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鲢鱼对淡水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滤食性鲢鱼对浮游植物的控制作用,分别在室内(30L水箱)和室外(2m×2m×1.5m试验池)对鲢鱼的滤食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鲢鱼对蓝藻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室内27~35g.m-3,室外50g.m-3的鲢鱼投放密度使蓝藻在浮游植物中所占比例明显下降;鲢鱼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随藻类密度增大而升高。投放鲢鱼是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水华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室内水生动物对蓝藻生长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模拟小水体中,开展了不同密度尼罗罗非鱼和鲢鱼抑制蓝藻生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和鲢鱼对水体中蓝藻绿藻过量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尼罗罗非鱼抑制消除蓝藻的效果优于鲢鱼,且尼罗罗非鱼的密度越高抑制消除蓝藻的速度越快;尼罗罗非鱼对水体中营养盐水平消除无明显贡献,但能有效提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体的pH值.  相似文献   

3.
2004年4、8、10月及2005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乌梁素海共有浮游植物7门58属,其中:绿藻门最多,共有22属;硅藻门次之,为14属;蓝藻门也较多,达到了13属;裸藻门、隐藻门及金藻门数量很少,分别为4属、2属和2属;甲藻门最少,仅有1属。全年以绿藻、蓝藻及硅藻为优势种属。浮游植物全年平均密度为33.01×106ind.L-1,平均生物量为26.33 mg.L-1。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藻类密度及生物量变化幅度很大,春夏高,秋冬低。另外,根据PCQ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可知,乌梁素海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底栖生物修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3月在新建的长江口南导堤通过投放以巨牡蛎为主的底栖动物,开展底栖生物修复试验。底栖动物的投放距离为6000m,平均投放生物量为43.15g·m-2,平均投放密度为10.70个·m-2。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5个月,已初步形成以附着型贝类为主的底栖动物群落,试验区底栖动物种类共有21种,比本底值增加19种;总生物量和总密度分别为26489.43g·m-2和3399.11个·m-2,分别比本底值增加40.31倍和7.50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98,比本底值提高了0.74。其中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增加明显,巨牡蛎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9328.84g·m-2和918.67个·m-2,分别是所投放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483.39倍和140.47倍。  相似文献   

5.
禹明甫  祁峰  李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46-7447
为了明确栽植密度对杏李"恐龙蛋"早期产量和生产的影响。设置行株距分别为2 m×2 m3、m×1.5 m3、m×2 m4、m×1.5 m4、m×2 m于2001~2006年进行杏李"恐龙蛋"栽植密度试验。苗木定植后第2~3年行株距2 m×2 m和3 m×1.5 m处理单位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定值后第4~5年就出现树冠内膛郁闭的问题,红点病等病发病率高,难以控制,单位产量明显低于3 m×2 m4、m×1.5 m和4 m×2 m处理。在定植后第6年,行株距4 m×2 m和3 m×2 m处理单位年产量和6年累计产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杏李红点病等病情指数较低。合理密度可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果实品质,是杏李恐龙蛋连年丰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株距4 m×2 m和3 m×2m是杏李恐龙蛋比较适宜的密度栽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分蓄积和断面积生长率的预估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的 16块密度试验复测样地数据 (株行距为 :2m× 3m ,2m× 1.5m ,2m× 1m ,1m× 1.5m ,1m× 1m) ,分别不同密度指标、不同年龄、不同预估间隔期和不同林分优势高 ,应用负指数模型对蓄积生长率和断面积生长率进行了模拟 ,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 .给出的经验方程可用于森林经理调查中杉木人工林分蓄积数据的更新 ,并具有灵活、方便、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七叶树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七叶树造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七叶树单株立木材积的增长影响较大,在应用中,为提前郁蔽培养高干材时,可采取2m×2m或2m×3m的较密初植密度,若以培养大径材为目标,则宜采用4m×4m或3m×4m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初植密度的人工林落叶松 (Larixolgensis)建筑材材质进行测试和分析 ,结果表明 :落叶松的晚材率、生长轮密度、差异干缩、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冲击韧性差异显著 ;生长轮宽度差异不显著。采用综合坐标法 ,对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建筑材材质进行评定 ,其优劣顺序为 2 .0m× 2 .0m ,2 .5m× 2 .5m ,3 .0m× 3.0m ,1.5m× 2 .0m。  相似文献   

