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189-2191
[目的]探讨嗜热侧孢霉TH3-9突变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单因和正交试验对嗜热侧孢霉TH3-9突变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研究,并测定CMC酶和滤纸酶(FPA)活力。[结果]单因子试验表明,该突变株产CMC酶和FPA酶的最适条件是:碳源为麸皮+甘蔗渣,氮源为(NH4)2SO4,培养温度45℃,培养时间3 d,起始pH值5.5,含水量60%。正交试验表明,最适产酶培养基为:麸皮+甘蔗渣(1∶2)40 g,(NH4)2SO41.0 g,K2HPO40.1 g,MgSO4.7H2O 0.03 g,含水量60%,pH值5.5;在45℃下培养3 d后测得的CMC酶和FPA酶活力最高,分别达832.56和70.38 IU。[结论]该突变株在高温下能利用廉价天然纤维素类物质生产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2.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a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培养条件对其生长和产孢有很大影响。为了明确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以菌落直径及产孢量为指标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菌株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5~30℃,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产孢最适温度为25℃,最适初始pH值为7,全光照条件适合菌丝生长,全黑暗条件适合产孢,不封口培养菌丝生长快、产孢多。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研究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从三亚南滨农场等南繁种植基地采集病叶,分离得到致病力强的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菌C24。利用柯赫氏法则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生长速率测定等方法 ,分别从培养基(PSA、PDA、 Czapek、 PSA+玉米绿叶煎汁、玉米绿叶煎汁、 PDA+玉米绿叶煎汁、燕麦)、温度(10、 15、 20、 25、 28、33、 37、 41℃)、光照(全日光照、全日黑暗)、 pH(5、 6、 7、 8、 9、 10、 11)、碳源(蔗糖、麦芽糖、乳糖、 D-木糖、 D-果糖、可溶性淀粉)、氮源(甘氨酸、苏氨酸、 NaNO3、 L-缬氨酸、 L-丝氨酸、 L-精氨酸、 L-谷氨酰胺、 L-赖氨酸、 L-脯氨酸、 L-亮氨酸)6个方面对南繁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2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24鉴定为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Boedijn)在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在燕麦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在28~37℃;最适pH值为7~9;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L-亮氨酸。本研究发现玉米弯孢霉菌能引起南繁区玉米病害,较适应热带地区高温天气,在28~37℃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4.
嗜水气单胞菌产弹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嗜水气单胞菌产弹性蛋白酶条件进行如下优化:用单因素法优化了氮源、碳源等培养基成分及温度和初始pH值等培养条件;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氮源浓度、碳源浓度、盐离子浓度进行优化.结果发现:较低浓度的氮源、碳源有利于酶的产生,表面活性剂能明显提高酶的产量.嗜水气单胞菌产弹性蛋白酶的最佳条件:胰蛋白胨5 g·L-1,蔗糖5 g·L-1,NaCl 2.5 g·L-1,K2HPO4 2.0 g·L-1,Tween-80 1 g·L-1,初始pH为7.5,28 ℃培养48 h.  相似文献   

5.
以猪粪和木屑为堆肥试验材料,研究接种嗜热侧孢霉对堆肥温度、pH、含水量、木质纤维素相对含量、纤维素相关酶活及细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接菌组升温较快,在堆肥第1天就达到了50℃,达到高温期后含水量下降较快.堆肥结束时,接菌组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相对含量分别下降了8.50%和16.8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50%和13.53%.酶活分析表明,接菌后,β-1,4-葡聚糖酶活性明显提高,木聚糖酶活性出现3个峰值,其中最大峰值为7.90 U/g,是对照组的最大峰值的2.62倍.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有明显提高.接种嗜热侧孢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堆肥的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由此可见,在堆肥中接种嗜热侧孢霉可以加快堆肥升温,促进有机质分解和转化.  相似文献   

6.
银杏内生镰刀菌GI024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内生镰刀菌Fusarium sp.GI024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内生镰刀菌Fusarium sp.GI024在20~37 ℃下生长较好,最适生长温度为25 ℃,4 ℃时不能生长.该菌在pH值为5.5~7.5菌落生长较好,最适生长pH值为5.5,pH值4.0~7.5产孢较多.光照对菌落生长和产孢有一定影响,黑暗、连续日光灯照射(24 h)、黑暗与日光灯(14 h)交替处理对菌落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2 h紫外线照射对菌落生长和产孢无抑制作用.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糊精、麦芽糖、DL-丙胺酸和L-α-丙胺酸有利于该菌生长和产孢.表4参14  相似文献   

