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国家农业部重点推广和大力倡导的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耕整地后播种的种植模式,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在上茬秸秆粉碎还田后,土地不耕翻,直接使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的一种新型的小麦种植  相似文献   

2.
张松兰 《农家参谋》2013,(10):12-12
小麦免耕播种是在前茬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后,未经任何耕作的田间进行的复式作业,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与传统耕作播种相比,免耕播种对土壤的辗压破坏次数少,动土量少,表层土壤虚实相间,苗带镇压密实,节本增效,保护环境。近几年,菏泽市不断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小麦免耕播种面积已达7.8亿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免耕种植就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不进行任何土壤耕作直接播种的种植方式.免耕种植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耕作成本.作物干物质是形成产量的物质基础,本文以草木樨作为绿肥,进行了免耕条件下小麦不同生育期套种绿肥试验,探讨其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桦甸市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掌握好如下方法,分别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应用范围;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使用种植模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种植方式;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更好的实施技术要点,实施各项技术内容,即机械化收获与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施肥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除草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深松技术。为桦甸市玉米可持续生产,达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1.精量免耕穴播机的推广应用农业种植中实行少耕、免耕是一种新型耕作方法,可以说也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指免耕播种。在有部分秸秆、留茬等未耕整地块,播种机一次进地就能完成侧深施肥、清理残存秸秆、起垄整型、播种开沟、覆土镇压等作业。免耕播种的推广相对传统种植方式具有抗旱、节水、保墒、养地、节约增效等很多优越性能,实施免耕播种也是实现春季播种一次拿全苗的有效种植方法。1.1推广使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完全不同于传统耕作的农业技术,是一项增产、节本、环保新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及牧草的种植,包括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免耕施肥播种、深松、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特征是不翻耕土壤,在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进行免耕播种。配以深松和化学控制病虫草害。与传统的翻耕土壤、裸露休闲耕作相比。具有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固土防尘、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免耕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连续2年对免耕种植和传统耕作进行大田示范调查对比和不同耕作模式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免耕种植增加了小麦主茎叶龄,群体增多,株高增高;但免耕播种使小麦次生根数量减少、根细、根短,产量与传统种植没有显著差异。免耕种植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在选择耕作模式时,秸秆还田免耕比直立免耕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免耕播种技术对豫西丘陵旱地小麦生长、产量的影响,开展了旱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豫西丘陵地区,免耕播种技术不利于旱地小麦根系发育,进而影响分蘖的形成和株高的生长,导致小麦产量降低,不宜推广免耕播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稻茬麦机械化免耕直播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精耕细耙后播种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该技术要求水稻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后,不进行土地耕翻,直接使用小麦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的一种新型的小麦种植技术,并利用化学药物来防治病虫草害的发生。该技术具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小麦产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小麦种植不同耕作措施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共设置稻秸秆半量耕翻还田(THS)等6种不同处理,通过小区试验比较小麦不同耕作措施的作业效果,并结合不同稻秸还田量分析其对小麦播种深度、田间密度、根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处理的播种深度差异不显著,均能完成播种作业;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能够促进小麦分蘖,可适当减少用种量;土壤耕翻有利于小麦根系前期生长,后期则不如土壤少免耕种植;长期进行浅旋耕作业已成为限制小麦产量的因素之一,应大力发展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择期进行深松或深翻处理更有利于小麦增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适宜于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采用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方法】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对7种不同耕作模式下农田土壤水分、养分含量及小麦、玉米的生物学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参试的各种土壤耕作模式中,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优于低留茬免耕播种;小麦播种时采用的"冬小麦秸秆还田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模式6最好,较传统耕作模式增产38.3%,纯收入增加42.7%;其次是"冬小麦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模式3,较传统耕作模式增产20.6%,纯收入增加23.9%;免耕作业模式和旋耕作业模式,虽优于传统耕作模式,但效果均不理想。【结论】"冬小麦秸秆还田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耕作模式可显著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环境条件,促进粮食高产稳产,适宜在关中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集成创新旱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田间管理和科学施肥技术,以期改善和提高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对旱地小麦可持续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已有的“旱地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改进提出旱地小麦免耕覆盖宽幅播种技术,并在陕西省合阳县应用该技术布置3年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较常规模式,免耕覆盖宽幅播种技术能显著提高土壤贮水量和养分含量,小麦亩均增产40-60公斤、节约机械耕作成本65元。可见,旱地小麦免耕覆盖宽幅播种技术具有保水防旱、沃土肥田、方法简便等特点,是解决渭北小麦干旱问题的突破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苏永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66-66,123
小麦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小麦免耕播种在小麦生产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了小麦免耕播种与传统的深耕播种对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小麦免耕播种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用、播前准备、精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修武县承担河南省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第二年,小麦保护性耕作分为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模式和玉米秸秆直立--免耕播种模式.小麦传统耕作模式一般是指玉米秸秆还田1~2遍,旋耕耙耱后播种小麦的耕作方法,为了进一步探讨小麦保护性耕作不同模式与传统耕作模式在不同质地土壤(黏土和壤土)的表现,特在壤土和黏土地分别设立了以传统耕作为对照的不同耕作模式对比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并对小麦生长过程实施系统调查,现将试验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一种先进适用的耕作技术,它是通过利用免耕播种机械一次性完成耕整、施肥、播种、镇压的一种新型农业种植模式,并利用化学除草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可有效达到保水、保肥、抗旱、抗风蚀、水蚀、增产增效的目的,该项技术以其稳产高产、节本增效、节省劳力、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蓄水保墒及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已被广大群众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16.
小麦免耕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实施过程中应用的一种重要机具。它可以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后未经任何耕作的田间进行复式作业,一次性完成灭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减少机械对土壤的碾压破坏,省工省时,节肥节油,增产增收,保护环境。为了正确使用小麦免耕播种机,充分发挥它的高效作用,本文以推广较快应用较多的ZBMFS系列小麦免耕播种机为例,介绍一下安装、调整及作业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土壤耕作次数,减少土壤压实程度,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提高播种质量。通过对发展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意义和效益的分析,探讨了我县免耕播种技术的发展前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免耕技术是最近在国内外应用比较广泛一种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一个适当的生产周期内或者一定年限和季节周期间,采取地面表层覆盖或者留茬,不对土地层进行上下翻动,尽可能的是减少对土地的耕作次数,包括播种前和出苗后的田间管理,从而不断改善土壤耕作层,为作物生长期内创建一个良好的土壤生长环境和良好农田生态环境,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的一种耕作方法。新疆温泉县是干旱比较严重的县城,为了提高玉米生产产量,地区积极推广免耕作技术,玉米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玉米免耕技术以及免耕深施肥精密播种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推广这项技术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旱地耕作方式的革新,它主要包括秸杆及地表处理、深松土壤、免耕播种、控制杂草等四项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本文就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技术要领及技术推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20.
小麦带状免耕施肥播种技术是对玉米秸秆还田后的地块进行少耕播种的机械化技术,通过将小麦带状免耕施肥播种技术与小麦机条播技术和小麦撒播耕作技术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培肥地力、提高播种质量、蓄水保墒、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等特点,与对照小麦撒播田相比增产1 532.1 kg/hm2,增产率23.41%,增加产值3 064.2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