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安徽省东南部长江北岸的江淮平原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污染程度及来源,采集研究区44个土壤样品,测定Cr、Co、Ni、Cu、Zn、Cd、Pb、As、Hg、Se含量,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土壤的污染状况,结合地累积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初步判断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Cr、Co、Ni、Cu、Zn、Cd、Pb在土壤中有一定的积累,而As、Hg、Se 3种元素含量低于背景值,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r、Co、Ni、Cu、Cd属于轻微污染,Zn、Pb、As、Hg、Se属于清洁无污染;由地累积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可知,Ni、Cr、Cu 3种元素以人为污染源为主,Cr与Co、Ni、Cu、Zn之间,Co与Ni、Cu、Zn之间,Ni与Cu、Zn之间,Cu与Zn之间,Zn与Cd之间,Cd与Hg、Se之间,Pb与Se之间,Hg与Se之间同源性很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种植与生产地重金属污染状况,为药用植物质量控制和GAP基地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南部汉中地区典型的药用植物种植基地与生产地16个样点土壤以及4个样点水样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及水样的基本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V、Cr、Mn、Fe、Co、Ni、Cu、Zn、As、Se、Cd、Pb)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明土壤理化性质与重金属元素的关系以及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不同样点的土壤pH、有机质、总磷和总氮含量有明显差异。研究区所有土壤样点中,除Se元素之外,其余11种金属元素(V、Cr、Mn、Fe、Co、Ni、Cu、Zn、As、Cd、Pb)含量均未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研究区样点土壤Se含量最高为1.83 mg/kg,但也未超过土壤富Se含量最高限值(3.0 mg/kg),因而不存在超标现象。4个样点水体pH为6.78~7.52;水体Ni元素含量均超标,可知样点水体中Ni是主要污染元素。地累积指数法结果表明,研究区除了1个样点(城固天然谷药业)土壤中的Cd呈无污染 中污染程度外,其余样点均无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显示,整个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潜在风险为轻度风险,风险主要来源于土壤中Cd。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V、As、Cd 和Pb的来源与大气沉降和废水排放相关,Mn、Fe、Co、Zn、Ni和Cu主要源于成土母质以及自然积累,Se来源与当地农业活动作用相关。【结论】汉中地区药用植物种植与生产地环境中重金属元素总体呈无污染或轻微低污染状态,适合药用种植与生产,但在今后的种植和生产中应控制土壤Cd元素的污染,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琼北农田土壤重金属水平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琼北高背景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03个样品,分析农田土壤中12种重金属(As、Cu、Cr、Zn、Pb、Ni、Hg、V、Mn、Co、Cd、Se)的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该地区农田重金属累积程度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该地区4类农田土壤(赤红壤、砖红壤、水稻土和火山灰土)中Ni、Cr、Co、Cu、V、Mn平均含量比海南省背景值高1.11~11.06倍,比全国背景值高1.01~5.92倍;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比较,Ni、Cr、Cu、Co、V、Mn存在普遍的超标现象;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地累积指数表明Ni、Co、Cr和Mn存在累积现象;除火山灰土外,其余3类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均为轻微生态危害,其中重金属Ni、Hg和Co的累积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4.