7.
用3种实验方法研究了哈茨木霉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效果,分别是哈茨木霉和禾谷镰孢菌在PDA培养基上的对峙培养,哈茨木霉和禾谷镰孢菌在载玻片上对峙培养,哈茨木霉发酵液的上清液对禾谷镰孢菌的抑菌圈实验,并对培养基、pH值、温度3种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3种实验方法的结果均表明哈茨木霉对禾谷镰孢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哈茨木霉适宜生长的条件为培养基PDB,pH值6.0,30℃。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云南省香蕉种植区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应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碳源为乳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仅能在pH 6~8内生长,最适pH为7;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全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培养基(CMA)上病原菌产孢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有利于产孢.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8℃处理15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1℃处理5 min.[结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偏好高温,但适应的pH较窄;病原菌产孢的关键因子是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污染香菇菌棒和黑木耳菌棒的木霉为来源,筛选到一株适用于菌糠发酵的木霉菌株X-05,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05对番茄灰霉病病菌和黄瓜枯萎病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以废弃香菇菌糠、黑木耳菌糠作为培养基质,测定外源氮源、水分及pH值对木霉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菌糠、黑木耳菌糠均适合木霉生长,在尿素添加量为3%、料液比为1 g:2.5 mL、初始pH值为4.5~5.0的条件下,于30℃培养7 d后香菇菌糠、黑木耳菌糠的产孢量可达3.67×109~7.00×109 CFU/g.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T05-1对几种作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木霉菌T05-1种类,明确其生防机制和发酵条件,采用形态学鉴定、抑菌试验和液体发酵的方法,对分离自辽宁省锦州市蔬菜根际土壤的的木霉菌T05-1进行了鉴定、抑菌作用及发酵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T05-1经形态学鉴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对病原菌的生防机制分别属于重寄生、抗生等作用,碳源为葡萄糖时T05-1菌丝生长最快,碳源为蔗糖时产孢量最大,氮源为蛋白胨和硫酸铵时产孢量最大,氮源为硝酸铵菌丝生长最快,温度为25℃,pH值为6~7有利于木霉菌T05-1的生长及产孢。因此绿色木霉T05-1是一株生防作用较好的菌株。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双孢蘑菇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对双孢蘑菇新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模型并确定其最佳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小米粉49.90g·L~(-1),黄豆粉13.60g·L~(-1),KH_2PO_4 2.00g·L~(-1),MgSO_4·7H_2O 1.067 5g·L~(-1),初始pH 6.5,发酵时间7d,发酵温度24℃,摇瓶转速180r·min~(-1)。在此条件下,双孢蘑菇菌株W38液体菌种的菌丝体每100mL生物量可达2.35g,与初始培养条件下的菌丝体生物量相比提高了3.05倍,平均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了14.7%。  相似文献   

12.
海洋氧化短杆菌15E产碱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氧化短杆菌15E菌株(Brevibacterium oxydans)产碱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pH值9.0、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200.rmin-1条件下培养40 h,菌体生长最适且总酶活力达到最大;菌株在添加5 g.L-1牛肉膏、1 g.L-1葡萄糖的酪蛋白培养基中生长和产酶均达到最佳;人工海水中的K+、Ca2+和Mg2+浓度较为适合15E菌株生长和产酶,其中K+对菌株产酶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影响产氢发酵细菌B49产氢的部分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间歇培养实验,研究了部分因子碳源葡萄糖、氮源、菌龄、温度及pH值对产氢发酵细菌新菌种B49(Hydrogen-producingBacterialB49,AF481148inEMBL,简写HPBB49)生物产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其浓度10g.L-1时,HPBB49的葡萄糖利用率为100%,氢气产率为1.69molH2.mol-1葡萄糖;HPBB49不能利用无机氮源,有机氮是HPBB49生长、产氢的适宜氮源;菌龄影响HPBB49的产氢;B49产氢量随细菌生长OD值的增加而增加;HPBB49生长和产氢适宜温度均为35℃;B49最适生长的pH值约为4.5,最适产氢的pH值约为4.0。  相似文献   

14.
花秆绿竹Bambusa oldhami f. striata是绿竹Bambusa oldhami的一个变型。以花秆绿竹的侧芽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6-苄基腺嘌呤(BA)及噻二唑苯基脲(TDZ)对花秆绿竹试管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BA或TDZ,随其质量浓度增加,增殖系数逐渐上升,但伸长生长受到抑制,添加TDZ的效果显著优于BA;BA和TDZ相互作用时,以3.00 mg·L-1 BA与0.10 mg·L-1 TDZ结合时芽体增殖及伸长生长最佳,芽丛生长旺盛;培养过程中降低或去除细胞分裂素即可生根。  相似文献   

