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2010年8月下旬,采用同样方法调查了香溪河长江入口处到峡口镇段海拔145~185m库岸带植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植物有29科、59属、64种,其中禾本科(9属11种)和菊科(8属9种)20种,这两科物种数最多;主要优势物种为荩草、狗牙根、狗尾草(重要值分别为0.9237、0.5614、0.4283),这三种植物可作为库岸消落带生态恢复的物种;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生态优势度呈减小趋势。较大可能的原因是受到淹水时间长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典型样带调查法,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邓生阴坡的岷江冷杉天然林内设置不同海拔梯度的样带,分析岷江冷杉天然林的生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天然林乔木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均优丰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呈上升趋势;灌木种随着海拔梯度上升物种丰富度下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均优丰多样性指数则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生态优势度指数的变化与之相反;群落所有植物的α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与乔木层一致。从β多样性变化来看:随着海拔上升,岷江冷杉林内乔木、草本和所有群落所有植物的相异系数CD和Cody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灌木层因为物种数和优势种的改变形成β多样性的双峰变化,这与灌木植物的实际分布是相符的。群落整体的物种差异和更替速率受物种数较多的植被类型影响较大,随海拔升高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银瓶山森林公园润楠属植物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海拔因子的关系,对森林公园内不同海拔的12块样地进行调查研究,计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银瓶山润楠属群落中共有70种植物,隶属于41科58属.各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整体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E)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不同群落的乔木层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模式,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下降的规律;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未呈现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4.
应用植物群落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种子植物花卉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色季拉山西坡有花卉植物52科,133属,219种;菊科和蔷薇科等是这一区域优势科,杜鹃属和忍冬属等是这一区域优势属;急尖长苞冷杉和杯萼忍冬分别是木本乔木类花卉和木本灌木类花卉中资源最优势且分布范围最广的花卉种,草本攀援类花卉呈现出资源相对优势的种分布较狭窄而分布广的种资源量较小的趋势;从垂直高度上看,海拔3 500 m附近的花卉平均物种数最多,海拔4 200 - 4 800 m带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花卉物种中有20种中国物  相似文献   

5.
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种子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色季拉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的植被,分析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色季拉山西坡共有植物288种,分属58科163属;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植被依次为针叶林(3000~3200m)、暗针叶林(3300~4200m)、疏林及灌丛(4300~4400m)、高山草甸(4500~4800m);科数、属数、种数、灌木物种丰富度和草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但乔木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曲线;Shannon-Wiener指数及Simpson指数均在海拔3300m处最大,β多样性指数在海拔3500m处最大,3个多样性指数均在海拔3700m处最低;种数/属数及属数/科数随海拔升高呈双峰曲线,种数/科数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立木株数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胸高断面积及最大胸径在海拔3900m处最高,最大树高则出现在海拔3600m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及坡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并可用不同的回归方程较好地描述,而与坡度、坡位及郁闭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6.
采用沿海拔样方和样带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运用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等指标,分析研究了保护区亚高山草甸植被的群落多样性及其变化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植物种28科76属96种,主要优势种有糙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和蒿草(Kobresia sp.).随海拔升高,亚高山草甸植被物种丰富度呈现单峰分布格局;α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海拔上升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β多样性(Wilson-Schmida指数、群落相异系数βCS及Cody指数)随着海拔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白马雪山保护区内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规律,以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沿海拔梯度设置的7块样地(2300~3500 m)内的植物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7块样地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45种,隶属于52科,87属.2)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先...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南太行山区野生木本植物物种分布特点,为南太行山野生林木资源保护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样方调查法,在南太行山区,依据不同海拔、坡向设置106个20m×20m的样方,调查了样方内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本的种类、数量,分析环境因子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南太行山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有82科211属718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0属16种,被子植物77科201属702种;②南太行山区物种分布格局支持"中间高度膨胀"理论,随海拔升高,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趋势,在900~1100m区间,物种丰富度达最大值,包含132种植物,占到总数的18.4%;③坡度影响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随坡度升高呈先增后减的单峰格局,在20°~300°,物种丰富度达最大值,400以后物种丰富度急速下降。