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85年丹东市郊区塑料大棚黄瓜,严重发生一种“冒油病”,经沈阳农学院植保系植病教研室鉴定为 Cladosporium cucumerinumE11.et Arth所致的黄瓜黑星病。一、发生危害情况黄瓜黑星病又称黄瓜叶霉病,在南方一些省分常有发生,辽宁省没有发生的报道,是个新病害。据丹东市调查,1983年黑星病有零星发生,1984年发生较重,当时误认为黄瓜炭疽病,1985年普遍发生,而且十分严重。蛤蟆塘乡五营一队有些大棚黄瓜因病植株烂头,造成  相似文献   

2.
黄瓜黑星病 Cladosporium cucumerinumEll.et Arth.是一种严重的流行病,在我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普遍发生,使生产受到很大损失。在辽宁省丹东地区自1980年以来,此病发生和为害越来越重,1984年后每年使黄瓜减产2250万公斤。对黄瓜黑星病的研究报告甚少,房德纯等(1985)及袁美丽等(1986)曾作过报道。笔者从1984年秋开始研究黄瓜黑星病,三年来基本摸清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侵染规律,找出了有效防治药剂黄瓜宁1号和2号,在黄瓜生长期防效达90~100%。一、黄瓜黑星病病原菌生物学(一)发病植株症状据1985~1986年在丹东郊区和凤城县调查,此病对保护地和露地黄瓜为害均较重。温室及立壕一般4月初发病,大棚瓜在4月下旬  相似文献   

3.
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东北零星发生,80年代以来,随着大棚、温室面积扩大,逐年扩展蔓延,据统计,1989年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44个县市均有发生,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保护地及露地黄瓜的常发病害,一般损失达10%~20%,严重者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1988年在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马跑泉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黄瓜黑星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温室大棚的逐年增多,郓城县黄瓜黑星病的发生呈现增长趋势,2015年黄瓜黑星病在郓城县大棚较集中的乡镇零星发现,2016年发病率增长明显,在较严重的病区黄瓜黑星病已成为仅次于霜霉病的重要病害。1黄瓜黑星病病害症状黑星病症状叶片上的"虫口"呈现"星状"穿孔,孔的边缘很不整齐,并有黄色晕圈,叶脉扭曲,叶片皱缩不平整,嫩茎上的病斑凹陷龟裂,有透明的胶粒溢出。重者心叶枯萎致  相似文献   

5.
大棚黄瓜黑星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大棚黄瓜的生产。为此,介绍黄瓜黑星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棚室黄瓜种植是龙城区棚室主栽蔬菜之一,近年来,由于黄瓜黑星病的发生危害,严重影响了黄瓜的品质,导致农民种菜积极性下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为有效控制黄瓜黑星病的发生危害,保护棚室蔬菜生产安全,经对棚室黄瓜黑星病的发生规律及发生条件做初步研究,并针对其发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黄瓜黑星病发生规律及检疫检验技术的研究表明:在天津气候条件下,田间(保护地)调查最佳时间即发病高峰期为4月下旬~5月下旬;文中重点描述了黄瓜植株不同部位黑星病的症状特点;探讨了黄瓜黑星病室内病原鉴定技术;摸索出种子检疫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保护地黄瓜病害主要以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黑星病、黄瓜枯萎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灰霉病为主,兼有冷害沤根发生。其中黑星病、灰霉病是保护地黄瓜生产中新发生的重要病害,细菌性角斑病在早期发生且比较普遍。枯萎病在连作的棚、室内发病较重,霜霉病是生产后期危害较重病害。  相似文献   

9.
黑星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除为害黄瓜外,还可为害西葫芦、甜瓜、南瓜等。我县2003年在温室黄瓜中就有发生,现将黄瓜黑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症状1.幼苗染病时,真叶较子叶敏感,子叶上产生黄白色近圆形斑,薄而脆,容易破裂,病斑周围有时有黄色晕圈,后期不明显。后  相似文献   

10.
<正> 黄瓜黑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半知疮痂芽枝霉菌侵染所致。近几年来,已成为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温室大棚黄瓜、露地黄瓜的一种重要病害,发病率可高达90—100%,产量损失轻者20—30%,重者达78%。与我省邻近的山东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及北京市已有个别地区发生。因此,应提高警惕,防止延及。一、田间症状识别黄瓜黑星病主要危害黄瓜的嫩瓜条、叶、茎蔓,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受害,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形斑点,后逐渐腐烂。成株期染病,叶片上病斑初为退绿的近圆形湿润状  相似文献   

11.
黄瓜黑星病是山西省重要的检疫对象。1997年,我县水秀乡郭家堡村郭奋新种植的0.13hm2大棚黄瓜受黑星病为害严重,植株发病率达90%,病瓜率达85%,85%的植株出现龙头症状。此病在我县尚属首次发生,没有现成的防治经验,我们在查阅有关资料后,结合以往防治梨黑星病的经验,通过采取人工摘除病叶、病瓜,药剂防治以及加强健身栽培等措施,有效地控……  相似文献   

