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玉米属晚秋作物,收获后不易在短期内晒干,未充分干燥的果穗脱粒时,籽粒破损率高、湿度大、带菌量多,对贮藏条件要求严格,难安全贮藏。新收获的玉米,果穗贮藏比籽粒贮藏优点多,一是穗轴内的营养物质可继续向籽粒供应,促使籽粒充分后熟和饱满;二是籽粒继续嵌在穗轴...  相似文献   

2.
以收获青果穗经蒸煮直接食用的玉米叫鲜食玉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鲜食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城镇。因地制宜发展鲜食玉米生产,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鲜食玉米一般亩产鲜果穗600~1000公斤,每公斤售价1.00~1.80元,亩产值600~1000元,是收获干籽的2~4倍。据统计全省1994年发展到18.1万亩。如果在栽培和贮藏保鲜技术上能做到周年供应,种植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正>1技术内容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是在玉米成熟时,根据其种植方式、农艺要求,用机械来完成对玉米的茎秆切割、摘穗、剥皮、脱粒、秸秆处理等生产环节的作业技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玉米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一般在25%~35%,甚至更高,收获时不能直接脱粒,所以一般采取分段收获的方法。第一段收获是指摘穗后直接收集带苞皮或剥皮的玉米果穗和秸秆处理;第二段是指将玉米果穗在地里或场上凉晒风干后脱粒。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秋收农忙季节,平度市旧店镇刚成立的几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秋收中大显身手,成为"三秋"生产的主角。平度市旧店镇是玉米种植大镇,往年都采用手工作业,收获几亩玉米要掰上好几天,但今年不用发愁了,玉米成熟后,只要给农机合作社打了个电话,农机合作社就会派来一台玉米收获机和一台秸秆  相似文献   

5.
收获及收获后贮藏是玉米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提前收获会抑制玉米完熟和提高玉米籽粒的含水量,从而降低玉米产量且增加后期贮藏过程中霉变的几率,从而降低玉米品质。延迟收获会导致玉米果穗营养向植株倒流从而降低玉米产量。同时,玉米的贮藏方法不合理会降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就玉米的收获时间、收获方式、贮藏方式以及玉米含水量的判断做了分析,以期能为广大农民朋友种粮卖粮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青贮玉米是指在最佳收获期将包括果穗在内的玉米地上部植株收获,经过整株切碎、加工或贮藏发酵,并以一定比例配置成用以饲喂以牛、羊为主的草食家畜的饲料作物。《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按照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到2020年达到166.7万公顷(2500万亩)。为充分发挥青贮玉米在种养结合等方面的优势,助力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和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是晚秋作物,收获后日晒条件较差,同时果穗在成熟阶段被苞叶,收获时种子含水量较高,由于贮藏、冻害等原因,造成种子发芽率降低,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是安徽省界首市秋季的主要种植作物。近年来,玉米机械化示范项目的开展和玉米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宣传以及玉米收获机械的增加,激发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界首市玉米种植面积从原来的32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53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0%,玉米机械化收获率达63%。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制种玉米鲜果穗立体自然干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实践,总结出了制种玉米鲜果穗立体自然干燥技术,包括玉米立体自然干燥种子质量标准、晾晒篮和风干棚的制作、适期收获鲜果穗、严格穗选装篮、露天晾晒快速脱水、合理布局晾晒篮、起堆脱粒和贮藏等。  相似文献   

10.
北方地区玉米收获后的水分多在25%~30%左右,脱粒时间一般在11月份。这样高水分的玉米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否则不易贮藏或销售。通常的干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玉米果穗仓贮干燥玉米果穗收获后,由于水分含量大,籽粒难脱且破碎严重,所以北方地区普遍地采用果穗仓贮干燥。这种玉米干燥方法的优点是利用自然风和太阳能,节能效果明显,干燥质量好,成本低。但是,这种玉米干燥方式需要的仓容较大(果穗的比容是谷粒比容的1倍以  相似文献   

