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正>甘薯是我县传统农作物种类,甘薯产业是我县主导产业,近些年发展迅速,成为我县农业第二大主导产业。2014年我县甘薯面积15万亩,但近几年因甘薯茎线虫病危害日趋严重,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甘薯的发展,甘薯及其加工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发展无公害甘薯已势在必行。目前,我县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在生产上通过试验示范,取得了初步成效。现  相似文献   

2.
正秦皇岛市是河北省重要的甘薯产区,甘薯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占全省甘薯种植面积的10%以上,是秦皇岛市第三大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和花生,是经济效益最稳定的农作物,也是卢龙县农业第一大主导产业。1996年卢龙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2002年被农业厅命名为"河北甘薯之乡"。一、产业现状1、生产情况秦皇岛市甘薯种植历史悠久,自清末引种到现今已有150多年发展史,西部农民素有种植甘  相似文献   

3.
<正>甘薯自清咸丰年间引入卢龙县,至今已有百余年的种植历史,甘薯产业是目前卢龙县农业第一大主导产业。2015年卢龙县甘薯种植面积1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3%,其中地膜覆盖栽培面积6万亩,亩产鲜薯2 000多公斤,亩产值达2 800元以上,总产值达到3.6亿元以上。但是由于甘薯连年重茬种植及盲目调引薯苗、薯种、薯干等,甘薯茎线虫病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发病田可减产30%  相似文献   

4.
<正>为深入开展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卢龙县甘薯产业,我县开展了食用型甘薯品种品比试验,为调整甘薯种植结构,发展鲜食型甘薯,减少淀粉型甘薯种植面积提供依据。一、试验示范品种参试甘薯品种有(21个):龙薯601、红香蕉、  相似文献   

5.
正一、发展现状卢龙县是甘薯栽植大县,素有"中国甘薯之乡",的美誉。全县甘薯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卢龙县按照新的发展思路,推进传统的甘薯产业升级发展,并引导农民调整甘薯的种植结构,增加了鲜食型甘薯的种植面积。在全县推广茎线虫病无公害防治措施,提升了鲜食甘薯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卢龙县种植鲜食型甘薯面积达1万多亩,种植户每亩每年增收2000多元。1、资源基础卢龙县种植甘薯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单  相似文献   

6.
<正>1发展现状卢龙县是甘薯栽植历史典型的农业县,素有"中国甘薯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甘薯种植面积大幅度的减少,由原来30万亩缩减到现在的15万亩。卢龙县按照新的发展思路,推进传统的甘薯产业升级发展,并引导农民调整甘薯的种植结构,增加了鲜食型甘薯的种植面积。在全县推广茎线虫病无公害防治措施,提升了鲜食甘薯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卢龙县种植鲜食型甘薯面积达1万多亩,种植  相似文献   

7.
<正>甘薯是卢龙县的主栽粮食作物,占总耕地面积的24.4%,2012年卢龙县甘薯面积15万亩,鲜食甘薯面积达1万亩,平均亩产鲜薯2000kg,总产达3亿kg以上。品种有胜利百号、一窝红、卢选一号等,主要分布在卢龙镇、木井乡、双望镇一带。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发展抗旱稳产作物甘薯为主导产业,甘薯已由粮食作物转化为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甘薯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评选的六大健康食品之一,其营养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甘薯已由传统概念上解决饥饿的粗粮转变为营养丰富、具有抗癌作用的保健食品,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市场前景广阔。甘薯自清咸丰年间引入卢龙县,至今已有百余年的种植历史,甘薯产业一直是卢龙县农业第一大主导产业。由于连作栽培,导致病虫为害逐年加重,加之不恰当的病虫害防  相似文献   

9.
正卢龙县属于河北省的秦皇岛市辖县,坐落在整个省的东北部。是全国甘薯主产区之一,素有"薯县"、"粉乡"之称,并一直以来都享有"中国甘薯之乡"的美誉。近几年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及地下水的质量,我县不断加大对甘薯粉浆水治理工作的力度,从而导致甘薯的种  相似文献   

