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水稻对养分的依赖程度和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在一定范围内土壤肥力越高,土壤供给养分的能力就越大,水稻生产能力的发挥也就越充分。水稻优质高产施肥总的原则就是要根据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进行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2.
土壤肥力,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一是有良好的土壤结构,二是有适量协调的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烟草残茬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和水稻中烟碱含量的影响,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烟茎和烟根还田后的腐解特征,以及土壤pH、有机质、养分、烟碱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烟根和烟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的释放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各养分累积释放率依次为钾>磷>氮。烟根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慢于烟茎,还田120天,烟根累积腐解率为45.02%,烟茎为53.82%。(2)烟茎和烟根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9.35%~39.87%,前期会导致土壤pH降低,但90天后会提高土壤pH。(3)烟草残茬的烟碱释放快,还田后的前5天,烟碱释放约50%,40天后,烟草残茬中烟碱基本释放完毕。烟根的烟碱释放要快于烟茎,还田后30天,烟根的烟碱累计释放率为96.95%,烟茎的烟碱累计释放率为94.03%。至第90天各处理土壤的烟碱含量为0 μg/g。水稻植株在前期会吸收微量的烟碱,至还田20天后,水稻植株中烟碱含量为0 μg/g。综合而言,烟草残茬还田能提高土壤养分,且还田后期土壤与水稻中不会有烟碱残留。  相似文献   

4.
水稻缺镁黄叶症的诊断与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大田试验和水培试验,研究水稻缺镁黄叶症的发病条件,诊断指标和矫治措施。结果表明,山区和丘陵河谷地带的山麓、溪流两岸的泥砂土是主要的缺镁土壤类型;水稻缺镁症状的主要特征是,下位叶脉间失绿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植株(叶片)诊断临界值是0.12%,适宜含量是0.2% ̄0.85%;施用镁肥能有效矫治水稻缺镁黄叶症,镁肥的适宜用量是施纯镁15kg/hm^2,品种以钙镁磷肥和硫酸镁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土壤氮、磷、钾养分变化特征及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碱解氮、速效磷在水稻各生长发育期差异极显著;不同类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排序为白浆土>草甸黑土>草甸土>黑土>盐碱土,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排序为黑土>白浆土>草甸土>草甸黑土>盐碱土,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排序为盐碱土>白浆土>黑土>草甸黑土>草甸土;水稻对不同类型土壤氮、磷养分吸收量与土壤中氮、磷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对钾的吸收无规律性变化,水稻植株中氮、磷、钾养分的累积量主要受水稻生物产量和植株中养分含量的影响;成熟期水稻穗部氮、磷含量高于茎部和叶部,茎部钾含量高于穗部和叶部。  相似文献   

6.
李士敏 《种子》2005,24(8):102-104
本文以岗优系列水稻品种为对象,通过设置土壤肥力测定田间试验,应用相对产量划分出土壤有效养分分级指标;探索出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与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与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的关系,岗优系列水稻品种高产专家系统推荐施肥提供必需的施肥参数.  相似文献   

