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类群划分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我国目前25个主要玉米自交系进行亲缘关系类群划分,本项研究建立了从玉米种子、幼芽以及叶片组织提取微量DNA的方法。从RAPD引物试验A至O共计300个引物中,筛选出对玉米扩增产的具有多态性的引物40个,其中具有特别明显多态民生的引物10个。它们是F3、O20、A19、M2、M6、N11、N19、C2和G14等。依据10个引物扩增谱带建立0,1型数据,计算25个自交系间遗传距  相似文献   

2.
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用系谱明确的和系谱来源复杂的38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玉米基因组上均匀选取62个SSR引物进行遗传关系分析:(ⅰ)分析SSR引物在这些自交系中的差异程度;(ⅱ)进行自交系的类群划分;(ⅲ) 明确SSR标记在不同来源类型玉米自交系的类群划分和遗传关系分析上的应用价值。62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38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4.08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0.612,平均标记索引系数(MI)2.58,三个指标对标记多态性的分析不完全一致。UPGMA聚类分析将38个玉米自交系分为瑞德、旅大红骨、塘四平头、兰卡斯特、P1、P2和热带素湾7个类群,划群结果与系谱基本吻合,同时对系谱来源复杂的自交系进行分析,明确了它们的归属。  相似文献   

3.
青海湟水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湟水河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河流健康状况,于2016年5月和8月,在湟水河上游选取20个样点,分别归入草地、农地和城市用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并按样点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摄食类群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湟水河各样点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都较低,主要优势类群为青海钩虾(Gammarus suifunensis Urno)、幻石娥(Apataniidae sp.)、四节蜉(Baetis sp.)、霍普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各样点间物种组成和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差异较大,其中集食者占绝对优势。草地优势类群以青海钩虾为主;农地以四节蜉为主;城市用地中则以耐污的水丝蚓为主,四节蜉在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均为优势类群。通过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从河流源头到西宁段,湟水河受水利工程干扰逐步增大,河岸带植被覆盖度递减,水土流失逐步递增,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降低,河流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4.
我国烟田生态系中的节肢动物类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烟田生态系中的节肢动物共有3纲17目133科771种,其中昆虫纲710种,占92%;为害烟草的节肢动物541种,占70%.除烟蚜、烟青虫、小地老虎、烟蚜茧蜂为大部分烟区的优势种之外,各大烟区还有各自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玉米杂交种其亲本的主要来源于瑞德黄马牙、旅大红骨、塘四平头,近年来又从省外引入和选育一批78599等改良种(P群)。重点介绍了改良Reid类群种质的特征特性和应用概况。通过改良Reid类群种质与塘四平头、旅大红骨、P群及其他类群组配的杂交种分析,阐述了改良Reid类群种质的杂交优势模式及该类群种质在河南省玉米育种和杂交种生产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进行生态因子与产量之间相关分析.找出了旅大红骨类群、四平头类群、PN类群与生态因子(光照、降水量、温度)相适应的特点;并依照适应性分析三大类群在玉米高产选育中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NCⅡ交配设计,研究分析了我国具有国外血缘杂种优势群优良玉米自交系的基本遗传参数及其与国内血缘自交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这一优势群的优良自交系中,多数数量性状遗传变异较大,具有进一步改良提高的潜力。单株产量、行粒数、株高、穗行数的显性方差大于加性方差,其余性状的显性方差小于或等于加性方差;国内血缘自交系与之杂交,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说明二者的基因型间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因此,应根据"国内系×国外系"杂优利用的原则,在具有国外血缘杂种优势群中,通过回交、二环系法和轮回选择等途径,对自交系加以改良利用。并讨论了杂种优势类群和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向日葵核心种质资源基础类群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日葵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能源植物,其核心种质资源基础类群的划分可为向日葵远缘杂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形态学标记与RAPD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利用UPGMA聚类法对50份向日葵核心种质资源材料亲缘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态学标记法结果显示,50份供试种质资源可分为三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27份种质,第Ⅱ类群22份种质,第Ⅲ类群只包含1份种质,进一步研究表明,供试种质资源的种质地理分布以及用途与聚类结果关联性较强。同时,分子标记的UPGMA聚类结果也验证了上述结论;RAPD分子标记聚类法也将供试材料分为三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26份种质,第Ⅱ类群23份种质,第Ⅲ类群包含1份种质,形态学与RAPD聚类结果的吻合率为96.30%;形态学标记结果与RAPD标记分类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采用NCⅡ交配设计,研究分析了我国外具有血缘杂种优势群优良玉米自交系的基本遗传参数及其与国内血缘自交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这一优势群的优良自交系中,多数数量性状遗传变异较大,具有进一步改良提高的潜力。单株产量,行粒数,株高,穗行数的显性方大于加性方差,其余性状的显笥方差小于或等于加性方差;国内血缘自交系与之杂交,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说明二者的基因型间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因此,,应根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甘肃河西的临泽、甘州、凉州、金昌、高台5个地区西门塔尔杂交类群NGB基因第4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变异特征,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283头西门塔尔杂交类群NGB基因第4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的多态性,并对群体内各等位基因进行了测序。结果显示:5个地区西门塔尔杂交类群共检测出5个等位基因(A、B、C、D、E),表现为6种基因型(AA、BB、AB、AC、AD、AE)。5个地区西门塔尔杂交类群均能检测到AA、BB、AB 3种基因型,且甘州、凉州、高台西门塔尔杂交类群还分别检测到AC、AD、AE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在5个群体中最高,为优势等位基因。对不同SSCP带型的对应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共发现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31 bp C→T、68 bp G→C和G→A、129 bp A→G、207 bp C→T),5处突变中仅第207 bp处单核苷酸突变落在外显子区域,其余均落在内含子区域,但均未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χ2检验结果显示,5个地区西门塔尔杂交类群在第207 bp处单核苷酸突变位点上仅凉州、金昌西门塔尔杂交类群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临泽、甘州、凉州、金昌、高台西门塔尔杂交类群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58 2,0.383 9,0.427 9,0.368 2,0.394 7,均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  相似文献   

