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防雷的重要保护部位。如果变电所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这就要求防雷措施必须十分可靠。1雷电的形成 雷电放电是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放电现象,在某种大气和大地条件下,潮湿的热气流进入大气层冷凝而形成雷云,大气层中的雷云底部大多数带负电,它在地面上感应出大量的正电荷,这样,雷云和大地之间就形成了强大的电场,随着雷云的发展和运动,当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界电场强度时,就会发生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的放电,形成雷电。按其发…  相似文献   

2.
1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微机保护和自动化装置以其高度的灵敏性 ,速动性和维护管理的方便性 ,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但微机系统越是先进 ,芯片的集成度就越高 ,电路越复杂 ,工作电压越低 ,对环境稳定性的要求也越高。抗干扰和耐冲击始终是微机系统在电力工业恶劣电磁环境下应用中的两大薄弱环节。而雷击事件由于其极高的电压幅值和不可预测性更是微机系统的“天敌”。它极大的威胁着现代化变电所的运行安全 ,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2 问题的提出潮州 110 k V城东变电所地处粤东丘陵地带。属台风雷害比较…  相似文献   

3.
浅谈无线电通讯设备的防雷保护王培松吉林省农电局(130021)金宜民吉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130021)变电站采用无线电通讯方式,在我省农电系统内已越来越普及,效果很好。但无线电通讯设备需要架设天线,这类天线不管是单独架设还是依附其它构架,都有一个防...  相似文献   

4.
5.
陈明月 《农村电工》2006,14(8):33-33
在电力系统中,架空电力线路的防雷问题非常突出。这是因为线路长、地处旷野,又是地面上高耸的电力设施,因此极易遭受雷击。通过计算表明:在100km长,平均高度为8m的架空电力线路中,每年平均受雷击次数约为4.8次。又根据运行经验,电力系统中的停电事故有一半之多是由雷击线路造成  相似文献   

6.
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架设避雷线架设避雷线是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措施。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雷直击导线 ,同时还具有以下作用 :1分流作用 ,以减小流经杆塔的雷电流 ,从而降低塔顶电位 ;2通过对导线的耦合作用可以减小线路绝缘子的电压 ;3对导线的屏蔽作用还可以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通常来说 ,线路电压愈高 ,采用避雷线的效果愈好 ,而且避雷线在线路造价中所占的比重也愈低。因此规程规定 ,2 2 0 k 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应全线架设避雷线 ,110 k V线路一般也应全线架设避雷线。同时 ,为了提高避雷线对导线的屏蔽效果 ,减小绕击…  相似文献   

7.
1 前言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增加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已使用了相当数量的计算机、RTU和其它微电子设备。县级电力调度及其变电所由于所在地土壤电阻率较高或地处山区等,其地网上接地电阻往往很难达到规程的要求,其防雷工作更要加强。由于一些微电子器件工作电压仅几伏,传递信息电流小至μA级,对外界的干扰极其敏感,而雷电流产生的瞬变电磁场对微电子设备的干扰和损害尤为严重。在雷雨季节,有的县电力局调度大楼和电力局所属自动化显示系统、通讯联络系统(Modem、载波机、程控交换机等)等常常损坏,造成较大的直接和间…  相似文献   

8.
防雷保护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雷电的形成。大气中的饱和水蒸气遇冷结成水滴 ,该水滴在强烈的上升气流冲击下 ,被分裂成带有不同电荷的水滴 ,一般说来 ,小水滴带负电 ,大水滴带正电 ,而且小水滴容易被气流带走 ,于是形成了两种带不同电荷的水气团 ,这就是雷云。当不同电荷的雷云把空气间隙击穿放电时即为雷。如果大气中的雷电接近地面时 ,则在地面上会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异性电荷 ,若雷云再继续接近以至把空气间隙击穿时 ,便形成雷云对地面放电。(2 ) 雷电的危害。雷电在放电过程中 ,呈现出电磁效应、热效应以及机械效应。它对建筑物、电气设备及人身都有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9.
配电网的防雷保护济宁电业局李培林雷击放电在配电网中引起的过电压统称为雷电过电压。这种过电压通常为单极性,持续时间很短,幅值可能很高。1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措施1.1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加装普通阀型避雷器运行经验和试验表明,对绝缘比重良好的配电变压器,仅...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上半年,我 县农网配变一共损坏25 台,其中:因雷击损坏18 台,占72%;因高低压侧 熔丝配备过大损坏4 台,占16%;因其他原因 损坏3台,占12%。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 表明,雷击是配变损坏 的主要原因。造成配变 雷击事故原因是什么? 如何有效防止配变雷击 事故,从而提高我县农 网运行效率? 1配变雷击损坏的原 因分析 (1)避雷装置不 完善。多年来,我县农 网配变(包括小水电站 主变及乡镇企业专用变 压器)的雷击故障比城 网配变的雷击故障高出 几十倍。这很主要的一 个原因就是我县农网配 变低压侧没有装设…  相似文献   

