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湖五里湖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淡水湖泊太湖五里湖中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探讨太湖五里湖的部分理化因子对叶绿素-a浓度影响的大小排列顺序。结果表明,影响太湖五里湖叶绿素-a的“优势”因子包括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湖水温度和pH。  相似文献   

2.
太湖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反演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太湖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苦草、狐尾藻、金鱼藻的光合速率与辐照度的关系,反演3种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在太湖的空间分布,并根据水生植物的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来检验反演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因子方差贡献大小分析,探讨有机悬浮颗粒物、无机悬浮颗粒物、叶绿素a3种生态因子对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总体上表现出从太湖东侧向湖心区、河口区及太湖西南方向逐渐减小的态势,对于特定的湖区,3种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大小基本为苦草>金鱼藻>狐尾藻;3种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分别与有机悬浮颗粒物、无机悬浮颗粒物以及叶绿素a3因子呈显著回归关系。有机悬浮颗粒物、叶绿素a对3种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有显著的负作用,无机悬浮颗粒物有微弱的负作用,3因子对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影响大小依次是有机悬浮颗粒物>叶绿素a>无机悬浮颗粒物。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影响三倍体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生长、育肥的关键海洋环境因子,对黄岐湾三倍体福建牡蛎养殖区开展为期10个月的调查,获得湾外和湾内养殖区牡蛎生长指标和海洋环境因子数据,并采用冗余分析(RDA)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牡蛎壳长、壳宽、全重、软体组织湿重、出肉率等生长指标湾内外组间差异显著,均为湾外显著大于湾内(P<0.05),壳高则湾内外差异不显著(P>0.05);湾外海水中硝酸氮、叶绿素-a含量、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显著高于湾内(P<0.05),其余指标湾内外无显著差异(P>0.05)。RD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牡蛎生长指标的主要因子是水温、硝酸氮、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化学需氧量,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对牡蛎出肉率影响作用最大。综合分析认为,水温、浮游植物生物量、营养盐是影响三倍体牡蛎生长、育肥的关键海洋环境因子,春季至初夏至少有1个月时间海区平均叶绿素-a含量在6 μg/L以上有利于牡蛎育肥。本研究可为三倍体牡蛎健康养殖、品质提升和养殖海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上行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景观湖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上行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对景观湖水的浊度、CODcr、氨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对景观湖水进行修复,浊度、CODcr、氨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48.4%、33.1%、23.9%、26.6%和40.5%,同时减少了堵塞问题对湿地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太湖为试验区,基于MERIS遥感图像数据以及同步实测的太湖水质参数数据,应用归一化叶绿素指数算法(NDCI),对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进行反演,得到了太湖区域的水体叶绿素a反演结果,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归一化叶绿素指数反演算法能够精确地反演太湖区域的叶绿素a浓度值,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81 2,反演精度优于传统经验统计模型,可为今后更精确地反演内陆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塑料袋营养土栽培试验方法,研究了Cd对枇杷苗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d对枇杷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Cd浓度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愈明显。300、400、500 mg.L-1Cd处理使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5.75%、38.78%、43.04%,茎生物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9.84%、34.31%、37.93%,叶生物量则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1.06%、34.83%、39.57%,并且使根的含水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9.27%、11.78%、12.91%,茎的含水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1.97%、12.24%、15.34%,叶的含水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0.61%、15.57%、18.50%。枇杷对Cd的敏感程度表现为根>叶>茎。Cd胁迫使枇杷叶片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叶绿素b比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Car)更容易受到伤害,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基本同步减少。Cd胁迫影响枇杷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光合效率的降低,净光合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钼、锰及其交互作用下对莴笋生长发育和其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使莴笋叶绿素增加量从8.1%到28.2%不等,使莴笋产量增加了1.3%到47.5%不等,同时两者均不同程度地使硝酸盐在莴笋中的累积从3.7%下降到29.2%,其中处理7(0.1%Mo+0.5Mn%)在所有处理中对增加莴笋叶绿素含量、促进莴笋生长发育、减少莴笋体内硝酸盐累积和提高莴笋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等方面都表现出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监测问题,以太湖为研究对象,使用了快速、低成本、大范围的遥感技术反演太湖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以环境小卫星CCD数据和实测数据为研究基础,使用波段比值法建立了5种叶绿素a浓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多项式反演模型具有最佳的拟合效果,其相关系数R=0.8845;对该反演模型进行合理性验证,并将其运用在太湖地区,最终反演了该水域的叶绿素a浓度.