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隆平206玉米品种高产创建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农业部玉米整建制高产创建及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这一主线,对阜阳地区主推玉米品种隆平206进行高产创建应用技术研究,旨在为淮北玉米主产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技术理论依据和配套技术体系。通过3a来的高产创建应用技术研究、品种优化和最佳农艺方案研究以及对高产攻关示范方典型案例的资料分析,初步提出了隆平206大面积高产群体产量结构指标;探讨了隆平206种植密度及N、K优化等栽培技术方案:(1)隆平206产量大于9 750kg/hm2的技术方案:密度为71 250株/hm2,纯氮施用量为247.5kg/hm2,折合尿素540kg,K2SO4450kg/hm2;(2)隆平206产量大于10 725kg/hm2的技术方案:密度为74 655~82 155株/hm2,纯氮施用量为258~306kg/hm2,施钾量为261.3~315.9kg/hm2。系统总结了隆平206在该区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一、品种选用选用竖叶紧凑型玉米杂交种郑单958、浚单20。中密度品种选用隆平206、滑玉12。二、合理密植实验证明,增加单位面积株(穗)数是挖掘增产潜力的关键因素,比较容易提高产量。每667m2产量在700kg以上的高产田,要在玉米产量的三要素上下功夫,应选择耐密品种,稳定亩株数,运用关键技术,增加穗粒数和粒重。但增加密度也要根据品种、地力和产量水平,做到合理密植。(一)种植行距一般每667m2产量在600kg以下的地块以等行60cm种植为宜,每  相似文献   

3.
伊犁垦区是兵团最主要的粮食产区,2005年粮食种植面积83.25万(667m2),平均单产414.8kg/667m2,其中:小麦平均单产407.71kg/667m2,玉米平均单产800kg/667m2,水稻单产725.2kg/667m2,大豆单产207.38kg/667m2。2005年8个农牧团场粮食单产分  相似文献   

4.
2013年阜阳市颍州区夏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玉米是阜阳市颍州区主要夏种作物,为了筛选出适宜颍州区生产种植的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夏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根据玉米新品种展示及大田生产中各品种的表现,建议2013年颍州区夏玉米主推品种为:6.75万株/hm2高密度品种郑单958、伟科702、美豫5号;6.00万株/hm2中密度品种隆平206、陕科6号;5.25万株/hm2低密度品种隆平206、秦龙14、天泰16、威玉17。在以上各密度中,其余表现较好的品种可搭配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南片夏玉米区‘隆平206’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在沿淮淮北的生态气候条件与技术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对主推玉米品种‘隆平206’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黄淮南片夏玉米高产高效技术措施和技术标准规范,提出‘隆平206’在黄淮海南片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旨在为安徽省淮北玉米主产区提供技术理论依据和配套技术体系。研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的方法,对2011—2013年的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及高产创建应用,探讨了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关键因子——密度、氮、钾肥与产量的回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隆平206’大面积高产群体产量结构指标为:收获株数60000~75000株/hm2;每穗500~650粒,千粒重350~360 g,平均穗行数15,行粒数33~35,单穗粒重160~220 g,穗长16~18 cm。‘隆平206’种植密度及N、K优化栽培技术方案:产量9750~10725 kg/hm2,要求纯氮施用量为247.5~306 kg/hm2,施钾量为261.3~315.9 kg/hm2,折合尿素540 kg/hm2,K2SO4 450 kg/hm2。本规程规定了‘隆平206’品种适宜的生态气候条件、产量及群体结构指标、技术路线、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技术要求;提出了75000~11250 kg/hm2产量及群体结构指标;具体农艺方案:确定适宜的生态播种时期→条深旋种、肥一体化机播技术→中高密度→水肥调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控→适时晚收。  相似文献   

