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豆长期连作施肥白浆土中Zn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中有效Zn与植株体内Zn营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各施肥处理大豆连作土壤中有效Zn都高于轮作土壤,但连作大豆植株体内Zn累积吸收量却低于轮作。不同施肥处理轮作和连作土壤中有效Zn含量、植株体内Zn累积吸收量的大小排列顺序为: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施用化肥>对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大豆连作下,土壤与植株体内锰营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各施肥处理大豆连作土壤中有效锰都高于轮作土壤,但连作大豆植株体内锰累积吸收量却低于轮作。不同施肥处理轮作和连作土壤中有效锰含量、植株体内锰累积吸收量的大小排列顺序为。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施用化肥>对照。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连作大豆长期不施肥和单施氮、磷化肥,白浆土中各形态氮素呈下降趋势,其中氨基酸态氮减少最多,10年间分别降低了148.00%和60.00%。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大豆秸秆还田,不仅增加连作大豆白浆土中各形态氮含量,而且改变了土壤氮素组成。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大豆白浆土中 Cu、Zn、Fe、Mn含量的影响不同。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不仅提高土壤中 Mn、Zn和 Fe的含量 ,而且也使 Cu、Zn、Fe有效性增高 ;长期不施肥土壤全 Cu、Zn、Mn、Fe及有效态 Zn、Mn含量呈下降趋势 ,而单施化肥土壤中全 Cu和 Zn含量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5.
试验主要研究了生态平衡施肥模型的4个参数:①P-作物从肥料中吸收氮量(kg.hm-2);②Lfsp-肥料和土壤氮损失量与作物从耕层土壤有效氮中吸收氮总量(kg.hm-2);③Wn+1-肥料残留氮量与季后耕层土壤有效氮剩余总量(kg.hm-2);④Wn-播种前耕层土壤有效氮总量(kg.hm-2),并根据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将生态平衡施肥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修正,在用空白田土壤测定结果计算Lfsp值时,原公式用同一年作物播种前与收获后土壤测定结果之差,而试验采用后一年与前一年春季土壤测定结果之差,修正后大豆Lfsp值为12kg.hm-2,首次在黑龙江省运用修正后的生态平衡施肥参数预测出大豆白浆土生态平衡施氮量,大豆达到2160kg·hm-2产量需施纯氮42.5kg.hm-2。  相似文献   

6.
白浆土大豆喷灌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1998、1999年对大豆的喷浼试验分析表明,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情况下,及时喷足水分晃大豆获得高产和高效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可增产在豆265.5~477.0kg/hm^2。  相似文献   

7.
8.
长期施肥对白浆土有机质含量及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料和秸秆还田可明显促进土壤有机质和易氧化有机质的积累,而难氧化有机质和KOS值降低。长期氮磷化肥单施或小施肥,土壤有机质、易氧化和难氧化有机质均处于下降状态,KOS值增大。  相似文献   