结合GPS采用网格法,将山东省聊城市耕地按8 km×8 km网格分为136个样点,调查了As、Cd、Co、Cr、Cu、F、Hg、Mn、Ni、Pb、Se、V、Zn 1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利用微量元素浓度等值线分析各元素的空间分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土壤中Cu、Hg污染明显,As、Co、Cr、F、Ni、V、Zn等元素轻微污染,Cd、Mn、Pb、Se等元素未受污染;Cr、Cu、Hg、V、Zn等元素存在富集现象,但不同县城的富集程度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选取城郊梭梭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梭梭茎枝、根、凋落物及根际土壤样品,通过测定(Cd、Hg、Pb、Zn、Mn、Ni、As、Cu、Cr)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初步分析,量化梭梭各器官修复潜力,并根据生物量方程估算梭梭单位面积及单位空间重金属累积量,进而评价梭梭对各元素富集效能。结果表明,9种元素均低于土壤风险筛选值,除Mn、Ni、Pb含量低于新疆土壤环境背景值外,其余元素均不同程度超出背景值,其中Hg元素是背景值的4倍,表明研究区土壤产生不同程度重金属累计现象,Mn、Cr、As、Hg、Cd污染可能不同程度受燃煤、金属冶炼等因素影响,Pb、Ni可能来源于交通污染源以及成土母质双重影响,Cu可能与区域垃圾、秸秆焚烧有关。梭梭各器官表现出对Mn、Cd、Hg良好的富集能力,对Ni、Zn、Cr、Cu具备一定的修复潜力,对Pb、As表现出低修复潜力;单株梭梭对重金属元素累计总量大小顺序为Mn>Zn>Cr>Cu>Ni>Pb>Cd>As>Hg,地上部分对各重金属元素累积量均明显大于地下部分。梭梭对重金属污染治理具备较强的修复潜...  相似文献   

6.
为认识宿州煤矿区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来源,利用富集因子指标评价尘样中Cu、Pb、Zn、Cr、Cd、As、Mn和Fe的污染等级,并借助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手段对降尘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尘中Cu、Pb、Zn、Cd和As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而Cr、Mn和Fe则低于土壤背景含量;Cd的元素富集因子为9.02,为显著污染水平,Cu和As的富集因子介于2~5,为中度污染,其余元素富集因子均小于2,为无污染至弱污染;降尘中的Cd和As元素具有同源性,与煤矿开采及煤炭资源利用等相关的人为活动密切相关,Cu、Pb和Zn的含量富集主要受到矿区大型运输车辆交通污染影响,而降尘中Cr、Mn和Fe则来源于地表土壤颗粒物。  相似文献   

7.
大寨海绵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大寨海绵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该区土壤Zn、Cr、Cu、Ni、Pb、As、Cd、Hg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分别以山西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为参照,选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进行污染评估。结果表明:大寨海绵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均没有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但As、Hg、Ni、Pb元素超过了山西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山西土壤环境背景值为参照,研究区土壤受到As、Hg、Pb的轻度污染,Cu、Ni、Zn、Cd的污染指数也在警戒线上。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表现为Hg﹥Cd﹥As﹥Pb﹥Ni﹥Cu﹥Zn﹥Cr。土壤环境总体存在轻度危害风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r、Ni、Zn、Cu、Cd和As可能是同源或伴生关系,Hg与其他重金属元素不相关。大寨海绵田中污染较重的重金属元素与农业施肥、旅游交通、建筑施工、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粮食安全,为探明不同时期土壤重金属动态变化规律,采集了天津市武清区的95个农田表层土,并对样品中Pb、Cu、Cr、Ni、Zn、Cd和As的含量进行测定。基于地统计法分析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探讨2005年和2019年土壤重金属的累积、潜在生态风险以及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Ni以外,重金属Pb、Cu、Cr、Zn、Cd和As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污染不断增加。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Cd和As是研究区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2005年和2019年重金属空间特征表明,Cu、Cr、Ni、Zn和As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高值区集中在研究区的西南部,Pb的高值区呈现面源污染,而Cd呈现明显的点源污染。研究区Cu主要受农业施肥的影响,Zn主要受农业施肥和污水灌溉的双重影响,As、Ni和Cr的污染主要来自成土母质,Cd可能来源于工业活动,Pb归因于交通尾气的排放。研究表明,武清区典型蔬菜种植土壤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排放以及污水灌溉。本研究明确了天津市武清区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源,可为研究区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密云水库上游铁矿区重金属在胡敏酸中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铁矿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深度(0~20 cm和20~40 cm)土壤样品和胡敏酸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以及重金属与胡敏酸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国际腐殖质协会提供的胡敏酸提取方法从土壤样品中提取胡敏酸,使用ICP-MS测定了土壤样品和胡敏酸中重金属V、Cr、Co、Ni、Cu、Zn、Cd和Pb的含量,并使用相关性分析法和富集因子法研究了重金属和胡敏酸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V、Cr、Co、Ni、Cu、Zn、Cd和Pb在0~20 cm的平均含量高于20~40 cm;胡敏酸中V、Co、Ni、Cu、Zn和Pb在0~20 cm的平均含量高于20~40 cm,Cr和Cd则相反。