6.
大葱栽培技术比较简单,成本也比较低,适合麦茬地种植,一般单产4000-5 000kg/667m2,科学管理有单产1万kg/667m2的潜力,现将大葱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元福  石敏  李树林  唐云 《农技服务》2013,30(4):374-375
为了对福泉市中等土壤肥力种植玉米提供施肥依据,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探索了玉米中等肥力施肥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在该片区玉米最大施肥量N为14.55 kg/667 m2,P为10.55 kg/667 m2,K为13.27 kg/667 m2,玉米产量达540.83 kg/667 m2;最佳施肥量N为11.86 kg/667 m2,P为7.35 kg/667 m2,K为9.99 kg/667 m2,玉米产达533.23 kg/667 m2。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探讨适合广西岩溶区生长的农作物新品种,以期为该区域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及新种植作物提供试验示范和技术支撑.通过选择玉米、大豆、葡萄共3种作物在广西大化县岩溶区不同地块进行适应性种植,其中玉米品种有桂单0810、桂单0811、桂单162,以当地农家种作为对照;大豆品种有桂豆3号和桂豆5号,以当地农家种作为对照;葡萄品种有夏黑、巨峰、户太,每种作物的种植规格及田间管理参照当地种植习惯并遵循各品种的特性进行种植管理.结果表明,玉米品种桂单0810、桂单0811、桂单162产量分别达481.66kg/667m2、478.24kg/667m2、443.12kg/667m2,分别比当地农家种增产31.57%、30.63%、21.04%;大豆品种桂豆3号和桂豆5号产量分别为85.82kg/667m2、、78.76kg/667m2,分别比当地农家种增产77.87%、、63.23%,和对照相比,玉米和大豆各品种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夏黑、巨峰、户太葡萄产量分别达1 170.5kg/667m2、1 380.0kg/667m2、1 518.0kg/667m2,均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所选的玉米、大豆及葡萄品种均适宜在该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9.
通过项目连续3周年(1998~2001)在遵义市辖区的鲁班、三合、金鼎三镇片区旱地中实施,每周年实施3种间套作种植模式(①"小麦、绿肥、玉米、甘薯",②"小麦、绿肥、玉米、甘薯、荞麦",③"小麦、马铃薯、玉米、甘薯")合计面积754.873hm2,3年重复实施,累计实施面积2264.619hm2.根据农业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测产验收办法,再参照农业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对项目区5种粮食作物产量测产的结果及各作物生产投入费用等,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项目3周年累计完成周年间套作复合种植模式有效使用面积2038.16hm2.5种作物平均周年粮食单产983.8kg/667m2,其中2000~2001年为1100.4kg/667m2;平均周年新增单产282.6kg/667m2,其中2000~2001年为399.2kg/667m2;平均周年增产率为40.3%;平均周年新增单位产值426.42元/667m2;平均周年新增单位生产费104.11元/667m2;平均周年新增单位净产值322.31元/667m2.5种作物3周年粮食总产量3007.7127万kg,总产值4035.8320万元;3周年新增加粮食总产量864.3500万kg,总产值1303.6776万元,其中2000~2001年新增加总产量406.8803万kg,总产值596.0443万元;3周年新增总生产费318.2902万元,新增总净产值958.3874万元.5种作物单位生产投入产出比1∶2.66,单位新增净投产比1∶3.10.  相似文献   

10.
在怀仁县黎寨村进行"3414"肥料试验设计,建立了玉米施肥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求出了本地区种植玉米最高产量的施肥量、最佳经济效益的施肥量。结果表明,在该片地最大施肥量氮、磷、钾分别为30.30kg/667m2、13.26kg/667m2和6.68kg/667m2,玉米最大产量达872.45kg/667m2;最佳经济施肥量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2.60kg/667m2、9.95kg/667m2和4.20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为854.11kg/667m2。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品种隆平206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D1(57 000株/hm~2)、D2(67 500株/hm~2)、D3(78 000株/hm~2),分析成熟期玉米淀粉粒分布特征和籽粒灌浆阶段ADPG焦磷酸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粒粒径范围为0.4~30.0μm,平均粒径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玉米淀粉粒体积分布呈双峰曲线,表面积分布呈三峰曲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中型淀粉粒(3μm≤粒径≤18μm)的体积、表面积百分比显著下降,大型淀粉粒(粒径18μm)则显著升高;淀粉粒数量分布呈单峰曲线,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的淀粉粒数量分布无显著影响;2个玉米品种灌浆阶段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西华县迟营乡常年种植麦茬露地茄子,种植面积在0.113万hm2以上,每667m2产量4000~4500kg。露地茄子种植简单,投资少,效益高,是西华县主栽蔬菜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县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区域广泛.但长期以来,在大力发展大宗粮食作物时,大豆及其它小麦粮被忽视,种植面积小、单产低、发展缓慢,1989~1998年十年间,平均每年种植大豆3.46万亩,仅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51%,平均667m2产73.4kg.其低产原因:我们认为一是品种退化严重,低产品种面积大;二是栽培技术落后.为此我县从1998年开始,从外地引进良种大豆"渝豆1号"进行试验示范,1999年示范种植400亩,平均667m2产达180~210kg,比本地老品种667m2增产100kg以上,667m2增产值250元,2000年已推广种植1.8万亩.  相似文献   

