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潜伏感染的形成与AP-1家族蛋白的转录调节作用密切相关。为研究AP-1家族成员JunD分子在HIV-1潜伏感染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可支持HIV-1复制的T细胞系Jurkat,构建敲除JunD和稳定(过)表达JunD的细胞系;拯救HIV-1假病毒并分别感染对照细胞、JunD敲除以及JunD稳定表达的细胞系,通过荧光素酶技术检测HIV-1前病毒D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JunD敲除显著抑制了HIV-1的复制,而过表达JunD则促进了HIV-1的复制。该结果表明,JunD参与了HIV-1前病毒DNA的转录调控,并可能由此影响HIV-1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本实验为研究激活HIV-1细胞潜伏感染的靶点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建立中国流行株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衣壳蛋白(Gag)哺乳动物稳定表达细胞系。将HIV-1核心蛋白基因gag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依次串联插入反转录病毒载体pFB-neo,构建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pFB-gag-EGFP,并与含有辅助病毒gag-pol和env基因的质粒pVPack-GP、pVPack-10A1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出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验证HIV-1核心蛋白Gag表达,G418抗性筛选阳性细胞。结果表明,HIV-1核心蛋白Gag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可在SP2/0细胞中稳定表达,HIV-1核心蛋白gag基因稳定表达细胞系成功建立,为抗AIDS治疗用基因工程制剂及靶向药物的活性检测提供了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是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其基因组结构与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nnunodeficiency virus typel,HIV-Ⅰ)相似。马传染性贫血病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慢性感染,以发热。  相似文献   

4.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equine infctious anemiavirus EIAV)导致马持续性感染和反复病毒血症,与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同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二者有很多相似的特性[2].EIAV是遗传结构最简单的慢病毒,其感染的潜伏期只有几天至几周,而且在EIAV感染过程中新的抗原变异株的出现与疾病的反复发作相关,这使EIAV有可能作为研究HIV-1分子致病机理及免疫机制的动物模型[3].  相似文献   

5.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引起马属动物以贫血,持续感染,反复发热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同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重要成员,二者在基因组结构,复制方式和相似的蛋白种类及功能,传播方式和致病机理方面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近年来,随着HIV研究的展开带动了EIAV分子生物研究的发展,EIAV是慢病毒系统中结构最为精确的病毒,为研究人艾滋病提供了绝好的试验模型.  相似文献   

6.
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烈性出血热的病原体,致死率高达90%。对该病毒活病毒的操作仅能够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进行,高级别的生物安全要求限制了病毒的研究。为建立一个能够表达EBOV囊膜蛋白(GP)的伪病毒,本研究利用表达GP基因的重组质粒,与囊膜蛋白缺失、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免疫缺陷病病毒1型(HIV-1)基因组的重组质粒共转染人胚胎肾细胞(293T),以包装整合含有囊膜蛋白的伪型EBOV。结果表明,EBOV GP蛋白能够正确组装至HIV-1病毒表面;利用组装的伪型病毒粒子感染293T、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骨肉瘤细胞(Ghost)和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几种细胞系,结果显示在不同细胞系中均可检测到GFP蛋白的表达,表明组装的伪型病毒可以模拟野生型病毒感染相关细胞。本研究构建的伪型EBOV作为活病毒的替代工具,为研究EBOV的感染机制及中和抗体的筛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 virus,CAEV)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之一,与其同属于一科的还有马传染性贫血、人免疫缺陷病、猴免疫缺陷病、牛免疫缺陷病、猫免疫缺陷病以及梅迪-维斯纳病毒,而山羊关节炎脑炎与梅迪-维斯纳更为相似,二者在血清学上有多种交叉反应、山羊关节炎脑  相似文献   