这表明波段比值法构建的多项式反演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演出太湖地区的叶绿素a浓度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大棚土壤经溴甲烷、无公害防治剂、太阳能防治剂处理后对重茬草莓叶片的光合速率、S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溴甲烷、太阳能防治剂、无公害防治剂处理后草莓叶片的SOD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低2.39%、0.6%、3.28%,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2.08%、2.73%、8.88%,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并且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显著高于对照。综合评价认为溴甲烷有剧毒,农业部已禁止使用;太阳能防治剂处理工序复杂、费用较高,因此应用无公害防治剂是较理想的防治草莓重茬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太湖“零点行动”前后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虽然水质得到改善但尚不能控制富营养化趋势,提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紧迫性;进一步对环太湖流域重点农业面源污染源水肥流失和畜禽养殖业污染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对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综述国内外近地面臭氧(O3)浓度增加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臭氧单一因子和复合因子对作物的影响,大田试验研究的进展以及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我国同类研究中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Hg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Hg浓度的增加,Hg对小麦种子萌发、芽和根的伸长的抑制作用加强。高浓度的Hg胁迫下,幼苗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大量增加,说明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随胁迫强度增加,POD和CAT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生物量显著降低,特别是在50.0μmol.L-1Hg2+浓度下,植株生长受到极大抑制。相关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于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在太湖北部湖湾-五里湖设置10个监测站点,对该湖的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该湖鱼类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五里湖鱼类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达氏鲌Erythroculter dabryi dabryi和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为各个监测站点的绝对优势种;各个站点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1.759~3.011,据此判定五里湖鱼类资源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尚处于相对正常水平。各个监测站点间的鱼类群落结构差异不大,即五里湖的鱼类空间分布比较均匀。渔父岛与鹿丁山以及渔父岛与水上明月间多样性指数在夏、秋季节间以及春、秋季节间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千岛湖叶绿素a浓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千岛湖各常规监测点1999~2000年叶绿素a含量及水质理化指标的逐月监测,分析了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在湖心区和出水区随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河流区和湖边区随季节变化明显,其含量明显高于湖心区和出水区.影响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有氮、磷、水温、透明度和降水等,这些生态因子对叶绿素a含量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但不同区域各影响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综述农药在环境中水化学降解途径及其影响因素,阐述农药水解机理以及pH、温度和粘土矿物等环境因子对农药水解的影响,探讨了农药在环境中降解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镉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对小麦种子萌发、芽和根的伸长产生抑制作用,随镉浓度的增加,幼苗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下降,丙二醛含量、保护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增加,生物量显著降低,株高分蘖减少,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脲醛控释复合肥对洞庭碧螺春茶树冠层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碧螺春茶叶品质和控制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提高太湖周边地区的肥料利用效率,在苏州碧螺春原产地进行了脲醛控释复合肥肥料试验,结果表明:脲醛控释复合肥能有效地增加茶树冠层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b含量比值。施用氮磷钾脲醛控释复合肥和传统的高浓度的复合肥,都能有效地增加茶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各处理小区叶绿素a、b含量比值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溶液培养的番茄植株进行不同浓度的铅处理,研究铅在番茄中的积累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铅明显抑制番茄植株生长,降低各器官生长量。铅处理下番茄叶片表现不同程度的黄化失绿症状,明显抑制番茄根系生长,降低根系活力。番茄植株可以通过根系吸收铅并在各器官中积累,积累强度表现为:根>茎>叶。铅能显著降低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9.
赵宇  刘佳  高伟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66-5968
昌黎县是河北省重要的浅海养殖大县,其扇贝养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扇贝养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却不容忽视。通过分析2006~2009年8月昌黎扇贝养殖海域的浮游植物数据,采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研究扇贝养殖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以及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蚯蚓作为测试生物,以蚯蚓积累因子作为芘对蚯蚓生物有效性的指标,重点考察了老化(增加污染物和土壤之间的接触时间)对土壤中芘的蚯蚓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老化土壤中芘的蚯蚓积累因子为0.052~0.452,而土壤老化10 d和120 d后蚯蚓积累因子分别下降到0.036~0.367和0.029~0.126。这说明在老化过程中可能有越来越多的芘进入了蚯蚓不可接触的区域,从而不具备生物有效性。实验结果还说明前10 d内老化过程对芘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最大,之后老化对芘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逐渐变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