11.
覆膜玉米套种大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了覆膜玉米套种大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土壤处理、大蒜种植技术、大蒜病虫防治、大蒜适时收获和贮藏以及玉米种植技术、玉米病虫草害防治、玉米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覆膜玉米套种大蒜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卢龙县地处北方春玉米区,常年种植玉米10万亩以上,是我县农民的一项主要收入。近几年来,随着玉米面积的大幅度的上升,玉米秃尖成了生产上的常见现象,对玉米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影响很大,应提早预防。玉米秃尖指玉米果穗顶部没有子粒,群众称为"瞎尖"。玉米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三是果穗顶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收获与贮藏期质量把关措施山东省枣庄市农业局(277101)李荣新为进一步提高玉米杂交种质量,在收获与贮藏期间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剥苞叶晾晒,降低果穗水分当玉米杂交种的果穗进入蜡熟期时,及时将果穗的苞叶剥开,使种粒裸露晾晒,以利种子快速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秋收农忙季节,平度市旧店镇刚成立的几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秋收中大显身手,成为“三秋”生产的主角。平度市旧店镇是玉米种植大镇,往年都采用手工作业,收获几亩玉米要掰上好几天,但今年不用发愁了,玉米成熟后,只要给农机合作社打了个电话,农机合作社就会派来一台玉米收获机和一台秸秆还田机,不一会就收拾停当。  相似文献   

15.
京津唐地区是连接春玉米和夏玉米种植的过渡地区,该区域种植制度复杂,生物逆境较严重,不利于春玉米和夏玉米生长。适合该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应具备生育期小于110天、玉米果穗成熟后秸秆必须站立不倒以适宜机械收获的特性。针对上述情况,提出该地区玉米新品种选育对品种抗病性、抗倒伏性、生育期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王克如  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2027-2035
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安全贮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与经济问题。当前玉米品种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不仅制约了中国玉米粒收技术的推广、影响到玉米收获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严重影响了玉米品质。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可见,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率主要由生理成熟前后籽粒的脱水速率控制,该性状是可遗传的,品种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品种间脱水速率与苞叶、穗轴、籽粒特征及果穗大小等许多农艺性状有关;玉米生育后期的空气湿度(环境水分的饱和亏缺程度)、温度、日辐射、风速、降雨等生态气象因子对籽粒脱水速率具有重要影响;播期、种植密度、株行距、水肥管理等栽培措施对籽粒脱水也有一定影响。通过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率和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参数可预测籽粒的适宜机械收获时间。本文建议,当前选择适当早熟、籽粒发育后期脱水快、成熟与收获时含水量低的品种是中国各玉米产区实现机械粒收技术的关键措施。同时,鉴于籽粒脱水速率受基因型、生态气象因素和栽培措施的共同作用,而中国玉米种植区域广、种植方式与品种类型多,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玉米籽粒脱水的生理机制,并在各产区针对籽粒脱水特征开展系统观测,为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和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去年,俺试种中药材白术40多亩,收获后很快销售一空,挣了27万余元,比种玉米、花生强多了。"在社旗县赵河街道高庄移民新村占奇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刘铁华喜滋滋地说。6年前,刘铁华从淅川县马蹬镇高庄村移民。搬到新家后,如何致富成了刘铁华日思夜想的事。"村里外出务工的人较多,许多土地疏于管理,甚至撂了荒。"刘铁华和丈夫高占奇商量后,按每年一亩地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玉米"一穴双株"栽培模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对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讨种植方式和群体密度对玉米群体生物性状、果穗性状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穴双株"种植模式下,密度为7000株/亩的处理可少量增加玉米生育时期各项指标,但改变密度无法改变生育时期节点与生育时长等与品种相关的因素;可以在增加种植密度的前提下,避免因增加密度而发生病虫害并造成作物减产的隐患;在大多数果穗性状上具备增产优势;具备相当的增产效果,较产量最少的处理增加了29.04%。故在"一穴双株"种植模式下,合理密植确实能起到优化生育时期性状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但是若密度过小或过大则会导致产量下降,通过研究探索实现玉米高产的新途径,为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是玉米生产的一次飞跃,因此,对玉米品种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公主岭市2008年机械收获情况看,当前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无法适应机械化作业,株高和穗位太高,穗位不整齐,果穗苞叶厚,层数多,包的紧,子粒降水慢,致使收获的果穗子粒破碎严重,苞叶扒落的不干净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割机集成了玉米果穗摘穗、剥皮,茎秆捡拾、粉碎、除尘、收集、输送、打捆等多项作业与技术,实现了玉米果穗与茎秆不落地一体化收获,克服了传统的果穗与茎秆分段收获方法存在的机具进地次数多、茎秆捡拾率低、土壤压实度高、整地困难等缺点,提高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与秸秆捆质量,必将成为未来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