9.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白浆土耕层微量元素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三江平原白浆土长达1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得出:不施肥和施化肥处理,土壤锰、铜、锌全 量有下降趋势;除锰外,铁、铜、锌有效态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处理,各元素含 量都相应增加。不同施肥处理,土壤 CARB-,OX-及 RES-Fe、Mn、Cu、Zn 含量均表现为减 少;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土壤中 EX-和 OM-Fe、Mn、Cu、Zn 略有增加,而 CK 与 NP 处理,两形 态含量都有减少。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点施肥对白浆土磷素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长期定点下不同施肥处理对磷素形态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肥(OM)处理中,土壤无机磷主要向Fe-P、Al-P和Ca2-P转化,Fe-P的转化率最高,土壤有机磷向各组分有机磷均有所转化,转化率的大小顺序为:中活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在化肥(NP)处理中,土壤无机磷主要向Fe-P、O-P和Al-P转化,土壤中的有机磷主要向中稳性有机磷转化;在秸秆还田(TS)处理中,土壤无机磷主要向Ca2-P、Al-P、Fe-P转化,但它们的转化率均不高,土壤有机磷主要向中稳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转化。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白浆土上施有机肥,连作大豆产量显著高于施化肥,而施化肥高于秸秆还田和不施肥处理。有机肥和化肥可保持土壤有效磷含量,长期施入土壤中的磷素向Al-P和Fe—P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12.
白浆土含有的五种形态Zn 中,RES—Zn 占85%以上,含量顺序依次为:RES—Zn>OM—Zn>EXC—Zn>R2O3—Zn>Ca—Zn。各种形态Mn 的含量顺序为:R2O3—Mn>RES—Mn>OM—Mn>EXC—Mn>Ca—Mn。R_2O_3—Mn 平均占Mn 总量的37%,可能与频繁的土壤氧化还原过程有关。Mn 在土壤中的变化、移动、淀积和分布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变化—氧化还原过程所控制。从养分观点看,Zn 和Mn 的有效态的含量都较高,可以大致满足植物的需要,但是否由此引起的离子颉抗作用妨碍Fe、Ca 及P 等的吸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肥与耕作对白浆土有机态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探讨了长期耕作与施肥对白浆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浆土耕层全氮含量为1840.8mg·kg-1。其中,非酸解总氮占土壤全氮29.8%,其余为酸解氮。酸解氮4种组分含量高低顺序为,未知态氮>氨基酸态氮>酰胺态氮>氨基糖态氮。有机肥极大提高了土壤酸解总氮及其各组分含量(除酰胺态氮),化肥则以增加酰胺态氮为主,秸秆还田土壤酸解总氮及其各组分也有一定增加,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机氮库处于严重消耗状态。土壤酸解总氮各组分对氮素营养贡献大小为,氨基酸态氮>酰胺态氮>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长期施入土壤中的化学氮素,主要向酰胺态氮转化,秸秆还田中氮向氨基糖态氮转化最多,有机肥中氮向氨基酸态氮转化率最大。长期免耕,不利于植物对氮素吸收以及有机态氮矿化,致使其比普翻和深松更有利于土壤有机氮各组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小区对比的方法分析石灰对土壤pH值、大豆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能够提高酸性土壤pH值、降低大豆株高、增加大豆茎粗,有提高大豆产量的作用。每667m^2施石灰30 kg,增产6.2%,达到显著水平;每667m^2施石灰15 kg、45 kg,增产2.6%、4.5%,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锌是大豆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又是植株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这些酶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促进光合作用,参与生长素、蛋白质的合成。此外还与细胞分裂和脂肪代谢有关。因此,满足大豆对锌营养的要求,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我省大豆产区的土壤有效锌含量偏低,约有50%土壤供锌不足。为了探讨其吸收锌营养的特点,提供施用锌肥的科学依据,1987年在郑州本所试验地进行了此项试验。一、材料和方法试验地土壤为中上等肥力的潮土,土壤养分含量见表1,有效锌含量属中上等。前茬为小麦,整地前亩施P_2O_5和K_2O各4公斤和硫酸锌1公斤作底肥,在开花期每亩施N2公斤。  相似文献   

16.
玉米连作与长期施肥效应研究Ⅱ.连续施肥对玉米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吴硕(辽宁省农科院栽培所)本文系《玉米连作与长期施肥效应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关研究试材和试验方法同《玉米连作与长期施肥效应研究Ⅰ.增产效果与肥效分析》(见《辽宁农业科学》1996年第...  相似文献   

17.
大豆是生产食用油的重要原料之一,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大豆作为饲料的用途也越来越重要,豆饼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精饲料。大豆秸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其营养成分高于麦秸、稻草等,是家畜的好饲料。此外,大豆在工业进而医药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大豆素有“油茬”之称,对其他作物有较好的影响,种植大都对于培肥土壤,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豆的施肥不同于其他作物。  相似文献   

18.
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中游离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白浆土大豆钾肥适宜用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吉林省榆树市白浆土种植大豆施用钾肥的适宜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区试验钾的适宜用量为K2O40.05~60kg/hm2。示范试验施用K2O40.05kg/hm2,大豆平均增产125.25kg/hm2,平均增产9.4%,平均增收306元/hm2。  相似文献   

20.
大豆连作土壤多酚氧化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壤多酚氧化酶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有关,是腐殖化的一种媒介。但由于耕作栽培措施不同,对土壤温度、温度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了土壤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强弱又影响了土壤酚的含量,土壤酚含量又影响了植株干物质积累。表明土壤酚直接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使株株干物质积累降低,这可能是造成大豆减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