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密度对杂交棉群体冠层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密度水平杂交棉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与产量的变化规律,为南疆杂交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兆丰1号和鲁棉研30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密度处理下杂交棉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LAI先增后减,到盛花期达到最大值,18.75×104、26.25×104株/hm2显著高于11.25× 104株/hm2;冠层开度先降后升,盛铃期达最小值,透光率在盛铃期表现为11.25 ×104 <18.75 ×104 <26.25 ×104(株/hm2),铃对位叶Tr先降后升而其SPAD值及Pn均呈先升后降,其中18.75 ×104 >11.25 ×104 >26.25 ×104(株/hm2)的规律.从产量构成因素看,单株结铃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兆丰1号的单铃重呈显著性差异,鲁棉研30号差异不显著,总铃数表现出18.75×104 >26.25×104 >11.25 ×104(株/hm2)的规律,衣分无差异.其中18.75 × 104栋/hm2条件下,产量最高达9 800 kg/hm2.[结论]在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18.75×104株/hm2密度处理既能发挥杂交棉个体优势,同时具备群体优势,最终夺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3.
为筛选出适宜通辽地区甜高粱的种植密度,对内蒙古首个甜高粱品种通甜1号在5个不同种植密度下对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冠层结构性状、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育期内,群体叶面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抽穗期以后高密度处理下的叶面积指数下降迅速,低密度处理下的叶面积指数下降较为缓慢。整个生育期内以密度为9.0万株·hm~(-2),干物质的积累量最大,各器官的同化物分配量最高,有利于生物产量的积累。高密度冠层顶部叶倾角小,叶向值大,叶片相对挺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核桃小麦(以下简称核麦)间作模式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农田小气候的影响。【方法】 2016~2017年在核麦间作模式下,设置450×104株/hm2(M1)、525×104株/hm2(M2)、600×104株/hm2(M3)、675×104株/hm2(M4)、750×104株/hm2(M5)5种冬小麦种植密度,观测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冠层空气温度、湿度以及冠层透光率的变化过程。【结果】 核麦间作下,远冠区冬小麦单片单面积、株高、茎粗均高于冠下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冠下区、远冠区冬小麦各叶层叶面积、各节间长度和节间粗度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株高变幅为76.49~81.66 cm(冠下区)和78.34~86.27 cm(远冠区)。冠下区、远冠区冠层空气温度呈“先升后降”的曲线,冠下区M1处理最高,远冠区M4、M5处理相对较高,冠下区上午升温、下午降温速度慢,高温持续期短,冠下区各密度冠层温度(18.19~35.99℃)的变幅低于远冠区(17.82~38.92℃);湿度呈“先降后升”的曲线,均在M1最低,远冠区冠层空气湿度上午降速、下午升速均慢,湿度低谷持续期短,冠下区冠层空气湿度(44.73%~100%)变幅高于远冠区(36.62%~100%)。小麦冠层顶部入射光合有效辐射量(PAR)冠下区明显低于远冠区;冠下区、远冠区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IPAR)随着密度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M2处理达到最大。【结论】 种植密度525×104株/hm2(M2)时,核麦间作下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其小气候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光合特性与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生理基础及群体光合效率,选用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与半紧凑型品种‘强盛101’,设置6.75×104 hm~(-2)(D1)、8.25×104 hm~(-2)(D2)、9.75×104 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光合特性、群体冠层特征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与产量(Y)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透光率(LT)、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PSⅡ实际量子产量(YE)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强盛101’的F_v/F_m和YE小于‘郑单958’,其他各项指标均大于‘郑单958’,在生育后期能够保持较大绿叶面积,利于有机物的积累。2个株型品种同一密度下的产量并无显著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密度下均是D1的产量显著低于D2和D3。 相似文献
6.
7.
8.
不同核桃品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不同光照条件下铁核桃品种的选择及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对6个不同核桃品种的光合速率、光响应、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个核桃品种的Pn日变化、Pn与光强的响应及水分利用率均有较大差异,黔核5号、黔核7号、赫章6号、赫章8号、罗州4号和香玲的光饱和点分别为1490、1475、1490、1478、1460和1272μmolCO2/(m2·s),光补偿点分别为18.3、19.38、18.75、18.51、17.26和16.25μmolCO2/(m2·s).6个核桃品种的喜光性强弱顺序为黔核5号、赫章6号>赫章8号>黔核7号>罗州4号>香玲,耐阴性强弱顺序为香玲>罗州4号>黔核5号>赫章8号>赫章6号>黔核7号;在上午6:00-10:00,黔核7号的水分利用率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确定核桃不同立地条件下栽培适宜密度,以“绿苑1号”为试材,分别在丘陵山地和平原地区设置3个处理(株行距3m×4 m、4 m×4 m和4m×5 m栽培),重复3次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山地丘陵栽培适宜密度是株行距3 m×4 m,而平原地区栽培适宜密度则是4 m×5 m.平原地区普遍挂果第2年,栽培密度3 m×4 m与4 m×4 m产量差异不如丘陵地区明显.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当地条件,适当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0.