12.
陈书乔  冯佩 《河北农业》2010,(12):24-24
<正> 黄瓜黑星病常造成黄瓜烂头,黑星病一般在幼苗期和结瓜初期容易出现,希望菜农注意正确识别与防治。一、症状识别黄瓜黑星病主要危害黄瓜的生长点,且发病迅速,几天内即可造成心叶枯萎。识别上注意三点:一是叶片病斑形成  相似文献   

13.
1 低温期加温技术 在北方冬春茬温室黄瓜栽培中,前期由于温度较低,黑星病、灰霉病等低温病害发生严重。因此,当棚内平均温度低于15℃的低温期来临时应启用加温设备,使棚温升高,这样既可防治黑星病、灰霉病,又利于黄瓜增产。  相似文献   

14.
黄瓜种质资源对黑星病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280份黄瓜材料进行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黄瓜对黑星病的抗性在症状上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抗病和感病;根据抗性表现将黄瓜材料分为高抗、高感、中抗和中感4种类型。基本明确了我国种质资源材料对黑星病的抗病性的总体情况;鉴定筛选出部分高抗黑星病的抗病材料,为资源的利用和抗病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黄瓜靶斑病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而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我国保护地生产的发展,黄瓜黑星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危害严重。一、黄瓜靶斑病1、发病特点黄瓜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遍及全国各地,温室、露地都有发生,且有不断加重趋势,成为黄瓜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6.
<正>黄瓜黑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既为害叶片、茎蔓,又为害瓜条。棚室黄瓜防治黑星病应提前做好准备。加强管理。黑星病属低温高湿病害,早春大棚及冬季温室经常发生。栽培时应注意种植密度,升高棚室温度,采取地膜覆盖及滴灌等节水技术,及时放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可以控制黑星病的发生。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10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  相似文献   

17.
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 qualis(Cooke)Wint.)又称疮痂病,是苹果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发生在世界各苹果主产区,在中国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华中等省局部地区有分布。在早期曾被列为我国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后来予以取消,部分省区列为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国外大多数苹果栽培区,苹果黑星病是重要的防治对象,目前我  相似文献   

18.
【目的】黄瓜枯萎病和黑星病是危害中国黄瓜生产的两种主要病害,明确黄瓜品系WIS2757对黄瓜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的抗性基因遗传与连锁关系,为黄瓜抗病育种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的黄瓜材料WIS2757和感病材料津研2号为亲本,获得98个F3代株系,分别对双亲、F1和F3代株系进行苗期抗枯萎病和黑星病接种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对枯萎病与黑星病的抗性遗传及两个抗病基因的连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亲本WIS2757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津研2号高感两种病害。F1群体抗两种病害。根据F3株系对两种病害的抗病表现推断F2对应株的抗病基因型并进行卡方测验,结果表明,F2群体对枯萎病和黑星病的抗性分离均符合1﹕2﹕1的理论比例,而两对等位抗病基因的遗传不符合9﹕3﹕3﹕1的理论分离比例。连锁分析表明,黄瓜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连锁群,两者的遗传距离为17.5 cM。【结论】WIS2757对枯萎病和黑星病的抗性均由单显性基因控制,将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的基因暂定名为Foc-4。Foc-4和抗黑星病基因Ccu间存在遗传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筛选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探讨黄瓜抗病材料鉴定和选择的分子方法。【方法】以黄瓜抗黑星病和感黑星病亲本组合(Q6×Q12)的F2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BSA法和AFLP技术筛选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AFLP引物组合E20M64在抗病池和感病池间约130 bp处表现多态性。经F2单株分析,在抗病个体中扩增出了约为130 bp的特异片段,而感病个体无此条带。该特异标记与黑星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4.83 cM。测序结果显示,目标片段的大小为125 bp,并将该标记转换为了SCAR标记。【结论】提供了黄瓜黑星病抗性鉴定的分子手段,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20.
以分离自沈阳自然发病株的黄瓜黑星病菌为供试菌源,采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抗病性鉴定方法及SSR分子标记检测方法对451份黄瓜育种材料进行了黑星病抗性评价。苗期人工接种筛选出高抗材料4份,占0.89%,感病材料447份,占99.11%。SSR分子检测的结果与苗期人工接种基本一致,有2份材料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不符,符合率达99.56%。说明该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黄瓜抗黑星病辅助育种。同时还说明我国黄瓜种质资源中蕴藏着改良黑星病抗性的有价值基因资源,但抗源较少,而华北型黄瓜中无抗黑星病资源,该研究为华北型黄瓜种质抗黑星病遗传改良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