7.
暗管排水对规模农田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暗管排水对水稻生育后期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南粳46’为试验材料,通过苏州太仓东林农场两块相临的暗管排水田块与传统明沟排水田块进行试验。在暗管排水田距离排水沟和暗管不同的位置采集水稻样品,未铺设暗管的田块取样作对照,分析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氮磷钾含量以及产量构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随苗沟距的增加,水稻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有减小趋势,靠排水沟越近的区域影响最显著。苗管距2.5 m处植株各器官氮磷钾含量以及产量最高,水稻各器官氮、磷、钾吸收量相对于对照组最高分别可提高25.17%、80.16%和35.19%;产量在苗沟距15 m、苗管距2.5 m处理下达到9.97 t/hm2,大于对照组15.22%,产量差异主要由水稻群体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生。暗管排水可以有效增加稻田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稻田局部增产,但自由暗管排水可能导致暗管正上方表层土壤养分流失而影响水稻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对于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需后期结合土壤渗漏强度以及渗漏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氮肥形态及氮钾施用措施对水稻生长 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氮(NH4-N和NO3-N)源下,不同施钾水平及氮钾施用次序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进行了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早期(20d左右时),以NO3-N作为N源时水稻的生物产量和氮钾养分吸收量均显著高于NH4-N作N源的处理,但随着生长时期的延长,NH4-N源更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因此,从整个营养生长时期来讲,铵态氮肥作为水稻N源更具有优越性。结果同时表明,氮肥施用效果与钾肥的施用水平有很大关系,在一般盆栽试验氮肥用量(纯N用量0.15 g/kg)水平下,施钾(K2O)量达到0.51g/kg时会导致水稻的生长及养分吸收量显著下降。铵钾施用次序对水稻的营养生长及养分吸收均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施钾量较高时,铵钾在土壤中的交互作用会导致水稻因氮素供应不足而影响生长和养分吸收。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揭示了土壤磷肥状况影响水稻叶片直立性的分子机理,为设计培育高产水稻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上部叶片直立的水稻品种能够通过合理密植提高单位面积光合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实现水稻高产。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磷元素,因此土壤磷素肥力不足,易导致水稻叶片直立成"一炷香"状,分蘖减少,最终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0.
联合3号玉米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云辉 《种子科技》2008,26(5):65-65
联合3号属中晚熟大穗型高产玉米新品种,于2005年通过湖南省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玉2005001)。联合3号属大穗型玉米品种,具有库容量大的特点。因此,扩大库容,提高源和流的能力,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所谓“库”是指果穗,“源”是指植株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流”是指养分的转运。这些自身遗传特性均直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争取单株库大、源足和流畅,在栽培措施上应侧重促进植株个体良好发育和减轻外界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在黑土上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黑土作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的方法,对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应用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型肥料有效的促进水稻在整个生育期内对钾的吸收,提高水稻植株的生物量,抽穗期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处理的水稻植株干重比等养分化肥处理高4.3%-8.1%。生育后期生物型肥料处理的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仍高于等养分化肥处理,表现出良好的长效机制。减少化肥用量的生物型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提高11.8%、18.9%和26.6%。生物型I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水稻品质好于其他处理,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黑土作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的方法,对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应用效果进行初步研究,为完善在黑土上水稻专用肥配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生物型肥料有效的促进水稻在整个生育期内对钾的吸收,提高水稻植株的生物量,抽穗期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处理的水稻植株干重比等养分化肥处理高4.3%~8.1%。生育后期生物型肥料处理的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仍高于等养分化肥处理,表现出良好的长效机制。减少化肥用量的生物型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提高11.8%、18.9%和26.6%。生物型I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水稻品质好于其他处理,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用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及水稻植株N、P、K累积吸收量的影响,并对水稻产量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并配施化肥增加了水稻分蘖盛期后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比单施化肥能更好地满足水稻生长中后期对N、K养分的需要,到成熟期,翻压紫云英并配施化肥时水稻植株N、K累积吸收量比仅施化肥处理的高,翻压紫云英更有利于水稻籽粒的形成。在翻压紫云英22500 kg/hm2后,以施用N 132kg/hm2、P2O5 90 kg/hm2、K2O 90 kg/hm2(化肥常规用量的80%)对水稻增产效果最好,水稻产量达到9424.5 kg/hm2,比单施化肥增产5.19%,增产达显著水平。翻压紫云英后,化肥用量可以减少20%,利用紫云英作稻田绿肥,能达到增收节支、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良种没有良法配套是造成当前水稻单产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群体与个体、穗多与穗大的矛盾是杂交水稻(特别是大穗型品种)超高产栽培中最主要、最突出的矛盾。水稻生育进程中出现的弱苗、弱蘖、弱穗、弱花、弱粒是影响水稻夺高产的田间制约因素。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简称SRI法)是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技术,它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具体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协调杂交水稻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具有适龄嫩秧早栽,稀植壮株,控苗壮秆和足肥高产的特点,通过改变土壤和水分的管理措施,强化稻株地下部生长,协调地上部生长,显示出强大的生长优势,每穗着粒数、实粒数显著增加,这是产量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筛选出土壤速测比色法,制作了土壤含水量、酸碱度(pH)有机质、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7个项目的“土壤速测比色卡”,采用土壤速测法和土壤养分演唱 分析法对数十个土样测定得出:土壤pH、有机质、速效磷两法测定结果间的相关性为极显著水平,常规分析与速测比色卡分析测定结果之比值(换算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98,1.43,0.99。土壤速效钾,两法测定结果间呈正相关关系。制定了速测法土壤有机抽、速效磷、速  相似文献   