9.
在营养物负荷和浮游植物密度较高的鱼池围隔条件下,接种长刺溞,长刺溞能稳定生长,达到并维持足够高的密度,有效地控制了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放养鲢鱼后,该微型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营养水平又明显改变,长刺溞密度很快降低,原生动物和小型轮虫密度上升,浮游植物生物量起初有所减少,但很快又上升,而叶绿素a含量始终明显上升,说明鲢鱼的放养加速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增加了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含量.同时,鲢鱼的放养,显著地增加水体NH+4-N,TP含量.根据试验结果可认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生物操纵,减少或不放鲢鱼,保持足够的长刺溞密度,可以达到控制浮游植物过量生长,改善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627-1631
为分析鲢鱼对藻类的分门类选择消化吸收情况,以晋阳湖水喂养鲢鱼,测定其肠道各部位藻类的残留量,并对鲢鱼粪便进行收集和再培养,观察经鲢鱼消化后各藻类细胞破损程度和再恢复生长能力。结果表明,鲢鱼能够主动选择浮游植物作为食物,对绿藻门和硅藻门的消化较蓝藻门容易;鲢鱼能够完全消化吸收尖针杆藻(Synedra acusvar)、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以及小型月牙藻(Selenastrum minutum(Nag).Coll),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等虽然不能完全消化,但能够不同程度地破坏其细胞结构。表明鲢鱼可以通过滤食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而改变水体藻类组成。  相似文献   

11.
生物滴滤塔脱除SO2工艺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分离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固定在以"竹炭 陶粒"组合填料的生物滴滤塔中,分析了挂膜过程中生物量的变化,研究了进气SO2质量浓度、空塔停留时间和喷淋液密度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竹炭 陶粒"组合填料的生物滴滤塔,对氧化亚铁硫杆菌固定化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去除SO2.在进气SO2质量浓度≤6 000 mg.m-3范围内,喷淋液密度为0.306~1.834 m3.m-2.h-1,停留时间≥39.2 s时,滴滤塔可获得较好的SO2去除效果,去除效率均在85%以上;对该滴滤塔,在停留时间为45.2 s,喷淋液密度为0.917 m3.m-2.h-1时,相应的临界体积负荷为159.18 g.m-3.h-1.  相似文献   

12.
在营养物负荷和浮游植物密度较高的鱼池围隔条件下,接种长刺溞,长刺溞能稳定生长,达到并维持足够高的密度,有效地控制了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放养鲢鱼后,该微型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营养水平又明显改变,长刺溞密度很快降低。原生动物和小型轮虫密度上升,浮游植物生物量起初有所减少,但很快又上升。而叶绿素a含量始终明显上升,说明鲢鱼的放养加速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增加了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含量。同时,鲢鱼的放养。显著地增加水体NH^ 4-N,TP含量。根据试验结果可认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生物操纵,减少或不放鲢鱼,保持足够的长刺溞密度。可以达到控制浮游植物过量生长,改善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元谋干热河谷赤桉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333株/hm2(1m×3m),5000株/hm2(1m×2m)和10000株/hm2(1m×1m)3种不同密度的赤桉林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较大程度地制约着林木的生长,密度较小的林分生长状况较为良好,单位面积蓄积量、树高、胸径和叶面积均居首位;而密度>5000株/hm2的林分生长状况很差.从小到大3种密度的林分蓄积量分别为80.653m3/hm2,55.927m3/hm2和44.541m3/hm2.单株林木生长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胸径分别为8.68cm,4.80cm和3.97cm,树高分别为9.46m,9.07m和7.22m.因此,干热河谷区的赤桉造林密度不应>3333株/hm2.  相似文献   

