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牦牛发情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国内、外牦牛发情调控技术的研究方法及其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牦牛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期发情是动物繁殖生物技术之一,已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中。本文综述已有同期发情技术在牦牛生产中的研究成果,针对目前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牦牛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母牛体况、饮食均正常,直检发现卵巢表面有或大或小不消退的黄体,直检手感坚实;母牛胎衣滞后,子宫积浓积液,或木乃伊胎、弱胎或死胎等,子宫等生殖生理异常。脑垂体分泌促卵泡素(FSH)过少,促黄体素(LH)过多又持续分泌,就易出现持久黄体。经产母牛多于初产牛,高产奶牛多发。  相似文献   

4.
应用诱导发情技术提高牦牛繁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牦牛是低繁殖率的牛科动物,正常的繁殖周期为两年一胎,由于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等原因,牦牛采食不足,繁殖率下降,繁殖周期越来越长,已严重影响到牦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应用诱导发情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目前状态下的牦牛繁殖效率,为高原牧区牦牛的繁殖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犬的生殖生理特点相对独特,犬的发情调控技术研究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综述了犬发情调控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犬的发情调控技术是指利用外源激素或其他技术措施,人为地调控母犬卵巢生殖机能,改变其发情状况的一项繁殖技术。目前,发情调控技术在猪、牛、羊等家畜上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犬由于其特殊的生殖生理特点,研究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外源激素虽然能诱导犬发情,但排卵数量不多,甚至会引起犬的激素分泌紊乱,导致犬的受胎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探讨哺乳期九龙牦牛同期发情和提高繁殖率的方法。试验母牦牛分为3组,即阴道孕酮栓塞组(n=55),Co-Synch组(n=40)和对照组(n=89)。阴道孕酮栓塞组用Cue-mate、氯前列烯醇(PG-C1)和pMSG处理;Co-Synch组用PG-C1和LRH-A_3处理;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任何处理。结果表明:在同期发情处理后4d内,阴道孕酮栓塞组和Co-Synch组的发情率分别为100.0%和75.0%(P<0.05)。阴道孕酮栓塞组、Co-Synch组和对照组母牦牛在发情配种季节末的妊娠率分别为69.1%、50.0%和13.5%(P<0.05),翌年产犊率分别为56.4%、42.5%和13.5%(P<0.05)。结果说明,用阴道孕酮栓塞和Co-Synch技术处理后,哺乳期九龙牦牛同期发情效果好,显著提高繁殖率。  相似文献   

