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估阿克苏地区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年雹灾面积的差异性,分析该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为开展人工防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1978年~2013年的年雹灾面积统计资料,以1996年作为阿克苏地区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开始年,采用统计学的区域回归分析法,将喀什地区作为对比区,分析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各18 a的年雹灾面积差异性。【结果】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平均年雹灾面积减少23 802 hm~2,相对减少率为54.5%。结合农业经济数据,年平均减少雹灾损失44 417×10~4元,年投入产出比接近1∶10,统计显著性水平高达0.01。【结论】阿克苏地区通过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冰雹灾害损失显著减小,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甘肃省冰雹天气的特征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绝大部分地方冰雹天气持续减少,而这恰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甘肃逐步建立业务化的人工防雹体系发展步骤一致,说明人工防雹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樊志超  高继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61-20866
选取湖南省人工防雹重点试验区湘西北张家界市2006~2009年的2个典型人工防雹作业个例,对冰雹云的形成、冰雹云雷达定量判别指标、人工防雹催化方法和作业效果评估等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介绍,对跨区域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展开了探讨。结果表明,多单体风暴是湘西北山区人工防雹作业的重要对象,雷达定量判别冰雹云、提前作业和防止各单体间合并是人工防雹作业成功的关键,过量催化(用弹量)是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技术问题,效果评估是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区域冰雹联防除开展雷达预警和资料共享外,在炮点设置和防雹作业时都要充分考虑下游地区。使用这套方法在湘西北地区已开展了5年时间的人工防雹作业实践,获得了良好的人工防雹效果和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西藏自治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的检验,一是利用雷达回波参量作物理判别分析。将雷达回波对冰雹云的反映,分回波高度H、回波强度Z和强回波范围V3项,利用雷达回波对比法进行作业效果检验。二是利用农田受灾面积和损失值作效果检验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内蒙古中部人工防雹作业方式及效果进行客观评估。[方法]通过对内蒙古中部地区(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代表)1990~2007年雷达探测资料、降雹资料以及人工防雹作业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人工防雹催化运载工具("三七"高炮)的性能、催化剂成核率以及单位体积冰雹云内的适宜催化量标准,得出对当地人工防雹作业方式及效果的客观评估。[结果]在选择作业目标云系时,对雹云云体的形态和强度的判断比较准确,但对雹云云体高度的选择还存在着不确定性;作业高度仍然偏低,难以达到理想催化高度;大部分作业的时机掌握得比较好,但作业时间偏晚所占的比例也不小;每次作业的用弹量明显偏少,需加大用弹量或提高催化剂成核率。[结论]内蒙古中部人工防雹作业方式总体上比较适宜,总有效率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6.
冰雹是一种气象灾害,对国民经济特别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为了减轻和避免冰雹灾害,自1958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我国冰雹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有组织地开展了人工防雹工作,作为一种防灾减灾手段,作业规模逐年扩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兵团从1984年开展人工防雹工作,随之逐年发展壮大,特别是新型火箭应用于防雹后,防雹工作更是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楚雄市气象局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已经持续了近20a,在该市农业抗自然灾害及重大社会活动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楚雄市地处滇中腹地,受特殊地形的影响,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是"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季节性干旱是我们的瓶颈。楚雄降雨分布极不均匀,夏秋两季的雨量占了全年的95%,对楚雄市的农业以及林业发展有不良影响。楚雄市又处于楚雄州冰雹的主要路径上,春夏季冰雹危害严重,对楚雄市的粮经作物造成了很大危害,因此,在全州处于人工增雨防雹业务的低谷期时,楚雄市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力度反而增加。对楚雄市的人工增雨防雹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大力加强对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指挥系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楚雄市的湿度变化进行分析,探析指挥系统的现状,指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挥系统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数值模拟人工防雹催化效果。