14.
对7个玉米品种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测产量差异显著,品种的产量排序为齐单1号(621.41 kg/亩)登海618(609.51 kg/亩)隆平208(608.07 kg/亩)隆平206(606.26 kg/亩)登海605(572.6 kg/亩)华皖602(545.2 kg/亩)郑单958(543.2 kg/亩),齐单1号比郑单958产量高出14.39%。各生育期分布在98~109 d,登海618最短,为98 d,登海605最长,为109 d。有2个品种在拔节期不发生分叉,分别为华皖602和隆平208;齐单1号、登海618、登海605、隆平206和郑单958的分叉率分别为27.3%、11.7%、3%、2%和1.7%。在整个生育期内,茎粗、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灌浆速率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7个玉米品种穗行数最高的是登海605(17.6行);行粒数最多的是隆平208(35.3粒);穗长最长的是登海605(19.7 cm);穗粗最粗的是隆平206、隆平208(4.9 cm);秃尖最长的齐单1号(2.2 cm),最短的是隆平208(0.2 cm);出籽率的最高的是隆平206(90.08%);登海618机械脱皮率最高为95%;经济系数最高的是齐单1号(0.54)。  相似文献   

15.
1衡水市夏玉米生产现状衡水市夏玉米常年播种面积24.67万hm2左右,全市平均单产400kg/667m2左右,总产15亿kg左右。高产县平均单产450kg/667m2左右,低产县仅365kg/667m2,相差85kg,县与县之间发展很不均衡。近年来,衡水市玉米产  相似文献   

16.
玉米“3414”田间肥料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玉米"3414"试验,以氮、磷、钾为供试因子,以玉米产量为目标函数,确定都匀市海拔高度相近、土壤类型相同地块上种植玉米最佳的氮、磷、钾配比,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获得了优化的施肥技术方案:施用纯氮8.74kg/667m2、五氧化二磷5.31 kg/667 m2、氧化钾7.10kg/667 m2,可获得最佳经济产量537.74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晋北春播玉米区玉米抗旱品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地主推的国审和省审品种进行田间种植对比试验,观测玉米的品种特性和生长状况并记录,测定产量,经过试验筛选出最适合晋北春播区种植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同单38号、泉玉8号2个品种的平均单产分别为750.2kg/667m2和730.0kg/667m2,分别比对照晋32号增产61.2%和56.9%,并且植株农艺性状、抗性均好、稳产,可以作为晋单32号的替代品种或者搭配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18.
黄泾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57-57,60
为了探索玉米杂交种隆平206在阜阳市的最佳种植密度,于2011年进行了隆平206密度试验,并对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隆平206在阜阳市最佳种植密度范围为52500-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9.
黔西北冷凉山区玉米“3414”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施肥方案,开展玉米栽培肥效试验,通过对不同氮、磷、钾水平下的玉米产量及养分最佳投入量进行分析和氮、磷、钾的肥料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种植最佳经济施肥量为:纯氮12.4~13.6 kg/667 m2、五氧化二磷8.7~10.0 kg/667 m2、氧化钾9.2~11.2kg/667 m2,其施用比例约为1.00∶0.44∶1.05。肥料平均利用率为氮肥43.90%、磷肥24.74%、钾肥41.47%。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平罗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04年种植31.5万亩,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74.4万亩)的42.3%,其中套种玉米24万亩,单种玉米7.5万亩。套种玉米单产443.1kg/667m2,单种玉米单产583.2kg/667m2,玉米总产为15008.4万公斤,占全县粮食总产(26240.4万公斤)的57.2%。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