14.
密度与株形对叶用银杏产叶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 4种密度、 3种定干高度处理 ,研究不同密度和株形对 1~ 4年生银杏高、地径、冠幅生长量和单株、单位面积产叶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密度与单位面积产叶量呈正相关 ,定植第 4年 ,A4 ( 0 .2 m× 1 .0 m)的单位面积产叶量比 A1( 0 .8m× 1 .0 m)增加 1 88.7%,达 1 80 0 .9×1 5kg· hm-2 ;定干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分枝 ,但对产叶量的影响逐年减弱 ,研究结果为叶用银杏密度与株形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15.
初植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解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初植密度 (1 .5m× 1 .0m、1 .5m× 2 .0m、1 .5m× 2 .5m)的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 golica)人工林的主要的解剖特征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初植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的解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管胞长度、管胞直径有显著性差异 ,而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菹草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与数量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池塘中菹草着生藻类包括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和隐藻门的种类 ,共 5 0属 6 8种 ;常见优势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为主。菹草整个生活史中 ,着生藻类的平均着生密度以硅藻门最大 (2 9.90× 10 3 ind ./cm2 ) ,其次为绿藻门 (16 .87× 10 3 ind ./cm2 )和蓝藻门 (13.5 2× 10 3 ind./cm2 ) ;就平均生物量而言 ,硅藻门 (70 .2 0 μg/L)较其他藻类高得多。着生藻类的着生与菹草生长相互抑制 ,着生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17.
于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对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进行调查,通过浮游植物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营养现状进行评价。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104种,以绿藻最多(49种),其次蓝藻(25种)、硅藻(18种)。营养指示种结果表明处于中营养化水平。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为182.44×104ind.L-1,生物量为2.92 mg.L-1。各站位的数量显示安邦河湿地处于中、富营养化水平,而生物量表现为中营养化水平(除8#、10#站位外)。生物量以硅藻占优(年平均占40.75%),为硅藻型,属中营养化水平。基于生物量的Shannon-Veaner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了春季的3#、4#、6#、8#和秋季的4#站位是贫营养外(>3.30),其他均为中营养化水平(0.93~3.30),说明安邦河湿地整体已处于中营养化水平。各季节各站位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在30~50之间,均为中营养化状态,支持了浮游植物评价结果。由此可见,安邦河湿地处于中营养状态,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通过监测浮游植物可以正确评价其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8.
进行池塘小体积网箱生态养殖黄鳝试验,每个试验池塘放置固定式网箱3排、48只,规格3 m×2 m×2 m,每箱投放鳝种6 kg(约1 kg/m2),平均规格29.6 g/尾,采取人工投喂鲜活鱼(虾、蚌、螺等)浆、配合专用饲料的方式,经过近5个月的精心饲养,经捕捞测产显示:共产鳝鱼1 613 kg,平均产量2.7 kg/m2,实现总销售收入80 650元,效益52 440元/hm2。实践证明,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是一项适宜在丰县及其周边地区进一步推广的高效渔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初植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纸浆材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植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的纤维形态特征、物理特征及化学特征有重要的影响 ,除生长轮宽度外 ,其它各指标差异显著 ;初植密度为 2 .0m× 2 .0m的林分纸浆材材质相对最好 ;采用综合坐标法对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进行纸浆材材质评定的优劣顺序为 2 .0m× 2 .0m、2 .5m× 2 .5m、1.5m× 2 .0m、3.0m× 3.0m。  相似文献   

20.
节省型生理定向简化栽培技术是针对棉花管理繁琐、投入大、收效低而提出的一套栽培技术,经过多年多点试验证明该技术是可行的。本文主要报道该技术体系下,田间种植密度的研究结果,经差异显著性(a=0.05)分析表明,行距×穴距×每穴株数(1.0m×0.17m×3株)为最佳密度组合,即每667m2 12000株,产量超过了170kg。定向剂处理与对照相比达显著差异水平(a=0.01),说明定向剂起到了生理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