8.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是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其基因组结构与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nn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Ⅰ)相似。马传染性贫血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慢性感染,以发热、贫血为特征,耐过马呈隐性感染并终身带毒。20世纪70年代初期,Coggins博士建立了检测感染马血清抗体的琼脂扩散试验(AGID),成为检测EIA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Niels Pedersen等人于1987年在家猫体内发现了猫免疫缺陷病毒,并证实该病毒是猫艾滋病(AIDS)的病原。该病毒在形态学、Mg~(2+)依赖的逆转录酶活性、在猫体内的持续感染性以及基因组结构等方面的特点,都与慢病毒极其相似,因此将之分为慢病毒的一员。由于该病毒引起猫科动物的免疫缺陷综合征与人1型免疫缺陷病毒(HIV-1)引起的艾滋病的密切相关性,可以将猫作为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传贫病毒(EIA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同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成员。目前,反转录病毒科包括七个属:哺乳动物B型肿瘤病毒属;哺乳动物C型反转录病毒属;禽C型反转录病毒属;D型反转录病毒属;泡沫病毒属;HTLV-BLV属和慢病毒属。在慢病毒属中主要包括有:梅地-维斯纳病毒、马传贫病毒、牛免疫缺陷病毒、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和猴免疫缺陷病毒等。它们是一组形态结构相关的病毒群。EIAV与HIV在病毒分类学上具有特殊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11.
正动物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存在种间差异性。同一种属的不同病毒往往来源于不同的动物。天然免疫如何识别不同病毒并发挥抗病毒机制存在诸多未知。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如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只感染人类,猴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SIV)只感染猴子,而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只能感染马。研究慢病毒与天然免疫相互作用机制可为解释病毒侵染与天然免疫限制、病毒适应于宿主限制等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编码的S2蛋白拮抗宿主限制因子丝氨酸整合蛋白5(Ser5)的机制,本研究利用HIV-1野生型(WT)和HIV-1 △Nef前病毒质粒包装两种HIV-1假病毒,通过测定细胞上清中病毒粒子含量和靶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病毒相对感染性,分析pSPEIAV19编码的S2蛋白(S2)和中国E...  相似文献   

13.
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 virus,CAEV)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之一,与其同属于一科的还有马传染性贫血、人免疫缺陷病、猴免疫缺陷病、牛免疫缺陷病、猫免疫缺陷病以及梅迪-维斯纳病毒,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与梅迪-维斯纳病毒极为相似,二者在血清学上有多种交叉反应。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主要侵染宿主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的细胞,引起以成年山羊的关节炎以及羔羊的脑炎症状为主的慢性持续性感染。该病潜伏期长,可通过母羊哺乳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广泛传播,又没有有效的药物和疫苗对其进行防制,使CAEV的感染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14.
正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成员,主要感染马、驴和骡等马属动物。其引起马属动物呈现发热、贫血、出血、黄疸、消瘦、水肿和心脏衰弱等一系列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称为马传染性贫血(EIA),简称为马传贫。EIAV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等慢病毒属成员在病毒基因组结构、复制分子机制、免疫机理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因此,EIAV被认为是研究慢病毒致病机制的重要模型病毒。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作为世界上首例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蜂业》2020,(3):20-21
蜂胶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激活宿主防御系统。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对蜂胶的抗人类1型免疫缺陷病毒(HIV-1)、抗流感病毒、抗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伪狂犬病病毒(PRV)、抗畜禽传染性病毒作用以及蜂胶中抗病毒的活性物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蜂胶抗病毒活性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H5N1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蛋白(HA)特异性中和抗体,本研究构建了表达HA蛋白的重组质粒,利用该重组质粒及缺失表达人免疫缺陷病病毒1型(HIV-1)囊膜蛋白基因的骨架质粒,构建了表面整合有H5亚型AIV HA蛋白的HIV假病毒。利用该假病毒系统,筛选得到一株具有中和活性的单克隆抗体(MAb)。经测定,该MAb与纯化的全病毒具有较好的反应性,其对HIV-H5HA假病毒的中和效价为64。中和试验表明该MAb能够有效阻断野生型病毒对鸡胚的感染。本研究结果为开发H5N1 AIV的被动免疫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亚单位疫苗的研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按最新的病毒分类和命名,慢病毒被划为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并分为5个亚属8个种:灵长类慢病毒,包括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人免疫缺陷病毒Ⅱ型(HIV-2)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绵羊和山羊慢病毒,包括梅迪-维斯纳病毒(MVV)和山羊关...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猪圆环病毒Ⅱ型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为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成员,单股环状DNA病毒,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PCV存在两种基因型,即PCV-1和PCV-2。PCV-1未发现有致病性;PCV-2主要引起仔猪免疫缺陷的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症(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病原之一。猪是  相似文献   

19.
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胚肺二倍体细胞(EIAV-DELDC)系统中,采用直接生物素抗生物素(BA)染色法,测定了叠氮胸苷(AZT)、三氮唑核苷(Ribavirin)和磷羟基甲酸钠(PFA)三种药物抗EIAV作用。结果表明,这三种药物在此系统中具有明确的抗EIAV作用,并近似于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及相应细胞系统中的抗HIV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技     
正动物慢病毒Gag蛋白细胞内组装与释放机制破译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晓钧领衔的马传染病和慢病毒病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病毒学专业期刊《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在线发表文章,报道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Gag蛋白细胞内组装和释放机制研究的最新发现。研究发现,与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1)Gag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内缘不同,EIAV Gag显示出明显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