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使世界更美好 ,茶使人类更健康。多年前海外茶友索句时 ,我曾将这两句话赠送给他们。这两句话看似随意 ,却是茶之功效的浓缩 ;这两句话看似平常 ,却是茶之影响的概括。茶是平和的饮料 ,可以使人由激愤变得冷静 ,由冲动变得理智 ;可以使世界由动荡变得宁静 ,由紧张趋于缓和。茶是健康的饮料 ,自古以来 ,即是人们修身养性、祛病强身的良友 ,品饮之间 ,即可获得舒活筋骨、清神健体之疗效。古人著述谈论茶之疗效 ,几达数十种之多。现代科技发现茶之成分 ,含有多种于人体有益要素存在。常喜饮茶之人 ,多为长寿之身。茶界著名人士吴觉农、王泽农…  相似文献   

2.
3.
余悦 《农业考古》2002,(4):282-287
“著书要立说”,是我一贯的追求。写作这本书,自然也不例外。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想在一本书中穷尽其极是不可能的。我只能选择茶俗、茶艺、茶道进行初步的探讨,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多角……  相似文献   

4.
龚建华 《农业考古》2002,(4):292-294
茶之于人 ,也多矣。于我目 ,是晶莹剔透 ,醉人之色 ;于我鼻 ,是怡人清气 ,醉人之香 ;于我口 ,是沁人心脾 ,醉人之味。茶之于人 ,也久矣。不说那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百毒 ,因为它是那么绵远而近似乎传说 ;不说那古书中俯仰可得的茶之意味 ,因为它是那么缤彩纷陈以至于无法枚举 ;也不说那华夏儿女心中解不开的茶之中国结 ,因为它是那么勾人心弦而让每个炎黄子孙都情不自禁的浸染其中……翻开中国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 ,其中关于“荼”的解释是 :“荼 ,苦茶也。”而中华诗歌的源头《诗经》中业已有了茶的最早记载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或…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疗》总算编著完了 ,这无疑是一本“急救章”。在原来的计划中 ,这套丛书中并没有这本 ,因为我主编的《中华茶文化丛书》中就有《茶饮康乐———中国茶疗的发展与运用》 ,并于 1998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但现在让其加盟 ,一是出版方面提出的意见 ,因为社会和读者需要。二是近几年来 ,茶疗受到学术界的青睐 ,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 ,而这需要及时地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告诉大众 ,让人民更好地享受茶疗的优惠 ,读了却有其实际的意义。因为几乎在其他各项完成之后 ,才进行这项工作 ,只好几个人同心协力。由余悦提出全书的规划和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茶谣>的舞台美术是一门浸润着茶文化的艺术,包括音乐效果、灯光、服装、化妆、道具、布景,其中音乐、灯光、服装、化妆、道具分别在其他章节中专门讲述,这里在讲到舞台美学的地方会与这些方面有所交叉,但主要还是以整体的布景和艺术效果来展开.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疗是一本实用性的书 ,它和医学、药学有紧密的联系。当考虑其实用价值时 ,我们觉得还要特别关注四点 :一、茶疗的作用是有效的 ,这一点已被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所证明。但茶和茶疗的作用都是渐进式的 ,效果是比较缓慢的 ,其疗效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今天谈绿色食品、绿色饮品、无副作用药品 ,应该科学、准确地对茶与茶疗的功效进行定位 ,应该辨证地对待其药效与药理功能。用茶疗应该从具体的病情出发。各种病情虽然可分为内科、外科和各种不同的专科 ,但各种疾病、症状、轻重、缓急都有其不同的特性。比如感冒 ,就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  相似文献   

10.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7,(2):217-220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加速进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所以关于文化问题的研究已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各个人文学科的学者,也都从不同角度参与了文化问题的研究。陈文华教授更是责无旁贷地,将中国茶文化学作为重点科研课题,历时三年撰写了《中国茶文化学》,它既是“中国茶文化学”的重点科研课题的成果之一,又是很好的“中国茶文化学”的学科教材。现在文化问题及其在我国新时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意义,已被人们所认识,并日益受到重视,已经看到文化问题的研究与世界格…  相似文献   

11.
“龙团香满三江水 ,石鼎诗成七步才 ,襄王无梦到阳台。归去来 ,随处是蓬莱。”———元代李德载 [阳春曲·赠茶肆 ]这首茶肆的广告词 ,精到地宣扬了饮茶的乐趣 :一盏茶烟袅袅的香茗在手 ,便随处是烟波渺渺千峰翠的蓬莱仙境了。曾几何时 ,人们誉称中国为“神州大地” ,神州者 ,九州也。传说中我国上古的行政区划 ,成了后世“中国”的代称。蔚为大观的中国茶馆就遍布在这广袤的九州之上。虽说本书中已展示了中国茶馆的基本面貌 ,却不可能做到详尽。况且 ,中国茶馆的貌、态、趣、神、韵 ,无时不在延展、变化 ,加之各地茶馆自有独特之处 ,也是万…  相似文献   

