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滴灌冬小麦合理施氮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360 kg/hm2(N4)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籽粒特性、面团流变学参数和拉伸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的籽粒容重、出粉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以及面团稳定时间、弱化度、拉伸阻力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N3处理达到最大;沉降值、面团吸水率及形成时间逐渐增大;拉伸面积和延伸度逐渐减小.施氮量对穗数影响不大,但穗粒数、千粒重、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表现为:N3>N4>N2>N1;产量以N3处理最高,为9 540.15 kg/hm2,分别较N1、N2、N4处理产量提高了24.72;、14.44;和6.23;,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水平.[结论]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滴灌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均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180kg/hm2(N1)、240 kg/hm2 (N2)、300 kg/hm2(N3)、360 kg/hm2(N4)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特性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的LAI、SPAD值以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N3处理达到最大;胞间CO2浓度(Ci)呈先"先降后增"的变化,在N3处理最低.施氮量对收获穗数影响不大,但穗粒数、千粒重、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表现为:N3 >N4>N2 >N1;产量以N3处理最高,为9 540.15 kg/hm2,分别较N1、N2、N4处理产量提高了24.72;、14.44;和6.23;,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水平.[结论]冬小麦的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3.
氮素营养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冬小麦“长旱58”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干物质转运、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共设5个氮水平,即N1(0 kg/hm)、N2(80 kg/hm)、N3(150 kg/hm)、N4(195 kg/hm)、N5(300 kg/hm)。结果表明:在氮肥用量为195 kg/hm的水平下,籽粒获得最高产量, N1处理产量最低。其余茎中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最大,而颖壳是灌浆期干物质转运最先发生的部位。N4处理下花后干物质积累最大,而花前同化物转运率最小, N1和N2处理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最大,N5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小于N4,说明合理的增施氮肥可增加灌浆期光合同化物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生长及氮素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探索滴灌春小麦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为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新春6号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施氮处理0、225、300、375 kg/hm2,分别用N0、N1、N3N3表示.[结果]滴灌春小麦干物质、氮素快速积累时间分别在出苗后30~61和25 ~55 d,且干物质与氮素的最大积累及最大积累速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粒氮素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素向籽粒的分配比例呈现出下降趋势.小麦产量和氮肥当季利用率随着旋氮量的增加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产量以N2最高,达到7 619.86kg/hm2,比N0增产40.96;.[结论]合理的施氮量和施氮时期是小麦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举措,在滴灌春小麦出苗后25-55 d这段时期需保证水肥充足供应.通过一元二次多项式拟合,施氮量为329.02 kg/hm2时理论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滴灌高产春大豆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施氮量对滴灌高产春大豆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分析4种施氮量(0、75、150和225kg/hm2)处理对滴灌高产春大豆干物质积累及其对茎秆干物质转运的情况。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增加叶面积指数主要是主茎7~19节叶面积增加的结果;施氮肥增加干物质的积累,当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时,增加干物质量主要是茎秆中上部节杆物质积累量增加的结果;施氮肥增加茎秆中上部节物质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和对粒重的贡献率和产量。施氮肥增加植株中上部节叶面积,提高茎秆干物质的积累量,并提高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和对粒重的贡献率。以N150处理的产量较高为4 889.62kg/hm2,其最大干物质量为16 133.8kg/hm2,其中,茎秆干物质为5 364.7kg/hm2,茎秆干物质向籽粒转移量为1 830.5kg/hm2、转移率为34.12%。  相似文献   

6.
以高产优质小麦济麦20为试材,研究了冬小麦不同施氮量和基本苗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基本苗条件下,施氮量在0~24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施氮量增至300 kg/hm2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当施氮量为180 kg/hm2(N1处理)和300 kg/hm2(N3处理)时,666.7m2基本苗在10万(M1处理)至15万(M2处理)范围内,随基本苗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当施氮量为240 kg/hm2(N2处理)时,666.7m2基本苗10万和15万两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并且获得了最高产量,前者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后者。本试验中,过量施氮和过多基本苗均导致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降低,综合考虑籽粒产量、经济系数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等因素,以M1N2和M2N1处理较优。  相似文献   

7.
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北疆灰漠土区不同氮肥用量玉米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氮肥(N)用量设置6个水平:0、225、300、375、450和600 kg/hm2(分别以N0、N225、N300、N375 、N450、N600表示).[结果]施氮肥可显著促进玉米生长,高氮处理(N375 N450和N600)玉米干物质重显著高于中氮(N300)、低氮(N225)和不施氮肥处理(N0),但三个高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增加玉米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且氮素在叶片和籽粒的分配比例也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450 kg/hm2氮素积累量增加不显著.增施氮肥也可显著促进玉米磷素吸收,其中N375处理玉米磷素积累量最大,过量施用氮肥(> 375 kg/hm2)会抑制玉米对磷素养分的吸收.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但施氮量高于300kg/hm2后,玉米增产不显著.[结论]施氮300 kg/hm2是本研究区玉米的适宜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影响,以商丘市夏邑县为试验点,研究了玉米全部粉碎还田与6种施氮方式相结合的栽培措施对国麦301干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方式对国麦301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有显著影响,其中对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影响最大。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现一元二次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最高干物质的施氮量分别为269.12、277.39、260.88、269.77kg/hm2。成熟期干重、籽粒产量、花前同化物转化率及贡献率均以N3处理(施氮量262.5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氮肥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干物质的积累动态与分配规律的影响,为南疆陆地棉膜下滴灌高产棉田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所49号为材料,在田间通过不同施纯氮量(0、150、300、450、600和750 kg/hm2)试验,对不同生育时期公顷干物质的积累及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并建立施纯氮量与籽棉产量的回归方程.[结果]全生育期根、茎枝、叶片的干物质积累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蕾花铃在结铃期呈极显著负相关.茎枝的分配比例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蕾花铃呈负相关;叶片的分配比例在开花期之前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开花期之后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纯氮300~450 kg/hm2,可提高干物质积累速率,延长其快速积累持续期,调节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增加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提高棉花产量.施纯氮量与籽棉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4 171.870+12.881 X-0.015X2,当施纯氮量X=427.832 kg/hm2,得到籽棉理论最高产量为Y=6 937.17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供氮水平对膜下滴灌春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滴灌春玉米养分吸收规律,为科学制定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氮肥(0、210、300、390 kg/hm2,记为N0、N210、N300、N390)对春玉米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的影响.[结果]在成熟期N210、N300、N390处理较N0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提高了22.70;、41.08;、32.08;.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高峰期分别出现在出苗后28 ~ 85、85 ~ 108、28~43 d.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和地上部、根系干物质及氮素累积增加,但过高施氮量(390 kg/hm2)导致干物质和产量降低,而地上部磷钾积累量一直呈现增加趋势.根系氮磷钾累积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吐丝期,N210、N300根系氮素累积量较大喇叭口期分别增加了145.1;和217.4;,而N390处理氮素积累量与N210接近,磷素累积与N0接近,钾素累积量小于大喇叭口期.[结论]膜下滴灌条件下,施用氮肥春玉米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累积量均增加,但过量施氮抑制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及氮素积累,且不利于对磷钾养分吸收,尤其在吐丝期,过量施氮对根系磷钾的累积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