d锦橙的腐烂率和褐斑病率最低,分别为5.40%和5.41%;温度是影响失质量率的重要因素,制冷贮藏的失质量率低于通风贮藏;温度是影响锦橙果实呼吸代谢的重要因素,果实的呼吸强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降低;果实有机酸含量随温度降低而明显提高,总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有机酸基本相同;低温贮藏也可降低VC、可溶性固形物的损耗;贮藏温度过高,病菌性腐烂率高,品质下降快,而温度过低则产生冷害型腐烂,果皮不能正常转色,认为锦橙长期贮藏的适宜温度为6~8℃。  相似文献   

15.
自制保鲜剂对灵武长枣低温贮藏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3%的灵武长枣为试材,研究了冷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变化及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保鲜剂浸果极显著降低了霉烂果率,显著减缓了贮藏中后期果肉硬度下降和维生素C氧化分解,明显抑制了果肉蔗糖水解,显著提高了贮藏中后期脆好果率。但保鲜剂浸果对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糖和果胶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脆好果率与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含量和蔗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拟合曲线为二次多项式,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6、0.9937和0.9971。果肉抗坏血酸含量和果肉硬度均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4和0.9343。  相似文献   

16.
红地球葡萄贮藏效果预测因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红地球葡萄品质指标及发病率的变化,明确影响红地球葡萄贮藏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以5个不同产地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测定冷藏条件下果实的带菌率、果梗含水量、发病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多酚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不同产地红地球葡萄的贮藏特性不同,其中怀来葡萄的带菌率与发病率均较低,果梗含水量低且下降缓慢(下降率为5.6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多酚含量高,比其他产地葡萄有更好的抗病性。各指标与果粒发病率相关程度不同,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多酚含量变化与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28;采收时红地球葡萄果肉多酚含量与贮藏80d后果粒发病率相关系数为0.885。【结论】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多酚含量变化可以较好的监测葡萄发病率的变化,采收时红地球葡萄果肉多酚含量能够作为大批量红地球葡萄贮藏效果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不同采收期对新余蜜桔采后生理特性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江西省名特优柑橘品种‘新余蜜桔’采后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以明确其采后生理特性、适宜采收期,为实际生产上新余蜜桔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新余蜜桔‘彭家39号’为材料,分3个采收期进行采收后,测定冷藏(6±0.5)℃条件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维生素C、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调查了不同贮藏期果实的腐烂率和失重率。结果表明,冷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不断升高,TSS、TA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下降;采收期Ⅱ组的腐烂率显著低于采收期Ⅲ组,失重率显著低于与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Ⅲ组,腐烂率和失重率与相对电导率、MD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果实维生素C含量以采收期Ⅱ组最高。对于新余蜜桔的建议:采收后立即鲜销或短期冷藏的果实(贮藏期不超过30天)可在11月上旬采收;用于长期冷藏的果实(贮藏期达90天左右),建议建议10月中下旬采收。  相似文献   

18.
不同处理方式对黄花梨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低温下(0℃)不同的保鲜方式,不同成熟度的黄花梨果实,不同的采收方式等因素对黄花梨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0℃下,黄花梨果实的呼吸高峰推迟,果实硬度维持时间较长,腐烂率明显下降,有效地延长了黄花梨果实的贮藏时间。而且,黄花梨果实在八成熟时选择阴天采摘,在0℃下可以贮藏85天以上,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初始水分为20.13%的稻谷进行间歇干燥试验,研究不同相对真空度以及不同干燥温度对稻谷干燥后品质的影响,测定干燥后稻谷爆腰率、脂肪酸值以及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相对真空度的增加,稻谷的爆腰率小幅上升,脂肪酸值随之增加。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稻谷的爆腰增率、脂肪酸值以及直链淀粉含量也随之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稻谷的爆腰增率与脂肪酸值以及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脂肪酸值与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