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疆农业科学》2017,(9)
【目的】评估阿克苏地区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年雹灾面积的差异性,分析该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为开展人工防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1978年~2013年的年雹灾面积统计资料,以1996年作为阿克苏地区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开始年,采用统计学的区域回归分析法,将喀什地区作为对比区,分析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各18 a的年雹灾面积差异性。【结果】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平均年雹灾面积减少23 802 hm~2,相对减少率为54.5%。结合农业经济数据,年平均减少雹灾损失44 417×10~4元,年投入产出比接近1∶10,统计显著性水平高达0.01。【结论】阿克苏地区通过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冰雹灾害损失显著减小,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3.
选取湖南省人工防雹重点试验区湘西北张家界市2006~2009年的2个典型人工防雹作业个例,对冰雹云的形成、冰雹云雷达定量判别指标、人工防雹催化方法和作业效果评估等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介绍,对跨区域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展开了探讨。结果表明,多单体风暴是湘西北山区人工防雹作业的重要对象,雷达定量判别冰雹云、提前作业和防止各单体间合并是人工防雹作业成功的关键,过量催化(用弹量)是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技术问题,效果评估是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区域冰雹联防除开展雷达预警和资料共享外,在炮点设置和防雹作业时都要充分考虑下游地区。使用这套方法在湘西北地区已开展了5年时间的人工防雹作业实践,获得了良好的人工防雹效果和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西藏自治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的检验,一是利用雷达回波参量作物理判别分析。将雷达回波对冰雹云的反映,分回波高度H、回波强度Z和强回波范围V3项,利用雷达回波对比法进行作业效果检验。二是利用农田受灾面积和损失值作效果检验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内蒙古中部人工防雹作业方式及效果进行客观评估。[方法]通过对内蒙古中部地区(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代表)1990~2007年雷达探测资料、降雹资料以及人工防雹作业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人工防雹催化运载工具("三七"高炮)的性能、催化剂成核率以及单位体积冰雹云内的适宜催化量标准,得出对当地人工防雹作业方式及效果的客观评估。[结果]在选择作业目标云系时,对雹云云体的形态和强度的判断比较准确,但对雹云云体高度的选择还存在着不确定性;作业高度仍然偏低,难以达到理想催化高度;大部分作业的时机掌握得比较好,但作业时间偏晚所占的比例也不小;每次作业的用弹量明显偏少,需加大用弹量或提高催化剂成核率。[结论]内蒙古中部人工防雹作业方式总体上比较适宜,总有效率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6.
7.
云南省楚雄市气象局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已经持续了近20a,在该市农业抗自然灾害及重大社会活动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楚雄市地处滇中腹地,受特殊地形的影响,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是"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季节性干旱是我们的瓶颈。楚雄降雨分布极不均匀,夏秋两季的雨量占了全年的95%,对楚雄市的农业以及林业发展有不良影响。楚雄市又处于楚雄州冰雹的主要路径上,春夏季冰雹危害严重,对楚雄市的粮经作物造成了很大危害,因此,在全州处于人工增雨防雹业务的低谷期时,楚雄市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力度反而增加。对楚雄市的人工增雨防雹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大力加强对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指挥系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楚雄市的湿度变化进行分析,探析指挥系统的现状,指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挥系统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数值模拟人工防雹催化效果。[方法]在对内蒙古中部地区(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代表)10年雷达探测资料、降雹资料以及人工防雹作业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三维积云催化模式,对冰雹云或雷雨云进行分时段催化数值模拟试验、不同催化部位数值模拟试验以及不同催化剂量数值模拟试验,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经过分析并考虑实际人工防雹作业状况,得出适宜而有效的催化作业时间、作业部位以及作业催化量(AgI)。[结果]有效作业时间宜早不宜迟,提前20 min左右作业,效果比较好;催化作业部位应视冰雹云强度、形态结构以及催化剂运载工具的性能而定,对于中等强度及以下的冰雹云,在回波强中心催化即可,对于强冰雹云,一般在冰雹胚胎帘即过冷水累积区中作业效果最好;每次作业的有效催化剂量(AgI)一般应达100 g,对中等强度以上的冰雹云每次作业催化剂量通常要达100 g(相当于100发炮弹)以上。[结论]在冰雹云发展的适宜时间、适宜部位进行适宜剂量的AgI催化,可达到抑制冰雹云发展、防御冰雹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新疆阿克苏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规划的实施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 指出影响规划实施评价的因素包括对社会影响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完成性指标等 8 个方面; 建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评价模型, 其中因素权重的确定采用特尔菲(Delphi)法.在对新疆阿克苏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过程中, 采用了多种数据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将规划实施评价的结果分为 5个质量等级.利用上述原理与方法对阿克苏市 1996~2006 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其最终得分为 77.66 分,表明现行规划执行情况较好,但社会影响度指标、限制性上限指标和限制性下限指标得分较低.最后总结了阿克苏市在上一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农七师、乌苏市的主要产业,也是师、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冰雹、干旱等是影响该区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因此,开展人工防雹、人工增雨(雪)和防灾减灾效果分析等工作,对于指导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减轻自然灾害,促进农七师、乌苏市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利用2015年4月29日贵州一次冰雹过程的天气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作业信息资料等,分析了不同降雹类型回波的形态特征及组合反射率(CR)、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等参数特征,总结出此次降雹过程中多单体演变引起降雹的规律,结合实际作业情况分析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超过20个单体相继生成和消亡引起降雹的过程,降雹单体呈现一定规律,即多个对流单体中某个单体的加强和减弱能引起降雹,多个单体合并加强也能引起降雹;单体回波加强或减弱引起降雹的过程中,VIL值均较大,说明之前虽降雹,但能量未完全释放,再加上回波减弱时VIL值仍然出现跃增,说明有很好的水汽补充条件,这可能是多个对流单体中某些单体在加强-减弱-再加强过程中引起降雹的原因.这些特征及规律对今后冰雹监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主要讨论了使用火箭防雹相关技术要求,首先结合火箭防雹作业特点,分析了火箭催化剂性能和撒播特点,探讨了确定催化剂播撒最佳温度层和高度的方法;然后对火箭防雹作业部位和火箭发射时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火箭防雹作业用弹量的近似计算方法,并结合作业实例,进一步分析了火箭防雹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