相关性分析表明V、Cr、Co、Ni、Cu、Cd和Pb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和胡敏酸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V、Co、Cu、Cr、Ni和Zn的含量与胡敏酸和有机质含量之比(HA/OM)呈负相关。富集因子分析表明胡敏酸对V、Cr、Ni、Zn和Pb的结合能力不强,而对Cu元素的结合能力很强;0~20 cm的胡敏酸对V、Cr、Co、Ni、Cu、Zn和Pb的富集程度高于20~40 cm,Cd则在20~40 cm的胡敏酸中富集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性是监测和评价土壤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前提。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位于夏尔西里地区的山地森林、绿洲、半荒漠、荒漠土壤中Hg、As、Cd、Cr、Pb、Mn、Cu、Zn、Ni等9种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变异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旨在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重金属Co、Cr、Cu、Mn、Ni、Pb、Zn、Hg、As平均含量分别为13.44、66.07、45.86、695.45、26.02、50.74、112.36、0.39、78.09,重金属Co、Ni平均含量未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Cr、Cu、Mn、Pb、Zn、Hg和As的平均含量均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超标分别为1.33、1.67、1.04、2.67、1.67、24.97、6.79。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夏尔西里4个采样区表层土壤中9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表明综合污染值为重度污染水平。Hg和As是危害最严重的2种金属,对夏尔西里整个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污染贡献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冉延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454-5458
分析了某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含量的319个空间样本,结果表明: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均超过了城区背景值,尤以Hg、Cu、Zn、Cd含量超标最严重。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As、Cr、Cu、Ni来自工业区,Cd、Pb、Zn来自交通区,Hg来自公园绿地区的农药。最后采用内梅罗指数污染评价方法得出各功能区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工业区、交通区、生活区、公园绿地区和山区。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元素没有严格的界限,在化学中一般是指相对密度≥5.0的金属元素,包括Fe、Mn、Cu、Zn、Cd、Hg、Ni、Co等45种元素.As是一种类金属元素,但由于其很多性质和环境行为都与重金属元素相类似,所以也将它归入重金属元素.而环境污染的重金属主要有Pb、Cd、Cr、Ni、Cu、Zn、Hg及类金属As.  相似文献   

13.
叶面降尘对大气环境状况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同时也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之一.为调查湛江东海岛农田叶面降尘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ICP-MS测定了As、Cd、Cr、Cu、Ni、Pb、Zn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单因子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讨论了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Cd、Cu、Zn的平均值明显高于湛江土壤背景值,As、Cr、Pb的平均值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但未超过国家标准值.Cd为严重污染、Zn为中度-严重污染、其他重金属元素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Pb主要来源于交通活动,Zn、Cd、Cu和Cr主要与工业活动有关.由此可知,东海岛农田叶面降尘污染情况严重,靠近钢铁石化区的农田的叶面降尘重金属污染大.  相似文献   

14.
叶面降尘对大气环境状况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同时也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之一.为调查湛江东海岛农田叶面降尘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ICP-MS测定了As、Cd、Cr、Cu、Ni、Pb、Zn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单因子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讨论了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Cd、Cu、Zn的平均值明显高于湛江土壤背景值,As、Cr、Pb的平均值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但未超过国家标准值.Cd为严重污染、Zn为中度-严重污染、其他重金属元素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Pb主要来源于交通活动,Zn、Cd、Cu和Cr主要与工业活动有关.由此可知,东海岛农田叶面降尘污染情况严重,靠近钢铁石化区的农田的叶面降尘重金属污染大.  相似文献   

15.