10.
卢龙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耕地面积64万亩,耕地的70%为丘陵坡地,非常适合甘薯生长。甘薯是我县第一大主栽作物,2002年甘薯种植面积达33.8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0%,我县素有“薯县”、“粉乡”之称,农民视薯如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甘薯之乡"卢龙县,1999年被河北省确定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示范县.近些年来甘薯栽种面积一直下滑,一方面由于甘薯茎线虫困扰着农户,且多年种植种性退化;另一方面,为加强环境保护,农户淀粉加工受限制.甘薯种植面临困局,针对卢龙县甘薯生产现状,该县农业农村局提出了优选品种、用途多样化、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 1 抓主导产业,上规模,突出特色抓好基地建设 卢龙县地处丘岭山区,发展甘薯、酒葡萄种植和畜牧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县委县政府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把重点放在三大产业建设上,紧紧围绕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原则,确立了三大生产基地,并按照数乡一业、多村一品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三大主导产业的生产布局,突出特色,壮大规模,建设兼具质和量“双重优势”的农产品基地,以尽快形成区域经济和特色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卢龙县是一个甘薯大县,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淀粉型甘薯加工带来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我县区域转变甘薯种植理念,带领种植户由种植淀粉型甘薯改栽种鲜食型甘薯。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薯的市场价值,增加其经济效益,我镇赵翟坨、万田庄村甘薯种植大户把鲜食甘薯利用地窖储藏起来,以待好的商机卖上好价格,大大提高种植户的收入。为了保证甘薯能够安全储藏保鲜,其储藏方法如下:一、甘薯收获1、适时收获。甘薯收获期不宜过早或过晚,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科技》2022,(1):18-19
<正>(卢龙县农业农村局河北卢龙066400)“中国甘薯之乡”卢龙县,1999年被河北省确定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示范县。近些年来甘薯栽种面积一直下滑,一方面由于甘薯茎线虫困扰着农户,且多年种植种性退化;另一方面,为加强环境保护,农户淀粉加工受限制。甘薯种植面临困局,针对卢龙县甘薯生产现状,该县农业农村局提出了优选品种、用途多样化、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等策略。1选择优良品种卢龙县多年来一直以种植淀粉加工型品种为主,而高淀粉品种受茎线虫影响严重,再加上多年重茬,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卢龙县委、县政府将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列入了农村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把发展甘薯产业、蔬菜产业、杂粮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内容,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该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4.5万亩,  相似文献   

16.
<正>河北省卢龙县是"中国甘薯之乡",全县土地42667hm~2,常年种植甘薯20000hm~2。但甘薯茎线虫病一直困扰着甘薯生产,从1985年来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常用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药剂如:涕灭威、灭线磷、甲拌磷等,都是高、剧毒的化学药剂,不仅使农产品高残留,还污染环  相似文献   

17.
浙南山区水蜜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果是我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桃又是水果生产中主栽种类,优势明显,在水果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县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建设高效生态农产品基地的要求,为促进我县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我县组织实施万亩桃高效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河北省卢龙县印庄乡党委、政府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努力做大做强甘薯产业。在2004年全县甘薯种植面积下降的大趋势下,该乡的地膜甘薯种植面积较2003年增长了133.33hm2,达到1 066.67hm2,仅地膜甘薯一项,每年就可为农民增收39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云南省第二大薯类作物,甘薯产业长期滞后于全国及周边发展水平,游离于国家产业体系及政策扶持之外,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短板愈发突出。通过两年多来对云南甘薯主要生产区域、典型生产村镇、代表性企业和合作社进行的实地调研和访谈,对部分产区数据和现存的文献资料进行重点收集,发现2021年云南省甘薯种植面积达14万hm2,产量超过300万t;总结出云南省甘薯种植生产具有立体气候与区位优势独特、生产发展多形态并存、边际山地高效利用典型、农业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等四大突出特点,产业发展上具有鲜薯品质与市场供应优势突出、加工产业起点高结构好、紫甘薯产业优势独特、市场主导产业带动渐成主流等方面的产业链发展特征。基于此,从顶层设计、科技支撑、产业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制约云南省甘薯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补齐产业短板,推动云南甘薯产业的有序、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鲜食甘薯地膜覆盖及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农业》2021,(8):60-61
正卢龙县属低山丘陵区,土壤通透性好,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矿物质,非常适合甘薯的生长。自清咸丰年间引入卢龙县,至今已有百余年的种植历史,有"中国甘薯之乡"之称。为了促进鲜食甘薯提早上市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卢龙县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提早栽秧20天左右,一般增产25%以上,商品率大幅提高,提早上市20天。结合多年的实践总结了鲜食甘薯的地膜覆盖及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选择优种选择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抗病、商品性好、耐贮运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