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晓红  曹显祖 《作物学报》1998,24(4):421-430
利用携有和不携有广亲和基因的两种籼粳亚种间杂交为材料,观察其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发生过程,明确杂种雌雄配子体败育的特征,结果显示:花粉和胚囊的败育均与小孢子和大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异常有关,前者表现为小孢子间有丝会裂不同步,导致部分花粉不能正常成熟和败育,后者表现为大孢子有丝分裂异常(包括一些大孢子有丝分裂的延迟)在成熟的胚珠中不能形成胚囊,利用整体染色技术直接决定了杂种胚囊的育性,不同于携有广亲和基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程氏指数法对用4个籼稻和3个粳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4个籼粳杂交组合的F_1进行籼粳属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水稻亚种间杂种F_1都表现偏籼和偏粳,并且偏籼多于偏粳,但没有一个完全表现为粳型和籼型的。母本的亚种类型对杂种F_1的籼粳属性有一定影响,也就是说,用籼稻母本容易获得(偏)籼型亚种间杂交水稻,反之亦然。该文还对用作鉴定籼粳属性的6个鉴别性状在亚种间杂种F_1表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新品种特性及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是水稻育种取得超高产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以及通过籼粳亚种间杂交育成的籼稻新品种“大粒香12号”和“云香糯1号”的主要特性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4.
水稻籼粳杂交F2群体中分子标记的异常分离及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利用粳稻品种石狩白毛和籼稻品种明恢63杂交的F2分离群体共116株,构建了含88个共显性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覆盖了水稻(Oryza satiwa L.)基因组1406cM。分析了这些共显性标记在F2群体中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有27个标记(30.7%)的分离显著或极显著的偏离了预期的孟德尔比例(1:2:1)而表现为异常分离,同时还发现了6个异常分离的热点,即第1染色体上RM302——RM212,第3染色体上RMl43——RM85,第6染色体上RM540——RM276,第7染色体上PAl—A5261.和RM432——RM455,第12染色体上RM519——RM235。偏离分别指向两种亲本基因型。说明相关的异常分离因子以不同的方式控制雌雄配子的传递比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在长沙、三亚的农艺性状和干物质产量的杂种优势.在长沙的籼爪交杂种在结实率和每穗实粒数方面具有负向超亲优势,在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和理论产量方面存在负向对照优势,其余性状均为正向优势;粳爪交杂种在千粒重和结实率方面存在负向超亲优势,其余性状为正向超亲优势, 在始穗期、秆高和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在长沙、三亚两地农艺性状和干物质产量的表现. 由引进爪哇稻品种所配的籼/爪和粳/爪交杂种F1代表现为植株高大, 生长茂盛, 具有强大的干物质产量优势. 绝对干物质产量(单株穗期干重)为: 籼爪杂种>粳爪杂种>对照(籼籼交杂种), 干物质生产率(单株日干物质产量)为: 籼爪杂种>粳爪杂种>对照. 供试籼  相似文献   

7.
源库对直立穗型水稻品种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减源减库处理对直立穗型水稻辽粳5号、辽粳454和弯曲穗型品种辽盐16的结实率与库源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品种间结实率差异较大,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低于弯曲穗型辽盐16,而直立穗型品种辽粳454结实率最高;不同部位籽粒结实率不同,上部结实率高于中下部,一次枝梗结实率较高,主要是中下部二次枝梗结实率低;减源后结实率降低,剪去剑叶辽盐16、辽粳5号结实率下降明显,剪去一半倒二叶或倒三叶则有利于结实率提高;去库后结实率提高,剪去一定部位的一次枝梗则整穗及其相应部位的二次枝梗结实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穗轴各部一二次枝梗结实率受源库处理的影响不同,中下部所受的影响大于上部,二次枝梗所受的影响大于一次枝梗,这种趋势在直立穗型辽粳5上表现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预测杂种表现一直都是杂交育种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本试验旨在评价粳型水稻亲本遗传相似性与F1籽粒产量杂种优势间的关系,建立基于标记预测杂种优势的策略。本试验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应用10个粳型水稻品种得到了45个F1杂种。将亲本和杂种种植在施中等氮肥和不施氮肥条件下,对其籽粒产量进行评价。采用188个SSR标记和/或者129个RAPD引物对亲本品种进行基因型分类。基于全部标记的遗传相似性估计值与杂种优势间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服杂种不育性是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关键。由此对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原因、细胞学基础及两种主要基因遗传模式进行了总结,并详细综述了利用“亲和基因”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的两种有代表性的学说-广亲和基因和特异亲和基因分子定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两“亲和基因”共同利用的初步设想:将聚合了Si等位基因的粳型亲籼系与聚合了不同广亲和基因(中性亲和基因的广亲和力强、亲和谱广泛的粳型品种进行杂交和回交,选育出聚合不同广亲和基因和Si等位基因的粳型亲籼系,再与籼稻品种杂交,真正实现直接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祁正汉 《种子世界》2014,(10):20-22
<正>1水稻亚种间杂种及亚种间杂种的标准人们认识的水稻亚种间的超强杂种优势来自籼粳稻直接杂交产生的大青棵(或称冬不老)。大青棵巨大的源、库优势,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水稻育种家们的强烈关注和悉心研究。大青棵的低育或不育、超高和延迟抽穗,这些只是表现型特征,而与其对应的是大青棵的细胞核为籼粳各半,即为籼粳两大基因组等量集合的基因型(简称基因组基因型),这个基因型特征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中鲜见有人从此角度来思考,特别是将其表现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高效杀菌剂用药量和防治时期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及防治机理,研究了2种杀菌剂的3个用药量和8个用药时期对籼粳交水稻品种‘甬优12’稻曲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在推荐用量范围内对稻曲病防治效果较好,随着用量上升防效有提高趋势,但除喜奥300 g/hm~2用药量防效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外,用药量不是影响防效的关键因素;2种杀菌剂在破口前20天就开始具有一定防效,越接近开花期,防效越明显,破口后防效开始呈下降趋势,其中喜奥在齐穗期后防效下降较为迅速。因此认为,稻曲病在侵染‘甬优12’的关键时期是在开花期,可选用长效高效杀菌剂,于破口前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水稻籼粳交后代亚种特性的变化及其与维管束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七山占/秋光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研究亚种特性的变化及其与维管束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籼粳交后代亚种特征性状、维管束性状都呈现连续变异,表现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籼粳交后代程氏指数与大小维管束比,大维管束比的相关达到极显著。依程氏指数法与维管束数目比法对籼粳交后代亚种分类的符合度不高。  相似文献   

13.
钱前  朱立煌 《作物学报》1998,24(1):74-77
对典型灿、粳稻南京11、金南凤突变体和中间型品种Bellemont相互杂交形成的三各上杂种优势及三者之间的RFLP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生物学优势存在着籼/粳〉籼/中间型〉粳/中间型趋势,经济优势则为籼/中间型〉粳/中间型〉籼/粳。而多态性是籼/粳〉籼/中间型〉粳/中间型,并且各珠12条染色体我态性程度也有差异,因此,多态性与生物优势趋于一致,但经济优势却与多态性及亲和性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籼型败育胞质对水稻杂种F1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不同来源的籼型不育细胞质育成的6种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分别与7个不同的恢复系杂交组配成42个F1杂交组合,在相同核背景下比较不同籼型败育胞质对水稻F1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对着粒密度、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单株产量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不育细胞质效应之间存在差异,表现为同一不育细胞质在不同性状上效应的差异和同一不育细胞质与不同恢复系核之间的互作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