研究结果可为南太行山区荒山造林、植被修复及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典型样地及样方法对滇池流域开展了26次野外植物资源调查,对该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种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特有性、濒危情况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中国种子植物特有种资源丰富,含中国特有种100科358属619种,被子植物占比99.52%,生活型以草本最多。特有种子植物的优势科、属明显,流域内含2—9种的科共61科269种,占总特有种的43.46%;含2—5种的属共119属341种,占总特有种的55.09%,这些优势科和属是流域内特有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成分。种子植物特有性突出,地区特有种较多,共有云南特有种146种,滇池流域特有种子植物9种;中国特有种所在的科属分布区类型复杂多样,在科级方面热带科占比大,属级方面温带属优势明显;中国特有种子植物受威胁等级植物共21种,其中极危(CR)等级物种1种,濒危(EN)等级物种11种,易危(VU)等级物种8种,占流域内总中国特有种的3.39%,CITES公约附录Ⅱ植物11种;新记录种大叶榉树是流域内植物区系的新资料,流域内的特有植物受威胁物种以及CITES公约物种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敦煌及马鬃山地区植被区系祖成、植物生活型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阐明植物群落生活型特征及其对气候生境的反映,为区域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垂直格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方法】在植物群落调查基础上,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统计敦煌及马鬃山地区维管束植物的生活型,编制生活型谱,并分析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生活型组成。【结果】1)研究区共记录217种植物,隶属34科122属,占中国干旱区总科数的41.46%,占全国总科数的10.09%。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3种,双子叶植物28科96属175种,单子叶植物5科25属38种。2)研究区植物生活型主要以地上芽植物为主,占33.18%,在地上芽植物型的4个亚类群中,以半灌木地上芽植物最多;生活型大小序列为:地上芽植物型>地面芽植物型>一年生植物型>地下芽植物型>高位芽植物型。3)地上芽生活型物种在各海拔梯度都占重要地位,占研究区全部生活型物种的59.15%,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海拔1 700 m处达到最大值;地面芽植物生活型也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先增后降的趋势;高位芽植物生活型和地下芽植物生活型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水青冈群落的结构特征,分别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的水青冈群落中设置样地和样方,分析其物种组成、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结果表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水青冈群落共有85科153属243种植物,植物种数表现为低海拔段的>中海拔段的>高海拔段的,含单属单种科所占的比例表现为中海拔段的>低海拔段的>高海拔段的;不同海拔段水青冈群落极不相似,物种组成差异较大。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水青冈主要分布在海拔1 100~1 566 m范围的中、高海拔段;海拔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e′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e均呈不显著负相关,Simpson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e′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e相互影响;物种均匀度指数Je对物种优势度指数D的贡献率较物种多样性指数He′的更高。  相似文献   

12.
2012年7~9月在云南省老君山自然保护区6个不同海拔梯度带各设置3个5 m×5 m的典型样地,对不同海拔梯度带腺房杜鹃灌丛的群落特征及其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老君山腺房杜鹃灌丛群落有维管植物58种,隶属于28科49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5属5种,被子植物23科43属52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58种植物中,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有20科30属36种,占总数的62.06%,木本植物9科16属22种,占总数的36.94%。(2)海拔对腺房杜鹃生物量的分配具有一定的影响,大致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生物量呈下降趋势(2 500~3 260 m)。(3)老君山腺房杜鹃根、茎、叶各部分的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为茎根叶,植物各个器官生物量分配与海拔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典型抽样法,分析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大小林窗中植物物种的更新组成及其沿海拔的动态变化,研究了林窗大小及林窗海拔对林窗内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林窗海拔的降低,乔灌层主要植物种垂直分布格局明显,林窗中植物种类组成逐渐增多,各物种更新数量逐渐增大,林窗越大,增加趋势越明显;(2)在不同海拔、不同大小林窗中,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在乔木层物种重要值排序中始终位列第一,大叶金顶杜鹃Rhododendron faberisp、无柄杜鹃Rhododendron watsonii和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重要值分别占据高、中、低海拔林窗中灌木层物种的首要位置,草本层主要物种排序有变化,但无明显规律;(3)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林窗大小成极显著正相关,Simpson生态优势度与林窗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林窗大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4)低海拔林窗中植物多样性最高,其次为中海拔,高海拔林窗中的植物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与中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亚主要海岸湿地带的植物群落调查,研究其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优势种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以期为湿地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①三亚市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10个调查点,共记录维管束植物38科82属85种,以锦葵科、豆科、禾本科和菊科为主优势科,以乔木和草本型树种为主,占调查中记录的植物总物种数的7...  相似文献   

15.
