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认识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栖息环境的植被类型现状,于2005年9~11月、2006年3~7月,在滇金丝猴分布地设置植物样线60条、植被样方12个、竹子小样方60个进行综合调查。根据“中国植被”对植被类型划分及分类标准,将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组。对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结构、组成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川金丝猴栖息地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了植物多样性及其威胁因素。根据"陕西植被"的分类原则、单位和系统,将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23个群系组。对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结构、组成等进行了阐述。同时针对栖息地植物多样性受威胁状况,提出了植被恢复、生态移民及社区共管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路线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历史资料,对滇金丝猴栖息地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野外调查研究,分析了植物多样性及其受威胁状况。结果表明:(1)栖息地具有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有维管束植物217科789属3533种(含亚种、变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17种;(2)该区植物区系成分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明显偏重于温带性质、且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有中国特有分布属90个,其中,古特有属59个;(3)该区具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包括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47个群系,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同时针对栖息地植物多样性受威胁状况,提出了植被恢复、生态移民及社区共管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滇金丝猴栖息地60条样线和15个调查点的实地调查表明,箭竹是林下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所处的主要群落有云南铁杉-卵叶杜鹃林,长苞冷杉-亮叶杜鹃林,白柯-假乳黄杜鹃林,西南桦-五裂枫林,黄背栎林,华山松-麻栎林等。栖息地内的多数箭竹是滇金丝猴夏季的主要食物种类之一,箭竹属植物资源对保护金丝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清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类型,于2014—2015年期间,在保护区内设计调查陆地样线110条和水系样线43条,采用样线法调查记录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和分布位置,结果表明:森林植被为保护区最主要、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可划分为6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10个群系组21个群系,主要由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丛、草甸和沼生植被组成,基本查清了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状况,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促进其向顶级森林群落顺利演替。  相似文献   

6.
利用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的调查样地资料,采用相关系数和欧式聚类法对大熊猫栖息地的植物群落类型进行了数量分类。结果表明,卧龙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植被属于2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12个群系组,14个群系。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省万宁市神州半岛区域现有植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路线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野外植被调查方法,研究该地区植被类型的情况。依据《中国植被》的植被分类原则把该半岛的自然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16个群系,并对各个植被类型的基本特征给予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线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黑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分布有维管植物994种(含种下等级);植物区系温带属性属特点明显;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型以温带分布型占优;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13个植被亚型,21个群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代表性样地取样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赫尔洪德沙地樟子松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植被属于典型草原植被,自然植被类型相对丰富,共有4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19个群系组,49个植物群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线调查结合法对甘肃头二三滩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植物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分布有维管植物1 314种,隶属138科590属,其中蕨类植物56种,隶属15科29属,种子植物1 258种,隶属123科561属;国家保护植物14种;从属的分布来看,温带性属是保护区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植被类型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16个植被亚型和28个群系。  相似文献   

11.
滇西北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破碎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境丧失及破碎化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威胁之一,对物种栖息地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及对其破碎化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对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和破碎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包括滇金丝猴适宜生境在内的森林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2/3,是该地区的主导景观类型;研究区景观格局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景观破碎化.滇金丝猴适宜生境面积为308 212.44 h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18.86%.目前滇金丝猴适宜生境的破碎化程度较低,但仍需控制适宜生境已出现的景观破碎化,并通过生境恢复及廊道重建等措施加强对滇金丝猴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滇金丝猴的生境适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之一,分布于金沙江和澜沧江间云岭山脉的一个狭小区域内。文章基于前人对不同地理种群的滇金丝猴生态方面的研究结果的分析比较,从食性、季节性垂直迁移、家域利用和日行走距离方面讨论滇金丝猴的生境适应对策,并分析了其生境适应的生态学特性对物种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兰坪县是黑白仰鼻猴重要的栖息地之一。作者通过对兰坪县黑白仰鼻猴主要分布区啦井镇和兔峨乡的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牲畜数量、收入变化和劳动力从业等情况,分析该区社会经济变迁对黑白仰鼻猴栖息地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①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以农业作为基本生活来源的生产方式,啦井镇和兔峨乡的牧场和耕地的面积逐渐增大,加之近代工业的逐渐兴起,使黑白仰鼻猴的生存环境被不断的吞噬;②兔峨乡的牧场、工业发展较快,对黑白仰鼻猴栖息地产生重要影响,导致黑白仰鼻猴最南部的龙马山种群面临灭绝。研究认为,加快生产方式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让区内人民拥有更多的谋生手段,对减轻黑白仰鼻猴生境破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兰坪云岭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清兰坪云岭自然保护区滇金猴的种群数量及生境状况,兰坪县林业局与大自然保护协会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通过与当地群众座谈、访问等收集相关信息及实地观察等方法初步查清了三个猴群的种群数量、生境情况、活动规律、生存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初步研究了湖北大洪山植被的环境因素、区系特征及植被的基本类型。根据植被现状,按《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将该区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和143个群系,并对每一群系及某些重要群丛给予了分析和评价。此外,还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探讨了本区植被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保护区存在的原保护范围、功能区划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的原则与方案,并从影响评价方面论证了调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