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蚯蚓回避反应在生态毒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回避反应的原理和试验装置、回避试验应用现状、影响回避反应的因素即化学物质的生物可利用性、土壤类型、蚯蚓种类、实验蚯蚓污染暴露史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蚯蚓回避反应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蚯蚓回避试验标准方法及利用回避试验监测生物修复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伍玉鹏  张宁  孙振钧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722-3725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和回避试验研究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对不同盐分含量土壤的耐受性.急性毒性试验显示,滤纸接触法下NaCl盐溶液对蚯蚓的48 hLC50为1.12%(质量分数);土壤法测得人工盐碱土壤和自然盐碱土壤电导率分别为2.23、2.62 mS/cm时,蚯蚓14d后的死亡率为50%;回避试验表明,人工盐碱土壤电导率为1.67 mS/cm,自然盐碱土壤电导率为2.43 mS/cm时,蚯蚓具有回避反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蚯蚓作为测试生物,以蚯蚓积累因子作为芘对蚯蚓生物有效性的指标,重点考察了老化(增加污染物和土壤之间的接触时间)对土壤中芘的蚯蚓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老化土壤中芘的蚯蚓积累因子为0.052~0.452,而土壤老化10 d和120 d后蚯蚓积累因子分别下降到0.036~0.367和0.029~0.126。这说明在老化过程中可能有越来越多的芘进入了蚯蚓不可接触的区域,从而不具备生物有效性。实验结果还说明前10 d内老化过程对芘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最大,之后老化对芘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逐渐变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判定和评价土壤的环境质量,并做出早期的污染预警指示。[方法]采用蚯蚓回避试验法,通过两室型蚯蚓回避反应装置,研究了蚯蚓对多菌灵污染土壤的回避行为。[结果]当土壤中多菌灵浓度≥0.8 mg/kg时,蚯蚓开始表现出对污染土壤明显的回避行为,而当土壤中多菌灵浓度≤0.2 mg/kg时,蚯蚓没有表现出对污染土壤的回避行为。[结论]蚯蚓可以作为多菌灵污染土壤的早期预警指示动物。  相似文献   

5.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为研究对象,以自然发酵的猪粪为环境基质,研究了重金属Cu、Cr和Cd对蚯蚓体重和体内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Cr和Cd均可导致蚯蚓体重下降,并且随各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蚯蚓体重下降幅度增大,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性受到抑制,但不同重金属、同一重金属不同浓度对蚯蚓纤维素酶活力的作用效应不同。可见猪粪重金属污染对蚯蚓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在利用蚯蚓对畜粪进行资源化处理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利用蚯蚓的生理代谢活动来处理生物垃圾,从而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中的氮、磷和钾等元素的含量,同时蚯蚓自身也得以存活和增殖。试验通过测定经蚯蚓消化代谢后的生物垃圾,从产物中找出氮、磷、钾的变化规律。同时试验表明蚯蚓的周繁殖率为34%,单独个体日处理生物垃圾量为0.957 g。利用蠕虫(蚯蚓)对生物垃圾进行处理不仅可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同时通过蚯蚓增殖更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张豪  张松林  阚保强  张威  王旭 《甘肃农业》2011,(3):92-92,94
蚯蚓是土壤污染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之一.近年来,蚯蚓生态毒理试验广泛应用于污染土壤的质量评价,其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日趋完善.概述了蚯蚓生态毒理诊断的一些试验方法,包括急性毒性试验法,田间生态毒性试验法,污染环境的生物检测法和微观生物指标检测法.并在此基础上,从蚯蚓处理生活垃圾与农业有机废弃物以及污水的蚯蚓过滤处理、蚯蚓对...  相似文献   

8.
