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棉花海陆种间杂交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个陆地棉品种(系)与5个海岛棉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设计)配制25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F1代5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海陆杂交F1代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非常明显,尤以绒长、比强度的杂种优势最大,纤维2.5%跨长范围在33.8~38.4mm,竞争优势幅度为12.5%~25.1%,比强度33.9~41.9 g·tex-1,竞争优势幅度在15.9%~43.3%.绒长、比强度陆地棉亲本间、海岛棉亲本间一般配合力都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其中L1、L2两个早熟品种(系)比强度的一般配合力比较高,而L3、L4、L5 3个中熟品种(系)绒长一般配合力比较高;海岛棉H3、H5比强度、绒长一般配合力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棉花海陆种间杂交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双因素交叉式遗传交配设计,研究了棉花海陆杂交F1代主要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海陆杂交F1代纤维长度、比强度有极强的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麦克隆值总体稍细;皮棉产量位于两亲之间、倾向陆地棉亲本,部分组合超过陆地棉亲本.个别组合的产量可达到或超过对照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长绒陆地棉与常规品种杂交F_1代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绒陆地棉品系与黄淮棉区推广常规品种杂交F1代的绒长、马克隆值、比强度、株高、铃重、铃数、子指、衣分、皮棉产量共9个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铃数是影响高品质棉花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子指则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单铃重对产量影响较小;中长绒材料在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纤维细度同时达到育种目标要求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60个长绒陆地棉品系与黄河流域推广品种杂交F1代的几个重要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铃数是影响高品质棉花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子指则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单铃重对产量影响较小.中长绒材料在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纤维细度同时达到育种目标所需要的要求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中长绒陆地棉新品种冀棉22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长绒陆地新品种冀棉22号具有优质,丰产,抗病和农艺性状异等特点,基上实现了优质,高产,抗病的有机结合,并得到同步发展。纤维主休长度33mm,细度6300m/g,断裂长度24.5km,细度和强力配套理想,可纺织60-80支纱,这是我国首次通过审定的中长绒陆地棉品种,填补了我国缺乏中长绒陆地棉品种的空白,目前已累计推广42.7万hm^2,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也是我国惟一具有棉花品种多样性的省区,针对目前市场上对中长绒棉等高品质类型棉花的需求增长幅度大于普通陆地棉的特点,在新疆发展中长绒棉生产,无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
1.开发中长绒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衣着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级棉织品,但由于中长绒棉缺少,需用长绒棉和陆地棉投入一定比例的高级棉织品纺织,增加工业难度,加大原料成本,而采用中长绒棉可直接纺60支以上高档支纱,可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纺织质量的目的。据预测,欧洲每年需要强力中长绒棉花450万吨左右,我国纺织工业每年需求量也在45~50万吨。  相似文献   

8.
2001~2006年在江西南昌对14份优质棉品种(系)纤维品质性状的表现及其稳定性进行鉴定,并对一个中长绒高代选系的纤维品质性状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评选出达到中长绒陆地棉标准的种质5份;3大纤维品质性状中以马克隆值的变异系数最大,比强度次之,最小是绒长,表明马克隆值最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中长绒陆地棉不同部位棉纤维的绒长和马克隆值差异较小,比强度以中上部果枝内围果节的棉纤维最高,以上部果枝外围果节的棉纤维最低。因而在调优栽培中,应积极促进中上部果枝内围果节多成桃,控制上部果枝外围果节少座桃。  相似文献   

9.
中长绒棉新陆早24号,由新疆康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研发,2005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中长绒棉市场价格比一般细绒棉每吨高出2000~3000元,市场潜力很大。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早熟中长绒陆地棉。植株塔型,较紧凑,Ⅱ式果枝。叶中等偏大,绒毛稀疏。茎  相似文献   

10.
对陆地棉栽培种与四个陆地棉半野生种族系杂交的F_2—F_4的抗枯、黄萎病特性鉴定筛选结果表明:四个组合后代抗黄萎性较强,病指在11.5%以下;鄂沙28×莫尔利棉和尖斑棉两个组合后代与对照86—1比较,抗枯萎性最强,鄂沙28×墨西哥棉和阔叶棉组合后代抗枯萎性较差,说明四个半野生种族系具有较强的抗萎性因子存在。对陆地棉与半野生种族系杂交低世代进行连续抗病筛选,抗病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利用基因生物技术并结合常规育种对植物进行改良的研究,在创造新品种和新材料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 Ti 质粒的 T—DNA 系统,应用于双子叶植物得到了一些抗虫、抗除草剂的植物。但由于农杆菌难以侵染单子叶植物,使 Ti 质粒系统在禾谷类作物改良上得到很大限制。为此发展了外源基因导入技术,即通过不同途径,把外源基因或 DNA 片段直  相似文献   

