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供水条件下田间冬小麦气栓塞发生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声波技术,在田间灌水及干旱条件下对冬小麦品种9195叶片木质部气栓塞发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AE)信号发生的基本特征为1d内一般有3个活跃期,第一活跃期以上午10:00~11:00出现频率最多,第二、三活跃期多分别出现在18:00左右和0:00前后,一般夜间0:00~2:00后信号终止。3个活跃期的AE信号发生强度可随生育进程、土壤水分及气候状况等条件变化。土壤干旱时,第三活跃期减弱或消失。灌水当日第二活跃期有增强的趋势。拔节初期,干旱小麦的AE信号发生量高于灌水小麦的。抽穗后土壤过度干旱时,AE信号量却常低于灌水小麦,笔者称其为“AE信号衰减现象”。灌水后土壤水分充足时,气栓塞也有相当程度的发生。气栓塞是伴随气孔开启、光照增强和温度升高而出现的植株水势快速下降的一种生理性反映。  相似文献   

2.
木本植物木质部栓塞的形成和修复的几点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玉红  沈繁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83-7286
对木质部栓塞的变化规律、不同的因素对栓塞的影响、栓塞的修复现象以及栓塞的修复机理进行了论述,在对以前的相关综述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郑爱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43-6144,6183
[目的]为提出适宜生态环境的农田水分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在冬小麦的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进行不同的水分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的蒸腾效率、光合效率、水分利用效率等均有影响;相比之下,低水处理对蒸腾速率的影响比对光合速率更为明显,不同的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的光合生理的各项指标包括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等均有较大的影响,只对叶片温度的影响较小.[结论]该研究有助于实现水分的有效利用,达到节约用水和实现农业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半湿润偏旱区施肥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2~1995年,在半湿润偏旱区进行了施肥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影响试验,获得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范围内,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灌水次数对小麦产量、产量结构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筛选常用的小麦品种,在藁城丽阳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结果]适时、适量灌水对小麦产量有增产作用,能使小麦产量结构更趋合理,减次灌水可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结论]为小麦节水灌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王焱  毕建杰  刘建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39-7042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备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动态。[方法]采用盆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从器官水平考察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物质积累、分配等的影响,并建立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方程。[结果]在水分适宜条件下,茎秆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较小,为32%,穗部占39%;而过度灌溉和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茎秆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3%和34%,穗部所占比例较小,仅为41%和27%。[结论]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的拔节至扬花期尤为重要,生产上应特别注意加强扬花期和灌浆期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2004-2006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试验站旱农试验基地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程度、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冬小麦株高、穗长、根系生长、叶面积以及籽粒产量受到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重度水分胁迫比对照正常供水减产55.6%、株高降低27.0 cm、穗长降低1.2 cm、根系干重减少3.2 g/盆、叶面积减少39.2%.拔节期和孕穗期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株高、穗长和无效小穗数影响最大,而对千粒重影响最敏感的时期是灌浆期.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水分生理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不同生长时期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率和叶水势均呈减小趋势,叶片水分饱和亏均呈增大趋势。且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率和饱和亏与土壤持水量关系密切。严重干旱处理下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率和叶水势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而轻度干旱和正常水分处理尤其是正常水分处理维持在较高水平。冬小麦日蒸腾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正常水分处理(3.375 mmol·cm~(-2)·s~(-1))>轻度干旱处理(3.107 mmol·cm~(-2)·s~(-1))>中度干旱处理(2.332 mmol·cm~(-2)·s~(-1))>严重干旱处理(2.018 mmol·cm~(-2)·s~(-1))。各处理冬小麦蒸腾出现较大差异的时间在12:00和14:00。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除严重干旱外冬小麦蒸腾速率均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显著相关,各处理均与大气相对湿度和叶片温度显著相关,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具有显著影响,正常水分处理生物量和产量最高,高于其他3个处理,严重干旱处理最低。  相似文献   

9.