叶面降尘对大气环境状况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同时也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之一。为调查湛江东海岛农田叶面降尘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ICP-MS测定了As、Cd、Cr、Cu、Ni、Pb、Zn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单因子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讨论了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Cd、Cu、Zn的平均值明显高于湛江土壤背景值,As、Cr、Pb的平均值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但未超过国家标准值。Cd为严重污染、Zn为中度-严重污染、其他重金属元素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Pb主要来源于交通活动,Zn、Cd、Cu和Cr主要与工业活动有关。由此可知,东海岛农田叶面降尘污染情况严重,靠近钢铁石化区的农田的叶面降尘重金属污染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贵州省某县辣椒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来源,采用4 km×4 km的网格采集了108个土壤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测定土壤中Cd、Hg、As、Pb、Cr、Cu、Zn、Ni元素含量,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辣椒种植区土壤大部分重金属含量相对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大部分土壤中Cd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且8个重金属在研究区的分布差异较大,Cd、Hg、As、Cr、Ni的高含量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Pb的高含量区较为零散,没有明显集中分布区;Cu、Zn的高含量区主要分布于西南部。PMF模型解析出5个贡献源,工业源、自然源、交通源、大气沉降源及混合源。其中,Cd的污染来源较为复杂,有自然背景、农业活动、工业活动等;Hg的主要来源是大气沉降;As的污染来源主要是工业活动;Pb、Zn的污染来源主要是交通活动;Cr、Cu、Ni的主要来源是自然背景,其中部分Zn还可能来源于交通活动。辣椒种植区存在Cd、Hg、As、Cu、Ni污染风险,辣椒产业布局应考虑交通、工业等活动对土壤表层重金属的影响,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同时也要合理的施用化肥、农药,以保障辣椒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北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我国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Cu、Pb、Zn、Cr、Cd、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为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北方30个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北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除Cr外,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全国背景值;8种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HgPbAsZnCuCrNi,其中Cu、Cr、Ni在不同灌区差异性相对较小,Cd、Hg、Pb在不同灌区差异较大;Cu与Zn、Cr、Cd、As、Hg,Zn与Ni,Cr与Pb、Ni、As、Hg,Cd与As呈显著相关的概率较大,Pb与Cu、Zn、Ni、Hg,Hg与Zn、Cd、Ni、As呈高度相关的概率较大;各种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指数和地质累积指数由大至小依次为CdHgCuAsZnPbNiCr。【结论】我国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中Cu、Pb、Zn、Cr、Cd、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明显积累,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等级评价及溯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现状及来源,通过多元统计对土壤中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进行描述,并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重金属Pb、Cd和Hg显著富集,分别是福建省土壤背景值的2.2、3.6和2.6倍;(2)Cu、Zn、Pb、Cr、Ni和As风险等级"低";Cd、Hg的风险等级以"中"和"较重"为主。整体茶园土壤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以"中"和"重"为主(78.9%)。(3)Pb为交通源因子;Cu、Cr和Ni的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Hg为农业源因子;Zn受到自然地质背景和交通运输的共同控制;Cd除了交通源还有农业源。由于Cd和Hg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高,因此,应特别注意茶园农业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宿州市环城河两侧土壤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环城河两侧环境的不同,在河流两岸各布置18个采样点,共36个采样点,分析Cu、Pb、Zn、Cd、Ni、Cr、Hg、As共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u、Pb、Zn、Cd、Ni、Cr、Hg、As平均含量分别为34.27、27.32、66.07、5.73、30.18、51.99、0.34、16.81mg/kg,其中Cd和Hg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Cu超过了宿州土壤背景值,除Zn外,其余元素均超过安徽省土壤背景值;从河流沿岸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来看,Cu、Cd、Ni、Cr、Hg这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为北侧高、南侧低,Pb、Zn、As这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则为北侧低、南侧高,表明重金属含量分布与环境绿化间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0.
采集恩施4片不同区域菜地108份土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样品中的Cu、Zn、Ni、Cr、Pb、Cd、As、Mn、Co、Ba、V、T1、Bi、Hg等14种重金属含量,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多因子综合评价法以及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所调查菜地的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所调查区域菜地土壤污染是以重金属Cd 、Mn和Cu为主的复合污染,其中有2片菜地处于较强的生态风险等级.对14种元素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和来源性分析,结果表明,Mn、As和Co来源于土壤母质本身,其余重金属污染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开发和资源产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