蚯蚓生物积累表征土壤中芘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蚯蚓作为测试生物,引入蚯蚓-土壤积累因子(Earthworm-Soil Accumulation Factor,ESAF),就不同土壤中芘对蚯蚓的生物有效性进行了考察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蚯蚓在土壤中培养10d,体内积累芘的浓度达到平衡,积累浓度与土壤初始染毒浓度成显著正相关;土壤性质对土壤中芘的生物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土壤有机质、粘土矿含量越高,对芘的吸持能力越强,ESAF越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蚯蚓回避试验方法评价萘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最近公布了利用蚯蚓回避行为反应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标准化试验方法.其中推介使用的六室行为观测仪可同时测试6种污染性质或污染水平不同的土壤。我们利用采自吉林的黑土、北京的潮土、湖南的红壤和OECD人工土壤,按照ISO的方法研究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对萘污染土壤的行为反应,同时也利用标准的急性毒性试验测定了萘在土壤中对蚯蚓的半致死浓度(LC50),以比较分析这2种试验方法在评价萘污染土壤上的相对敏感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性质的土壤中,蚯蚓对高浓度的萘污染土壤均表现出明显的回避行为反应,其产生完全回避反应的浓度阈值约为50mg·kg^-1。萘在人工土壤和北京潮土中对赤子爱胜蚓的LC50分别为173.8和97.3mg·kg^-1。与急性毒性的LC50相比,行为测试终点对萘污染土壤的反应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10.
利用堆肥作为生物滤池的填料,处理鸡粪堆肥的含氨尾气,通过试验研究了填料层高度对氨的生物过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气氨浓度为115~1 600 mg.m-3,气体停留时间为52.6 s的情况下,填料层的高度分别为20、40、60 cm的3个生物滤池对氨的累积去除率分别为73.47%、85.95%、94.47%。尾气中的氨浓度的变化与温度变化基本一致。对填料水溶性各形态氮的分析表明,生物滤池对氨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填料对氨的吸附及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蚯蚓生物处理方法,同自然堆肥作对比试验,研究了两种处理对畜禽粪便氨气产量的影响。每日在环境温度处于20~25℃时测定一次畜禽粪便所产氨气的体积浓度,并将此数值换算为质量浓度。经测定,自然堆肥处理每立方米牛、猪、鸡粪便所产氨气的质量分别为51.33mg、100.10mg、210.78mg,而蚯蚓处理组的为32.12mg、38.03mg、45.01mg。统计分析表明两种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经蚯蚓生物处理后的畜禽粪便氨气产量明显降低。因此,利用蚯蚓促进畜禽粪便转化利用,是发展畜产循环经济、治理畜禽粪便污染、变废为宝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兽药添加剂喹乙醇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生生物斑马鱼(Daniorerio)、鲤鱼(Cyprinuscarpio)和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蚯蚓生化毒性试验以及蚯蚓体腔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对兽药添加剂喹乙醇分别从生物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了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实验浓度范围内对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均不大。胚胎发育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对斑马鱼胚胎的72hEC50为221.20mg·L-1,具有明显致畸效应。蚯蚓生化毒性试验表明,喹乙醇能促进蚯蚓体内SOD酶活性,并呈现一定剂量-效应关系,但对纤维素酶影响不明显,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具有一定遗传毒性,能引起鲤鱼肾脏细胞和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呈现出一定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草炭、蚯蚓粪分别与生物炭混合后在不同茬口中基质特性变化和影响细菌群落结构、代谢变化的驱动因素,为生物炭在无土栽培方面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黄瓜为研究对象,设计草炭、草炭+生物炭、蚯蚓粪和蚯蚓粪+生物炭4个处理,连续两茬栽培黄瓜,利用单因素、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蚯蚓粪和草炭分别与生物炭混合后基质养分变化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秋茬中,相较蚯蚓粪和草炭,草炭+生物炭和蚯蚓粪+生物炭处理黄瓜单果质量显著增加。2)秋茬及春茬中,蚯蚓粪+生物炭处理容重较蚯蚓粪处理降低;相较草炭和蚯蚓粪,草炭+生物炭和蚯蚓粪+生物炭处理全氮、有机质含量增加。3)秋茬中,相较草炭,草炭+生物炭处理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增加;不同处理显著影响细菌群落代谢功能;不同基质和不同茬口对基质养分及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存在显著互作效应。