[方法]在对内蒙古中部地区(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代表)10年雷达探测资料、降雹资料以及人工防雹作业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三维积云催化模式,对冰雹云或雷雨云进行分时段催化数值模拟试验、不同催化部位数值模拟试验以及不同催化剂量数值模拟试验,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经过分析并考虑实际人工防雹作业状况,得出适宜而有效的催化作业时间、作业部位以及作业催化量(AgI)。[结果]有效作业时间宜早不宜迟,提前20 min左右作业,效果比较好;催化作业部位应视冰雹云强度、形态结构以及催化剂运载工具的性能而定,对于中等强度及以下的冰雹云,在回波强中心催化即可,对于强冰雹云,一般在冰雹胚胎帘即过冷水累积区中作业效果最好;每次作业的有效催化剂量(AgI)一般应达100 g,对中等强度以上的冰雹云每次作业催化剂量通常要达100 g(相当于100发炮弹)以上。[结论]在冰雹云发展的适宜时间、适宜部位进行适宜剂量的AgI催化,可达到抑制冰雹云发展、防御冰雹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应用数值模式地面和高空实况资料,结合湖北2015—2017年人工防雹作业数据进行冰雹云天气系统分型,发现湖北冰雹天气发生的有利环流形势类型为西北气流型、副高边缘型、副高内部型及其他类型.通过对西北气流型、副高边缘型这2类主要冰雹云系500 hPa、700 hPa、850 hPa、地面各层影响系统、温压湿风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闽西烟区人工防雹作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龙岩市烟区人工防雹作业开展实施情况,并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雹灾资料初步判定人工防雹作业的成效,寻找影响人工防雹作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建立适合山区人工防雹作业的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阿克苏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规划的实施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 指出影响规划实施评价的因素包括对社会影响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完成性指标等 8 个方面; 建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评价模型, 其中因素权重的确定采用特尔菲(Delphi)法.在对新疆阿克苏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过程中, 采用了多种数据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将规划实施评价的结果分为 5个质量等级.利用上述原理与方法对阿克苏市 1996~2006 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其最终得分为 77.66 分,表明现行规划执行情况较好,但社会影响度指标、限制性上限指标和限制性下限指标得分较低.最后总结了阿克苏市在上一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新海 《新疆农业科学》2008,45(Z1):273-275
农业是农七师、乌苏市的主要产业,也是师、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冰雹、干旱等是影响该区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因此,开展人工防雹、人工增雨(雪)和防灾减灾效果分析等工作,对于指导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减轻自然灾害,促进农七师、乌苏市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阿克苏棉区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阿克苏棉区开展了氮磷钾最佳配比和施用量(专用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在172.5-241.5kg/hm^2的前提下,氮磷钾各因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顺序为P>K>N;最佳氮磷钾配比为N:P2O5:K2O=1:0.67:0.23。氮磷对棉花单株铃数影响较大,而钾对单铃重的影响较大。按最佳氮磷钾配比制作成棉花专用肥,其最高产量施肥量为743.2kg/hm^2。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5年4月29日贵州一次冰雹过程的天气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作业信息资料等,分析了不同降雹类型回波的形态特征及组合反射率(CR)、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等参数特征,总结出此次降雹过程中多单体演变引起降雹的规律,结合实际作业情况分析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超过20个单体相继生成和消亡引起降雹的过程,降雹单体呈现一定规律,即多个对流单体中某个单体的加强和减弱能引起降雹,多个单体合并加强也能引起降雹;单体回波加强或减弱引起降雹的过程中,VIL值均较大,说明之前虽降雹,但能量未完全释放,再加上回波减弱时VIL值仍然出现跃增,说明有很好的水汽补充条件,这可能是多个对流单体中某些单体在加强-减弱-再加强过程中引起降雹的原因.这些特征及规律对今后冰雹监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卢培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60-14962
主要讨论了使用火箭防雹相关技术要求,首先结合火箭防雹作业特点,分析了火箭催化剂性能和撒播特点,探讨了确定催化剂播撒最佳温度层和高度的方法;然后对火箭防雹作业部位和火箭发射时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火箭防雹作业用弹量的近似计算方法,并结合作业实例,进一步分析了火箭防雹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天气雷达探测冰雹云的各种指标,探讨在开展人工防雹作业时,如何识别早期雹云,进而选择最佳作业时机和作业部位,预防和减少冰雹灾害,降低或避免雹灾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