15.
圆齿野鸦椿种子外植体的快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圆齿野鸦椿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组培繁殖育苗技术,以筛选最适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1)激素种类和含量对种子无菌株系建立的影响不同,BA含量为0.5-2.5 mg.L-1时,种子的成活率随BA含量的升高而下降,而NAA对其影响不大,种子无菌株系建立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1BA+0.3 mg.L-1NAA+7.5 g.L-1琼脂+20 g.L-1蔗糖;(2)在细胞分裂素含量相同的情况下,芽的增殖系数随着生长素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MS+1.0 mg.L-1BA+0.5 mg.L-1NAA+1.0 mg.L-1IAA+7.5 g.L-1琼脂+20 g.L-1蔗糖培育基上,发芽率达50%,增殖系数为3.70,芽饱满健壮;(3)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适当的配比是芽增殖的关键,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1BA+0.3 mg.L-1NAA+1.0 mg.L-1IAA+7.5 g.L-1琼脂+20 g.L-1蔗糖,增殖倍数达5.0;(4)一定含量的NAA有利于诱导长根,而IBA则不同,培养基中NAA的含量为0.1 mg.L-1,IBA的含量为0.5 mg.L-1时,生根率达95%,根长为3.51 cm.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大花蕙兰为材料,研究其茎尖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佳原球茎诱导培养基为VW+0.8mg·L-16-BA+0.2mg·L-1NAA+20g·L-1蔗糖+0.05g·L-1AC,pH5.2。原球茎体分化丛生芽经壮苗生根后可进行移栽,最佳移栽基质为树皮块和水苔藓。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东北寒区冬季沼气发酵水解效率低下问题,从土壤中定向筛选一组耐低温纤维素降解菌系LTF-27。利用间歇试验,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其稻秆水解培养条件。反应装置有效体积300 mL,底物唯一碳源为2 g·L~(-1)水稻秸秆,温度控制在(17±1)℃、摇床转速100 r·min-1,培养13 d。通过单因素和中心组合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及优化组合为水稻秸秆2 g·L~(-1),(NH_4)SO_41.5 g·L~(-1),NaCl 5 g·L~(-1),酵母浸粉1 g·L~(-1),MgSO_40.057 g·L~(-1),CaCO_31.49 g·L~(-1),K_2HPO_40.75 g·L~(-1)。优化后低温条件下稻杆降解率可达64.51%,提高10.2%。利用分光光度法对复合菌系LTF-27产酶结果分析表明,该菌系可将纤维素降解为简单糖完整纤维素酶系,酶系中3种关键酶产酶过程相似,β-葡萄糖苷酶酶活(最大值3.4 IU·mL~(-1))较内切葡聚糖酶活(Cx)(最大值8.5 IU·mL~(-1))、外切葡聚糖酶活(C_1)(最大值7.9 IU·mL~(-1))活性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更高品质的黄原胶,优化黄原胶高产菌株地毯草黄单胞菌FJAT-10151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对培养基(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离子)和发酵条件(发酵时间、pH、装液量和接种量)进行优化,试验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g·L~(-1)、豆饼粉30g·L~(-1)、KH2PO42g·L~(-1)、pH值9.0。在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8%培养条件下发酵72h,黄原胶产量达到21.0g·L~(-1),是初始培养条件产量8.65g·L~(-1)的2.43倍。优化发酵工艺后,黄原胶品质提高,丙酮酸含量从8.9%升高到16.3%,而蛋白质含量从15.27%降低到4.8%。  相似文献   

19.
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采用里氏木霉菌株30911、40358和40359,设计了9个影响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活性因素,对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活性进行了液体摇瓶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微晶纤维素和小麦麸皮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微晶纤维素20 g·L-1,小麦麸皮80 g.L-1,微晶纤维素与小麦麸皮最适配比为1:4;接种孢子悬液浓度1×107个·mL-1,培养温度28~30℃,pH 5.5,培养时间72 h,摇瓶转速180 r·min-1,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50~75 mL。  相似文献   

20.
星豹蛛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研究星豹蛛乙酰胆碱酯酶的生物活性,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时间、酶浓度、反应温度和底物浓度5个因素对测定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Koch)头胸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以优化酶活性测定的最适条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了星豹蛛头胸部乙酰胆碱酯酶的最适反应条件是:酶浓度为12 g.L-1;底物浓度为0.6 mmol.L-1;反应体系pH值为7.0;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5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