7.
选择500只波尔山羊母羊,在新疆喀什地区进行发情调控处理。结果:母羊经发情调控处理14d后撤除CIDR,48~56 h后第一情期发情率达到92%,2个情期的总受胎率达到100%,对照母羊的自然发情率为25%。采用山羊发情调控的技术措施,显著提高了母羊繁殖率(P<0.01)。试验采用400~450 u的PMSG处理,母羊产单胎、双胎、三胎和四胎的百分率分别为38%、55%、6%和1%,多胎比例占62%(P<0.01)。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对哺乳牦牛在隔离断乳的基础上,考察断乳处理后母牦牛发情率及受胎率,并对未出现发情症状的试验牦牛,采用激素诱导发情处理,从而考察诱导发情处理后母牦牛诱导发情率及受胎率。隔离断乳结果表明,隔离断奶Ⅰ组、隔离断奶Ⅱ组及隔离断奶Ⅲ组试验牦牛的发情率和妊娠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激素诱导发情处理结果表明,PGF2α组与GnRH组的发情率及妊娠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隔离断奶+PGF2α组与隔高断奶+GnRH组的总发情率及总妊娠率对比差异极显著(P<0.01),隔离断乳处理后,试验牦牛的发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隔离断乳后的第12~13d。研究表明,在传统的放牧条件下,犊牛哺乳是影响牦牛进入发情季节正常发情排卵的关键影响因素,导致促黄休素分泌不足及卵泡发育受阻,通过犊牛的隔离断乳,进而采用诱导发情/人工授精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母牦牛的发情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1发情鉴定通过对母羊的发情鉴定,可以判断其发情是否正常,这对配种时间的确定、防止失配或误配,以及及时发现繁殖障碍都是非常重要的。发情鉴定是根据母羊发情时,内、外部的特征性生理变化进行的,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对不同繁殖体况的母牦牛在补饲的基础上,分别从营养、隔离断奶、激素选择考察影响母牦牛繁殖率及同期发情处理效果。选用青海省环湖地区480头5~10岁繁殖体况不同的母牦牛,按照试验要求将母牦牛分成不同的试验组别,采用相同的同期发情处理方案,通过不同程度的补饲,补饲组与对照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牦牛繁殖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牦牛的繁殖现状,影响牦牛繁殖性能的因素及牦牛繁殖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牦牛繁殖调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牦牛繁殖力的相关因素,建议在牦牛繁殖调控技术推广中应采取全面、合理的综合繁殖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2.
53头青年母牦牛和42头当年产母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及定时授精处理,其中青年母牦牛人工授精31头,当年产母牦牛人工授精28头,人工授精精液采用大通牦牛冻精和西门塔尔牛冻精,输精一次后母牦牛与公牦牛合群放牧。结果青年母牦牛产犊率为84.91%,产大通牦牛后代10头,西门塔尔杂种犏牛1头,采用大通牦牛精液和西门塔尔精液人工授精情受胎率分别为58.82%(10/17)和7.14%(1/14);当年产母牦牛产犊率为52.38%(28/42),产大通牦牛后代11头,西门塔尔杂种犏牛2头,人工授精情受胎率分别为45.83%(11/24)和50%(2/4);2组平均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为42.37%,其中用大通牦牛冻精的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为51.22%,西门塔尔牛冻精的情期受胎率为16.6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为探讨不同方案诱导牦牛发情效果。[方法]选择放牧的母牦牛60头为试验牛。分2组,每组30头进行试验。其中试验1组带犊母牦牛12头,不带犊母牦牛18头,采用方案Ⅰ;试验2组带犊母牦牛14头,不带犊母牦牛16头,用方案Ⅱ处理。第一针注射黄体酮注射液,以治疗为目的,间隔10天肌注PG,第二天注射血促性素;结果第1组用方案Ⅰ处理后带犊、不带犊母牦牛发情率分别为42%(5/12)、56%(10/18),受胎率分别为60%、80%;第2组用方案Ⅱ处理后带犊、不带犊母牦牛发情率分别为86%(12/14)、100%(16/16),受胎率分别为65%、81%。[结果]表明,通过对牦牛进行冷季补饲,诱导发情及同期发情处理,使93%的母牦牛发情。[结论]方案Ⅱ是较为理想的同期发情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15.
牦牛发情症状的肉眼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发情时,可以观察到其行为表现、阴部、排出粘液以及被毛的变化。为了充实牦牛发情的鉴定方法,笔者将肉眼观察牦牛发情的症状做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16.
产后无发情和亚发情母牦牛激素诱导发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怀孕母牦牛84头,在生产前后1个月进行补饲,其中40头在产后当年发情季节进行激素诱导发情试验,44头作对照;另选择60头自然生产的产后母牦牛在发情季节进行单纯的激素诱导发情试验,60头作对照.激素诱导发情方法是0 d注射氯前列烯醇0.2 mg,7 d后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 25 μg,连续3 d;在0和7 d进行直肠检查和血样采取,血样进行孕酮测定;测定处理时母牦牛卵巢状态,观察母牦牛发情配种受孕情况.结果显示,通过直肠检查和血浆孕酮测定,发现无发情状态的产后母牦牛占产后牦牛的63.33%和65%,亚发情的产后母牦牛占产后牦牛的36.67%和35%.采用氯前列烯醇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处理方案进行诱导发情,26.67%的产后母牦牛在处理后出现了发情;对怀孕母牦牛在围产期进行补饲,产后母牦牛在发情季节采用氯前列烯醇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诱导发情,有45.45%的产后母牦牛恢复了发情,而只补饲不进行激素诱导发情的母牦牛只有20%的母牦牛出现了发情;通过孕酮测定发现2组中激素诱导发情成功的母牦牛中,有68.18%和72%是处于亚发情状态的母牦牛.结果表明,氯前列烯醇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行诱导发情的处理方案适合于产后亚发情状态的母牦牛.  相似文献   

17.
<正>利用黄牛与牦牛杂交生产的犏牛,在藏区深受牧民偏爱。犏牛具有抗病性强、耐寒、耐粗饲、生性灵敏,役用性能好,体格大,产肉量高,肉品质量好。公犏牛是优良的试情公牛,它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发情母牛。在生产中用自然发情和传统本交的方  相似文献   

18.
牦牛同期发情初步试验结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成章  赵炳尧 《中国牦牛》1993,(1):41-42,44
  相似文献   

19.
在大通种牛场对126头产后90d以上的母牦牛进行断犊,进行促母牛发情试验。断犊后母牦牛放入水草茂盛的冬季草场放牧饲养,一个情期后,对未发情的母牦牛进行肌肉注射氯前列醇纳促发情处理。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母牦牛发情率达90.48%,对照组发情率为58.73%,试验组母牦牛发情率比对照组高31.75个百分点,差异性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恶劣自然条件下的特有牛种.长期以来,其生长发育缓慢,生长周期长,生产性能好,成熟晚,周转慢,致使出栏率低,产品商品率及养殖的经济效益不高,牦牛业发展停滞不前.为改变目前牦牛生产水平低的状况,本文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就提前育成出栏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生产实际中能做到且技术上便于操作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