12.
不同环境下作物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提出了利用多个环境的杂交亲本和F_1的资料,采用AUP法预测作物杂种后代在不同环境中的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的分析方法。作为分析实例,本文对1992年和1993年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杂交亲本(P)、F_1皮棉产量和衣分的两年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NCⅡ设计,以5个彩色棉(陆地棉)品种(系)为母本,6个优质纤维品系(远缘杂交后代)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分析了彩色棉品系与优质纤维品系杂交组合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单株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具极显著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衣分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极显著,纤维品质性状2.5%跨长、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具极显著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利用彩色棉品系与优质纤维品系配制杂交组合,其F1代皮棉产量较现有推广品种增产潜力较大,纤维长度及比强度均可显著提高,可以有效改善彩色棉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4.
棉花杂种一代与二代的优势比较及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具有棉属野生种和半野生种族系血统的种质系与陆地棉品种杂交的5个组合F_1和6个组合F_2为材料,分析了F_1和F_2的皮棉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竞争优势,F_1和F_2性状表型值的相关和F_2的优势降低率。结果表明:F_1和F_2的皮棉产量竞争优势分别为12.4%和5.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增加单株结铃数对产量影响最大,衣分次之,有些组合中增加铃重有重要作用。F_1和F_2的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因组合不同,F_1和F_2的增产潜力差异较大,少数组合F_2仍具有一定利用价值;F_1和F_2性状表型值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以衣分、衣指、绒长和僵瓣率的相关性较高,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F_2的产量和构成产量因素的衰退比纤维品质明显。  相似文献   

15.
抗虫棉品种间杂交组合F_1和F_2的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杂交棉二代的生产利用价值,于2002~2003年在临清对6个抗虫棉杂交组合的F1 和F2代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6个组合的F1 代皮棉产量皆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其中H3和H4比对照鲁棉研15显著增产,说明利用现有常规抗虫棉品种(系)可以选配出产量超过鲁棉研15的组合。6个组合的F2 代也表现出一定的产量优势,其中H3和H4比对照鲁棉研21显著增产,说明有些抗虫杂交棉的F2 代仍有生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根据加性-显性遗传模型,采用 MINQUE(1)分析了10个陆地棉亲本、20个组合的F_1和 F_2的产量性状的资料。结果表明,F_2皮棉产量、前期收花率、单铃重和衣分的群体超亲优势的平均值分别为:19%、13%、3%和—6%;单株铃数不显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对产量性状的遗传都有极显著的作用,其中皮棉产量有较强的显性效应,衣分有较强的加性效应。性状的显性方差同加性方差的比值越大,F_2的优势也越大;此外,还分析了 F_2部分高产组合的遗传表现。用两种方法预测 F_2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表明,用 F_1和亲本预测 F_2的遗传表现的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7.
选用陆地棉人工杂交制种 F_1代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杂交组合,对其 F_1、F_2代的增产因素、纤维品质、苗期(二叶期)干、鲜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F_1代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是铃数的增加,比对照增加20%~40%,并在 F_2代中仍起主要作用,比对照增加10%~40%,铃重、衣分在二代中竞争优势较小。(2)比强、绒长、麦克隆值 F_1、F_2代和对照无明显差异,而整齐度大部分组合 F_2代有所下降,但对纺纱影响不大。(3)F_1代种子活力指数明显高于 F_2代和对照,而苗期干、鲜重 F_1、F_2代无显著差别,但均明显高于对照,表现出较强的苗期生长竞争优势。据此,棉花杂种 F_2代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并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产量组分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阐明陆地棉产量组分对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指导纤维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方法】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产量组分和3个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2年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加性贡献(贡献率在12%~76%);铃重对马克隆值有较高的显性贡献(CRD=58%);铃数和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CRM=100%),而铃重对纤维长度的母性效应却有抑制作用(CRM=-60%)。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铃重和衣分对马克隆值的母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较大(贡献率分别为CRDE=47%、CRME=56%和CRME=33%),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却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贡献率为CRME= -83%);铃数对纤维强度、铃重对马克隆值分别有较大的显性与环境互作抑制作用(贡献率分别为CRDE= -40%和CRDE= -87%)。对纤维品质性状加性、母性效应贡献最大的产量组分性状因不同亲本而异;亲本3的铃重、亲本5的铃数对其纤维长度的加性效应有最大的加性贡献,亲本3的铃数、亲本5的铃重对其纤维强度加性效应有最大的加性贡献,亲本3、5的铃数对其马克隆值有负向最大的加性贡献;多数杂交组合马克隆值的显性效应主要受铃重影响。【结论】陆地棉3个产量组分分别对3个品质性状各遗传组分的贡献率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组合及其亲本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不同遗传组分贡献的效应值因亲本和组合而异。  相似文献   

19.
彩色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交后代主要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彩色陆地棉H44与海岛棉新海1号的杂交后代,采用回交类型分析法,分析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株高、果枝数、果节数、第一果枝第一果节长度和单株结铃数的平均显性度和相对优势率都较大,杂种优势明显。铃重、衣分、绒长的广义遗传率(h2B)较高,狭义遗传率(h2N)也较高,这些性状适宜在杂种早期世代进行选择;而单株结铃数、单株皮棉理论产量、整齐度的广义遗传率较高,狭义遗传率则较低,这些性状适宜在杂种晚期世代进行选择。铃重、衣分、绒长的最少基因对数K值较大,这给彩色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后代的利用带来较大的困难;而单株结铃数的最少基因对数K值小,后代则比较容易出现重组类型。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另一个新的该不育细胞质的保持系杂交,其 F_1是单交种不育系,再与恢复系配制三交种,研究其杂种优势表现和提高杂种制种产量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各主要性状优于各亲本,并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主要性状的平均优势率、超亲优势率和对照优势率大多为正向优势;在对照为三系强优势组合的情况下,单株实际产量的对照优势率因亲本而异,通过选择配合力强的亲本,有可能选育出正向优势于单交种(三系组合)的三交种。单交种不育系构成产量因素的各性状优势率极其显著,其制种产量可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