16.
解析不同施肥量处理下秧苗素质及其养分吸收特性,明确机插秧苗期氮、磷、钾养分需求,为培育壮秧及水稻高产提供依据。以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推荐育秧产品育苗伴侣进行养分梯度调节,研究机插秧秧苗在不施肥(NF)、少量施肥(LF)、适量施肥(MF)、略微过量施肥(SOF)、过量施肥(OF)五个处理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施肥直接导致土壤养分增加,适量的肥料施用量(MF处理)有利于水稻壮苗的形成,同时能减少养分的流失,提高养分利用率;2、秧苗对氮磷养分需求高于钾,过量施肥导致秧苗养分含量积累过多,反而不利于壮苗的形成;3、移栽期LF处理的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比OF处理高出25.59%、19.31%、44.44%、27.13%,综合来看,MF处理能形成适宜的盘根力度,更有利于机插秧移栽时的机器作业;4、秧苗地上部GS、GOGAT、GOT、GPT活性高于根系,地上部GS、GOGAT、GOT活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根系GS、GOGAT、GPT活性则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处理LF和处理MF中。机插秧苗期适宜的施肥量有利于秧苗氨转化和氮代谢,形成适宜机插的壮苗,进而在移栽大田后形成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7.
复合包裹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复合包裹控释肥对小麦产量、光合特性、植株养分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控释肥较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PK)、复合肥(CF)及单一控释肥(CCRF)冬小麦中后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灌浆速率提高、灌浆持续时间延长、千粒重提高、穗粒数增加,但成穗数降低,产量构成因子协调,籽粒产量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分别较NKP和CF增产8.93%~16.05%和5.34%~12.23%;复合控释肥使土壤速效养分在冬小麦生长发育前中期相对较低后期较高,促进了干物质积累与转移,使植株干重和全氮全钾含量明显提高。复合控释肥中以WCRF效果最佳,使冬小麦籽粒产量、中后期叶片Pn、植株干重及全氮全钾均最高,养分释放更符合冬小麦需肥规律。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根系及其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根系及其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张爱良苗果园王建平(山西省农业大学太谷030801)(朔州农业学校038500)小麦根系是土壤资源的直接利用者,也是产量的重要贡献者。一个合理庞大的根系能使小麦从土壤中吸取充足的养分和水分,而获得高产。因此,多年来不少...  相似文献   

19.
稻田是主要的农业甲烷排放源之一,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有着重要影响。稻田甲烷排放包括土壤产甲烷菌的产甲烷过程、好氧甲烷氧化菌的氧化甲烷过程及甲烷通过水稻植株体、土壤溶液中冒气泡及分子扩散三种运输途径的排放过程,水稻植株地上部和根系影响着稻田甲烷排放。本文简要介绍了稻田甲烷的产生、氧化和运输排放过程,综述了水稻根系特征(形态、通气组织、分泌物、根系泌氧)、地上部特征(株高、分蘖数、生物量和同化物分配)、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内在机理。本文也讨论了今后稻田甲烷排放的主要研究方向,并认为高产与减排的协同应是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叶宏斌 《种子科技》2023,(18):61-63
“有机化”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需在栽培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从种植角度来说,营造良好的种植条件,做好土壤养分管理工作,能够保证水稻健康生长。为实现有机水稻高产高效,要做好品种选择、种植地选择以及秧田管理等工作,保障水稻种植效益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文章论述了有机水稻具体的应用种植技术,提出了应用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的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