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即RS、GIS、GPS,简称3S技术),以2010年的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ARC GIS软件上利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并结合地面样点监测对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草地资源现状进行调查,获得东乌珠穆沁旗草地资源的最新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东乌珠穆沁旗共计拥有草地面积396.08万hm2,可利用面积为358.12万hm2。以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两个地带性草地类型为主,零星分有低地草甸、沼泽和山地草甸等非地带性草地类型。此调查数据可为以后的动态监测奠定基础,并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草地的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3S技术为支撑,结合遥感影像及地面监测数据,通过建立遥感—地面数据的数学模型,对裕民县实施退牧还草工程5年后工程建设效益及植被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裕民县2006年度工程整体效益明显,与工程实施前相比,禁牧区盖度和鲜草产量分别提高9个百分点和33.5%;休牧区盖度和鲜草产量分别提高6个百分点和28.2%,工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3S”技术在植被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S”技术对寿城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绘制了寿城自然保护区植被图,讨论了植被分布规律,为森林植被的监测与管理提供依据,更好地为划分各个区域(核心区、缓冲区、影响区)提供基础数据,从而有效地对其森林植被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
郭建斌  刘颖  游先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167-16170
选取北京市鹫峰森林公园作为研究区,在对野外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基础图件进行处理及信息提取,对影响森林立地分类的相关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影响森林立地分类的主导因子;对主导因子专题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鹫峰森林公园立地类型分类结果及相关专题图件。结果表明:以海拔、坡向、土壤类型为立地分类的主导因子,将鹫峰森林公园共划分为15个立地类型。应用“3S”技术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实现了森林立地环境因子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林地资源、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发展持续高效林业等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广大,类型复杂,治理任务艰巨,现代空间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称“3S”技术)在水土流失监测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GIS支持下,用GPS对地形地貌等进行定位录入,用RS对数据进行纠正与更新,经过空间分析,编辑与处理,建立土壤侵蚀数据库,对于今后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田土壤监测上的GIS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农田监测信息的综合分析上,地理信息系统的引入,不仅可满足农田环境信息管理的迫切需求,而且可作为支持该系统的有力工具。本文概述了建立农田土壤监测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监测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国内土壤监测存在问题;介绍了土壤监测信息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土壤监测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3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统称.是以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为主要特征的空间信息科学与数字工程技术。“3S”技术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初步应用,为全面了解辖区耕地资源的分布、类型、开发利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状况等提供准确、快速的手段,提高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3S技术综合专业实践是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传授3S理论和技术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针对3S多学科交叉、发展变化快、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以科研促教学,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实习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手段探求新知识,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切实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创新能力的显著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推广效果,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9.
分别从农场资源管理信息化、农机装备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三个方面对以3S技术为基础的黑龙江垦区农业信息化进行阐述。3S技术将以其独特的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和服务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黑龙江垦区农业信息化管理、加快垦区现代化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吕姗 《福建农业学报》2013,(11):1175-1179
土地资源管理是“3s”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简要阐述了“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及功能,并对近年来“3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理等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评述,最后指出该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野外调查和采集标本的基础上,对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齿藓属植物的分类、区系地理成分和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对齿藓属植物共计19种,共发现新疆新记录种7种。从种的区系地理成分水平上将其可划分为世界广布成分、北温带成分(占比38%)、旧世界温带成分(占比11%)、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成分(占比27%)、中国特有成分(占比22%),表现出明显的北温带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成分,并且中国特有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垂直分布可划分为高山荒漠带(10种)、山地荒漠带(11种)、高寒草原带(12种)、高山草甸带(4种)、高山稀疏植被带(1种)。文中对该保护区对齿藓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在该保护区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该保护区对齿藓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我国草原鼠害发生状况及今后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军 《西北农业学报》2003,12(3):115-118
2002年我国新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四川、宁夏等省(自治区)草原鼠害发生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对鼠害发生区的草原以及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也造成严重破坏。草原鼠灾发生的主要特点是:害鼠以小型群居鼠类或地下生活的鼠种为主,草原害鼠加剧了草场退化和荒漠化进程,过度或不合理放牧是鼠灾“爆发”的诱发成因。为此本文提出防治鼠害发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构建以遥感参数为主的天然草地及其草地类的解译指标体系,能够高效快速地提取天然草地资源的现状特征。以四川省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遥感技术,提取四川省3州(甘孜、阿坝、凉山)及四川盆地周边地区天然草地解译标志。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波段、红光波段及绿光波段指标,配合温度、湿度、降水等非遥感指标构建的解译指标体系,能够很好地提取四川省的5类主要天然草地类的分布特征,其解译精度为89.7%。此研究为接下来的四川省天然草地资源清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TM-NDVI的草地生产力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面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三江源玛多县为例,在计算玛多县TM影像NDVI分布图的基础上,建立监测样点地上生物量与NDVI的遥感模型,结合青海省草地生产力划分等级,得出玛多县草地生产力等级分布图,实现草地生产力监测由点到面扩展。研究表明,①2009年玛多县草地覆盖面积约222万hm2,NDVI以0~0.5为主,占玛多县草地总面积的88.64%;②监测样点生物量与NDVI相关系数达0.7以上,呈显著相关关系,模型可定量表达为生物量=552.632×NDVI1.137;③玛多县草地生产力等级以750~3000kg/hm2为主,占玛多县总草地面积72%;草地生产力最高等级为4500~6000kg/hm2,但占玛多县总草地面积不到1%。  相似文献   