新丰和新光两个核桃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核桃品种新丰、新光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征参数、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和单株产量等指标的差异性研究,为核桃生产中的合理调整株行距及丰产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利用SPAD-502叶绿素仪、Licor-6400光合系统和FMS-2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两个核桃品种的光合特征参数和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及单株产量、单株仁产.[结果]与新光相比,新丰叶片含有极显著高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其光补偿点(LCP)、呼吸速率均低于新光,而表观光量子效率(AQY)和光合速率(Pn)均极显著高于新光,其Pn比新光高29.1;;两个核桃品种的Fv/ Fm、ΦPSⅡ、ETR、NPQ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新丰的单株产量和单株仁产极显著高于新光,新丰和新光的单株产量分别为(1.20±0.22)、(0.55±0.10)kg/株.[结论]核桃品种新丰的光能利用效率观显高于新光,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在特性. 相似文献
11.
12.
核桃山楂乳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核桃山楂乳的生产工艺。[方法]以核桃和山楂为主要原料制作核桃山楂乳,对核桃仁的去皮条件、山楂的最佳浸提条件、饮料的真空脱气、均质工艺和超高温瞬间杀菌工艺进行分析。[结果]核桃仁的最适去皮条件为:70~80℃下用浓度为0.5%的NaOH溶液浸泡10~15 min。软化后加入0.003%的果胶酶和0.002%的液化酶,42~48℃下保持5 h,可促进山楂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溶出。真空度为-0.5~-0.6 MPa时,真空脱气的效果好。均质压力为(30±2)MPa时,可达到良好的均质乳化效果。根据产品的性质,试验确定了超高温瞬间杀菌的工艺参数为135℃5、s。[结论]采用该工艺生产的核桃山楂乳具有组织细腻、口感纯正等特点,且能常温保存12个月。 相似文献
13.
饲养密度对断奶仔猪生长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日龄相当、体重相近的长白断奶仔猪25头,随机分成5组,在面积相的圈舍中饲养,每圈分别为3、4、5、6、7头。观察测定每组猪的生长表现(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和行为表现(咬斗次数、站立活动和卧息时间等)。结果表明,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日咬斗次数明显增加(1.87次/头→5.24次/头)平均站立活动时间逐渐增长(28.3%→44.2%),平均卧息时间相应减少(71.7%-55.8%),其中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果穗维管束结构的差异。[方法]选用不同株型和穗型的3个玉米高产杂交种掖单4号、掖单13和沈单7号,利用徒手切片技术观察测定穗柄和穗轴内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比较不同类型品种间果穗维管束的结构差异。[结果]在穗柄(轴)大维管束数、总维管束数、单个大维管束的平均面积、大维管束总面积、维管束总面积上,大穗型品种掖单13和沈单7号显著优于小穗型品种掖单4号;在维管束密度及维管束相对面积上,紧凑型品种掖单4号和掖单13大于平展型品种沈单7号;在维管束的输送效率上,掖单13略占优势,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为今后玉米的高产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个核桃品种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阿克苏地区主栽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的1 a 生和2 a 生枝条为材料,对其进行不同低温和低温持续时间处理,采用电导法配合水培观察比较,旨在探讨两种核桃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的1 a 生枝条电解质透出率明显增高,温185与新新2的2 a 生枝条在温度-27℃时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增高.温185核桃枝条的电解质透出率4于新新2.在水培法恢复生长试验中,温185枝条在-18℃处理时全部成活,-27℃时温185枝条全部死亡,新新2枝条在-15℃处理时全部成活,-24℃时全部死亡,核桃品种温185枝条的萌芽率大于新新2.核桃品种温185枝条抗寒性强于新新2. 相似文献
16.
新疆核桃实生后代坚果外观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新疆核桃(Juglans regia L.)不同品种实生后代坚果外观品质的优劣,为核桃育种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对10个新疆核桃品种的实生后代果实青果果重、皮厚、果形指数和坚果的果重、壳厚、出仁率等外观品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核桃品种实生后代群体间外观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核桃品种的实生后代中,扎343的平均湿果重和单果重最大,温185的仁重最重,出仁率最高,果形指数最小,缝合线高度最小,壳最薄,温417的内褶壁厚最薄,温179的含水量最高,壳硬度最小,新翠丰的缝合线紧密度最小。通过综合分析各外观指标,最终可以确定温185实生后代核桃的综合品质较好,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核桃壳化学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核桃壳的化学组分研究表明:核桃壳的主要组分是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与其他植物相比,冷、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酸不溶木素含量均较高,纤维素含量明显较低,多戊聚糖含量与阔叶材相近.不同产地漾濞泡核桃的核桃壳,其化学组分有差异,但主要成分是酸不溶木素.核桃壳主要元素是C,H,O,N,S等,且含有Ca,Mg,Fe,Si,P等微量元素.核桃壳木素为GS型(愈创木基-紫丁香基型)木素,其中以G单元为主,且含有较多的甲氧基.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环境对于弹尾虫种类与数目的影响,选择浙江省仙居县的括苍山自然保护区和神仙居自然风景区,在每个试验点,采集样方,用干漏斗法收集标本并加以鉴定,应用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等指数,研究土壤弹尾虫群落多样性特征,了解不同环境类型的差异对土壤弹尾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括苍山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均要高于神仙居自然风景区。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