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苏是一个老蚕区,据历史资料记载,全省蚕桑生产最盛时期——1929年至1931年,有桑田面积108万亩,年产茧656500担。但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严重摧残以及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蚕桑生产每况愈下,截至解放前夕,全省仅残留桑田40余万亩,年产茧下降到仅只13万多担。建国以后,江苏蚕桑生产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  相似文献   

2.
王维章 《北方蚕业》2004,25(1):49-50
蚕桑在射阳发展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广大农村中一项传统副业,重点地区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它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地方工业,振兴射阳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提前奔小康,早日现代化"中发挥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概述了陕西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陕西省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特点,提出可持续发展蚕桑产业的基本思路是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走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我社位于平远县南部的一个半山区公社,全社有十九个大队,一百八十五个生产队,26583人,有耕地面积17378亩、其中水田面积14474亩、旱地面积2900亩,丘凌山坡地五千多亩自然条件优越,水渠四面环山,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是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 天云乡是井研县发展蚕桑生产的基地。10年来一直保持全县第一的领先地位。1989年养蚕4320张,产茧2597担,人平养蚕0.6张,产茧18公斤。该乡蚕茧优质高产的主要经验就是“依靠科学技术”促进了蚕桑高速度发展。该乡地处龙泉山脉尾段深丘褶皱地带,坡陡土瘠,有8个村、55个组,1775户,7116人,人平耕地1.4亩。1972年人  相似文献   

7.
去年是我县恢复和发展蚕桑生产的第四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蚕桑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有十五个公社,场,桑地面积达四千六百亩,投产面积二千五百亩,共发种5099张,总产值295459元,产茧1618担,比八○年增长了1.22倍。实现了五个蚕桑收入  相似文献   

8.
陈晟  苗道平 《北方蚕业》2000,21(4):44-44
为探索我县蚕桑生产经营模式,今春,我们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在仰化镇涧河村、侍岭镇岭西村进行了蚕桑生产合作社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试点结果 表1 合作社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王伦亚 《蚕学通讯》2006,26(3):52-53
开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宜桑宜蚕,并且我县有很好的养蚕习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项目,曾为开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过辉煌业绩,年发种最高达7.76万张,农民茧款收入高达14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0.
根据黄山市蚕桑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黄山市蚕桑生产规模逐渐减少的原因,依托黄山市蚕业发展优势,提出黄山市蚕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历史的简要回顾我国成为人类古代文明社会之一,是与农桑业发达分不开的。从大量出土文物和最早的文字记实,陕西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周王朝,就基于农桑业发达而立国强盛近千年。汉唐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使当时京都呈现一派鼎盛繁华景象。随后由于  相似文献   

12.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蚕桑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已建桑园七千三百四十亩,其中投产桑园四千余亩(大部份是幼令桑),占百分之五十六。今年,全县养春蚕八十八张,平均张产九十斤四两;夏蚕一百六十三张半,平均张产六十六斤一两;早秋蚕一百二十二张,平均张产六十一斤三两;中秋蚕三百零六张,平均张产六十四斤九两;加上晚秋、晚晚秋两期养蚕,全年养蚕达九百一十张,蚕茧产量达六百担,比去年的二百九十二担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3.
<正>南溪县罗龙镇石马村四社,殷宗江大学毕业后(成都某高校毕业、全家6人),回到家乡,看到农村土地闲置较多,放弃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决心回家乡流转土地发展农业产业,发挥自己所学知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党历来是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近年来,党中央一直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来抓,并再三告诫全党:农业和农村的情况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和全社会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相似文献   

15.
贵州是少、边、穷的山区,栽桑养蚕历史攸久,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丝绸消费量正以每年5%~10%的速度递增,2000年消费量将达到12万吨,因此,发展蚕桑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且我国蚕桑生产正逐渐由工业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向劳动力和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转移。这对我省发展蚕桑生产提供了有利时机,目前贵州省蚕桑生产尚未形成规模,我们耍有“别人下、我们上”的战略远见,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对振兴贵州农村经济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阳春县潭水区旗鼓乡马草朗村,共35户、252人,劳力116人,全村耕地面积247亩,其中水田110亩。该村地处漠阳江上游的潭水河边,地势低洼,常受早涝灾害威胁,过去,历来是个穷地方。七十年代前,由于农副业生产落后,每年的生产资金靠贷款,吃粮靠统销,用钱靠信社,口粮分配每造人均不足30斤,现金分配每年人均不到50元,是当地有名的贫困队。为改变穷困面  相似文献   

17.
宜丰县是我省“蚕桑工程”基地县之一,1990年成立了县蚕桑领导小组和蚕桑开发办公室专门管理机构。现有桑园面积3450亩。为了支持蚕桑开发,县财政拿出贴息贷款50万元,决定发展1亩桑园扶助无息贷款50元。计划到1995年全县发展桑园3万亩,蚕茧产量达到1200吨。这项任务已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8.
我大队有十三个生产队,其中有八个生产队的水田属低水值地区,全队有253户,1267人,劳力528个水田面积700亩,由于水位低,早造年年受浸失收,晚造受旱,靠机械抗旱灌溉,有些生产队晚造的抽水费用,平均每亩20多元,78年以前,粮食生产有所提高,但高而不稳,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分配,造成社员对国家贡献小,生活水平低,人平均收入只有70多元,每年还要拖国家的后腿。  相似文献   

19.
20.
我县地处雷州半岛北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种桑养蚕。全县有二十一个区。三百三十八个乡,九十九万多人口,耕地面积九十二万亩,其中水田七十万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县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布局,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治穷致富的一项主要措施来抓,使蚕茧生产获得持续增产。一九七九年,全县种桑六百五十亩,产茧七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