佳木斯市杏林湖公园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佳木斯市杏林湖公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并进行群落数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46科105属124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裸子植物2科3属5种,被子植物42科100属117种。多样性分析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多样性指数(H’)表现一致,均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生态优势度指数(C)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J)表现相反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建议今后在公园维护过程中加强抚育,加大灌木种类的引进力度,促进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安徽省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坡种子植物区以及植物多样性,为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牯牛降北坡植被垂直带进行样地调查并划分植物区系,分析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保护区种子植物丰富,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共有种子植物145科687属1 414种(含种下分类单位);科属的优势现象明显,属的组成相对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4.32%;植物分布区类型表现出从亚热带到温带过渡的区系特点;牯牛降北坡植被垂直带谱为海拔800 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1 100 m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100~1 300 m为落叶阔叶林,300~1 500 m为针阔叶混交林,海拔1 500 m以上为黄山松针叶林;随海拔升高,植被类型表现为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大致表现出沿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受冰川影响,南坡海拔高差大,地势陡峭,土壤层薄,因而在相同海拔条件下,北坡的物种丰富度往往大于南坡。【结论】该保护区北坡具有很高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最大的物种多样性出现在中海拔地带。对牯牛降保护区北坡进行植被监测时,应以大样地为主要监测方法,以海拔700~1 000 m的落叶阔叶林作为主要监测对象。对北坡科普、旅游区域需进行全面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影响评估,建立完善生态旅游规划体系,并依照自然景观进行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7.
2017年4~11月,调查小组对章丘赵八洞风景区及周边进行了植物物种综合普查,调查中共记录到高等植物97种,隶属于45科83属,其中野外存量丰富物种76种,隶属于36科64属;稀少物种10种,隶属于8科10属;栽培物种11种,隶属于9科11属。分别给出了存量丰富物种科属分布表、稀有植物和栽培植物分科属名录,调查中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与同类山体植物资源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赵八洞景区及周边植物资源较为匮乏,分析认为可能与当地山体土壤土质以及气候干旱有一定的关系,此外调查区域范围较小,海拔梯度较小也是造成植物种类匮乏的原因。此外,还探讨了重要植物资源在景区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以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热带云雾林为研究对象,调查群落物种组成,测定环境因子,分析种——面积和种——多度之间的关系及起测胸径与物种丰富度、多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的关系,探究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云雾林共调查到木本植物9 323株,分属40科、70属、109种。其中优势科为金缕梅科、桃金娘科、山矾科和壳斗科等;优势种为蚊母树(Distylium racemosum)、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九节(Psychotria rubra)和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等。热带云雾林种——面积及种——多度之间的关系均呈对数曲线,最小取样面积及最小多度分别为1 000 m2和1 000;物种丰富度、多度、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随起测胸径变化呈"倒J"型曲线;当群落包含95%物种多样性时,最大起测胸径约为3 cm。多度、物种丰富度观测值、bootstrap指数与土壤有效氮及有效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昆嵛山森林群落数量分类、排序及多样性垂直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样方调查和主要立地因子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昆嵛山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和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进行排序,并分析植物分布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及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物种累积曲线分析方法显示40块标准样地抽样充分;TWINSPAN方法将昆嵛山森林群落分为9种类型;样方的DCA排序明确地揭示各群落类型境地分布范围;样地和物种CCA排序较好地揭示立地因子对森林类型和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中海拔(300 m)出现最大值,至450 m处趋于平缓.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增加趋势不十分明显;Pielou's均匀度指数在海拔500 m以下分布平缓,500 m以上随海拔升高而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物种的多样性与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9块样地中共采集蚂蚁14 885头,隶属9亚科51属109种。整体上,物种丰富度、个体密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海拔显著(P<0.05)或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海拔的变化导致生境不同,中低海拔地区植被类型多样,食物资源丰富,栖息着更多的蚂蚁物种;人为干扰影响着局部的蚂蚁丰富度。在6类生境中,季风常绿阔叶林内的蚂蚁物种最丰富(62种),苔藓矮林内的蚂蚁物种最贫乏(2种)。黄足尼兰蚁(Nylanderia flavipes)的垂直分布范围最大,同时超83%的物种(91种)生态适应幅度狭窄。大多数的蚂蚁在地表觅食,在土壤中筑巢。不同样地蚂蚁群落间相似性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不相似水平,表明群落分化明显,生态功能多样,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区域内,气温、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对蚂蚁物种的丰富度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