11.
雷电的危害 ,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然而 ,近几年随着电网的改造 ,特别是城网改造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大家可能对这些设备的防雷接地保护还是认识不足 ,以致造成了多起雷害事故 ,造成自动化系统的瘫痪和一些电网设备事故 ,损失是比较严重的。因此 ,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供、配电系统的防雷接地问题 ,为设计和施工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1 电力线路的防雷与接地1 .1 输电线路的防雷与接地输电线路的防雷 ,应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 ,并结合当地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 ,通过技术经济…  相似文献   

12.
浅谈哲里木盟六十千伏变电所主变防雷保护李文耀,魏宝华内蒙古哲里木盟农电局(028000)哲里木盟所有二次变电所一次侧电压均为60kV,处于小接地电流系统。主变压器容量在3150kVA及以上,除变电所装有消弧线圈,中性点加装避雷器之外,其它主变都采用中...  相似文献   

13.
14.
15.
1防留保护要求雷电过电压是雷电直接对设备或对设备附近物体放电而引起的过电压,也称外部过电压。雷电过电压又有下面几种形式,一种是雷电直接对电气设备或建筑物放电,强大的雷电流将通过这些物体入地,从而产生破坏性很大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叫做直击雷过电压或直击雷。变  相似文献   

16.
变电所是多条输(配)电线路的交汇点,也是农村电网的枢纽点。变电所的雷害事故往往会导致设备破坏及大面积停电,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变电所发生雷电过电压有2个来源:①雷电直击变电所;②沿架空电力线路入侵的雷电过电压波。下面分别谈一下针对这2种情况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1 雷电对电力设施产生的危害 1.1感应危害 当带电云团对架空线路附近的大地急剧放电时,雷电在其放电的先导阶段便会在先导通道上积聚大量的静电荷.这些静电荷对附近的输配电线路将产生静电感应,使线路的三相导线上感应产生数量相同的异性静电荷.当雷电主放电开始时,先导通道中的大量静电荷被急剧中和,使附近架空输配电线路三相导线上的静电荷失去了束缚而变成自由电荷,并以电压波的形式沿着导线的两端向前传播.因为雷电放电的速度极快,使沿着导线两端向前传播的感应电压波峰值也很高(一般可高达几百千伏).因此,雷电感应过电压施加在电力设施上,将使其绝缘遭受严重损伤,甚至绝缘被击穿酿成火灾或人身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18.
1 农村电网的防雷和保护1.1 66 kV架空送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按《66 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程》的规定,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30的地区不用全线架设地线,只在线路的两端各架设1.5~2 kM的架空地线即可。但根据运行经验,中间线路落雷、感雷的机率极大。若线路跳闸,将使低压电网大面积停电,损失极大。因此,应全线架设架空地线。若线路经过地区为雷电活跃地区,则每基杆塔应加装球型避雷针,并做可靠接地,其工频接地电阻应在10 Ω以下。  相似文献   

19.
现代防雷     
现代防雷工程分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部分。外部防雷是我们常见的避雷针 ,避雷带 ,避雷器以及引下线和接地系统 ;内部防雷系统主要是对建筑物内部的易受过电压破坏的设备 ,如计算机、电话机、UPS、数据传输线 ,音频配线设备、空调、冰箱及电子设备加装过电压保护装置 ,在设备受到过电压侵袭时 ,保护装置能快速将能量泄放 ,从而保护设备不受破坏。1 雷电的危害众所周知 ,雷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其电压高达数百万伏 ,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 ,千百年来 ,世界各地人畜、建筑、设施受雷击而造成伤亡和破坏的重大事故不计其数。目前 ,世界上…  相似文献   

20.
110 k V变电所的防雷接地装置 ,由于设备老化、本体性能差、超期服役以及后期的运行维护脱节等种种原因 ,加之在现场改造中存在设计不周、结构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等诸多问题 ,时刻危及电网的安全运行。(1) 地网开挖。部分变电所运行时间久远 ,有的甚至运行长达 37年之久 ,试验检测人员每年定期摇测接地电阻 ,是否符合要求 ,并出具试验报告 ,但很少分析试验数据的微小变化。(2 ) 构架明敷接地。存在四种错误现象 :其一母线构架通过水泥杆的主筋接地。其二开关构架之间利用串联的金属构件作通道 ,通过连接部位的螺栓接地。其三避雷针引下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