4)细菌门水平与基质环境因子间的冗余分析发现,基质中的有机质含量、全氮水平和容重情况是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综上,将草炭和蚯蚓粪分别与生物炭混合可提升基质养分和增加草炭细菌群落丰度及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蚯蚓粪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利用蚯蚓处理养殖业废弃物所产生蚯蚓粪的基本性质及在蔬菜育苗复合基质、蚯蚓粪生物有机肥、抑制土传病害及养殖场除臭剂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现状,并对蚯蚓粪的综合研究利用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蚯蚓属于杂食无脊椎动物,凡是无毒的畜禽粪便、植物秸秆、茎叶以及烂菜叶、西瓜皮等农业废弃物均可作为蚯蚓的食物。本试验利用蚯蚓对有机物具有较高降解能力这一特点,将不同含量的尾菜与一定量的生熟牛粪及植物秸秆混合之后作为基质进行蚯蚓饲养,通过对蚯蚓在不同尾菜含量下生长情况的数据分析,探究添加部分生牛粪和不同尾菜含量对其生长的影响,为大量尾菜和生牛粪的生物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赤子爱胜蚓为生物载体,在蚯蚓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进行富硒蚯蚓培养试验,利用蚯蚓的生物富集作用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以存活率、硒含量为优化指标,研究5种硒浓度(20、40、60、80、100 mg·kg-1)和4种培养时间(第15、30、45、60 d)对蚯蚓生长和硒含量的影响规律,筛选存活率高、硒含量高、培养时间短的富硒蚯蚓培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蚯蚓饲料中亚硒酸钠含量越高、培养时间越长,蚯蚓的存活率越低,硒含量越高,且当硒添加量为80 mg·kg-1,培养时间为45 d时,培养条件最优,此时蚯蚓体内硒含量可达33.25 mg·kg-1。  相似文献   

17.
蚯蚓粪生物炭配施对铅污染土壤养分和生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蚯蚓粪生物炭配施对铅污染土壤及生菜生长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盆栽方法以不同水平蚯蚓粪(4%E、8%E、12%E)与生物炭(2.4%B、4.8%B、7.2%B)配施处理Pb污染土壤,以不施蚯蚓粪和生物炭为对照(CK),分别测定了土壤的基本化学性质、重金属铅含量,以及生菜生物量和地上部重金属铅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较,蚯蚓粪生物炭配施显著提高了铅污染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生菜生物量(P0.05);随着蚯蚓粪和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铅污染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呈增加趋势,生菜中铅含量呈降低趋势,说明二者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存在加和效应,而对铅污染土壤全磷、全钾、有效磷、铅含量及生菜生物量的影响存在互作效应,分别以4%E+7.2%B,12%E+7.2%B,12%E+4.8%B,12%E+7.2%B,8%E+7.2%B最高。综合而言,适宜的蚯蚓粪生物炭配施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铅污染土壤铅的固定,降低生菜铅含量并提高生菜产量,本试验以蚯蚓粪8%~12%处理配施生物炭7.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蚯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是污染物从土壤到生物,进而向食物链更高营养级转移的重要环节。总结了蚯蚓对土壤污染物进行生物富集的途径:扩散作用和摄食作用;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蚯蚓体内的生物富集规律和蚯蚓对污染胁迫的生理响应,提出利用蚯蚓体内的敏感生理生化指标作为生物标记物对污染土壤进行生态毒理诊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利用蚯蚓作为测试生物,以蚯蚓积累因子作为芘对蚯蚓生物有效性的指标,重点考察了老化(增加污染物和土壤之间的接触时间)对土壤中芘的蚯蚓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老化土壤中芘的蚯蚓积累因子为0.052~0.452,而土壤老化10 d和120 d后蚯蚓积累因子分别下降到0.036~0.367和0.029~0.126。这说明在老化过程中可能有越来越多的芘进入了蚯蚓不可接触的区域,从而不具备生物有效性。实验结果还说明前10 d内老化过程对芘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最大,之后老化对芘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逐渐变弱。  相似文献   

20.
<正>建设"美丽乡村",无法回避养殖污染这一难题。2014年初,江西省泰和县苑前镇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引来赣州客商,在该镇黄坊村租用4公顷松林,在林下养蚯蚓。一年来,难题得到破解,"松林牛粪养蚯蚓"取得了客商受益、养牛户增收、乡村清洁环保、山上松林茂盛的好效果。苑前镇副镇长肖前仕介绍,利用牛粪作为饲料养殖蚯蚓,成熟的蚯蚓可以做家禽饲料,蚯蚓粪可制成活性复合肥,返回田间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