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郴州毗邻粤港澳,人均耕地只有494平方米,常年有80余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近年来,我市鼓励农民依法流转土地,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目前全市流入土地3.3公顷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大户有5000余户,已注册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下辖4个乡镇,78个行政村,443个村民小组,3.45万农户,农业人口13.29万人,全区共有耕地面积18.52万亩,目前全区土地流转面积7.1万亩,涉及农户6700户。流转经营形式主要有大户承包,出租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粮食、蔬菜、林果、水产、花卉、畜牧养殖等。土地流转形式有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其中转包3.6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1%;出租3.2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6%;其它形式0.3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土地流转对改造我区传统农业,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濮阳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辖20个乡(镇),共1 003个行政村、6 064个村民小组、24.22万户,农业人口95万人,劳动力60万人,耕地面积8.85万hm2。据统计,全县已完成土地流转2.0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3%,涉及农户8.92万户,占总农户的37%。土地规模流转主要在农户与种植大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4.
<正>武威市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段,全区辖37个乡镇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443个村委会,总人口103万人,农业人口74万人,耕地面积145.6万亩。近年来,武威市凉州区通过政府引导、完善服务、典型示范、整体推进、政策扶持等办法,积极创新农村经营机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以整组、整村或跨组、跨村、跨乡(镇)流转土地为重点,建立区级土地流转示范点,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沙县把土地流转作为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瓶颈的关键之举,开拓思路,全力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全县土地流转面积从2006年的1.63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4.35万亩,流转率达72.3%。主要工作成效(一)促进了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零散的土地逐步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种养能手集中,使原本分散型农业经济逐渐集约化。全县落地农业项目132个,流转土地4.74万亩。全县种粮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创新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建立灵活有效的流转机制,关系到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优化,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我市土地流转现状 目前,我市共有农村集体耕地2318.7万亩,承包农户95.4万户,393.4万人,承包耕地2042.3万亩,人均近5.2亩.我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373.6万亩,占农户承包面积的18.3%,参与流转的农户15.2万户,占土地承包户数的3.9%.  相似文献   

7.
<正>一、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效(一)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县流转土地6.33万hm2,其中,耕地0.4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3%;林地5.867万hm2,占山场面积的46%。(二)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逐渐成为土地流转的重要受让主体,逐步解决了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为农业产业化开拓  相似文献   

8.
研究和掌握种稻大户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适应农业专业化生产、合作化经营,稳定粮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江苏省两市种稻大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种稻大户人口变量、生产经营条件、技术信息因素、政策支持评价对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不高;种稻大户户主年龄、务农年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采用情况、参加培训频率、粮食补贴满意度6个变量对江苏省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其次是受教育水平和土地流转年限也是影响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否参加保险、获取技术渠道与土地流转满意度三个变量对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为提高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提出了创新粮食补偿机制;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种粮大户,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稳定粮食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在调查江西省种粮大户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种粮大户发展存在土地流转受限制、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经营风险大、资金缺口较大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贷款机制;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大户素质等促进江西省种粮大户稳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何种因素对不同规模经营主体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4省926个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在OLS模型基础上采用优势分析法,比较成本收益和政策环境2个维度变量对小农户及种粮大户土地流转意愿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种稻顷均收入对小农户和种粮大户转入土地意愿均有积极促进作用,而顷均成本仅对种粮大户土地流转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此外,政策环境类变量中,仅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满意度对小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政府对粮食种植的支持力度、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满意度及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满意度均对种粮大户转入土地有促进作用;对于小农户,其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主要受家庭人力资本禀赋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及家庭农业收入占比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对于种粮大户,其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主要受其感知的农业政策环境的影响,其中,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作用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京津冀一体化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努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一、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截至2015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77.7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23.5%。通过流转实现规模经营(20亩以上)面积127.8万亩,土地规模流转率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种粮大户,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为稳定粮食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分析了江西省种粮大户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土地流转、农田基础设施、生产经营风险以及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大户的素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种粮大户,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为稳定粮食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分析了江西省种粮大户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土地流转、农田基础设施、生产经营风险以及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大户的素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市在坚持地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了农业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规模经营的基本情况。全市规模经营耕地总面积256192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5%。土地规模经营形式以专业大户经营、龙头企业经营和农机合作社经营为主,其中专业大户经营耕地面积226010亩,占规模经营耕地总面积  相似文献   

15.
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整合农业资源,推动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和龙头企业集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但是,要搞好土地流转,必须注意把握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虞城县辖26个乡镇,657个行政村,26.8万户,总人口1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8万人,耕地面积9.867万hm~2。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土地流转面积2.378万hm~2,占耕地面积的24.1%。全县规模流转面积1.24万hm~2,其中333.333hm~2以上的经营大户有4户;200~333.333hm~2的经营大户有11户,66.67~200hm~2的经营大户有27户,33.333~66.67hm~2的经营大户有42户。一、主要做法(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提高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遵化市沙石峪安泽葡萄专业合作社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注册成立为"遵化市沙石峪安泽葡萄专业合作社",将该村135户、约600亩土地进行了流转,用于推广新品种葡萄种植,依托沙石峪村为全国农业观光旅游示范村,既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1基本情况沙石峪村座落于遵化市东南20公里、新店子镇  相似文献   

18.
<正>一、沁阳市农业经济概况(一)农业经济状况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3亿元,农业总产值312 374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76 49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6.5%;农民人均纯收入10 825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2012年粮食总产量达41.2万t,实现九连增。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到55家,建成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4个,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种植大户增加迅速,种植规模逐年增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很多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以家庭承包为主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农业的发展,土地流转加快,种植大户增加迅速。截至2013年底,沁阳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7万hm2,比2012年底增加0.15万hm2,其中集中连片6.67~33.33hm2的有124个,33.33~66.67hm2的有13个,66.67hm2以上的有18个。  相似文献   

19.
正前言随着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的步伐持续加快,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土地资源、生产要素、生产方式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对于加快南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截至2014年底,全市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面积为183万亩,占家庭承土地总面积的14.4%,流转出土地的户数为26.7万户,占全市总承包土地户数的11.59%;通过培育新型  相似文献   

20.
<正>1土地流转的基本状况截止2009年底,我市1384个村都发生了土地流转,流转农户38506户,占总户数的7.0%;流转面积3.6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7%。目前,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为转包、转让和出租。其中:以转包(原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的承包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