新乡地区冬小麦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2005-2006年度田间试验数据,研究了新乡地区冬小麦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之间基本呈二次函数关系,经济灌水量为374.9mm,冬小麦适宜耗水量区间为374.9~551.7mm;采用Jensen模式,建立了冬小麦分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模型,模型中敏感指数的变化规律为:冬小麦在抽穗-灌浆期缺水敏感指数(λ)最大,对缺水最为敏感,拔节期次之,然后是苗期,而越冬期和返青期的敏感性最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求适合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的灌水模式。[方法]以郑麦98为供试品种,对冬小麦6个不同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旱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株高、分蘖、叶面积及干物质累积量影响不同。冬小麦生长前期(苗期、越冬期和返青期)亏水后恢复正常灌溉,对株高、最终的分蘖、叶面积及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不大。在冬小麦生长前期灌水控制下限为45%田间持水量,在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灌水下限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5%、70%和65%,是适合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的灌水模式。[结论]该研究提出的灌水模式显著提高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在冀中南山前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可行性,于2003—2004年度,在藁城廉州镇,就免耕、深松耕、旋耕3种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作物产量和田间土壤水分变化状况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生育期田间苗情和成熟期产量性状调查结合定期的土壤水分测定分析,探明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和深松耕的耕作方式,有利于改善土体结构,增加土壤蓄水保墒性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节水、节本、增产增效明显,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王秀兰  毕明  王鸣晓  谭秀山  毕建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04-12505,12513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农艺性状变化规律。[方法]以济麦20为试材,研究了小麦的植株高度、节间长度、各器官干重的变化及其与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干旱胁迫下,茎秆高度缩短,为适宜水分条件下茎秆高度的63.4%~73.2%,穗下节间增加9.2%;严重干旱时,穗下节间缩短;倒2和倒3节间长度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除根重呈上升趋势之外,其余指标茎、叶、穗重量均呈下降趋势。水分由适宜向过多变化的过程中,穗下节间长度、倒2、倒3节间长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器官的干重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为小麦节水高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郭霄  韩茁  徐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94-7695,7776
通过多年试验及数据监测,在防雨棚下的测坑中设置不同的水分处理,研究无覆盖与秸秆覆盖对冬小麦耗水特征、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冬小麦生育期间,覆盖与不覆盖处理间总耗水量差异明显,但不显著;秸秆覆盖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也存在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豫西旱区土壤水分循环规律与冬小麦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1994年试验表明:豫西旱区土壤含水量与自然降雨之间存在着滞后同步关系,自然降雨高峰期是每年的7、8、9三个月,而土壤含水量高峰期是每年的10、11、12三个月,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呈现大、小两种循环。在冬小麦栽培中,要以争取亩穗数为主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冬小麦作物需水量近45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冬小麦生态需水量随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方法]利用1961~2005年山西冬小麦产区各县的气象资料和区域各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根据区域冬小麦物候规律将山西冬小麦区分为5个区域,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结合作物系数,分别计算5个区的冬小麦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同期降水量,分析各发育期冬小麦作物的需水、缺水变化规律,需水、缺水年际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山西冬小麦各区域作物需水量在436.1~446.0 mm之间,表现出由轻旱-干旱-重旱区域作物需水量逐渐增加的趋势 以抽穗~灌浆期需水强度最大,冬前分蘖期和春季的拔节~灌浆期需水最为关键 生态缺水量平均为260 mm,缺水率在60%以上 各生育期返青~拔节期缺水率最大 气候变暖背景下,区域冬小麦生态需水量基本表现出下降趋势,而生态缺水率呈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需水量下降比较明显,缺水率则较小,从90年代开始随着暖干化趋势明显,作物缺水率也日益严重。[结论]抓好关键期水分利用、优化灌溉制度对提高冬小麦产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对小麦单株次生根数和穗粒数影响最大的时期发生在拔节孕穗期 ;对千粒重影响的最敏感时期是灌浆成熟期 ;而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是灌浆成熟期最小 ,分蘖期最大 ;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 ,根系干重下降 ,株高和穗长降低 ,穗粒数的减少量增大 ,根冠比增大 ,各处理根冠比均随生育期的推进而下降。生育后期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 ,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T3处理减产率分别达 41.2 %和 3 1.0 %。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冬小麦再生水灌溉与清水灌溉的比较研究,从作物生理角度确定再生水灌溉的可行性。试验采用不同预处理的城市再生水;同时进行大田和盆栽两种培育方式;以冬小麦叶片为检测样品;以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氧化物酶(POD)为测定生物学指标作为评价。分别在不同生育期测试了再生水灌溉和清水灌溉冬小麦下,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与清水灌溉对冬小麦抗氧化酶系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从而说明以再生水灌溉冬小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防雨旱棚方法研究了高产小麦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的三个生育时期在不同水分胁迫下,冬小麦生理特性指标的变化、产量构成因素及最终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小麦各个生育时期对水分胁迫反应有显著差别,主要表现为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水势等方面;生育后期比生育前期对水分敏感性强,产量受后期水分影响较大;根据各时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最终产量等指标得出高产冬小麦合理节水灌溉指标主要为各生育期田间持水量分蘖前期为45%~50%,分蘖后期到孕穗前期为55%~60%,孕穗后期至灌浆期要维持60%~65%左右。这种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合理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后复水对冬小麦叶面积的激发作用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在不同生育时期遭受不同程度及不同持续时间水分胁迫的冬小麦复水后 ,对叶面积存在明显的激发作用。结果表明 ,复水对叶面积的激发幅度与复水前胁迫发生时期、胁迫程度及其持续时间有关。早期胁迫比中期胁迫复水对叶面积的激发幅度大 ;复水对叶面积的激发幅度与胁迫前的胁迫程度呈正相关 ,而与胁迫持续时间呈负相关 ,即胁迫程度越高 ,胁迫持续时间越短 ,激发幅度越大。但从叶面积最终可恢复到的程度看 ,与胁迫程度及持续时间都呈负相关。不论胁迫发生在哪个时期 ,复水对冬小麦叶面积的激发 ,都是通过增加新生蘖叶面积实现的 ,复水对主茎叶片数及叶片尺寸影响不大。激发作用对最终籽粒产量的贡献 ,中度胁迫下可达到 4 5 % ,重度胁迫下则可高达 6 7%。尽管复水的激发作用能挽回胁迫期间的部分损失 ,但小麦最终叶面积及产量均不能恢复到适宜供水的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水氮配合关键期和亏缺敏感期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施氮对冬小麦的效应,以期确定出其水氮配合的关键期和亏缺敏感期。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氮肥早施比晚施好,低量氮肥比高量氮好。而且不同施氮处理对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差异显著,但对千粒重无明显影响。水氮配合条件下,氮素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对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都产生显著的影响。拔节期是冬小麦对水氮配合效应的关键期和亏缺敏感期。拔节期供水供肥可以显著地提高产量,同时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分析其机制发现拔节期供水供肥可以促进作物地上部的迅速生长和发育,增强作物吸收和利用氮素的能力,同时还可延缓根系衰老,保持后期旺盛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