11.
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给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木本植物快速繁殖和品种遗传改良工作的开展,从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培养方式等方面对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比分析了原生质体不同分离方法和培养方式的优缺点,研究总结出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光农业园植物景观营造——以成都“五朵金花”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成都“五朵金花”观光农业园区为例,采用典型样地法,选取44个样地对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样地内植物景观的物种组成、季相特征、群落结构和配置形式.结果表明,成都“五朵金花”观光农业园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常用物种较少,植物景观的物种组成多样;通过合理配置,植物景观四季有景可赏;多数树种处于幼龄阶段,同种物种个体大小不同,植物景观随时间推移会发生显著变化;植物景观的配置形式多为乔灌草的复层结构,景观功能和生态效益良好.最后为观光农业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逆境诱导开花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亚卓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4):148-153
表观遗传修饰可以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多个方面,是植物响应环境和发育调控的重要方式。开花同样受到环境和发育的调控,保证植物在逆境条件下也能完成生命周期。笔者简述了植物在非生物胁迫(例如寒冷、干旱和高盐等)条件下的表观遗传变化,及其开花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开花的表观遗传修饰与逆境响应的表观遗传修饰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植物可能通过相同的表观遗传因子或途径同时调控开花和逆境响应。  相似文献   

14.
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对农业植物的传统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对植物的研究利用现状,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广泛调查和研究了西双版纳布朗族所利用农业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布朗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主要表现在食用、药用、观赏、宗教崇拜和文化利用等方面,涉及到67个科201个种或亚种的植物,其中粮食作物及油料作物有7科22种,庭院蔬菜类植物24科107种,野生蔬菜类植物19科24种,果树品种涉及15科26种,药用植物13科13种以及文化宗教植物7科9种等。讨论了西双版纳布朗族的传统文化在当地植物多样性利用和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地传统文化知识和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观果树种在北方高校造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文献阅读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实例调研,统计了其观果树种的种类,分析了应用形式、观赏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校园中的观果树种以蔷薇科植物居多,整体种类较为单一.建议建立以乡土树种为主,种类丰富多样,配置模式适宜的生态型高校校园.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人工种草后盐碱土壤酶学特征的变化,可以为盐碱草地提高产草能力提供生物学理论依据.因此以种植小花碱茅不同年数的盐碱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纤维素酶、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在小花碱茅同一生育期内,4种酶活性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规律;小花碱茅生长不同年数后,磷酸酶活性先增加后下降,纤维素酶和脲酶活性下降,蛋白酶活性增加.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小花碱茅生长后,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和脲酶活性显著正相关(P<0.01),和蛋白酶活性显著负相关(P<0.05);脲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显著负相关(P<0.05),而磷酸酶活性和其他酶活性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说明小花碱茅生长后,盐碱草地4种水解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和年际动态规律不同,有必要对其内在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土壤酶对农药降解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世纪以来,农药已经成为人们主要开发的化工产品之一。目前由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已达500余种,农药的广泛使用已经造成了土壤环境的严重污染,人体健康不断受到威胁。在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土壤酶能够参与土壤有机物质转化和能量代谢,对进入到土壤中的农药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为可以用土壤酶作为土壤农药污染程度的指示剂。因此对土壤酶的降解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北京植物园松科植物综合评价及园林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北京植物园松科资源的实地调查统计,综合考虑植物观赏价值、生态习性和抗性等因素,确定15个评价指标,建立松科植物资源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评价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对松科植物资源的园林应用综合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粉绿云杉、红皮云杉、辽东冷杉、北美乔松、欧洲赤松、花旗松、红松等14种松科植物的园林应用价值较高;‘金叶’雪松、‘金穗’雪松、长白松、刚松等13种松科植物的园林应用价值较低。深入分析松科植物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形式,对评价值高的粉绿云杉、红皮云杉、青杄、辽东冷杉、白杄、北美乔松、欧洲赤松、花旗松、乔松、红松10种植物予以重点推荐。AHP模型评价松科植物资源的结果,将为今后开发利用针叶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贵州西南部大树茶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贵州西南部安顺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兴义市等地现存大树茶,进行4项常规生化成分含量测定并与贵州主栽品种‘福鼎大白茶’作比较分析,研究大树茶的生化特性、适制性、栽培利用价值及饮用价值等。结果表明,贵州西南部各地大树茶与‘福鼎大白茶’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地大树茶资源的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总体来看,贵州西南部各地大树茶的氨基酸含量较低,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则较高;酚氨比值均在8以上,适制红茶,直接栽培利用价值不大,可作为高咖啡碱、高茶多酚茶树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不同改良剂与培肥方式对咸灌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改良剂对咸灌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咸水灌溉下小麦大田种植试验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改良剂与培肥方式结合等10个处理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施用改良剂与培肥方式对咸灌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状况与小麦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和培肥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大渗透系数和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pH和全盐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各处理的碱解氮含量低于对照处理;同时可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在本试验中,T4和T5处理,即改良剂B(醋渣+牛粪+石膏)+有机肥+无机肥和改良剂B+无机肥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使小麦增产的效果最好,可作为充分利用咸水资源和盐渍化土壤改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