12.
与茶相识时 ,我还是一懵懂少年 ,随母亲一同上山采茶 ,见那绿叶相簇 ,丛生于山谷 ,散香于幽林 ,顽劣的我随即摘下一片在我想来定是芬芳无比的嫩芽放入口中。“苦” ,叫了一声 ,我立即吐了出来。母亲笑笑说 :“傻孩子 ,茶叶本来就是苦的啊 ,可你如果再深吸一口气 ,就会觉得甜了。”我半信半疑的吸了一大口气 ,似乎是甜的 ,又似乎不是。但茶就这么轻盈的跃入了我的心灵。读大学时 ,我已是一追赶潮流的青年 ,自然对茶是嗤之以鼻 ,以为它太过平俗 ,不合我超脱个性。我喝咖啡、喝可乐 ,一番太苦、太甜之后 ,我却还是于那时髦饮料不感兴趣 ,仍旧端…  相似文献   

13.
14.
<茶歌>是什么?这是我的疑问,也是我向大家提出的一点问题.我也相信许多的人都能对这个问题答出一二.如:就是采茶时候唱的歌,就是采茶、做茶时唱的歌等等……综合许多人的答案和对茶歌的理解,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茶歌是具有音乐性的民歌.有了这一点共识,我们不得不对民歌做点解释,不得不对包涵民歌在内的民族民间音乐做点解释.  相似文献   

15.
从茶馆到茶艺馆 ,中间一个字的横插 ,历经了一千多载。饮茶的起源 ,众说纷纭 ,未有定论 ;茶馆的源起 ,是莫衷一是 ,尚需博考。心契美好的中国人 ,情愿把它们归功于远祖神农氏与一善心老妪。因而 ,茶馆自其雏形起 ,就带着中国人独有的神奇风情。但不管怎样 ,“在那古老的或稍有装潢的茶厅里 ,一壶绿茶 ,两三朋侣 ,身体歪斜着 ,谈的是海阔天空的天 ,一任日影在外面慢慢地移过” ,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了 ,“的确 ,再没有比茶馆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东方人那种悠闲、舒适的精神了。”(钟敬文先生语 )中国的茶馆 ,萌芽于西晋 ,…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谣>是一部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习俗通过歌舞、影像、茶艺、武术、说书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型舞台艺术呈现,是茶区劳动者生活情感自然流露的产物,它较多保留着原有的真美以及茶乡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17.
今年正值新春到来之际,由北京市茶叶总公司与正阳门管理处联合举办的《中国茶文化展》在老北京的“窗口”——正阳门箭楼上开幕了。笔者乘兴前往参观并登楼远眺,一睹首都前门内外市容风貌,真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昌盛、安定祥和的兴旺景象。从箭楼窥视首都一角,想到我们伟大祖国5000年的历史,古往今来,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茶文化,而茶作为社会文明生活中的一束美丽的花朵,在今天以更加茁壮、艳丽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笔者随想随行.不知不觉地进入一楼大厅顿感满室茶香,包装精美的各地名茶,幽雅别致的茶座,形态各异的传统茶具,丰富多采的茶文化史,古今相继,充满浓浓的醉人的茶趣。中国茶文化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展出的要旨是什么呢?展览开篇明确指出: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以饮茶为核心的中国茶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不断地得到丰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道》的面世兼绘茶人图陕西省安康地区作家协会丁文1994年3月,《中国茶道》由陕西旅游出版社正式了!一切是那么偶然!1992年初秋的一天,旅游出版社的陈全力先生在安唐印刷厂的罗长发先生陪同下,突然光临我那有几分寒怆的办公室,当我从龊牙咧嘴的办公...  相似文献   

19.
化妆,在字典里是这样定义的: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一般是指利用化妆品和化妆手段来打扮自己或帮助他人改变容貌以适应某种特殊的要求.舞台化妆造型是舞台美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和服装、灯光、布景等部门一样,是运用造型艺术手段进行创造的,就人物造型来说化妆、服装,与表演紧密结合,直接塑造剧中人物形象,化妆与服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1).化妆是帮助演员塑造准确、生动感人的角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化妆来说,剧本是前提,导演是主导,表演是归宿,舞美设计对全剧的造型处理是化妆风格和尺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著书要立说” ,是我一贯的追求。写作这本书 ,自然也不例外。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 ,内涵丰富 ,想在一本书中穷尽其极是不可能的。我只能选择茶俗、茶艺、茶道进行初步的探讨 ,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 ,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对于一些至今仍有争议或者虽有陈说但史实证明是不准确的说法 ,提出自己的一得之见。如何确定这本书的名字 ,却使我颇费斟酌。如果执其一端 ,难免以偏概全 ;如果三者并列 ,又可能不得要领。中国自古以来 ,就讲究“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这句话用在书名的敲定上也可以得到某些启示。犹豫再三 ,我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