15.
16.
在建植8年经更新改良的人工草地上进行放牧强度、分区轮牧和连续放牧的比较试验表明,人工草地适宜的放牧强度为40%的利用率,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地牧草产量下降,杂草增加四川麻羊在人工草地当年和翌年牧羊分别为111.89头日数/亩和191.77头日数/亩.  相似文献   

17.
【背景】呼伦贝尔草原作为我国温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生态及气候特点、代表性的生产方式决定其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北方的绿色生态屏障,发挥着生态缓冲区功能。草地作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农牧业生产、生态及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明确不同草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为草地研究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为研究对象,以1992年、2015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面对对象分类法获得研究区地物类型空间分布数据,以地统计方法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植物-生境学分类法划分地带性草地类型潜在分布、社会统计数据、地物类型转化过程分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草地类型分布的影响。【结果】研究区耕地、林地、沙地碱地、人工表面4种地物类型面积增加,草地、水体面积减少。草地作为研究区最大的覆盖类型,1992年、2015年分布面积为7 601 258 hm2、7 148 085 hm2,减少幅度5.96%。研究区分布典型草原、草甸草原、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及沼泽,前...  相似文献   

18.
植被盖度遥感反演模型在稀疏高寒草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反演西藏日喀则地区高寒草原植被盖度。【方法】采用比较常用的3种植被盖度反演模型,即像元二分模型、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的回归模型、改进的三波段梯度差模型,对稀疏高寒草原植被盖度进行反演,并采用照相法实测植被盖度进行反演精度分析。【结果】3种模型对高寒草原植被盖度的反演精度以像元二分模型最高,反演精度为82.02%,其他两种模型均小于80%。【结论】像元二分模型相对于回归模型和改进的三波段梯度差模型更适用于稀疏高寒草原植被盖度的反演。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冬小麦叶水势估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高光谱技术,建立快速、无损与准确获取冬小麦叶水势的估算模型,为小麦灌溉的精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不同水分处理的大田试验,于小麦主要生育期同步测定冠层光谱反射率、叶水势、土壤水分等信息,并探讨高光谱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叶水势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基于不同水分处理,构建4种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叶水势的估算模型。【结果】不同水分处理和不同生育期的冬小麦,其冠层光谱反射率具有显著的变化特征。在可见光波段,冬小麦冠层反射率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在近红外波段,其冠层反射率则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在近红外波段,抽穗期的冠层反射率比拔节期的高,在灌浆期之后,红波段(670 nm)、蓝波段(450 nm)的反射率上升加快;4种植被指数与叶水势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r|均在0.711以上,四者均可用于冬小麦叶片水势的定量监测。在充分供水条件下(70%FC),植被指数OSAVI和EVI2与叶水势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5和0.771)均低于植被指数NDVI和RVI与叶水势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8和0.896),而在重度水分亏缺条件下(50%FC),植被指数OSAVI和EVI2与叶水势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7和0.853)均高于植被指数NDVI和RVI与叶水势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1和0.792);所建模型对45个未知样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似度较高,其回归模型R~2、验证模型MRE、RMSE的范围分别为0.616—0.922、-17.50%—-12.52%、0.102—0.133。在70%FC水分处理下,基于EVI2(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所得叶水势估算模型的R~2最高,为0.922,而在60%FC和50%FC水分处理下,由于考虑了土壤背景的影响,基于OSAVI所建模型的R~2最高,分别为0.922和0.856。【结论】4种植被指数均可用于冬小麦叶水势的定量监测。但是,在构建不同水分处理的叶水势估算模型时,应考虑土壤背景对冠层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小麦精准灌溉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为星载数据的参数反演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源数据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水稻关键期提取和变化向量分析方法,以江苏省海安县水稻为研究对象,以MODIS数据和环境小卫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了2009年水稻物候期内的规律,并根据该指示选择合适的中分辨率数据进行变化向量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耕地地块内水稻像元的变化规律,且基于物候关键期内的时相选择可以提高水稻种植面积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